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盆地

位於陝西省西南部的漢中市

漢中盆地,位於陝西省西南部的漢中市。秦嶺和大巴山之間,漢江上游。是斷陷盆地,盆地包括平川,丘陵,河谷。自古就有“國寶天府,魚米之鄉”之稱。

公元前206年,劉邦被封為漢王,王巴、蜀、漢中,定都南鄭。同年,在蕭何的引薦下,拜韓信為大將軍,暗度陳倉,平定三秦。四年後,統一了天下。建立了大漢王朝。因此漢中盆地,就有了“漢家發祥地”之稱。

漢中盆地面積約為5000平方公里,其中漢中平原面積約為1400平方公里。

著名歷史


褒國

大禹之子有褒氏在漢中盆地西部建立的褒國,
版圖包括漢台區勉縣留壩縣,有褒城鎮。最著名人物是西周亡國之君周幽王妻子褒姒
漢中盆地
漢中盆地

漢王劉邦

漢中是漢皇朝(高於王朝)的發祥地,劉邦被封駐此為漢王,后出關建立漢皇朝,所以當地以“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為宣傳口號,此聯句巧妙地嵌入了“漢中盆地”四字。
公元前206年,劉邦受封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后出漢中,統一全國。”漢”也成了漢朝的國號,並逐漸形成了“漢”文化,“漢”更成為漢族、漢人、漢字、漢語、漢服等的名稱。
公元前206年,韓信來漢中投靠劉邦時默默無聞,但蕭何很看重他。後來韓信不滿劉邦對其輕視而離開,蕭何連夜追回韓信,並勸說劉邦,築台設壇,拜他為大將軍。
漢中王劉備
東漢末年,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在手下眾臣的勸諫下,在沔陽(勉縣)設壇,自立為漢中王。時年59歲。
蜀漢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開始北伐。並以漢中為復興漢室的基地,六齣祁山,北伐曹魏,最終因操勞過度。病逝於寶雞五丈原,遺命,葬漢中定軍山。
唐德宗避禍漢中
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權臣朱泚發動叛亂,很快佔據都城長安。德宗李適率嬪妃群臣沿儻駱道南逃漢中。在漢中期間,漢中保障了德宗的安全,給以物資保證,使他遙控指揮關中官員平了叛亂。為振興朝廷,改元興元。他返回長安后,下詔“升梁州(漢中)為興元府”。
吳階守蜀
南宋紹興年間,宋將吳玠、吳璘兄弟,鎮守漢中一帶,阻止金軍入川。並多次擊退金軍,守衛了南宋西線疆域。

地質情況


漢中盆地西起勉縣武侯鎮,東至洋縣龍亭鋪,長約116公里,南北寬約5~25公里。河流階地發育平均海拔500米左右,為一狹長槽形山間陷落盆地,由漢江沖積而成,上覆第四紀粘土、黃土狀砂質粘土及礫石,形成肥沃的原野。盆地有四級階地:一級階地高出漢江3~5米,沙細土肥,地下水位高;10~15米是二級階地,由黃灰色沙及粘土組成,是盆地主體,地面平整,面積廣闊,為糧、油主產區;36~50米為三級階地,地面破碎,多為瘠薄旱地;70~80米為四級階地,已逐漸變為丘陵地,溝壑發育,土壤更為貧瘠。

氣候情況


漢中盆地屬溫暖濕潤的亞熱帶氣候,年均溫14~15℃,10℃以上活動積溫4500~4800℃,無霜期240~漢中盆地中的梯田250天,年降水量800毫米左右。

農副業


漢中盆地
漢中盆地
河水不凍,冬無積雪,霜害少,風力小,有利於水稻、油菜、小麥及亞熱帶作物柑橘、枇杷、棕櫚的生長。耕地集中,灌溉便利,農業發展歷史悠久,農業生產水平較高。水稻占陝西省水稻總播種面積的60%,產量則佔65%以上。小麥播種面積和產量僅次於水稻,是陝西省的稻、麥兩熟地區。城固縣的升仙村一帶為中國柑橘分佈北界。
盆地中河流塘庫水域廣闊,漁業發達,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同時漢中盆地還有被稱“四大國寶”的朱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所以漢中盆地又有“國寶之府”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