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安徽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安徽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是安徽大學為適應高等教育改革發展趨勢和完善學科結構,在安徽大學經濟學院原工商管理系、會計學系和旅遊管理專業的基礎上於2001年2月成立的一個年輕學院。其前身是始建於1961年,重建於1979年的安徽大學經濟系。1988年安徽大學經濟系擴建為安徽大學經濟學院。1992年曾與合肥美菱集團公司聯合共建安徽大學美菱經濟學院,在全國高校中首開校企聯合辦學的先河,在國內高校中曾引起較大反響。
安徽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下設工商管理系、會計學系和旅遊管理3個系,成立了安徽大學旅遊規劃與研究中心、工商管理學院營銷管理研究中心、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公司文化研究中心、投資管理研究中心和財務諮詢中心等6個研究中心,設有普教系列工商管理、會計學、旅遊管理、財務管理、市場營銷和工商管理第二學士學位專業、會計學專升本、旅遊管理專升本等8個本科專業及成教系列經濟管理、會計學、市場營銷、旅遊管理等本、專科專業,是自學考試財務管理段主考學校,學院現有企業管理、會計學、旅遊管理、技術經濟與管理4個碩士點和MBA、高校教師企業管理在職攻讀碩士學位2個專業學位點。目前在校碩士研究生規模達到92人、高校教師企業管理專業學生47人、第二學士學位生27人,本科生1493人,“十五”期間共培養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員900多人,成人教育脫產、函授生1100餘人,各級各類短期培訓近3000人。
安徽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現有教職工70人,其中專任教師55人,有教授8人、副教授20人,有博士和在讀博士10人。學院成立三年來廣泛接觸工商企業實際,培養高層次工商管理人才,成功舉辦了高級會計人才繼續教育培訓、安徽省旅行社總經理資格認證培訓,學院與安徽省財政廳、省旅遊局、省鄉鎮企業局、省農墾廳、省交通廳、省工商局、省衛生廳、省監獄管理局、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安徽省分公司、徽商集團、安凱集團等多個廳局、大型企業集團都有著良好的辦學合作。
工商管理學院教研人員緊密結合我國工商企業管理實際,圍繞著安徽經濟發展、企業理論與企業戰略,進行了理論聯繫實際的應用性、對策性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十五”期間,共發表學術研究論文323篇,其中在國家重點和國家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53篇,在省級學術刊物發表論文270篇,主持編寫和參與編寫並出版學術著作16部,主持承擔縱向科研項目21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8項,主持參與政府部門、公司企業橫向科研項目10餘項,獲得省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1項。由工商管理學院主持出版的《安徽工商管理評論》,圍繞安徽經濟改革和發展中的一些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進行調查分析和研究,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工商管理學院在“十五”、“211”二期工程的建設中,以學校建設為龍頭,以企業管理專業碩士點為依託,以工商管理、會計學、旅遊管理、財務管理專業為支撐,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加強科學研究工作,確立學科建設重點,凝鍊學科研究方向,大力提高科研水平和檔次;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關鍵,培養和鍛煉一支能適應學科建設發展要求的、結構層次合理的高素質師資隊伍;以培養人才為根本,堅持教學的中心地位,堅持深化教學改革的核心地位,堅持教學基礎條件建設的優先地位,保證教育質量穩步提高;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為宗旨,加強校企之間的使用,積極探討教學、科研、實踐相結合的新路子,謀求學科新的發展空間。“十一五”期間,學院將進一步認清未來形勢與發展機遇,開拓創新,在學科建設水平和綜合實力上邁上新台階。
致力培養高素質職業化工商管理人才,為安徽省培養用得上、留得住的務實型高級經濟管理人才。學院弘揚"合作、創新、嚴謹、求實"精神,走繼續教育、能力教育之路,以國際視角、本土戰略,努力建設具有影響力,獨具一格的開放式學院,成為安徽省高級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基地。
沈端良
黨委書記,男,1964年2月生,安徽宿州人。1986年7月畢業於安徽大學化學系有機化學專業,獲得理學學士學位,經濟學碩士。
1986年7月留校擔任學生政治輔導員,團總支書記。1988年10月,擔任安徽大學團委副書記兼學生會秘書長、安徽省學聯副秘書長,1996年4月任安徽大學經濟學院黨總支副書記,2001年2月任安徽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黨總支書記、黨委書記。2006年至2008年任廬江縣委常委、副縣長(掛職)。現任管理學院黨委書記。
李財富
