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沙灣鎮的結果 展開
-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下轄鎮
- 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轄鎮
- 廣東省廣州市沙灣街道
- 貴州省遵義市沙灣鎮
- 浙江麗水景寧畲族自治縣下轄鎮
沙灣鎮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下轄鎮
沙灣鎮隸屬於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位於珠江三角洲中部,是粵港澳大灣區的著名小鎮。總人口粵語-廣府片徠-廣州話,民族主要為漢族。
沙灣鎮地處珠江三角洲中部,番禺境內。總面積52.7平方公里,人口12萬,毗鄰穗港澳。
沙灣鎮是一個具有800年歷史的文明古鎮,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璀燦的文化。沙灣自古以來文風鼎盛,名家輩出,文化積澱豐厚。在這塊土地上,孕育了廣東音樂的代表人物“何氏三傑”,涎生了《賽龍奪錦》、《雨打芭蕉》等傳世名曲;沙灣留耕堂、寶墨園、三善古廟群堪稱嶺南建築藝術的傑作;沙灣飄色不愧為名聞遐邇的民間藝術瑰寶;還有醇香誘人的傳統小吃——姜埋奶……。沙灣因此面享有“文化之鄉”的美譽。1998年以來,沙灣鎮先後被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廣東音樂之鄉、廣東醒獅之鄉、廣東飄色之鄉、廣東省體育先進鎮、廣州市高標準文明示範鎮、廣東省文明示範鎮和2000年廣東農村綜合實力“經濟強鎮”。
據史書記載,沙灣鎮原只是打魚人聚集的小漁村,至宋代,沙灣西北已成陸地,東南尚屬淺海,經歷代移民不斷圍海造田,田地面積不斷擴展。南宋紹定六年(公元1233年),何氏先祖德明從內地來此,在沙灣購買了大量山地和海田,定居此地,繁衍子孫,富甲一方。沙灣也逐漸變成魚米之鄉。因此番禺也有諺云:“沙灣何,有仔唔憂無老婆”。宋末元初,大量移民逃難到嶺南,不少移至沙灣,明清時各姓氏舉人進士輩出,不少姓氏亦發展成為大族。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沙灣鎮處於珠江三角洲的珠江口,境內四周江環水繞,河網縱橫。東西闊、南北狹,地勢從北和西北向南傾斜,西北部是50米以下低丘台地,東南部為大片的沖積平原,是水稻、糖、蔗、蔬菜、優質水果和淡水養殖的高產區。鎮內外河網縱橫,計有十多條大小水道。
氣候
番禺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帶。南瀕浩瀚的南海,氣溫受偏南季候風影響,調節和削弱了夏暑與冬寒,並使全年雨水較集中於夏季。夏季長,並不酷熱;冬季短,並不嚴寒;春季升溫早,三四月已可穿單衣;秋季降溫遲,中秋後才漸有涼意。年平均氣溫為21.8℃,最冷的1月份平均氣溫仍達13.3℃,而7月份平均氣溫為29℃,年無霜期長達346天。番禺年平均降水量為1650毫米,年均日照時數2000小時,由於熱量充足,降水豐沛,對農作物生長極為有利。
沙灣鎮下轄五個社區:沙灣社區、紫坭社區、渡頭社區、東區社區、金沙灣社區;14個行政村:龍岐村、福涌村、沙東村、沙南村、沙西村、沙北村、沙坑村、涌口村、古東村、古西村、新洲村、紫坭村、三善村、龍灣村。
綜述
2012年沙灣鎮生產總值65.8億元,相比2011年增長12.9%,超番禺區增速1.3個百分點,排名全區第六位。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3.1億元、21.1億元、41.6億元,分別增長3.7%、2.5%和20.6%。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由上年5:39:56調整為5:32:63,第三產業拉動全鎮經濟增長11.7個百分點,漸趨形成第三產業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工業平穩發展的經濟增長模式。
按總人口計算,全年人均生產總值68189元,摺合10823美元。
第一產業
2012年全鎮完成農業生產總值5.1億元,同比增長3.3%。全鎮農業用地面積10244畝,其中耕地種植面積4985畝,魚塘養殖面積5259畝。全年牛奶產量2545噸,增長110.7%;水產品產量8175噸,增長18%;肉類產量874噸,下降34%;糧食產量1222噸,下降16%;蔬菜產量9302噸,下降10.1%;水果產量73噸,下降69.7%。加快沙西村奶牛、生豬標準化養殖場建設步伐,獲評廣東省動物防疫示範鄉鎮。
