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江

清代農民起義軍首領

陳徠四(1781~1802),綽號“爛屐四”,清博羅縣柏塘洋景村(羊屎坑)人。

人物生平


陳金江自幼家貧,性格剛強,立志“殺富濟貧,除暴安良”。與同村陳亞黃、陳屐五、劉正棠等人參加以“順天行道”為口號,以“反清復明”為宗旨的三合會。不久,會眾發展到數千人,陳四被推為首領,劉正棠為軍師。1802年(嘉慶七年),與歸善縣陳亞本、龍門縣潘福商議,訂於八月舉事。后被惠州知府伊秉綬偵知,命捕役緝拿陳亞本等人,陳逃至羊屎坑,決定提前於七月起義。陳四率會眾攻柏塘和響水的富戶和當鋪。為防禦官軍進攻,選擇地勢險要的嵩寨山為營地,在柏塘周圍險要地段築起炮台,分兵把守。提督孫全謀遣清兵300人前往柏塘鎮壓,被起義軍殲滅。八月中秋節,兩廣總督吉慶、提督孫全謀又派兵5000人會剿。起義軍據險奮力抵抗,終因寡不敵眾,退守羅浮山。陳四本欲重聚力量,東山再起,但不幸被捕,就義於增城流杯洞。

人物事件


公元1786年,林爽文徠在台灣、福建領導的天地會發動大規模武裝起義,戰火燃燒到粵中地區。性格剛強的陳金江,鬥志昂揚,很快與胞弟陳屐五、張錦秀等人,於1801年成立以“順天行道、反清復明”為宗旨的天地會。
在惠州、博羅等地,隊伍迅速壯大,不久就吸收3000多名會員,到1802年農曆七月已發展成2萬多人的組織,陳金江被推為首領。
1802年7月,年僅21歲的陳金江帶領會眾在家鄉洋景起義。知府伊秉綬率兵三百到洋景進剿,被陳金江指揮的起義軍迎頭痛擊大敗而逃,潰不成軍。起義軍乘勝出擊,攻打龍門、博羅和惠州府。惠州知府坐立不安,速報清庭。清政府急令兩廣總督羅吉慶、提督孫全謀,以同年農曆八月中秋節,率五千清軍進行圍剿,起義軍以高梁寨山築起的石寨、炮樓作掩護,後面以象頭山天然屏障作後盾,並以左右戰壕作防線抗擊清軍,苦戰數月,終因孤立無援,寡不敵眾,陣亡3000多人,被迫撤出洋景。
起義軍剛進入羅浮山與增城、龍門交界處,與清軍又拉開戰幕,在遭遇戰中,起義軍付出了沉痛的代價,經三次血戰義軍再受重創。陳金江等首領,率義軍分路殺出重圍,按原計劃繼續向北轉移。
陳金江堂叔、當年主修族譜的陳士敦寫道:“嘉慶七年壬戍中秋,紅巾倡亂,擾攘地方,席四為首及大兵剿破。斯時也,死者十之七八,生者十之二三……景況慘不忍睹”。陳金江原有67個堂兄弟的龐大家族也隨之消失,倖存無幾。
起義軍殺出清軍重重包圍后,眾戰將化整為零,幾經周折,又戰略性轉移地抵達到粵北山區的清遠、英德、陽山連州等地,再分流一支到廣西懷集、賀縣。此後幾十年時間裡,會眾活動走入低谷,處境也非常惡劣。
直到1844年2月,洪秀全、馮雲山在英德的大灣、浛洸,陽山、連州、連南、連山一帶傳播拜上帝教。洪秀全氏的到來,鼓舞了洪兵首領陳金江。1851年1月,洪秀全領導廣西金田太平天國起義,太平軍勢如破竹乘勝北上,為牽制打擊廣東清軍,洪秀全派員回廣東與陳金江聯繫,要天地會配合起義。
1854年,廣東天地會在全省範圍內發動了人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的洪兵起義。
南興王陳金江鑄造的“全勝堂”銘文鐵炮
全勝堂:南興王陳金江率三水洪兵起義番號
陳金江於咸豐二年(1852)易名(釭),以箍桶為業,潛入三水羅湖布(今范湖南聯村)合和祥木店,秘密創建“全勝堂”發展會眾。咸豐四年(1854)六月,配合全省洪兵起義,陳金江於六月初二日(6月26日),在羅湖布以“全勝堂”番號率三水洪兵起義,即日據蘆苞都司署為大本營。其後,自農曆六月二十六日起,與東莞何六、佛山陳開、廣州北郊李文茂、甘先、周春、城東燕塘陳顯良、省河(珠江)南岸林洸隆,珠江船戶關巨、何博奮等聯攻廣州,捷報頻傳,延至八月底。因清政府聯合外國勢力抵抗,從九月二十二日迨至十二月底,洪兵圍攻廣州半年之久未果。各路起義軍分別主動撤出廣州,陳開率先於11月29日撤出廣州。陳金江於咸豐五年(1855)三月十六(5月1日)撤出蘆苞都司大本營。在撤離前,(甲寅十二月)於大本營蘆苞鑄造“全勝堂”銘文鐵炮,籌謀在炮身銘刻“蘆苞、全勝堂、陳金釭、朱子儀、甲寅十二月置”十七個字。下圖為當年鑄炮時銘刻於炮身“十七個字”原始真跡。
陳金江鑄造的“全勝堂”銘文鐵炮1
陳金江鑄造的“全勝堂”銘文鐵炮1
陳金江鑄造的“全勝堂”銘文鐵炮2
陳金江鑄造的“全勝堂”銘文鐵炮2
陳金江鑄造的“全勝堂”銘文鐵炮3
陳金江鑄造的“全勝堂”銘文鐵炮3

史海遺蹤


歷史上的“南興王”族譜上的“罪人”
屐四,字席四、號爛屐四,出自家璘之孫,世庄之四子。清嘉慶七年(1802)壬戍中秋,紅巾倡亂,擾攘地方,席四為首及大兵剿破。田園千餘畝概行入官,宅舍數圍盡作丘墟,府縣兩試館均被拆賣,祖宗百年之基業一旦消亡。斯時也死者十之七八、生者十之二三。天地雖寬何處為容身之所,餘眾宗親散於四方。席四造孽滅族祖宗之罪人也。
———摘自博羅縣柏塘洋景《陳氏族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