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鄉鎮

陝西省漢中市漢台區轄鎮

武鄉鎮,隸屬於陝西省漢中市漢台區,轄區面積96.7平方千米。

武鄉鎮境內有國家級森林公園天台山國家森林公園1處,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一分校(前身為黃埔軍校)遺址、蔣介石防空洞、青年軍練兵場“雙坪寨”歷史遺跡3處。

截至2020年6月,武鄉鎮下轄1個社區、18個行政村。

截至2018年,武鄉鎮戶籍人口32791人。

2011年,武鄉鎮農業總產值1.78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1.4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8010萬元。

歷史沿革


因傳說三國時系諸葛亮封侯之地而得名。
北魏和唐代先後為武鄉縣(后改名為白雲縣)治所百餘年。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為南(鄭)、城(固)、褒邊區蘇維埃政府駐地。
解放初設武鄉鄉。
1950年,始設武鄉區。
1958年,成立武鄉公社。
1961年,恢復武鄉區。
1966年,改稱洪武區。
1969年,恢復武鄉區。
1984年,改為武鄉鄉。
1990年,改武鄉區,轄武鄉、老君、徐家坡、漢王、白廟、金寨、趙莊7個鄉。
1992年10月,將原武鄉區所轄武鄉鄉以及金寨鄉、白廟鄉、徐家坡鄉的9個村合併變更為武鄉鎮。

地理環境


武鄉鎮
武鄉鎮
武鄉鎮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天台山南麓,距漢中市城區15公里,曾是三國諸葛亮封侯之地,也是北周白雲縣的縣治所在地,全鎮總面積96.7平方公里,轄21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90個村民小組,9190戶,農業人口29400人,總耕地28189畝,境內南為平壩,北有丘陵、山區、石門水庫東乾渠橫貫東西;漢武路、宗漢路、武石路、金武路四通八達,交通極為便利。丫姑山、國家級天台森林公園,風景優美,遠近馳名。 
位置境域
地處漢台區北部,南距市區13千米,東與漢王鎮相連,東南與徐望鎮接壤,南鄰老君鎮,西南和西鄰宗營鎮,西北與河東店鎮毗鄰,北與城固縣老莊鎮接界。
地形地貌
武鄉鎮地處天台山南麓,地勢北高南低。境內自北而南傾斜,北部為山地,中部為丘陵地帶,南部為平原。最高點海拔2038米,最低海拔510米。
水系水文
武鄉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漢江水系。境內河溝多發源於北部天台山,有青泥河、紅岩河、青沙河、東溝、西溝、鳳家溝、啞姑山溝等。依託河溝水系,自北而南有郭家溝水庫、黎明水庫、寺溝水庫、廟溝水庫、鳳家溝水庫、邢家壩水庫、珍珠廟水庫等。
自然災害
武鄉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冰雹、乾旱等,其中尤以冰雹為多發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較大危害。