第徠二產業
2012年全年沙灣鎮工業總產值66.7億元,增長12.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8億元,增長17.3%。重點引進一批企業總部落戶沙灣,番禺區保安服務公司、南車時代電氣、中榮糖業已落戶並實現正常經營;荔園新天地、蓮香樓生產基地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其中荔園新天地“三舊”改造項目一期工程的麥當勞餐廳、迪卡儂超市、兒童樂園已開業。制定《沙灣鎮2012年發展經濟獎勵方案》,激發各村和企業的生產積極性。
房地產市場剛性需求增加,銷售單價往下調,全年房地產銷售面積20.9萬平方米,增長380.7%;銷售額25.5億元,增長316.5%;平均銷售價格從上年每平方米14037元下調到12163元。
第三產業
以旅遊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全年共接待遊客200萬人次,增長60%;其中古鎮遊客93萬人次,寶墨園遊客107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750萬元,增長7.2%。修編《沙灣鎮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和編製《沙灣古鎮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龍灣涌濕地公園規劃方案》。沙灣古鎮旅遊於2012年1月1日正式啟動。
沙灣鎮
沙灣鎮
教育事業
教育事業興盛。沙灣鎮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堅持“和美教育”理念,強化教育資源投入,成為廣州市首個“廣東省教育強鎮”。在全區率先完成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區級規範化以上幼兒園比例達87.5%,公辦及普惠園佔比率為83.33%。全鎮公辦小學辦學質量100%達優秀檔次,初中教學質量穩居前列。鎮內中小學民辦學校均被評為“廣東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學校校校有課題,校校有特色。其中沙灣中心小學為全國足球特色項目推廣學校,省藝術特色學校,沙灣鎮西村育才小學為廣東音樂進校園扶持計劃”示範基地,萬翔學校成為國家“民間和鄉土文化資源與美術教育研究”實驗學校等。
科學技術
全鎮企事業單位專利申請量443件,專利授權量301件,同比分別增長299%、258%;成功申報省級、市級專業鎮創新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項目以及廣州市“一鎮一策”生態分析規劃項目、番禺區2012年科技攻關鑽匯易等多項省、市、區科技攻關項目。
社會保障
2012年沙灣鎮積極推進各類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的擴面工作,基本實現社會保險全覆蓋。繼續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累計參保人數28842人,參保率達99.57%。全年舉辦就業現場招聘會5場,提供空缺崗位4347個,培訓農村勞動力741人。全年累計發放老年人優待卡596人次,向3576名70歲以上老年人發放長壽保健金236萬元。
全鎮為區慈善會籌集善款400多萬元,向區慈善會申請各類慈善資助146萬元幫扶困難群眾和推進社會福利事業建設,有效確保在冊268戶貧困戶年人均收入保持在8000元以上。全年共對全鎮城鎮低保戶、農村低保戶、五保戶等困難家庭和群眾發放生活保障金、分類救濟款、臨時困難救助等共208萬元。全年共發放現役軍人義務兵優撫費、重點優撫對象撫恤金、部分農村籍退役士兵生活補助等各類資助款共218.3萬元。繼續推進對五華縣潭下鎮杞水村、增城市派潭鎮佳松嶺村的“雙到”扶貧工作,實現有勞動能力貧困戶100%脫貧。
沙灣鎮
建築
沙灣
沙灣是一個有著近800年歷史的嶺南文化古鎮,因地處古海灣半月形的沙灘之畔而得名。這裡還是嶺南民間建築藝術博物館,古鎮完整地保存著嶺南地區傳統村落梳式布局,留耕堂、寶墨園、南粵苑、鰲山古廟群等堪稱嶺南建築藝術的傑作。
音樂
沙灣是廣東音樂的發源地。沙灣古鎮傳統生活氣氛濃厚,民間藝術活躍,創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資源。何氏典雅派從“琵琶大王”何博眾開始,歷經數代人努力,到“何氏三傑”時期獨樹一幟,發展成為廣東音樂極具影響力的一大流派。典雅派廣東音樂被稱為“意景音樂”。沙灣也因此成為歷史上廣東音樂最活躍和廣東音樂歷史遺跡最多的地區之一,至今仍保持了清代“私伙局”的演奏傳統。
