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82條詞條名為陳勇的結果 展開

陳勇

泗洪縣原種場農民技術員

陳勇,女,泗洪縣原種場農民技術員。她揭開了危害莊稼的小地老虎在淮北地區越冬的秘密,使春玉米、大豆、花生等農作物年年豐收。1983年,陳勇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1987年7月,被評為縣優秀共產黨員。同年10月,她被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代表大會的代表。

目錄

正文


人物特寫
1969年,陳勇初中畢業后,回到老家盱眙縣王集鄉跟隨父母學種田。她發現春播農作物被小地老虎吃掉40%左右,造成嚴重缺苗。群眾叫苦連天,幾位叔叔、大爺對陳勇說:“勇兒,莊稼是我們的命根子,現在被土蠶幾乎啃光,我們冬天吃什麼呀!你是有文化的人,不能為我們想想辦法嗎?”鄉親們的急切企盼,喚醒了她治服地老虎的決心。她託人從江蘇農學院購買了《昆蟲學通注》、《植物病理學》、《植物生理學》、《生物統計學》、《土壤學》等專著,夜以繼日地刻苦自學,撰寫了近百萬字的資料和筆記。遇到難題就到縣、市植保站請教行家,有時還步行20多里到峰山請教農藝師羅克佐,虛心向老前輩學習病蟲害的防治知識。她結合自己的實踐,總結出一套適合本地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受到群眾的歡迎。
1972年,陳勇被調到王集鄉農科站工作。她繼續深入研究小地老虎的生活習性和發生危害規律。當時,植保界有人認為:“小地老虎是外地飛來的”,農民也說:“小地老虎是天生天滅的害蟲”。但小陳對此持懷疑態度,認為這些論斷缺乏科學依據。於是,她在1973年秋天,結合秋季調查地下害蟲,終於在香套湖邊的一片綠豆地里找到了小地老虎的幼蟲和蛹。接著,又在靠近村莊的菜園地里和干水塘內挖到大量的幼蟲和蛹。最高密度為每平方米有蟲26頭。為了進一步摸清小地老虎在淮北地區能不能越冬和越冬場所問題,陳勇在三九隆冬、大地冰封的日子裡,每天背著書包,帶著乾糧,扛著鐵釵跑遍全鄉各個村,對各種不同的土質、茬口、地形、地勢、地貌、植被進行調查,先後挖查了一萬多個小樣點,共查出各種地老虎的幼蟲和蛹2000多頭,其中有小地老虎400頭左右。初步揭開了小地老虎在淮北地區越冬之謎。陳勇為了取得大量的科學數據,對小地老虎進行了一系列的培養、試驗,但由於資金不足、設備不全,她採取土法上馬,以土代洋,用幾根小木棍架起來再用鐵紗罩上,代替養蟲籠;在四代成蟲盛發期,鐵紗網不夠,她就把自己的一頂新蚊帳剪開縫好罩在棍架上,用來飼養成蟲。沒有培養池,她用自己的洗臉盆、洗腳盆代替,並拾來廢磚頭砌起三米長見方、一米深的養蟲池。沒有培養缸,就用自家的小盆、飯碗、碟子等代替。在成蟲雌雄交配、產卵、孵化時,需要記下具體數據,她提著鬧鐘夜間蹲在養蟲籠旁邊,細心地記載成蟲的一舉一動,白天指導面上的防治工作。困了,她就用冷水洗洗臉,按摩鼻子或吃點蔥蒜,實在支撐不住了,她就用辣椒擦擦眼皮刺激一下,重新振作精神。三年時間,她熬了60多個通宵,排除了各種阻力,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摸索出小地老虎在淮北地區的發生危害規律,為這一地區的地老虎中長期預報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並且做到測得早、報得准、防治及時,有效地控制了小地老虎的危害。春玉米被地老虎危害的斷莖率由9%下降到1%。1975年縣植保站帶著小地老虎的幼蟲和蛹來到江蘇農科院請植保專家和教授鑒定,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認為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新發現,接著省有關部門來人進行總結鑒定。後來榮獲省政府的嘉獎。
1985年7月,陳勇又考取中國農村智力開發函授學院。她無論是開會,還是出差都帶上課本,有空就學,遇到難題就虛心請教別人,最終取得了畢業證書。陳勇還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逐步用來指導植保工作。原種場過去棉花病蟲害比較嚴重,加上缺乏管理經驗,皮棉最低畝產只有8公斤。後來,小陳建議把過去直接播種的老方法改為用地膜覆蓋的新方法,保證了棉花苗全、苗壯,生育期提前又增加花蕾,加上及時預測預報防治各種病蟲害,把畝產皮棉提高到70多公斤。過去,這個場種植小麥也是採用撒播的老方法,靠人工除草,畝產150公斤左右。對此,小陳用學到的知識,指導農民採用免耕機條播,既省人力,又減少費用。在小麥生長期,她又指導農民用化學除草和及時防治小麥紅蜘蛛病蟲害,當年小麥畝產提高到300多公斤,創歷史最高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