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爭

南美太平洋戰爭

南美太平洋戰爭(英語:War of the Pacific),又稱硝石戰爭、鳥糞戰爭,是1879年——1883年智利同玻利維亞、秘魯爭奪南太平洋沿岸阿塔卡馬沙漠硝石、鳥糞產地的戰爭。最終智利獲勝,玻利維亞和秘魯被迫割地。此戰過後,玻利維亞失去出海口,成為內陸國。

戰爭背景


地理位置

阿塔卡馬沙漠位於玻利維亞、智利和秘魯的交界處,在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從未明確劃定歸屬。三國獨立后,玻利維亞佔有阿塔卡馬沙漠中部安托法加斯塔地區,秘魯佔有沙漠北部塔拉帕卡大區,智利則取得沙漠南部地區。三國均宣布對沙漠地區擁有主權。由於在阿塔卡馬沙漠中部和北部發現豐富的鳥糞和硝石礦藏,使三國的爭執更加尖銳。前者作為一種優質的有機肥料,是玻利維亞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和外匯來源,而後者則是歐美兵工廠用來製造火藥的重要原料,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

起因

1866年,智利與玻利維亞簽訂邊界條約,規定以南緯24°線為兩國邊界,南緯23°線與25°線之間一切礦產品和輸出產品的關稅,由兩國平分。同年,智利和英國合資經營的硝石公司同玻利維亞簽訂合同,取得在安托法加斯塔地區的開採權。1874年,玻、智兩國簽訂新約,規定智利政府放棄南緯24°線以北地區的全部權利,玻利維亞同意在25年內對智利公司不提高現行稅率。1878年,玻利維亞政府出於籌措軍費的需要,決定單方面增加智利—英國礦業公司稅額。但礦業公司根據1874年條約拒絕交納。玻利維亞政府決定沒收其全部資產並公開拍賣。作為報復,1879年2月14日,智利在英國的支持下,出兵佔領玻利維亞最大的港口安托法加斯塔。而秘魯與玻利維亞關係親密,雙方曾在1873年秘密締結軍事同盟條約。危機爆發后,秘魯和玻利維亞政府向國內下達軍事動員令,並積極從歐洲購買軍火。智利遂於1879年4月5日正式向秘魯和玻利維亞兩國宣戰。這次戰爭被外界稱為“南美太平洋戰爭”,又由於戰爭起因來自三國對鳥糞和硝石資源的爭奪,因此也被稱為“鳥糞戰爭”或“硝石戰爭”。

戰爭起因


作為南美洲較早獨立的三個鄰國,玻利維亞、秘魯和智利原本相安無事。地處三國交界的阿塔卡馬沙漠地區,成為爭奪焦點。那裡氣候極度乾旱,屬不毛之地,三國獨立之初都沒有重視那裡。然而到18世紀中期,人們在那裡發現了鳥糞、銀礦和硝石,這些資源帶來巨額財富,於是三國政府都開始重視該地區。經過多次交涉與談判,到1874年時,在阿塔卡馬的硝石礦區內,秘魯控制著塔克納、阿里卡和塔拉帕卡,玻利維亞佔有安托法加斯塔,智利則控制南緯24度線以南剩餘的一小片硝石礦區。智利控制的面積最小,一直企圖擴大佔領範圍,而秘魯則與玻利維亞在共同威脅下走向合作。1873年2月,秘魯與玻利維亞簽訂密約,建立軍事互助同盟。
1877年5月,一場暴風雨襲擊了玻利維亞控制下的港口安托法加斯塔。為了恢復災后經濟,玻利維亞地方當局決定增加稅收,然而該城市的主要財富卻是由智利與英國合資的安托法加斯塔硝石和鐵路公司控制,因此該決議遭到智利的抗議。1879 年2月初,玻利維亞總統達薩強行沒收了相關硝石企業的財產,於是在英國的唆使下,智利準備訴諸戰爭解決問題,並想趁機佔領整個阿塔卡馬地區。2月14日,智利總統平托下令出兵佔領安托法加斯塔港,趕走了玻利維亞警衛隊。3月14日,玻利維亞向智利宣戰。秘魯也於4月參戰。由於這場戰爭是為了爭奪硝石和鳥糞,因此被稱“硝石戰爭”或“鳥糞戰爭”。

