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芝山鎮

江蘇省南通市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下轄鎮

張芝山鎮位於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最南部,瀕江臨海,南距長江不足十公里,西與國家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的南通市相接壤,東與川港鎮相鄰,北與姜灶鎮毗連,面積49.82平方千米(2017年),鎮政府駐地張芝山鎮興北村。

地理環境


位於蘇錫通園區北部,面積49.82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68941人(2017年)。轄1個社區、10個行政村(包括港區村委會),鎮政府駐原興北村。336省道、張江公路、通啟運河和金通運河過境。
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成立於2020年5月,由蘇通科技產業園區、錫通科技產業園一體化融合而成,是江蘇省政府與新加坡政府合作開發的跨國園區,是中國政府與奧地利政府共同建設的生態園區,是南通、蘇州、無錫三市跨江聯動開發、推動區域協同發展的示範園區,總面積約100平方公里,人口約10萬人。

歷史沿革


據傳,三百多年前,這裡是江邊漲灘,逐漸有人在此開墾定居,有個名叫張芝山的人在此開爿小店,由於位於交通要道,逐漸形成集鎮,由此命名張芝山鎮。解放初為川港區的通海鄉。1957年由通海、川南兩鄉和民安鄉的一部分合併為通海鄉。1958年,由天星鄉和通海鄉的一部分合建友誼公社。1959年,友誼公社併入川港公社后,劃出部分大隊,另建通海公社。1983年改通海鄉。1984年設張芝山鎮,是原通海區工委的所在地,為通南片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1992年,面積30.26平方千米,轄23個行政村,267個村民小組。
1996年,面積30平方千米,人口3.7萬,轄糖坊、薛沙、興北、永柳、芝山、涼棚鎮、銀洋河、決心、木行北、木行、民安、萬年橋、天星、萬安、萬南、窯圩、通啟橋、芝西、廟東、炮台、油廠、天東、二號灘23個行政村和張芝山鎮1個居委會。2001年2—3月,村居合併調整后,轄1個居委會、10個行政村,256個村民小組。2007年,面積30.74平方千米,人口34876人。2008年1月,原川港鎮所轄八字橋、安東、南興、大成、保通、通海、豎積洪、培德8個行政村劃歸張芝山鎮管轄。

行政區劃


【郵編】張芝山226311/南興226313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20612119:~001121張芝山社區~200122塘坊村~204122決心村~206122天星村~208121銀洋河村~209121通啟橋村~211220通海村~215220八字橋村~216220南興村~217220培德村~218220張芝山鎮港區
【2006年代碼】320683119(轄1個社區、10個行政村):~001芝山社區~200糖坊村~201薛沙村~202興北村~203涼棚鎮村~204決心村~205民安村~206天星村~207萬安村~208銀洋河村~209通啟橋村 320683403通州港區管委會:~400通州港區管委會村
2007年末人口數據
村/社區
面積
(km2)
人口代碼居民小組說明
張芝山社區4.588738~00112137位於張芝山鎮中心,北與通啟橋村相接,西與銀洋河村緊鄰,南與決心村接壤,東與川姜鎮隔河相望,2008年由原居委會、涼棚合併
塘坊村5553~200122482008年3月由原塘坊、薛沙合併
決心村3520~204122位於張芝山鎮東部,東至川港交界、涼棚豎河為止,南至天星村交界、張芝山鎮木行橫河為止,西至銀洋河村交界、張芝山鎮中心橫河為止,北至老325線為界
天星村6866~20612257位於張芝山鎮南部,2008年由原天星、民安合併
銀洋河村3.35212~20812149位於張芝山鎮鎮區,2008年由原銀洋河、萬安合併
通啟橋村5267~2091212008年由原通啟橋、興北合併
通海村5.14571~21122045位於通州最東南,東臨海門市,西靠新江海河,北鄰川姜鎮,南距蘇通大橋8千米,2008年由原通海、豎積洪合併
八字橋村4923~21522049東鄰南興村,南鄰南通農場,西鄰南通市竹行鎮,北鄰天星村,2008年由原八字橋、安東合併
南興村4838~21622049位於通州最南端,西臨張芝山鎮八字橋村,東臨新江海運河,2008年由原南興、大成合併
培德村4434~2172202008年由原培德、保通合併

