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鎮

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轄鎮

城門鎮,隸屬於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

歷史沿革


唐末,閩王王審知曾在此駐軍,以木柵欄為營而得名柴門,后諧音轉今名城門。
民國時期稱四維鄉,隸屬林森(閩侯)縣白湖區。
唐武德六年(623年)析閩縣置侯官縣,武德八年廢侯官縣閩縣。城門地區和蓋山地區分別屬閩縣溫泉鄉和高蓋鄉。
武周長安二年(702年),再分閩縣置侯官縣,
元和三年(808年)並閩縣入侯官縣,長樂、侯官縣兩縣劃歸福唐縣(今福清市)管轄,城門地區屬福唐縣。
元和五年(810年),從福唐縣劃出侯官縣,復長樂、侯官兩縣,元和五年,復析侯官縣置閩縣。
咸通二年(861年)此時閩縣、侯官縣實為閩侯縣之前身。
五代十國時期,後梁開平三年(909年),王審知稱閩王,閩國貞明六年(920年)升福州為大都督府,城門地區仍屬閩縣。
閩國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王審知卒,子延翰立,稱威武軍留後,城門地區屬閩縣。
閩國天成四年(929年)十月,延翰自稱閩王,十二月被王審知養子延稟所殺,延翰弟延鈞繼,尋封閩王。城門地區屬閩縣。
閩國龍啟元年(933年),王延鈞稱帝,改元龍啟,隸屬不變。)改閩縣為長樂縣,侯官縣為閩興縣。閩國永和元年(935年),長樂、閩興複名閩縣、侯官縣。閩國永隆二年(941年),閩縣再改稱長樂縣,次年又復原名,此時兩縣皆隸於長樂府。
閩國永隆元年(939年),王審知少子延羲殺繼鵬自立,改元永隆,翌年稱大閩皇。隸屬不變。
閩國天德三年(945年),延政以福州為東都,改國號為閩。八月王氏亡,複名福州。隸屬不變。
吳越國文德十八年(947年),福州為吳越國佔領,閩縣屬吳越福州威武軍。
吳越國文德二十一年(951年),改福州威武軍為新武軍,閩縣屬之。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開始,宋代至明代的城門地區屬閩縣開化西鄉和安仁鄉,蓋山地區屬閩縣高蓋南鄉和安仁鄉、懷安縣移風鄉。
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升福州為福安府,閩縣屬之。明萬曆八年(1580年),懷安縣併入侯官縣。
清順治二年(1645年),南明唐王朱聿鍵(年號隆武)稱帝福州,改福州府為天興府,順治三年復原名,閩縣、侯官縣隸屬之。清代城門地區屬於閩縣,蓋山地區分別屬閩縣和侯官縣。
民國元年(1912年)
5月5日,閩縣、侯官縣裁撤歸併,改稱閩侯府,原兩縣一切事務均歸閩侯府接收管理。
閩侯府印信於5月12日起用,福州府印信同日作廢。
閩縣、侯官縣印信重新啟用,
民國2年
3月,閩縣、侯官縣合併為閩侯縣,城門地區和蓋山地區同屬於閩侯縣。隸屬東路道。民國3年,東路道改稱閩海道,閩侯縣為其轄縣。
民國14年廢道建省,閩侯縣直屬福建省。
民國22年12月11日,“福建事變”(簡稱“閩變”)后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划福建為4個省、2個特別市,閩侯縣歸閩海省管轄。
民國23年,“閩變”后,福建設行政督察區,閩侯縣屬福建第一行政督察專區管轄。
民國30年,福州淪陷,福建第一行政督察專區駐地遷福安縣。
民國23年(1934)9月,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區將閩侯縣的高詳、光俗、至德、欽仁、紹惠、江左6里地域劃到長樂縣,故現在城門鎮和長樂隔閩江相望。
民國33年10月10日,閩侯縣改名林森縣,隸屬關係不變,福建第一行政督察專區駐地遷永泰縣
民國36年4月,林森縣和連江、長樂、福清、永泰、閩清、羅源、平潭縣改直屬福建省。
民國38年8月17日,林森縣隸屬於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四行政督察區。
1950年4月,林森縣複名閩侯縣,隸閩侯專區。
1956年3月,閩侯專區裁撤,閩侯縣直屬福建省。
1958年稱城門人民公社,分別成立蓋山、建新、城門三個人民公社
1959年8月8日,閩侯專區恢復,閩侯縣又歸其管轄。
經國務院批准,1970年2月17日閩侯專區專區駐地移駐莆田。
1971年4月改閩侯專區為莆田專區,同年6月,改稱莆田地區,管轄閩侯、福清、永泰、長樂、閩清、連江、平潭縣。閩侯縣改隸莆田專區和莆田地區。
1971年7月,從莆田地區閩侯縣划城門公社(今天城門鎮和螺洲鎮、蓋山鎮、倉山鎮等)實際到福州朝陽區(後來的倉山區,原郊區1970年2月初撤銷,1975年恢復)。
1973年7月23日至今,閩侯縣實際改隸福州。“文化大革命”期間改名東方紅公社,1971年劃歸福州市朝陽區(今倉山區),1975年劃到福州郊區管轄,
1984年稱城門鄉。
1992年改為鎮。總面積54平方公里,轄城門、敖峰、臚雷村、龍江、浚邊、青富、洋坑、湖際、下洋、梁厝、謝坑、安頭、樟嵐、獅山、濂江、紹岐、福濂、潘墩、連坂、黃山、臚廈22個村、64個自然村。1994年有1.4萬戶、6.8萬人。
城門鎮圖片
城門鎮圖片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城門鎮地處閩江、馬江、烏龍江沖積平原,三面環江,北望鼓山,南朝五虎山,東觀三江之流納入東海,西與蓋山鎮接壤,西南與螺洲鎮為鄰,面積5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城門鎮內丘陵、平原交錯,河港三叉縱橫。