戰爭過程


戰爭初期,智利憑藉兩倍於秘玻聯合艦隊的海軍,迅速封鎖了秘魯和玻利維亞的海岸。1879年5月,智利海軍司令威廉姆斯留下戰艦“埃斯美萊達號”封鎖秘魯要塞伊基克,但遭到秘魯海軍的偷襲,“埃斯美萊達號”被擊沉。同年10月8日,智利艦隊在例行巡航中遭遇秘魯艦隊,雙方展開了南美歷史上第一次鐵甲艦決戰。智利海軍摧毀了秘魯主力鐵甲艦“胡阿斯卡號”。
早在1863年,秘魯為了應對即將來到的戰爭,已和玻利維亞秘密締結了軍事同盟條約。戰爭爆發后,玻利維亞政府向國內下達了軍事動員令,和秘魯結成聯軍,對智利軍進行殊死抵抗。智利軍隊措手不及,形勢一度陷入被動。
1879年11月,7000名智利士兵在6艘軍艦的護送下,在伊基克要塞附近登陸,秘、玻聯軍進行殊死抵抗,但當時玻利維亞陸軍裝備低劣,部隊里充斥著腳蹬涼鞋、穿著五花八門服裝的印第安人,他們沒有步槍等火器,只有原始的弓箭和十字弩,這也使“南美太平洋”成為世界上最後一場使用弓弩作戰的戰爭。智利軍隊獲勝並迅速地佔領了秘魯的塔拉帕卡省全境。
1880年初,智利軍隊在秘魯伊洛和帕科查港登陸,佔領莫克瓜,通過沙漠地帶,在塔克納和阿里卡兩次戰役中打敗了玻秘聯軍。至此,玻利維亞失去了所有太平洋沿海領土,秘魯海軍則全軍覆沒。
玻利維亞和秘魯兩國軍隊戰敗的消息傳回國內,輿論嘩然,政局動蕩。秘魯總統普拉多下台,反對派首領彼得羅拉上台並重組力量抵抗智利。玻利維亞總統達薩被趕下台,坎佩羅成為該國臨時軍隊領導人。為了保住秘魯邊境的阿里卡和以北的塔克納,玻、秘兩國緊急組織軍隊抵抗。1880年5月,秘、玻聯軍慘敗,智利攻下塔克納,玻軍被迫退回本土,並從此退出戰爭。緊接著,智利軍隊又攻陷了由秘魯守衛的阿里卡港口。到1880 年6月,秘、玻兩國丟掉了安托法加斯塔、塔拉帕卡、阿里卡、塔克納等地,而這些地方正是硝石和鳥糞的主產區。
1880年6月,三國代表舉行談判,但秘魯拒絕智利提出的議和條件,只同意暫時休戰。出於人道考慮,智利允許秘魯用運輸船把被俘的秘魯傷兵運走,但傷兵人數超過了運輸船的裝載量,智利將“羅阿號”軍艦借給秘魯方運送傷員。7月3日,“羅阿號”完成任務,拖著一條滿載秘魯提供的水果的駁船返航時,駁船突然發生爆炸,並傷及“羅阿號”。智利政府認為這是秘魯設下的陰謀,決定採取嚴厲的報復措施——攻佔利馬。1881年1月,2.6萬智利軍隊向利馬城發起總攻,秘魯守軍只進行了兩天抵抗便四散奔逃。智利佔領利馬後,並對利馬城大肆搶掠和焚燒,毀壞、偷走名貴油畫,甚至運走利馬圖書館的圖書和動物園裡的動物。先後扶植了兩屆傀儡政府。1883 年10月,秘魯與智利政府正式簽訂《安孔條約》。

戰爭結果


1883年10月20日,秘魯與智利在利馬北部安孔城簽訂條約,結束了南美太平洋戰爭。根據《安孔條約》,秘魯將塔拉帕卡省割讓給智利,並將塔克納和阿里卡兩地區交給智利管轄10年。玻利維亞則先後於1884年和1904年與智利簽訂了《瓦爾帕萊索協定》和“和平友好條約”。玻利維亞喪失了安第斯山脈與太平洋沿岸之間的全部領土,變成了一個沒有出海口的內陸國,嚴重地影響了其經濟的發展。自戰爭結束后的130多年裡,玻利維亞從沒放棄索要出海口的要求,其與智利的關係也因“出海口問題”難以改善,1962年兩國一度斷交。為了重獲出海口,玻利維亞不斷在國際場合向智利施壓,但始終沒有實質性進展。2013年4月,玻利維亞正式向國際法院起訴智利,要求同後者就解決出海口等問題展開談判,但智利政府拒絕由海牙國家法庭處理這一問題,從而引發兩國之間的持續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