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洲鎮

隸屬於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

螺洲鎮位於福州市南台島東南端,烏龍江北畔,帝封江(閩江一舊河道)東岸,東鄰城門鎮,西北接蓋山鎮,西面和南面鄰江,又稱“桔洲”、“白花仙洲”,全鎮總面積6.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近3萬人,其中常駐人口10938人,流動人口近1萬人,學生7000多人,總戶數3567戶,下轄天福、乾元、敖山、杜園、店前、吳厝、洲尾等7個行政村和螺洲社區。螺洲歷史悠久,名人薈萃,名勝古迹眾多。

2017年,螺洲鎮企業個數共385個,企業從業人數4630人,其中工業企業95個,規模以上17個。

歷史沿革


唐至明朝,分屬閩縣安仁鄉仁惠里與溫泉鄉(宋以後為開化西鄉)永福里,清時屬閩縣白湖區,民國時屬閩侯縣白湖區螺鰲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閩侯縣一區,1958年屬閩侯縣城門鄉。
螺洲於1950年至1970年是閩侯縣人民政府的所在地;閩侯地區公署也曾設址於此。1970年划入福州市朝陽區(今倉山區),1975年劃歸福州郊區管轄。
1977年至1978年是郊區人民政府所在地。1981年開始籌建螺洲鎮,1984年從城門鄉析出,正式建立鎮人民政府機構。該鎮總面積6.4平方公里,轄店前、吳厝、洲尾、杜園、天福、乾元、敖山7個村、1個居民委員會。
唐至明朝,分屬閩縣安仁鄉仁惠里與溫泉鄉(宋以後為開化西鄉)永福里。
清時,屬閩縣白湖區。
民國時,屬閩侯縣白湖區螺鰲鄉。
螺洲鎮
螺洲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閩侯縣一區。
1958年,屬閩侯縣城門鄉(今城門鎮)。
1970年,划入福州市朝陽區(今倉山區)。
1975年,劃歸福州郊區管轄。
1981年,開始籌建螺洲鎮。
1984年,從城門鄉析出,正式建立鎮人民政府機構。

經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農業仍以柑桔為主產,是電影《閩江桔子紅》的外景地,改革開放以來發展了蔬菜、奶牛、豬、家禽等多種經營。1994年有柑桔1700畝,蔬菜839畝,水產養殖120畝。年提供柑、桔3800噸、蔬菜1263噸、牛奶650噸、水產品210噸、蛋品250噸、生豬2900頭、家禽60960頭。
現有福日包裝材料廠等三資企業11家,鄉鎮企業89家,年產值1.48億元。主要有建築、運輸、食品加工、塑料製品、鞋類、電器、石製品、花茶等。1994年社會總產值2.16億元,工農業總產值1.58億元,人均收入2922元。杜園、乾元、敖山、天福4村為千萬元村。
螺洲鎮
螺洲鎮
綜述
螺洲鎮景點
2017年,螺洲鎮企業個數共385個,企業從業人數4630人,其中工業企業95個,規模以上17個。
2018年,螺洲鎮工業企業個數共108個,規模以上23個。
第一產業
螺洲鎮水景
1990年,螺洲鎮農業生產以柑橘生產為主。
2005年,螺洲鎮農業完成從傳統果樹種植的單一農業經濟模式發展為集觀賞、創匯、生態農業於一體的複合農業經濟模式。農民人均純收入4875元。
第二產業
1990年,螺洲鎮有鎮辦工業企業19家。
2005年,螺洲鎮工業從粗放型經濟逐漸向集約型經濟過渡,形成石材、食品加工、塑料、電器等企業集群。全鎮實現社會生產總值14.0335億元,鎮財政收入1704萬元。
第三產業
1990年,螺洲鎮有8家商店。
2005年,螺洲鎮的商業發展為大小商店200多家,其中大型商業企業36家,營業額百萬元以上的有5家,年商品零售總額達6346萬元。