氣候

城門鎮氣候暖熱濕潤,年平均氣溫約20C,年均降雨量約1300毫米,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城門鎮圖片
城門鎮圖片

行政區劃


1995年,城門鎮管轄城門、敖峰、臚雷、龍江、俊邊、青富、下洋、湖際、洋坑、梁厝、謝坑、樟嵐、獅山、濂江、福濂、紹岐、潘墩、連坂、臚廈、黃山20個村。
2020年6月,城門鎮天馬社區正式揭牌,系城門鎮首個掛牌的社區。
截至2020年11月,城門鎮下轄2個社區,25個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350104101001111臚峰社區居委會
350104101002111天馬社區居委會
350104101201112臚雷村委會
350104101202112龍江村委會
350104101203112浚邊村委會
350104101204112清富村委會
350104101205112洋坑村委會
350104101206112下洋村委會
350104101207112梁厝村委會
350104101208112謝安村委會
350104101209112安平村委會
350104101210112厚峰村委會
350104101211112壁頭村委會
350104101212112樟嵐村委會
350104101213112獅山村委會
350104101214112紹岐村委會
350104101215112福濂村委會
350104101216112潘墩村委會
350104101217112連坂村委會
350104101218112黃山村委會
350104101219111臚廈村委會
350104101220112城門村委會
350104101221111敖里村委會
350104101222112白雲村委會
350104101223112湖際村委會
350104101224112前錦村委會
350104101225112濂江村委會

人口民族


1995年底,城門鎮總人口6.64萬人,漢族。其中極少數由永泰移遷該鎮沿江定居的漁民稱自己為且族。城門鎮在外華僑及港澳台胞約有3900人。
2017年,城門鎮常住人口102653人。
2018年,城門鎮戶籍人口93334人。
城門鎮圖片
城門鎮圖片