交通


張芝山鎮位於通州區南首,是上海通向蘇北的“第一門戶”,區內擁有可通航500噸以上的通啟運河,還有5分鐘內就可以進入的便捷鐵路交通。蘇通大橋通車后,直接把張芝山鎮納入上海1小時經濟圈。

地域優勢

張芝山鎮
張芝山鎮
通州市張芝山鎮位於通州區最南部,西鄰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地處即將完工的“蘇通長江大橋”的北橋頭堡,通啟高速、蘇325、336省道、通啟運河以及即將建設的寧啟鐵路橫穿該鎮,金江大道、張江公路以及“蘇通長江大橋”北接線段均縱貫鎮域。有著良好區位優勢的張芝山鎮在蘇通大橋通車后將融入上海一小時生活圈,屆時,與蘇南乃至整個江浙滬地區的經濟、文化、生活各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將大大增強,交通上的便利以及政策上的優惠不失為投資者的明智之選。

經濟


張芝山鎮
張芝山鎮
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5602萬元,財政收入2917.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01元。張芝山鎮加強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領導,完善農村經營管理機制,農業結構調整成交明顯。形成具有張芝山鎮特色的七大農業專業基地。一是私營業主徐平的光明奶牛養殖場,飼養奶牛146頭,年產值130多萬元,已通過省無公害基地的驗收。二是陳盤祥投資150萬元建辦的萬羽種鴿場,飼養美國落地王鴿8000對,年銷售乳鴿10萬多羽,實現產值85萬元。三是陳宗傑萬羽蛋雞養殖場,飼養蛋雞近2萬羽。四是沈石華投資興辦百頭養豬場,年出售壯豬520頭。五是施文忠投資50多萬元,租地30多畝,建辦“蘇通苗圃”,種植市場緊俏的花卉苗木。六是茅宗渲投資100多萬元,在塘坊村片地7畝,興辦養鹿場,已有商品鹿62頭。七是王念祖投資120多萬元,租地26畝,建立貝畝種植基地,成為張芝山鎮貝母面積最多的的種植戶。張芝山鎮貝母種植面積達3000多畝。加強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建立4個村級合作經濟組織,塘坊村乳鴿生產合作社、薛沙村綉品生產合作社、民安村蔬菜生產合作社、興北村藥材生產合作社。
綜合實力持續增強。201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2億元,四年間年均增長(下同)22.5%。財政總收入完成1.97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為8712萬元,分別是2007年的2.9倍和3.1倍。四年累計新批工商註冊外資3000萬美元,註冊外資實際到賬1389.5萬美元,引進市外民資32.7億元。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6億元,工業投入38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0.4%和17.6%。卡特彼勒、中港油脂、東方泵業等一批重大項目相繼落戶,累計新上億元以上項目9個。規模工業產值達29億元,是2007年的2倍。上市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紫羅蘭科技、帥宙特鋼進入上市軌道。累計完成服務業投入6.6億元,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9%。
轉型發展步伐加快。強化集聚集約發展,為了更好的學習蘇南、接軌蘇南、融入蘇南,2008年通過和蘇州唯亭鎮共建園區的方式,摸索出了一條兩地資源共享之路。2010年,更是在園區共建上跨出了一大步,3月10日,南通市和無錫市共同簽署《關於加強兩市戰略合作的框架協議》,8月23日,簽訂了《無錫市、南通市合作共建錫通科技產業園協議書》,錫通科技產業園順利落戶並正式掛牌,規劃編製、基礎設施及項目建設齊頭並進。2011年,隨著項目的開工和基礎設施的啟動,園區初展形象、初顯效益。以調高調優調強為根本取向,促進一、二、三產聯動發展,三次產業比由2007年末的8.8∶59.2∶32調整到7.3∶56.7∶36。創新動力持續增強。2011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0.89億元,占規模工業產值比重由2007年的2.12%提高到3.07%。
城鄉面貌顯著提升。高標準修編城鎮發展總體規劃、村莊布點規劃,先後完成鎮區和蘇通大橋科技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錫通科技產業園成立后,又委託新加坡邦城公司進行了更高規格的規劃,至此,覆蓋城鄉的規劃體系基本形成。持續實施“亮化、綠化、凈化、暢通”四大工程,大力度推動鎮區改造,城鎮形象、宜居品質有效提升。累計拆遷民宅達150萬平方米,騰出建設用地近13平方公里,建成安置小區90萬平方米,即將動工建設92萬平方米,新增綠地面積11.5萬平方米,新增停車面積1.2萬平方米。區域供水一體化取得實效,改造管網15.8公里。南部污水處理廠正式啟用,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84.1%、100%,省級生態鎮順利通過考核。大力度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新建農路105公里,改造危橋16座,疏浚整治農村河道24公里,改廁1.2萬座,新增綠化面積3200畝。
民生質量有效改善。“全民齊努力,全面達小康”,於2008年一舉達到省定小康標準。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6812元。企業職工養老、醫療、失業保險參保率均超過90%,新農保、新農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均超過98%,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撫恤、補助、優待金自然增長機制,城鄉低保以及農村五保供養標準持續提高。深入開展百千萬救助幫扶、慈善救助、扶貧助殘等社會救助活動。加強養老機構建設,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學校布局調整穩步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紮實推進。順利完成南興衛生院體制改革,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持續提升。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現代化文化活動中心啟用,各具特色的小型文化廣場先後投入使用。完成有線電視主幹網改造,數字電視城鄉一體化通過驗收。圓滿完成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五五”普法高標準通過區驗收。全面構建“大綜治、大調解、大防控、大基礎、大管理”五大體系,群眾社會治安滿意度持續居全區前列,鎮司法所被評為全國優秀司法所。認真辦理“999民生熱線”、“12345”市民服務熱線,紮實開展領導幹部大接訪活動,妥善處理群眾來信來訪,切實解決好民生訴求。應急管理體系不斷健全,安全生產形勢總體保持穩定。同時,統戰、群團、人民武裝、國防教育、雙擁、老齡、檔案、統計、婦女、兒童、職工權益維護等各項工作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2011廣泛組織開展“樹正氣、敢碰硬、看實績”主題活動,激發全體幹部無私奉獻、奮勇拼搏的工作熱情。全體鎮村幹部將“五加二、白加黑”轉變為工作常態,充分發揮拼搏奮戰、克難攻堅的精神,保證了各項重點工作的紮實推進、各項重點工程的圓滿完成,書寫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特別能攻堅”的拆遷精神和“寧可掉肉也不掉隊”的頑強作風。認真辦理人大代表意見建議72件,辦結率100%。不斷加強廉政建設,大力壓縮行政性開支,集中財力促進科學發展和改善民生。加強工程建設項目的監督,對工程建設做到全程監督,切實規範招投標工作。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的作用,加強對村級財務管理、零招待制度執行等工作的監督力度。

