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爾斯·傑尼
尼爾斯·傑尼
尼爾斯·傑尼,FRS(Niels Kaj Jerne,1911年12月23日-1994年10月7日)是一位英國出生的丹麥免疫學家。由於發現了單克隆抗體的生產方式,以及相關的免疫學貢獻,而與喬治斯·克勒及色薩·米爾斯坦共同獲得1984年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尼爾斯肖像
傑尼在1943年至1956年間,曾于丹麥國家血清研究院擔任研究員,他在這段期間構想出抗體形成的理論。1956年後傑尼進入日內瓦的世界衛生組織工作,1962年移居美國,擔任匹茲堡大學的微生物學教授。到了1966年,他再度回到歐洲,於德國法蘭克福任教。從1969年直到1980年退休為止,傑尼一直在瑞士巴塞爾的巴塞爾免疫學研究院工作。他曾結過三次婚,育有三名兒子。
丹麥免疫學家傑尼在20世紀50-70年代提出了抗體形成的“天然”選擇學說、抗體多樣性發生學說和免疫系統的網路學說,建立了細胞免疫學理論,因此傑尼被稱為“現代免疫學之父”。
免疫學是研究機體對抗原物質(如細菌、病毒、異體蛋白、異體細胞和組織等)的反應規律的科學。在20世紀前期,獲獎的免疫學成果側重於對機體抗感染免疫現象的認識和免疫技術的探索。50年代后,免疫學理論獲得突破性進展,對人類認識與防治自身多種免疫性疾病和成功地實施器官、組織、細胞移植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100年來,已有20餘位科學家因免疫學研究成果榮獲了諾貝爾獎,傑尼與科勒和米爾斯坦一起於1984年獲此殊榮。
尼爾斯·傑尼1911年12月23日生於英國倫敦。傑尼出生后不久,全家移居丹麥,后又到了荷蘭。傑尼16歲在荷蘭鹿特丹獲得學士學位,1943-1955年在丹麥國家免疫血清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1951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傑尼從事的博士研究項目是有關抗原(異體物質,如病毒、細菌及毒素)和抗體(通過免疫細胞產生抵禦抗原的化學物質)之間相互作用的強度。他證明了抗體的粘合強度隨著每一次接觸抗原而增加。1963年在匹茲堡傑尼與諾丁發明了“血小板檢測方法”,這是目前一種標準的計算抗體生成細胞的方法。
在20世紀60年代早期,幾位研究人員注意到,將抗體注入動物體內會刺激新的抗體產生。一些新的抗體對注入抗體的可變區來說是獨特的,這些新抗體正好在抗原位置粘合於刺激抗體。這些研究證明,一種抗體的可變區不僅粘合抗原而且自己能夠扮演抗原的角色。一種抗體的抗原性成分叫作個體基因型,能夠明確辨別個體基因的抗體是抗個體基因型。傑尼在1971年提出免疫系統具有辨別“自體”和“非自體”能力的說法,1974年提出免疫系統網路理論。
傑尼在網路理論中指出:“在正常情況下,個體基因型和抗個體基因型抗體以平衡網路狀態存在體內,每一種個體基因型被粘合於各自的抗個體基因型。通過取代一些抗個體基因型抗體,異體抗原破壞了這一平衡。這個多餘的抗個體基因型的存在刺激了免疫系統生成更多的個體基因型抗體,並試圖重新建立這一平衡,從而加強免疫反應,抵禦抗原的侵入。當這種抗原被排除時,在個體基因型和抗個體基因型之間的平衡重新恢復,免疫系統被關閉。”科學家們指出,網路理論不僅包括抗體的循環,而且還包括分別帶有受體的B和T淋巴球。B和T淋巴球具有獨特的抗原粘合區,這個粘合區能夠刺激產生抗個體基因型抗體。
“傑尼免疫系統網路理論的一個實用結果就是抗個體基因型抗體能夠用來進行預防接種抵禦抗原這一概念。既然抗原和抗個體基因型抗體粘合於同一種個體基因型,它們必然結構相似。因此,這些抗體能夠模仿抗原並刺激一個免疫反應而不會給個體帶來任何危險。”
傑尼在題為《抗體形成的自然選擇理論》這篇論文中說明動物具有一種產生抗體的能力,這種能力差不多能夠抵禦一系列無極限抗原。科學家們認為,這篇論文中提出的理論為弗蘭克·麥克法蘭·伯內特爵士提出的克隆選擇學說提供了基本理論依據。
傑尼曾向全世界聘請60位著名科學家,並於1971年6月16日在瑞士創辦了巴塞爾免疫學院,傑尼擔任院長直到1980年。傑尼於1981年到法國巴黎巴斯德學院任教,1982年退休,1994年10月7日在法國蓬德加爾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