經濟


綜述

該鎮於1984年跨入福建省首批億元鄉行列,1990年在中國鄉鎮企業10大100強評選中名列全國產值最高的100個鄉鎮之一,1993年被福建省鄉鎮企業局授予“十強鎮”稱號,發展奶牛生產被國家農業部列為全國重點鄉鎮之一,並連續三年受到農業部表彰。全鎮現有鎮辦企業27家,村辦企業567家,聯合體企業3904家,主要骨幹企業有茶葉加工、五金機械、建築、運輸、閥門、造船、石材、電子、眼鏡、服裝、鞋帽、印刷、包裝、塑料、抽紗等。實現了5個億元村。“三資”企業有20家,內資企業9家,總投資9.67億元,合同外資8670萬美元,實際引資3050萬美元。1994年全鎮社會總產值16億元,工農業總產值14億元,“三資”企業產值4.4億元,出口交貨總值4.39億元,農民人均收入2719元,達到省定的小康鎮標準。2012年城門鎮位有常住人口21234戶,70188人,外來人口5.6萬多人。下轄25個行政村60個自然村。
2018年,城門鎮有工業企業489個,其中規模以上6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4個。
截止1987年公司年客運量28萬人次,年貨運量3.71萬噸,年產值209萬元,年創利潤26.2萬元,固定資產175萬元。

第一產業

1995年,城門鎮糧食總產量達2485噸,雜糧總產量2900噸,蔬菜產量達1.56萬噸。生豬出欄數5萬頭,家禽飼養超48.5萬隻,蛋品上市1674噸,奶牛5700頭,產奶量5700噸,水產品上市1522噸,水果上市6500噸。
1980年前以農業生產為主,農民有豐富的種水稻經驗。農副產品以“一紅三白”(即柑桔、茉莉花、蘑菇、牛奶)聞名。改革開放以來調整農業結構,建設“菜籃子”工程,1994年有菜地156.2公頃,水果514.5公頃,茉莉花地205.9公頃,水稻273.4公頃。年上市蔬菜15612噸,水果6750噸,生豬3.5萬頭,鮮牛奶5010噸,蛋品1500噸,水產品1158噸,家禽45萬隻。現有鎮辦企業33家,村辦企業567家,聯戶和個體辦3900多家。產業有花茶、閥門、鞋帽、服裝、眼鏡、印刷、建築、建材、船舶、石材、運輸等11大類。其中茉莉花茶為名特產品,有茶廠257家,年加工花茶1萬擔,遠銷全國各地。龍江村的眼鏡、湖際村的閥門、潘墩村的運輸業等已成片集中發展。商業網點遍布全鎮,有18個供銷社網點、16個農村市場、300多家個體商販,年銷售額1160萬元。

第二產業

原莆田地區交通局車隊之的城門車隊(福州城門鄉排下村)併入1984年10月成立的莆田市運輸公司,組成莆田、城門兩個車隊,截止1989年全公司有職工102人(其中幹部14人,管理人員18人、駕駛員50人,修理工13人,售票員7人)。其中,城門車隊有貨車18輛、車場一個,修理車間及油庫各一座,貨運業務以莆田鹽場至福州二化廠為主。其中,莆田車隊以客運為主,有客車16輛,翻斗車5輛,主要路線有莆田至廣東汕頭、浙江溫州,福州、石獅、泉州,及其莆田市的短途客運。
城門鎮圖片
城門鎮圖片

文化


歷史事件

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南宋皇帝欽宗、徽宗隨帶大臣文天祥、陳宜忠、陸秀夫等人南逃福州時,在城門鎮林浦村(現已分為濂江、福濂、獅山、紹岐4個村)設行宮,駐屯軍隊糧草,給當地帶來一時繁華。

