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秦鴻鈞的結果 展開

秦鴻鈞

中共情報人員

秦鴻鈞(1911—1949),山東省沂南縣人,幼年時家境貧困,為地主打工。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沂南地區主要領導者之一。1933年輾轉赴東北,1936年被派往蘇聯學習電台技術。1937年回國。八一三事變爆徠發后,在上海設立秘密電台,搜集情報。1939年奉調哈爾濱,參加收發情報工作。

1940年調回上海,后調蘇北工作,不久又調往上海建立電台。在此時期,三次往返於上海和蘇北,接通了兩地之間的電台通訊,完成了建立地下電台及輸送情報的任務。1949年3月17日深夜,電台被國民政府保密局破獲。秦鴻鈞被捕后,1949年5月7日被殺害。

人物生平


投身革命

秦鴻鈞與妻子韓慧如
秦鴻鈞與妻子韓慧如
秦鴻鈞(1911—1949),山東省沂南縣人,1926年在家鄉和徐湘南、賀百珍等一起組織農民協會,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沂南地區黨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929年參加了莒縣、沂水農民暴動,被國民政府沂水縣當局抓捕入獄,轉解數縣,受盡酷刑。後由家人借貸保釋,復投身於革命活動,成為沂水縣南鄉黨的領導人之一。同期,參加家鄉的紅旗會,通過該會發展革命武裝力量。1933年7月,中共沂水縣委遭到嚴重破壞,經縣委書記、縣委委員等人研究決定,秦鴻鈞到青島、大連等地尋找黨組織,后在哈爾濱與黨組織接上了關係。1936年,受黨組織委派前往蘇聯學習無線電通訊技術。1937年回國,八一三事變爆發后,前往上海建立秘密電台並任報務員,搜集情報,負責與第三國際遠東局聯繫。為便於工作,經上海黨組織介紹,與韓慧如結婚。

情報工作

1939年秋,秦鴻鈞奉命到哈爾濱參加收發情報工作。途經大連遭日本軍警搜查,他機智地擺脫了敵人,保住了電台密碼。10月,入哈爾濱黨組織為掩護電台工作而開設的“公和成糧店”當“夥計”。晚上同地下交通員賀百珍一起進行無線電通訊工作。
1940年5月,秦鴻鈞奉命再回上海,負責與第三國際遠東局聯繫。因電台未能與對方接通,於1943年奔赴新四軍軍部駐地蘇北鹽城。兩個月後,受命返滬建立電台,負責與黨中央的通訊聯絡。在這一時期,秦鴻鈞冒著生命危險,三次往返於上海和蘇北解放區,接通了兩地之間的電台通訊,完成了建立地下電台及輸送情報的任務。
抗日戰爭勝利后,電台遷入打浦橋新街新南里315號的閣樓上。為防止夜間透出的燈光和電鍵聲響,秦鴻鈞用雙層窗帘遮住天窗,用層層厚紙密封木牆縫隙。夏天,小閣樓有時溫度高達四十度;冬天寒冷難支,他裹著棉被工作。他患上了關節炎和舌潰爛多種疾病,卻總是愉快地對妻子韓慧如說:“只要耳朵不聾就行了。”1949年,秘密電台終因使用過久被國民政府保密局發覺。3月17日深夜11時,秦鴻鈞正工作時突然聽到韓慧如的報警信號,當即通知對方停止發報,拆毀機器,燒毀文件。接著十多個特務破門而入,將他夫婦逮捕關進監獄。他受盡種種酷刑,雙腿折斷,肺部受重傷,始終堅貞不屈。5月7日,在浦東戚家廟從容就義。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就是以其夫婦為人物原型的。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為了紀念秦鴻鈞烈士,於1994年設立秦鴻鈞團支部,1997屆8班(理科班)團支部為第一任秦鴻鈞團支部。現任秦鴻鈞團支部為2015屆11班團支部。歷屆“秦鴻鈞團支部”一直都是最優秀的集體、最優秀的團支部。接受了這樣一面旗幟,是榮譽更是一種責任。
交大附中秦鴻鈞團支部每月都會定期舉行團日活動,以紀念秦鴻鈞烈士。秦鴻鈞夫人在世時,一屆屆秦鴻鈞團支部都會定期前往探望,每年清明節,秦鴻鈞團支部都會前往上海龍華烈士陵園為秦鴻鈞烈士掃墓,緬懷烈士先跡。

人物紀念


秦鴻鈞烈士的一生是短暫的,但又是偉大的。在他的革命生涯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獨處”中默默度過的,由於革命的需要,他不能參加浩大的革命運動,甚至不能和更多的同志共處。他天天面對的是一架沒有生命的機器,然而,他用畢生精力傳播著永不消失的電波,建立起了共產黨地下組織和黨中央之間的秘密通訊橋樑。這不也是偉大的鬥爭么?那噴發著特有節奏的電波不正透著悲壯激烈么?今天,秦鴻鈞的革命精神仍然涌動在我們的眼前,仍然不斷地鼓舞我們前進!
“同志們,永別了,我想念你們!”這句曾令無數志士扼腕慨嘆的壯烈話語,來源於著名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這部電影主角的原型之一,便是李洪蘭的丈夫秦鴻鈞烈士。近日,在沂蒙山區徠和上海市區,本報記者對秦鴻鈞兒子秦維安以及秦鴻鈞的93歲高齡的上海妻子韓慧如老人,分別進行了專訪,並前往秦鴻鈞烈士的墓碑,祭上了一支潔白的菊花。
一支鮮花祭烈士英魂
在龍華烈士紀念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第四廳”里,陳列著秦鴻鈞烈士的英雄事迹和遺像遺物,供後人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