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矩孫

陳矩孫

陳矩孫,男,又名陳絜,福州市倉山區螺洲鎮店前村人,陳寶琛之孫。福建師範學院歷史系講師。蟬聯為福建省政協第二、三、四、五屆委員。

人物簡介


民國16年(1927年),矩孫考入福州英華中學,民國19年,在學校里參加共青團和反帝大同盟,但以後因“立三路線”之事,被開除出團。民國22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學國文系(後轉歷史系),在學校“學生自治會”和“北平學聯會”中都擔任相當重要的領導職務。民國23年冬,由姚依林介紹認識周小舟,參加中國共產黨,次年任中共燕京大學支部書記、中共北平西郊區委書記、北平學聯黨團書記和中共北平市委秘書等職。民國24年他和姚依林等人組織北平學聯第一次會議,負責起草會議宣言。以後他又以學聯幹部的身份,組織北平學生的“一二九”運動。民國25年,參加第三國際工作,致力建設黨內統一戰線,但陳矩孫的工作被錯認為“越軌”,被開除黨籍。民國27年他到延安向劉少奇彙報情況。劉親自為他恢復黨的組織關係,並安置他在中共中央編譯部任編譯員。不久隨劉少奇到河南參加中原局的籌建工作,任劉少奇秘書。

主要經歷


民國29年又接受中共中央派遣,回燕京大學歷史系讀研究生,積極配合北平特委負責人王定南,爭取司徒雷登,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一起抗日。民國30年12月,日本襲擊珍珠港后,加強對北平地區的特務統治。陳矩孫被列上黑名單。中共北平市委安排矩孫迅速離開北平。此后矩孫又脫離黨的組織關係。民國31年回福建,參加羊棗等人在永安發動的抗日反蔣鬥爭,同時利用特殊的家庭關係和學歷,擔任福建省政府參議,動員省主席劉建緒反對內戰,一致抗日。民國34年抗戰勝利后,陳矩孫接受中共閩浙贛省委書記曾鏡冰指示,留在福建爭取國民黨上層人士,做好統戰工作。第二年重新入黨,擔任中共閩浙贛省委社會部部長,同時任中央軍委福建情報處顧問。他把火力對準C.C派,組織“丁亥俱樂部”和“廣裕樓菜館聚餐會”,組織上層力量,爭取劉建緒反蔣政變,策動浙江省主席陳儀倒戈反蔣,同時還參與福建民盟組織和民革組織的籌備工作和策反工作。民國37年福州“城工部”事件發生,矩孫也受到牽連,被開除黨籍。他轉而參加民盟和民革的活動。民國38年3月,他與中共駐香港的華南局潘漢年取得聯繫,策劃和推動福建省銀行總經理許顯時組織“福建全省銀行職工起義”,同時親自到香港,策動香港分行職工的起義。起義已經籌劃就緒,但時局急轉直下,福建就要解放了。為保存地方元氣,改變鬥爭方略,以“保護銀行,迎接解放”為任務,使解放后,銀行能迅速進行移交。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陳矩孫在省公安廳和有關統一戰線的團體中工作。1954年被聘為福建師範學院歷史系講師。1957年後,蟬聯為福建省政協第二、三、四、五屆委員。1966年後的“文化大革命”,他多次受到迫害,下放浦城山區勞動。1983年12月,中共福建省委為他平反,恢復黨籍(黨齡自1946年1月算起)。1987年4月,陳矩孫病逝,年7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