文物古迹

泰山宮,又名泰山東嶽行祠,位於林浦村平山東側,建於明朝,祀南宋末代趙氏皇帝行宮及文天祥功臣活動場所。泰山廟包括大王殿、文昌閣,總管殿(即宰相府)為附屬文物。現列為福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浦斷橋,位於林浦村,建於宋朝。為三門石橋,橋樑板有紀年題刻。列為福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瑞跡寺白佛,位於林浦九曲山,為浮雕摩崖造像,像前有石構亭,明天啟六年重建。現列為福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林尚書家廟,位於林浦村,建於明朝。林瀚為兵部尚書,《隋唐志傳》的編纂者,其家族有“三代五尚書”(林瀚官至南京史兵、工部尚書,庭棉為工部尚書,庭機為南京禮部尚書,爐官職與父庭機相同,爐弟烴為南京工部尚書)、“七科八進士”(從林鏐算起,子潮,孫庭棉、庭機,曾孫炫、爆、烴,一家四代七人,蟬聯科第,加上庭機的同族兄弟庭塋,明嘉靖十四年與其同舉進士)之稱,該廟由林瀚於明正德十三年(1513年)十二月興建,佔地面積669平方米,附近的明代木牌坊為附屬物。均列為福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林之夏墓,位於城門村城門頂,建於民國時期。墓座北朝南,呈長方形,長8.3米,寬4.38米,高0.35米,墓中葬有林之夏及其妻陳貞慧、董淑嬌,子林列。列為福州郊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梁甘甘墓,位於梁厝池乾村,建於民國時期。梁甘甘,梁厝村人,“二七”罷工烈士,系京漢鐵路工會會員,江岸車頭廠驗車工,1923年2月7日在罷工中被殺害,年僅30歲。墓方“風”字形,三層墓埕,封頂及墓埕用三合土築建,四周用石牆護衛,封頂為園柱形。墓碑楷書“二七烈士梁甘甘同志之墓”

地方特產

城門鎮特產以福桔與茉莉花茶為主,荔枝、龍眼、橄欖、水蜜桃、無核柿、葡萄
城門鎮圖片
城門鎮圖片
為次。福桔甘甜清香,益胃爽口,色澤艷麗,唯獨在福州地區生長,早年曾作為吉祥貢品進貢宮庭。

交通


城門鎮是福州市通往福清市、長樂區的交通要道。福峽路貫穿境內6.9公里7個村,主要支路有黃山至林浦路段,三角埕至下洋路段,浚邊到湖際路段,峽北至青富路段以及臚雷亭至臚雷村支路。全鎮道路基本實現水泥化。福泉高速公路城門段11公里已動工。鎮中心與福州義序機場僅3公里距離,距福州市區5公里,距火車站20公里,距馬尾開發區萬噸碼頭陸路30公里,水路6海里,距福州長樂國際機場30公里,距廈門303公里。
該鎮天天有大量地通過324國道的福州等福建北部和東北部和西北部等省內外地方去莆田市的國道客運班車通過,此路線的貨車更多,坐國道客運班車到涵江區車程約1.1小時,到莆田市車程約1.5小時,到福清市車程約半小時,走瀋海高速公路更快。
城門鎮圖片
城門鎮圖片

社會


教育事業

1995年,城門鎮有市辦中學1所,區辦中學2所,小學23所,幼兒園26所,在校中小學生2073人。

文化事業

鎮內林浦村的濂江書院建於宋代。民國時期境內村莊普遍辦有私塾。1994年有1所完全中學,2所初級中學,20所完全小學,37所幼兒園(班),在校學生12379人。有1所衛生院、1所影劇院、8家卡拉OK歌舞廳、3家錄像放映廳、30多家電子遊戲室、2個農民公園、1個民辦度假村、7家民辦圖書室、1家鎮辦有線電視網、5家村辦有線電視網。1995年,全鎮有文化娛樂場所84個,其中影劇院1座,歌舞廳3個,錄像點2個,文化室26個,農民公園2處,老人館36個,借書攤點12個。群眾民間文藝隊伍有:安南尺1個,民樂隊1個,十番音樂3班,金鼓吹1班,閩劇團3家,管樂隊3支,詩社、創作組各1個。此外20個行政村分別建有可供群眾娛樂活動(演出文藝節目)的文化宮、娛樂場。