社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1990年,螺洲鎮有1所中學、4所小學,鎮內還有福建地質學校、省商業學校、省地質幹部學校、省公路職業技工學校、市機械職業學校等省市屬單位。
醫療衛生
螺洲鎮
螺洲鎮
1990年,螺洲鎮有鎮衛生院1所,鎮內還有省武警總醫院、省地質療養院、市職業病醫院等省市屬單位。
文化事業
1990年,螺洲鎮有電影院1所。
基礎設施
螺洲鎮村落
1990年,螺洲鎮有一座小自來水廠。同年,投入25.4萬元建成總長1650米的村級道路。
1992年,螺洲鎮開始抓主幹道建設,投資1000萬元對杜園、敖山、乾元、天福的道路進行改造,使之與福廈路相接;新辟天福、乾元、敖山三村頭至石山公路、吳厝新村水泥路;重建杜園橋;投資22萬元鋪設洲尾村、杜園村自來水管道210米、1110米。
1995年,螺洲鎮投資4800萬元興建螺洲鎮防洪堤工程,工程總長4.8公里,分3期建設。
1996年,螺洲鎮籌集資金500萬元鋪設自來水管道,並與市自來水公司管網連接,為螺洲鎮及杜園村、店前村、居委會、吳厝村和洲尾村提供優質水源。同年,螺洲鎮鎮政府同中國電信公司協商在全鎮開通程式控制電話,改變電話需通過郵局接轉的問題。同年投資157萬元完成螺排公路排下至杜園段拓寬擴建工程,長度685米。
螺洲鎮景點
1999年6月,螺洲鎮對螺排公路杜園橋頭至螺洲街路段進行改造,該路路基工程總量1.304公里,橋涵洞工程1.304立方米,總投資207萬元,當年10月竣工。同年籌集資金500萬元,興建螺洲鎮綠色度假園和學生社會實踐基地。
2001年,螺洲鎮重點整治全鎮基礎設施等投資環境,投資50萬元購置2台豐泉LFW-210型一級袋式除塵垃圾焚燒爐,於2002年投入使用。投資500萬元用於改造轄區內主幹道路燈工程。動工改建螺洲衛生院和螺洲自來水工程。
至2005年,螺洲鎮完成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與福州城區接軌。

基礎設施

螺洲鎮緊靠福廈公路,距福州機場僅3公里,鎮內基礎設施齊全,村村通機動車及程式控制電話,建有自來水廠一座,可供全鎮居民飲用。
1994年鎮內有1所中學、4所小學、4所幼兒園,在校學生2088人。1所鎮衛生院,15個醫護人員。鎮內有福建地質學校、省商業學校、省地質幹部學校、省公路學校、市機械職業學校、省地質療養院、市職業病醫院、市軸承廠、市量具廠、市粉末廠等省、市單位20多個。

交通

螺洲鎮境內有324國道。

人口民族

2005年,螺洲鎮有常住人口2978戶、16217人。
2017年,螺洲鎮常住人口有16350人。
螺洲鎮
螺洲鎮
2018年,螺洲鎮戶籍人口有11910人。

地理環境

螺洲鎮位於福州南台島東南端,南臨烏龍江,北、西分別與城門鎮、蓋山鎮相連,距福州市中心12公里,區域面積6.41平方千米。境內有杜園山、后池山和鐵頭山3座相間的小山丘,其餘為沖積平原,地下有充足的溫泉資源。氣候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20攝氏度。境內雨水充沛,日照充足。
螺洲鎮
螺洲鎮

行政區劃


2005年,螺洲鎮轄村委會7個、社區居委會1個。
截至2019年,螺洲鎮轄2個社區居委會、7個村委會:螺洲居委會、排下社區居委會、天福村委會、乾元村委會、敖山村委會、店前村委會、吳厝村委會、洲尾村委會、杜園村委會。
螺洲鎮
螺洲鎮

文化


明至清朝,店前、吳厝、洲尾村(當時螺洲僅3個村),吳、陳、林3姓不足千戶人家,中進士者27人、舉人101人、武舉11人。著名人物有:吳復任明洪武間的工部右侍郎,陳若霖任清道光年間刑部尚書,陳寶琛為清末代皇帝宣統的“太師太傅”。陳氏一門父子四進士、兄弟六科甲。
民國時期有國民黨上將陳長捷等18人高級將領。當今有科學院院士陳彪、田昭武,詩人作家、書法家陳運和。螺洲還是市定老革命基點區,在解放戰爭中犧牲的革命烈士有中共閩侯縣委書記林立等11

旅遊資源


該鎮文物眾多,有建於南宋末年的孔廟,建於梁大同年間(535年)的靈山寺,有清代陳寶琛所建五樓——賜書樓、滄趣樓、還讀樓、北望樓、晞樓,清朝末年狀元王仁堪的狀元府,還有天后宮、螺女廟及螺仙勝跡、曲水觀瀾等碑刻。洲尾村的觀瀾書院創於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