雕塑
飲食
沙灣還有醇香誘人的傳統小吃-姜埋奶、牛乳白餅等。
沙灣姜撞奶是廣東省一道傳統甜品小吃,將鮮水牛奶加糖煮沸,倒入碗中,與老薑汁撞在一起,便成了既像豆腐花又像蒸水蛋一樣稀中帶稠的美食,卻比豆腐花、蒸水蛋香滑甜爽,且有溫中、調胃、驅寒、養顏的功用。味道香醇爽滑,甜中微辣、風味獨特且有暖胃表熱作用。
民俗
北帝誕
北帝誕
北帝誕是古沙灣最重要的節慶。過去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北帝誕,沙灣都會舉行“迎神賽會”。北帝出巡,飄色、醒獅、舞龍、鰲魚等必來助興,鼓樂喧天,規模盛大。如今,沙灣人對北帝的崇拜依然不減,由北帝誕衍生出來的各類民間藝術仍然大放異彩。
沙灣飄色
沙灣飄色是一項具有沙灣本土特色的民間藝術活動,流行於珠江三角洲一帶,影響全國。它集合了材料、力學、音樂、造型、裝飾等工藝,以色櫃作為展示舞台,色柜上坐立著的人物造型稱為“屏”,凌空而起的稱為“飄”,二者由中間的色梗連接,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以此表現某個民間傳說或戲曲故事片段。
沙灣飄色-水色
沙灣飄色起源於明代中葉至晚明時期,由沙灣北帝誕迎神賽會娛神節目發展而來。清中葉至民國初年達到全盛,改革開放后復興,內容與技巧經歷了三次大創新。現村中仍存有一百多年前的色櫃和色梗。
傳統的沙灣飄色活動在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北帝誕舉行,由鄉中各坊里輪流組織,每次出20-30板色,以八音鑼鼓伴奏,在主要街巷巡遊表演。
沙灣飄色現存100餘板色,每一板色都有一個主題內容,分為四類:一是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如《嫦娥奔月》;二是戲劇故事,如《水漫金山》;三是祝福吉祥如意的,如《青雲直上》;四是反映當地民俗風情的,如《雨打芭蕉》。
沙坑龍獅
沙坑醒獅
龍獅在沙灣歷有傳統,其中以沙坑龍獅團最為著名。沙坑龍獅團在南派醒獅原有的技藝基礎上,吸收融入北派舞獅的技藝,將高樁醒獅和民間武術“梅花樁”與南派醒獅套路相融合,形成別具一格的沙坑醒獅。據不完全統計,自成立以來,沙坑龍獅團在國際、國內、省、市的比賽中共獲得50多項金、銀獎。
沙灣鎮
沙灣鎮
沙灣旅遊資源豐富,主要分為三個片區,分別為沙灣古鎮,滴水岩森林公園和紫泥旅遊片區(寶墨園、南粵苑)等。沙灣鎮具備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8000畝滴水岩森林公園是沙灣的綠肺。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寶墨園和沙灣古鎮均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車陂街
車陂街
車陂街是體現沙灣古鎮風貌的一條重要古街道。地處沙灣古鎮的中心地帶,東西走向。歷史上的沙灣經濟繁榮,有“三街六市”的美譽。
車陂街是明清嶺南建築群的集中代表。路面以麻石鋪成,民居、祠堂多為磚牆坡頂磚木結構,具有良好防火和通風性能的鑊耳山牆,質樸簡潔的水磨青磚牆,嶺南沿海特有的蚝殼牆,精美華麗的磚雕、木雕、石雕、壁畫裝飾,“回”字門廊、腳門趟櫳隨處可見。
車陂街一街之內有惠岩祠、熾昌堂、佑啟堂等祠堂,曾是宗族祭祖,族紳議事、集會,族人學習文化知識之地。它同時是革命陣地,中共地下游擊隊(武工隊)曾在此宣傳革命思想。
車陂街還是廣東音樂家的駐地。廣東音樂名家何博眾、“何氏三傑”何柳堂、何與年、何少霞等人都曾居住在這裡,聚集鄉內外眾多音樂高手,吹、拉、彈、唱,共同切磋,創作出《賽龍奪錦》、《雨打芭蕉》、《餓馬搖鈴》等廣東音樂名曲。
安寧西街
安寧西街
安寧西街是體現沙灣古鎮風貌的一條古街道,亦是重要的商業遺址。安寧西街的歷史源於安寧市。古鎮沙灣商業發達,安寧市、雲橋市、永安市、第一里市、蘿山市和三槐市,六大街市盛極一時,其中安寧市歷史最悠久、延續時間最長、商貿最昌盛。
安寧市始建於宋、元年間,分為東、中、西三段,安寧西街位於西段,全長205米,距今有六、七百年的歷史。
古老的安寧西街是珠三角富裕鄉村商業街市的典型代表,歷經宋、元、明、清多個朝代的發展,至今保留著傳統街市的格局。常見的“下商上住式”的沿街商鋪,反映了明清廣府民居商貿建築的特色。安寧西街內含14條古色古香的小巷,保留了廣東傳統的青石街窄巷居住模式。
寶墨園
寶墨園