基礎設施

福峽路貫穿境內6.9公里,鎮東南端烏龍江大橋通向閩侯縣、長樂區、福清市、莆田市、泉州等。該鎮距義序機場3公里(早已取消民用),距福州長樂機場30公里,水路6哩達馬尾港碼頭和馬尾開發區。已建成9.2公里的環鎮公路和80公里的鄉村主幹道。1992年經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開放投資區,1994年已引進外資項目5個,已投產2個,正在建設3個,總投資1600萬美元和1286萬人民幣。另8項已簽約協議,其中外資5家,內資3家,總投資分別1700萬美元和1.2億人民幣。已建成電訊大樓萬門程式控制電話及郵電大樓,已裝機近5000門,可直撥全國和國際長途。有福州市在鎮內建的22萬伏南郊變電站和5萬千瓦柴油機發電站已投入供電。日產40萬噸自來水廠前期工程已開動。
1995年,城門鎮在一半村自辦自來水廠的基礎上由福州市政府組織集資1.1億元,動工興建日產40萬噸水廠1座(前期工程為日產自來水10萬噸,1995年建成)。鎮內有謝坑22萬伏變電站和11萬伏三角埕變電站,榕昌發電廠5萬千伏安已併網發電。全鎮建有防洪水閘18座及大小堤壩,電灌站52處。
城門鎮圖片
城門鎮圖片

代表人物


城門鎮歷史悠久,人才輩出,古代有過許多名人墨客,唐代的名僧謝師備,今倉山區境內第一個進士邵楚萇,宋代右丞相鄭涓(湖際村),

林浦村兵部尚書林瀚一家

明代林浦村兵部尚書林瀚一家的“七科八進士、三代五尚書”,清代榜眼林枝春,民國時期海軍上將陳紹寬(臚雷村),陸軍部次長上將林之夏(城門村)等20多名高級將領及教育學家陳可忠(臚雷村)。當代有著名數學家、科學院院士陳景潤(臚雷村),著名火箭設計師、科學院院士梁守盤(梁厝村),前航天部長林宗棠(城門村),生物學家林傳光博士(城門村)、物理化學家梁敬魁院士等。著名古迹、文物有梁厝村唐代龍瑞寺千佛陶塔(1972年移鼓山湧泉寺)及唐代的大殿基座石雕,
林浦村的宋代末代皇帝趙昰曾駐蹕過的泰山廟,御道街,宋井,文天祥廟,獅頭山摩崖題刻、造像及林浦村、臚雷村、連坂村宋代石橋,明代林浦村的尚書里、進士坊等。

林之夏

林之夏(公元1878-1947年),城門村人,畢業於福建武備學堂,早年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期間與林述慶一起率軍佔領南京,後任民國軍務部長,授上將軍銜,篡修國民革命軍戰史,著有《玉蕭館詩集》40餘卷,柳亞子為其作序。

林斯琛

林斯琛(公元1870-1924年),字溫如,林浦村人,早年行醫,1906年任同盟會福建支會總幹事,1911年4月參加辛亥廣州起義,起義成功後任福建軍政府政務院副院長,1920年任廣州大元帥府參議陳紹寬(公元1889-1969年),字厚甫,臚雷村人,歷任民國海軍艦長、海軍部部長,受上將軍銜。新中國建立后,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福建省副省長梁守槃,梁厝村人。193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1939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碩士學位,1940年回國,先後在西南聯大、浙江大學任教,后調國防科委,主持研究導彈、火箭推進尖端技術,成為中國導彈火箭的奠基人之一。現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陳景潤

陳景潤(1932-1996年),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著名數學家。他以驚人推理解開了世界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之謎,轟動了全世界,他的定理被稱之為《陳氏定理》,在國際數壇上享有很高聲譽,經常應邀出國講學。
城門鎮圖片
城門鎮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