自然資源


武鄉鎮境內礦藏資源主要有錳、磷、硅、石英等12個礦種。

行政區劃


行政沿革
蜀漢為諸葛亮封侯之地。1933年為南(鄭)、城(固)、褒邊區蘇維埃政府駐地。解放初設武鄉鄉,1961年改公社,1984年又改鄉,1992年設鎮。1996年,面積97.6平方千米,人口3.5萬人,轄小寨、崔營、曹寨、東村、西村、同心、明光、石堰寺、宋家溝、王莊、共力、邢家壩、毛堰、焦牛、曹黨、王嶺、毛寨、肖寨、鄭庄、吳庄、同力、前山、後山23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2002年,轄武鄉居委會和22個行政村。
行政村東村西村曹寨崔營小寨肖寨毛寨王家嶺毛家堰焦牛曹黨鄭庄明光吳庄同力石堰寺宋家溝同心王莊共力邢家壩後山
截至2011年末,武鄉鎮轄武鄉1個社區,20個行政村;下設5個居民小組、188個村民小組。
行政村東村西村曹寨崔營小寨肖寨毛寨王家嶺毛家堰焦牛曹黨鄭庄明光吳庄同力石堰寺宋家溝同心王莊共力邢家壩
截至2020年6月,武鄉鎮下轄1個社區、18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集鎮漢武路。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10702101001121武鄉社區
610702101200122東村
610702101201121西村
610702101202220曹寨村
610702101203220崔營村
610702101205220肖寨村
610702101206220毛寨村
610702101207220王嶺村
610702101208220毛堰村
610702101210220曹黨村
610702101211220鄭庄村
610702101212220明光村
610702101213220吳庄村
610702101214220同力村
610702101216220宋溝村
610702101217220同心村
610702101218220王莊村
610702101219220共力村
610702101220220邢壩村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610702101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10702101001121武鄉社區
610702101200122東村
610702101201121西村
610702101202220曹寨村
610702101203220崔營村
610702101205220肖寨村
610702101206220毛寨村
610702101207220王嶺村
610702101208220毛堰村
610702101210220曹黨村
610702101211220鄭庄村
610702101212220明光村
610702101213220吳庄村
610702101214220同力村
610702101216220宋溝村
610702101217220同心村
610702101218220王莊村
610702101219220共力村
610702101220220邢壩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武鄉鎮轄區總人口31500人,其中城鎮人口近10000人,城鎮化率31.7%。總人口中,男性16159人,佔51.3%;女性15341人,佔48.7%。2011年,武鄉鎮人口出生率9.5‰,人口死亡率3.4‰,人口自然增長率6.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26人。
截至2018年,武鄉鎮戶籍人口32791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武鄉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035元,比上年增長24.9%。
2018年,武鄉鎮有工業企業19個;其中,規上企業1個。
2018年,武鄉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6個。
第一產業
2011年,武鄉鎮農業總產值1.78億元,比上年增長22%,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9.8%。農業耕地面積2.7萬畝。
武鄉鎮
武鄉鎮
武鄉鎮糧食作物以小麥、水稻為主。2011年,武鄉鎮糧食生產15702噸,其中水稻7590噸,小麥2653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蠶桑、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武鄉鎮桑園面積0.07萬畝,產繭28.3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4萬畝,產量2188噸;蔬菜種植面積0.8萬畝,產量8435噸,主要品種有白菜、蘿蔔,其中白菜2741噸,蘿蔔1370噸。
截至2011年末,武鄉鎮累計造林0.74萬畝,其中農民住宅四旁樹木6.1萬株,林木覆蓋率39.2%。2011年,武鄉鎮水果種植面積0.59萬畝,產量2004噸,主要品種有柑橘、梨,其中柑橘1992噸。
武鄉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武鄉鎮生豬飼養量2.8萬頭,年末存欄0.9萬頭;羊飼養量300隻;牛飼養量0.2萬頭,年末存欄0.16萬頭;家禽飼養量38.6萬羽。2011年,武鄉鎮生產肉類1744噸,其中豬肉1341噸,牛肉49噸,羊肉4噸;禽蛋1144噸,鮮奶210噸;畜牧業總產值0.76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2.7%。
武鄉鎮漁業以塘庫養殖為主,魚塘養殖面積71.4公頃,產量55.6萬噸,漁業總產值7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9%。
截至2011年末,武鄉鎮有大型農業機械52輛。
第二產業
武鄉鎮形成以礦業開採、石材加工、糧食加工等為主的工業體系。境內有5個企業。2011年,武鄉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4億元,比上年增長18.1%,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4.1%。2011年,武鄉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職工491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043萬元,比上年增長36%。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武鄉鎮有商業網點338個,職工492人。2011年,武鄉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8010萬元,比上年增長8.9%: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6億元,比上年增長3.5%。
截至2011年末,武鄉鎮有賓館、旅社、招待所4家,床位120張。2011年,武鄉鎮接待國內遊客30萬人次,旅遊收入0.5億元,比上年增長20%。

