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空加瓜山
亞洲之外最高的山峰
阿空加瓜山,地處阿根廷門多薩省西北端,臨近智利邊界,南緯32°39′,西經70°。海拔6962米,屬於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脈南段,是亞洲之外最高的山峰,為西、南半球最高峰。山峰坐落在安第斯山脈北部,峰頂在阿根廷西北部門多薩省境,但其西翼延伸到了智利聖地亞哥以北海岸低地,屬於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脈南段,綽號“美洲巨人”。阿空加瓜峰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死火山。峰頂西側因降水較少,沒有終年積雪,山麓多溫泉,附近著名的自然奇觀印加橋為療養和旅遊勝地。“阿空加瓜”在瓦皮族語中是“巨人瞭望台”的意思,是冰川山系。楚布里根(MatthiasZurbriggen)於1897年首次登上頂峰。
2020年4月,入選“2020世界避暑名山榜”。
阿空加瓜山
阿空加瓜峰,還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死火山。公元1897年,人類首次登上阿空加瓜峰,考察證實它由火山岩構成,山形呈圓錐形,山頂有凹下的火山口,是座典型的火山。經查閱有關該地區火山噴發的資料,沒有發現它在有人後還重新爆發過,因而它便成為世界上公認的最高的死火山。
阿空加瓜山峰頂較為平緩,東南側雪線4500米,厚約90米,發育有現代冰川,西側無終年積雪,山麓多溫泉。
阿空加瓜山
安第斯山脈,是世界最長的山脈,位於南美洲大陸西部,全長9000公里,幾乎是喜馬拉雅山脈的3倍半。它由一系列平行山脈和橫斷山體組成,間有高原和谷地。這條山脈既高又陡,平均海拔3900米,超過6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就有海拔6962米的南半球最高峰“阿空加瓜”。
由於緯度低,山峰氣候已接近極地氣候。由第三紀沉積岩層褶皺抬升而成,同時伴隨著岩漿侵入和火山作用,峰頂較為平坦,主要由火山岩構成。堆積安山岩層。東、南側雪線高4500米,冰雪厚達90米左右,發育多條現代冰川,其中菲茨傑拉德冰川長達11.2公里,終止於奧爾科內斯河,然後瀉入門多薩河。峰頂西側因降水較少,沒有終年積雪,山麓多溫泉,附近著名的自然奇觀印加橋為療養和旅遊勝地。起自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鐵路,穿越它附近的烏斯帕亞塔山口,抵達智利首都聖地亞哥。
沿途的第一處重要歷史遺跡是卡諾塔紀念牆,何塞·德聖馬丁就是從這裡率領安第斯山軍越過山脈去解放智利和秘魯的。
卡諾塔紀念牆以西的維利亞西奧村小鎮坐落在海拔1800米的高地上。離開這裡,經過一段被稱為“一年路程”的大彎道,便來到了海拔2000米的烏斯帕亞塔村。村子附近有安第斯山軍砌成的拱形橋——皮蘇塔橋以及兵工廠、冶鍊廠等遺址。再往前行就到了旅遊小鎮烏斯帕亞塔鎮。
從烏斯帕亞塔鎮起,海拔已達到3000米左右,經過瓦卡斯角小站,可以看到一座天生的石橋印加橋,登山者一般都以此為出發點。印加橋附近有一組高大的岩石峰,形如一群站立懺悔的人群,當地的印第安人稱其為“懺悔的人們”。
過了印加橋,西行不久,是海拔3855米的拉庫姆布里隘口。這裡矗立著一座耶穌鑄像,鑄像面朝阿根廷方向,建於1902年,是阿根廷和智利為紀念和平解放南部巴塔哥尼亞邊界爭端簽訂《五月公約》而建立的。鑄像高7米,重4噸,它的基座上銘刻著:此山將於阿根廷和智利和平破裂時崩潰在大地上。
阿空加瓜山
登山者通常在印加橋出發,經過奧康內斯溪谷荒山向西攀登。會經過三個營地。此外,另一條登頂路線由是由阿空加瓜山的波蘭冰川越過,在波蘭冰川有營地可休息。較為艱難的攀登路線是由南面登頂,因非常陡峭。在海拔3962米有登山隊的第一站營地,這裡建有木棚屋,這些木棚屋在登山沿線建了不少,供登山者休息和躲避暴風雪,在海拔6500米處有最後一個棚屋,這也是登山者的最後營地,這裡距離頂峰459米,是最難征服的一段路程,至少要花費7個小時才能達到頂峰。
歷史上最快的登頂時間為1991年所紀錄的5小時45分。第一位登頂者:第一個登上阿空加瓜頂峰的人是馬蒂阿斯·朱布里金,他登峰成功的時間在1897年1月14日,此後,無數登山愛好者向阿空加瓜山挑戰,試圖征服這座“巨人”。攀登阿空加瓜山需要申請入山許可,價格依季節不同,由門多薩省阿空加瓜公園管理處發出。據公園管理處統計,每年有3000人攀登阿空加瓜山,70%的人能夠登頂.。
在阿空加瓜山每年7000名申請攀登者中,只有30%的人可以獲得許可,而14歲以下則被禁止攀登。
16世紀曾經有一個年紀更小的男孩試圖攀登過阿空加瓜山,但止步於較低的一個山峰,高度達約為1.6萬英尺。研究人員於1985年發現這個孩子的殘骸,經檢測,這個男孩的年紀大概在7歲左右。
1817年,一支西班牙軍事登山隊在Jose de San Martin將軍的率領下,首次曾來到這個地區攀登。1883年,德國登山者Paul Gussfeldt,從北山脊嘗試攀登,到達海拔6000米的高度。1897年1月14日,瑞士登山家楚布里根(Matthias Zurbriggen)首次由西北側登頂,這條線路成為了該山峰的“傳統攀登線路”。此後,無數攀登者從該線路登頂。1899年,V.M. Conway第二個登頂該峰。
1915年,Eilert Sundt等三位登山者首次嘗試冬季攀登,但未能成功。1934年,波蘭隊開創了從東壁攀登的第二條線路,並且採用了阿爾卑斯式的先鋒攀登。,
1947年,Thomas Kopp和Lothar Heroldd,開創了從頂峰到南峰的線路。
1953年,瑞士的Frederic Marmillod和Dorly Marmillod夫婦,由西南山脊登頂阿空加瓜南峰。1954年,一支強大的法國登山隊,首創南壁路線登頂,其中有一段線路號稱是整個安第斯山脈最難的。
1966年,在“法國線路”右側開創了“阿根廷線路”。1966年,在“法國線路”和“阿根廷線路”之間,又開創了“中線路”。
1974年,奧地利著名登山家Reinhold Messner,單人無保護由“法國線路”成功登頂。1981年,日本登山隊也由上述線路登頂。
1995年1月9日,中國人李致新、王勇峰登頂阿空加瓜。1997年2月,Aventuras Patagonicas隊開創了一條更短的、沒有技術難度的線路。
2008年12月16日美國博爾德的10歲男孩Matthew Moniz成功登頂,保持阿空加瓜山登頂最小成功者的紀錄。
2013年12月24日,來自南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名9歲男孩Tyler Armstrong在父親Kevin和來自中國的高山嚮導拉旺頓珠的陪伴下成功攀頂阿根廷的阿空加瓜山山頂,刷新紀錄成為這座世界最高死火山最年輕的登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