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希號航空母艦(英文:USS George H.W. Bush,舷號:CVN-77),又名“喬治·H·W·布希”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是美國建造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10艘中最後一艘航母。
該艦延續CVN-76里根號航空母艦的艦型,飛行甲板未做大的修改,為CVN-78福特號航空母艦的漸改設計做探索。布希號航母是尼米茲級航母中造價最高,技術最先進的航母,也是世界上現役攻擊力最強的航空母艦。
布希號航空母艦由弗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建造,於2001年1月26日簽署訂單,2003年9月6日開工建造,2006年10月9日下水舾裝,2009年1月10日正式交付美國海軍服役。該艦隸屬美國大西洋艦隊,以弗吉尼亞州諾佛克為母港。
徠2020年8月2日消息,美國大西洋海軍航空兵部隊發言人詹妮弗·克拉格7月30日證實,美國海軍“布希”號航母上的“一小部分”艦員在接受新冠病毒檢測時結果為陽性,但沒有透露具體人數等更多細節。
布希號航空母艦
尼米茲級別,布希號大型核動力航母
布希號航空母艦所屬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是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末設計建造的,幾十年來一直是美的海上鋼鐵屏障和衝鋒陷陣的急先鋒。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90年代末的
科索沃戰爭和進入新世紀后的幾場局部戰爭(尤其是“伊拉克自由”戰爭)后,美國軍方認識到,要想繼續稱霸海洋,必須繼續依靠航空母艦,聲稱美國“甚至比以往更需要用航母來實現其軍事和外交目標”。在這個認識的主導下,美國軍方從90年代中期就決定啟動新一代航母的研製和建造計劃,但考慮到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未來戰爭的全新模式和新一代航母的成功推出會拖長研製周期並承擔一定的風險,美國海軍又提出了個“三艦”戰略計劃。所謂“三艦”戰略,即首先開發“尼米茲”級的最後一艘艦CVN-77布希號,配用新型雷達、全新的武器系統及若干新技術;接著開發新一代航母的首制艦CVNX,配用新型推進系統、電力系統和電磁彈射系統;最後開發新一代航母的採用全新的艦體設計和經過CVN-77和CVNX驗證的一系列新技術、新系統和新工藝。美國海軍的“三艦”戰略旨在確保在不冒太大風險的條件下對新一代航母的技術戰術和艦載系統進行逐步改進,這就使得CVN-77布希號航母成為一艘承上啟下的、為新一代航母積累經驗的實驗平台型過渡型航母。
布希號航空母艦
“布希”號航空母艦是美國海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第10號艦。“布希”號有別於“尼米茲級”的其它姊妹艦,無論是在動力系統還是武裝設備上,都有相當程度的改進。
該艦自2001年起由諾斯洛普·格拉門(Northrop Grumman)擁有的弗吉尼亞州新港紐斯造船廠(Newport News Shipbuilding)負責建造。該艦全長332米,船體吃水線以上大約有20層樓高,能運載將
近6000名水兵和海軍陸戰隊員。最大航速30節,滿載排水量超過10萬噸,最多可搭載百架戰機,造價62億美元。
“布希”號航母從2001年建造開始到2009年經過了8年,該航母於2003年開工建造,2006年舉行命名典禮,完成海試后2009年1月10日在
諾福克海軍基地舉行了服役典禮,於2009年3月中旬交付美國海軍。
美國第41任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 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布希在滿18歲的生日時加入了美國海軍,並且在尚未年滿19歲時就正式被授與任務成為真正的海軍飛行員,派駐到聖哈辛托號航空母艦(USS San Jacinto CVL-30),是當時最年輕的海軍飛行員之一。
他曾在1944年一場日本小笠原群島(おがさわらぐんとう)的海戰中,在父島(ちちじま)附近遭到日軍炮火擊落,但幸運地被救起。因此,布希是全世界第一位曾真正在航空母艦上服役過的航母命名被提名人,也是少數被提名時本人健在於世的美國人之一。
2002年12月9日正在籌建中的CVN-77號航空母艦,被正式授予“布希”號艦名。
布希號航空母艦命名儀式
2009年1月10日,時任美國總統布希最後一次為了公務搭乘空軍一號專機,前往
弗吉尼亞州。布希與親近家人及高層官員,參加核動力航空母艦“布希號”(USS George H.W.Bush)下水服役儀式。
服役儀式在弗吉尼亞州諾福克軍港舉行,美國總統布希、副總統
切尼、國防部長蓋茨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以及前總統老布希等出席。
布希號航空母艦
小布希稱這艘尼米茲級航母,是向“一位令人敬畏的長者”致敬的“令人敬畏的軍艦”。總統直升機專機“陸戰隊一號”(Marine One)降落在甲板上,布希與同樣擔任過美國總統的父親老布希一起下機,老布希拄著拐杖,他的妻子