文化


歷史面貌
武鄉鎮
武鄉鎮
古稱武鄉谷,又名彌勒院,是歷史悠久的古鎮。解放前僅有兩條街。東西街長262米,寬4.6—6.2米,南北街長170米,寬4.6—6.2米。街道狹窄,以土路面為主,全鎮僅有茶館、酒館、雜貨店、染房、理髮店、藥鋪等20餘家。房屋均為土木結構的瓦房或草房。
解放后,逐步整修、建設街道6條,整修並鋪設碎石路面。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集鎮經濟、文化等事業發展很快。
1985年,市政府批准了武鄉鎮集鎮建設規劃方案。
1986年初,區公所制定了集鎮建設具體實施方案,同年5月,開始對集鎮街道進行擴建和新修。先後動員區內外70多個單位資助95478元,520多個人自願集資4561元,投入機械85輛(台),捐獻綠化樹苗600餘株,東西兩村主動讓出路占土地9.6畝,義務投工1.3萬多個。經過3年多時間,將南大街由長170米,向南延伸為285米,全部以混凝土罩面。南堂東、西街由寬5米的機耕路拓寬為20米,長1397米,車行道12米,人行道各寬4米,改造成泥結石路面,砌築混凝土道沿。將西河橋退干河古道北岸改建成白雲路,通往漢王、白廟、徐家坡等鄉,
1986年將其拉直,拓寬為8米。東大街由寬5米,拓寬改造成寬10米,長155米。西大街由寬4米,改造成寬14米。以上3條土石路均改造為混凝土路面。同時修建東大街、西大街、南大街、白雲路等排水管道6條,共長1932米。
1990年底,武鄉鎮有主要道路6條,其中:水泥路面4條,235萬平方米;砂石路面2條,1.66萬平方米;排水管道7條,1500米;行道樹530株,水源深井1眼,共投資50萬多元。同時對集貿市場進行了擴大,先後建起電影院、文化站、書店、醫院、中學、小學等文化事業單位。
1989年參加省集鎮建設經驗交流會。
1990年被評為全國農村集鎮建設文明單位。

交通


武鄉鎮
武鄉鎮
武鄉鎮境內十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在境內曹寨有1個出入口。漢武公路、宗鋪公路、國家天台森林公園景區公路、勉城縣際公路縱橫境內。全鎮有通村公路21條,32.5千米,硬化農村連戶路14.6千米。截至2011年末,武鄉鎮鎮區道路總長度6.8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0.68米;鎮區橋樑8座,總長度75米。
公交線路
陝西理工學院南門-武鄉23路公交 票價:2元無人售票具體線路:漢中綜合客運樞紐站經人民路、勞動路、天台路、漢武路至武鄉鎮。
火車站-漢王鎮808路公交票價1.5元火車站-金江大酒店-三里村-青龍路口-惠民小區-漢九中-青龍觀村委會-北關辦事處-北門口-商業大廈(中心廣場)-文明小區-陳家營-第二藥材公司-公共汽車公司-黃家塘十字-立交橋北-氮肥廠-二道關-四聯村-新堰坎-老君鎮政府-三監-九號信箱-繅絲廠-氣象站-金拐路-機械廠-罐頭廠-盛家沖-陳家堰-陳家灣-肖寨-高速路入口-曹寨-新南街-西河橋站-武鄉鎮政府-東嶺梁-爛泥村-搭勾井-磚廠-沙凹嶺-何萬村-王家嶺糧站-王家嶺-漢王村-漢王汽車站
漢中26路公交車途經12個站點,全程從民主街西段到武鄉鎮(天台山景區)方向,濱江西路經民主街西段、民主街、西環路、勞動西路、人民路、漢中綜合客運樞紐站、北一環路、天漢大道北段、寶漢路、宗武路、武鄉至天台山景區。漢中26路公交車途徑4個重點站點:民主街西段站、漢中綜合客運樞紐站、邢家壩站、天台山景區。 