一體化發展

2020年5月,蘇錫通園區一體化的“號角”已經全面吹響,目前,園區正圍繞打造國家級“跨江融合發展試驗區”的目標,抓好跨國和跨江兩大合作,突出做好“大規劃”、招引“大項目”、推進“大攻堅”、做優“大環境”四大重點,加強黨的建設,夯實組織保障,繪好“作戰圖”,開啟“新征程”。
項目建設,是蘇錫通園區的內核和動力。踏上蘇錫通園區的土地,處處感受到一種澎湃動力:通富微電、神馬電力、格潤光伏、聯鋼精密機械和昌堅機器人5個項目進入試生產;周黑鴨食品、未來島工業機器人、艾佩達智能製造、金鼎龍倉儲物流和環普智能製造產業園5個項目即將投入運營;音戶平田汽車零部件、林泰克斯汽車零配件、厚邦醫用材料項目、平高申馬現代物流4個項目主體工程加速推進。一幢幢現代化的廠房和綜合辦公樓拔地而起,一個個項目建設藍圖正加速落地。目前,園區累計在建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共計17個,總投資約348.5億元。
“下一步,蘇錫通園區將深度借鑒中外城市發展先進理念和措施,不斷強化與中心城區、中創區的城市功能對接,加快‘航母世界’主題公園、國際社區、國際醫院等建設,著力打造集商務、生活、休閑、娛樂於一體的精緻化片區。”虞越嵩說,園區將全面貫徹板塊聯動發展理念,全方位推進與南通開發區、蘇錫通園區、海門區等板塊的產業對接、交通對接和配套對接,加速建設宜居宜業的“東部產業新城”。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築巢引鳳的蘇錫通園區正以全新的姿態,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打造國家級“跨江融合發展試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