寶墨園位於沙灣鎮紫坭村,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該園建於明末清初,毀於20世紀50年代,1995年重建,經幾期擴展,至今日佔地10多萬平方米的規模。
寶墨園集包公清官文化、嶺南園藝、嶺南古建築、珠三角水鄉特色、古今藝術精品於一體,全園迴廊環合,四時青翠,鳥語花香,館閣、園林布局自然,構思巧妙,陶塑、瓷塑、磚雕、灰塑、石刻、木雕等藝術精品琳琅滿目。全園水景堪稱一絕,仿造於實物的30多座石拱橋橫跨澄湖流水之上,水中錦鯉嬉戲成群。園內驚世之作還有已列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瓷塑浮雕《清明上河圖》和巨幅磚雕《吐艷和鳴壁》。
寶墨園也是一座紀念宋朝清官包拯的主題公園,園內有包公祠、龍圖館、清風橋、清心亭、仰廉橋、治本堂等人文景觀。
廣東音樂紀念館
廣東音樂紀念館
廣東音樂發源地紀念館—“三稔廳”,位於北村安寧西街7號,建於清嘉慶年間。晚清至民國曆時百年之久,三稔廳成為廣東音樂界、曲藝界精英薈萃之地,成為廣東音樂發源地——沙灣的音樂廳。沙灣的廣東音樂名人何博眾、何柳堂、何與年、何少霞等,藉三稔廳常邀集邑人和省內外音樂愛好者,演奏、研討、創作廣東音樂。清至民國,由於這裡經常匯聚了眾多名家高手、粵港名流,因此成為當年沙灣文化交流與外事活動的中心。《雨打芭蕉》、《賽龍奪錦》等大量廣東音樂名曲就是在這段時間面世的。
留耕堂
留耕堂鳥瞰(17張)
位於北村的“廬江周道”,為沙灣何氏宗族的始祖祠。始建於元代至元乙亥年(1275年),數百年來歷經劫難,屢毀屢建。現時的面貌是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始,按明製品官家廟的有關規格,先後共花了17年時間擴建而成。
全祠地勢北高南低,主建築佔地3334.25平方米,為五開五進形制,有頭門、鐘鼓樓、儀門、東西兩廡、拜庭、后寢和襯祠等各個部分。各建築物按古代宗法禮儀所需的功能而布局,依中軸線排列並向兩旁對稱展開,恢宏軒敞,其建築布局、結構和典雅宏麗的裝飾,展現了高超的古建築藝術。
1983年,被譽為“七國院士”的中科院院士、中國現代考古學奠基人的夏鼐老先生參觀后,評價留耕堂為“嶺南古建築綜合藝術之宮”。
何炳林院士紀念館
何炳林院士紀念館
位於安寧中街的衍慶堂,建於清嘉慶年間,原是奉祀何氏留耕堂甲二房九世何志明及以下祖先的宗祠。現闢作何炳林院士紀念館。
何炳林(1918-2007),沙灣何族第二十四傳孫,中國著名高分子化學家和教育家,曾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試爆成功作出傑出貢獻,又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科技人才。最重要的是開創並發展了中國的離子交換樹脂工業,被譽為“離子交換樹脂之父”。
水綠山青文塔
水綠山青文塔
水綠山青文塔,原名“水綠山青文閣”,俗稱“文昌閣”“文峰塔”,始建於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位於沙灣鎮北村官巷裡與步雲里交接的文塔崗頂,即舊稱“梯雲大街”的東端,在留耕堂的南方偏東,相距約三百多米之處。塔的北邊為官巷裡,南邊是步雲里巷與錦圍巷的巷尾,兩巷成“人”字形,南接安寧市的西街。
文峰塔曾是古沙灣的制高點,由安寧西街進士里巷進入。該塔六角三層,不但是何族留耕堂的風水建築,而且塔內供奉了“文魁星”神像,原為鄉中讀書人和兒童“開冬學”必來叩拜之神。建塔意在昌盛沙灣文風,勉勵讀書人努力學習,奮發進取。
滴水岩森林公園
滴水岩森林公園
滴水岩生態森林公園建於2002年,位於沙灣鎮北村,規劃總面積7000多畝,其中生態公益林面積6000多畝。
公園以山之秀美與水之靈動著稱。園內番禺第三高山“青蘿嶂”高聳,山上有古峰火台,覆蓋了大面積生態林,如馬尾松林、濕地松林、相思林、桉樹林等。灰鷺、白鷺、貓頭鷹、猴面鷹、山雀、黃鶯、毛雞等多種鳥類在此棲息繁衍,公園遂成為鳥類等野生動物的樂園。
2017年沙灣鎮入選中國特色小鎮。
2019年02月02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19年11月29日,入選廣東省森林小鎮認定名單。
2019年12月30日,入選首批“廣東省旅遊風情小鎮”。
2021年1月,入選2020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名單。
2021年6月10日,廣州市番禺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沙灣鎮人口數為13235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