社會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武鄉鎮有文化藝術團體10個,會員300個,演職人員1500人,年演出100場次,觀眾達10萬人次;電影放映單位1個,年放映260場次,觀眾達18萬人次。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4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22個,建築面積800平方米.藏書3萬餘冊。
2011年10月,武鄉鎮開通21個有線廣播站,有廣播喇叭500隻,通響率100%。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武鄉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607人,專任教師18人;小學12所,在校生1176人,專任教師13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577人,專任教師6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高級中學1所,在校生518人,專任教師66人。
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武鄉鎮創建科技示範村2個,建科技示範片4個,開展科技培訓活動37次,培訓人員4500人次。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武鄉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2個,其中中心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21個,病床58張。專業醫生人員39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4人,註冊護士25人。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武鄉鎮有體育場地11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22人。城市社區和10%的村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80%。
發展現狀
武鄉鎮
武鄉鎮
鎮黨委、政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走高效、生態、綠色農業發展道路,不斷加強農業結構調整,全鎮通過“行政推動、政策拉動、幹部帶動、服務牽動”有利措施,因地制宜,合理規劃、正確引導,已基本形成了山區林木產業帶;丘陵果品、烤煙、蠶桑產業帶;平川畜牧、蔬菜、優質糧油產業帶的農業產業格局。 
年產糧食11427噸,油料總產1577噸,產蔬菜1180噸,生豬出欄2萬頭,家禽出欄41萬隻,產蛋7490噸;建成養殖專業村6個,優質稻米示範基地3個。土地面積大,土質肥沃,農業發展和增效潛力巨大,科技產品轉化環境優越,望進行開發合作。 
合作項目:
一、千畝優質烤煙
武鄉鎮優質烤煙示範基地是陝西省實行“北煙南移”的一項示範工程,始建於2000年,總面積發展為1000畝,基地採用優質烤煙品種,運用地膜烤煙生產技術,生產水平高,管理科學化,年產優質烤煙150噸,畝產150公斤,年效益135萬元。
二、綠色柑橘生產
武鄉鎮已建成橘園3000畝。建綠色果品基地1個,面積1500餘畝,嚴格按綠色果品生產要求,選用優質柑桔品種“官川”、“興津”、“山下紅”等,年產柑桔100餘萬公斤,繁育橘苗30餘萬株。
合作意向:產業化程度有望進一步提高,盛產期可產柑桔300餘萬公斤,歡迎各界人士來我鎮投資開發。
三、優質蠶桑生產
武鄉鎮蠶桑生產始於上世紀80年代,到2004年底,全鎮建立桑園1050畝,年產鮮繭48噸,建區及蠶桑基地一個,面積達三百餘畝。
合作意向:提供優質鮮繭、干繭,蠶桑產業有很強的群眾基礎。希望成為制種基地或鮮繭生產加工基地。 

旅遊


相關景點
天台山國家森林公園
武鄉鎮
武鄉鎮
陝西省漢中天台森林公園,是一九九二年批准在國有漢中市武鄉林場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距名城漢中共8公里。總經營面積3674公頃,轄天台山、啞姑山、太白、石堰四大景區,108處景點。漢中天台森林公園地處秦嶺中段南坡,北緯33‘12?――33‘18?,東徑工06’59’――107‘07?,屬南北氣候分界線,公園內森林植被繁茂,生態環境優美,地形地貌奇特,名勝古迹眾多。該區年平均氣溫10,1℃,降雨量913毫米,海拔640―2038米,森林覆蓋率92。3%,野生動植物分別為100和1300餘種,景區內山勢險峻、溝谷縱橫、泉潭密布、氣象變化莫測,且有天然溶洞和第四紀冰川遺跡在現。
天台山山勢巍峨,山頂平坦如台,故曰天台。被譽為陝南第一名山,集“奇、險、古、秀”於一體,山勢雄偉,陡峭險峻,層巒疊嶂,氣勢壯觀。有飛仙靈崖、梅花古碑、琴泉雅奏、避灘地穴、岱頂風光等著名的人文、自然景觀,登主峰岱頂,北眺秦嶺翠峰,南瞰漢中盆地,令人心曠神怡;有始建於唐、宋、興盛於明、清的古建築十餘處,依山延續十餘里,主要包括靈官殿、黃茂咀、南天門、藥王樓、湧泉寺、斗母宮,方圓百里群眾前來朝聖,常年香火不斷。歷代文人墨客,仙道真人,官宦士紳,在此留下了眾多的文化遺產。歷來是漢中朝聖旅遊之勝地。
武鄉鎮
武鄉鎮
天台山的著名,在於它的獨特景觀,清人嚴如煜有詩“蒼蒼石峰立嵯峨,險道新盤上舊阿。地狹寺隨峰石轉,僧歸身帶野雲多”。天台十八景聲名顯赫,為:諸葛故堡、石堰交流、呼吸奇泉、飛仙靈岩、太極神圖、張拉塌洞、梅花古碑、晴天夜雨、早種晚收、蠟燭筆立、二仙圍棋、銀洞白光、琴泉雅奏、白雲風洞、青龍昂首、避灘地穴、土孤堆峰、岱頂風光。這些景觀天造地設,趣味橫生,有的奇絕險峻,有的清雅平和,有的秀麗委婉,有的冷艷孤傲,每一處景觀都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武鄉荷園
武鄉荷園位於漢武公路西側,交通便利,於2003年11月籌建,以1100畝優質蓮藕基地為為主題,200畝荷田養魚,集蓮藕生產、銷售和荷園觀光為一體。鳳家溝田園風景區,依託300畝水域,進行農業綜合開發,風光旖旎,集休閑、娛樂、農業觀光為一體,是極佳的田園風景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