院長,男,1965年11月生,博士,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教育部高等學校檔案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檔案學會理事,中國檔案學會基礎理論委員會委員,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安徽大學學報》、《大學圖書情報學刊》編委。主要從事檔案學基礎理論與歷史、檔案信息服務、檔案文獻編纂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講科技檔案管理學、外國檔案工作、檔案學專題研究、中外檔案學著作選讀、檔案學術交流與評價、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等課程。在《史學理論研究》、《檔案學通訊》、《檔案學研究》、《中國檔案》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30餘篇,其中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檔案學》全文轉載複印20餘篇。出版《檔案管理技術實用問答》、《中國檔案學史論》等專著(含合著)4部。主持1996年度國家檔案局重點項目“綜合性檔案館館藏檔案價值鑒定研究”、2003年度省人才建設項目“中國檔案學史論”、2006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檔案服務社會化研究”等課題研究,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轉型期檔案管理體制研究”、國家教育部項目“面向21世紀檔案學專業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研究”、“檔案學學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綜合改革研究與實踐”、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現代高新技術對檔案和檔案館的衝擊與對策”等10餘項課題研究。2001年申報的“檔案學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先後榮獲安徽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安徽省教學成果特等獎、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5年申報的“檔案學學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綜合改革研究與實踐”先後榮獲安徽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安徽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學院是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管,發揮政府舉辦,高校聯合、企業參與的整體優勢,由安徽省委組織部、省經濟委員會、省教育廳、省人事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財政廳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徽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財經大學、安徽經濟管理學院、安徽農業大學、安徽師範大學負責人組成院務委員會,實行院長領導下的院務委員會負責制,對學院發展方向、規模、辦學形式等進行總體規劃決策和具體部署。學院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引入市場機制,用改革創新的思路辦學,下設綜合辦公室,負責執行院務委員會的決定。學院注重經濟與教育結合,與省內著名大企業: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淮北礦業集團、銅陵有色集團、榮事達集團、國風集團有限公司、豐原集團有限公司、徽商集團有限公司、國貿集團、華茂集團有限公司等共建教學社會實踐基地。
核心課程:會計學、管理經濟學、市場營銷學、組織行為學、財務管理、企業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統、生產與運作管理。
必修課:管理思想史、管理數學、宏觀經濟學、經濟法、管理溝通、商務英語
選修課:供應鏈管理、項目管理、公司戰略經濟學、投融資管理、企業模擬決策、經營戰略案例研究、市場研究、銷售管理、網路營銷、金融工程、保險學、投資銀行學、企業集團財務、財務分析報表、企業改制與上市策略、心理測驗與統計、人力資源會計、勞工關係與管理等。
安徽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合作”是立院之基,合作創造價值,合作是共贏的基礎,學院得到政府六部門的強力支持,實現了六所聯辦院校的資源共享,是合作文化的具體體現。合作不僅體現在學院的對外交往中,而且體現在學院內部團隊建設中。合作是學院的基礎,學院將以高度誠信的態度、廣迎四海的胸懷在國內外廣泛開展合作,在合作中攜手共進,取得共贏。
“創新”是學院不斷進步的動力之源,學院在創新中誕生、伴隨成長和發展,是學院文化的精髓所在。學院名譽院長王太華同志題詞“創新模式 創新機制 培養創新人才”高度概括了學院的創新文化,並通過其培養的創新人才輻射到安徽經濟建設的各個領域,為安徽經濟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嚴謹”是科學的管理態度,嚴謹為學,誠信做人。安徽工商管理學院強化教學管理, 拒斥急功近利,抵禦浮躁之風,恪守學術道德和學術規範,嚴謹治學,寬進嚴出,傳承徽商誠信傳統。
“求實”是學院追求的培養目標,MBA教學的重點不僅是給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駕馭大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素質。學院注重提高學生的實際管理技能,為安徽省經濟領域加快培養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創新型、創業型高級經濟管理團隊,為安徽經濟社會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安徽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黃山松是公認的安徽標誌,喻意安徽工商管理學院宗旨是為安徽培養留住、用得上、務實型的高層經濟管理人才。
開放式數字模型的黃山松,喻意著未來的工商管理人才,將為安徽傳統經濟模式推向數字經濟模式而開拓、進取和不懈努力。
翠綠色的MBA優美連寫,體現了安徽工商管理學院培養的管理人才奮發、積極、文明、充滿希望和生命力。
整個標誌超凡脫俗,布局平衡,色彩協調,寓意著學院創新辦學,求實育人,人才輩出。
安徽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安徽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安徽大學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