芭芭拉則跟隨在後。
“布希”號航空母艦(George H.W.Bush CVN-77)是
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第十艘,美國海軍編號77的航母。布希號航母全長332米,最大航速30節,滿載排水量超過10萬噸,最多可搭載近百架戰機,造價45億美元(一說62億美元)。
布希號航空母艦
美國海軍在役航母計劃主任弗蘭克·斯邁表示。“布希”號是“尼米茲”級航母中最先進的一艘。與上一艘“里根”號(CVN-76)相比,“布希”號進行了實質性的設計改進並採用了若干新技術。例如採用了新的真空海上衛生系統、新的航空燃油分配系統,還有大量新的控制系統和管道材料。這些改進將減少該航母的全壽期費用。
布希號航母作為美國海軍編號CVN-77的航空母艦,是“尼米茲”級第10艘、亦即是最後一艘航母,經過所有海試後於2009年正式服役。“尼米茲”級下一級航母首艦CVN-78“傑拉德-福特”號航母將根據“21世紀航母”CVN21新方案建造。布希號航母強化了信息戰的能力,源於美國海軍根據新的作戰任務,藉助商業上計算機網路的成功經驗提出了一種新的作戰指導思想-網路中心戰。
布希號航空母艦上的密集陣近防武器系統
美國海軍原先打算大幅修改此布希號航母的設計,艦島、電子系統、彈射器、動力系統與武裝等重新設計配置,作為美國海軍下一代的CVN-X核動力航空母艦(后改稱為“CVN-21”,也就是後來的
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裝備驗證艦,變動幅度之大足以使此艦從尼米茲級中獨立出來自成一型級。海軍還打算在此艦上安裝垂直朝上的相控陣衛星通訊天線、全新設計的核反應爐與電力系統、
電磁彈射器、新C4ISR系統等全新裝備。不過考慮到造艦與新科技研發周期以及風險、成本的因素,最後作戰、感測與武器系統等大致上都沿用自
里根號航母,而前述新型武器裝備與雷達電戰系統等,則保留用於下一代的福特級上。作為一艘過渡型航母和引領美國未來航母技術的實驗平台,布希號航空母艦在建造技術和艦上系統方面有著極大的變化,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正在組裝的布希號航空母艦巨大的球鼻首
不同於以前的航母採用整體建造的方式,布希號航母是第一艘採用模塊化建造技術的美國航母。所謂模塊化技術建造,就是指在完成設計后在船廠同時建造整艦的不同部位模塊,然後在船台上完成組裝,縮短建造周期,建好后還可以方便地更換不同模塊,有利於戰艦的改裝。布希號航母採用的就是這種建造方法。它先將航母各個較小的組成部分焊接在一起,構成所謂的能夠一次吊起的“超級模塊”(super-lift)單元。然後這些超級模塊用船廠900噸的起重機吊起後放進干船塢進行焊接拼裝。
模塊建造中吊裝布希號艦艏
布希號航母由13類型鋼組成,艦體共由161個超級模塊構成。這種模塊化建造技術將繼續運用到未來的新一代CVNX級航母上,以縮短建造周期。從技術上講,採用模塊化技術建造的現代航母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龍骨(傳統船隻船底中心線上的奮梁,是整船框架的基礎)。
布希號航母是繼CVN-67“里根”號航母之後第二艘採用全新型球鼻艏技術的航母空艦,採用這種設計可使艦艏具有更大的浮力,可提高艦身的可用性和裝備空間並顯著減小航行阻力,而目還增加艦體的美感。
布希號航空母艦艦橋
注重防護能力。“布希”號在自身防護方面尤為重視,無論是水下防護還是反艦導彈防護都採取一些特殊措施,艦體兩舷、艦體底部、機庫甲板等部位均採用雙層體結構,艦內有數十道水密橫艙壁,水下部分加裝厚裝甲板,還設置了多層防雷隔艙,如此等等,這些措施使航母的抗打擊能力大為提高。
布希號航空母艦3D模擬圖
布希號裝有比以往航母上更加先進的雷達和導航儀器,而且更加突出了隱形性。航母隱形的主要方法是改變航母上層結構,取消傳統突出的桅杆、旋轉
雷達天線、煙囪和各種通信天線,而採用與艦橋融為一體的封閉式桅杆和感測器,並將導彈、艦炮等各種武器放置在艙面以下。艦橋頂部眾多的各型雷達和通信天線由主動式相控陣多功能天線所取代,艦島突出部位敷設雷達吸波塗料,達成外形隱形。降低紅外輻射、消除艦體磁場和電子設備的電磁輻射等方面也將採取相應的隱形措施採用新型動力推進系統,大大降低艦艇的自身雜訊,減小音響特徵。從已公開的資料中看,布希號航空母艦就充分採用了這種設計理念。其島形建築外形尺寸較小,外壁向內傾斜。艦島的外形也由四邊形改為多邊形,並大量使用複合材料,以降低航母的雷達信號特徵。艦橋頂部眾多的各型雷達與通信天線,由主動式相控陣多功能天線取代,全部實現內置化,安裝於艦橋的平板內壁,外表整潔光滑,具有明顯的隱形特徵。另外,航母的飛行甲板外緣設計為曲面形式,飛機升降機改為內置式,更進一步提升了全艦的隱形性能。
布希號航空母艦艦徽
擁有網路中心戰能力。“布希”號裝備有全新的指揮、通信、控制、計算機和情報系統,用光纖纜線將全艦16個通信結點聯通在一起,構成了一個系統與系統、裝備與裝備間的高速大容量網路,為各個作戰平台實現資訊、圖像、情報數據等的瞬間實時傳送和交換創造了條件。網路系統的硬體和軟體採用了現成的准軍用產品,可以確保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而隨時更新和升級,及時提高信息戰能力。這些措施使“布希”號成為一個功能強大的信息網路中心戰的中心,利用其網路將各個分散的作戰平台聯繫起來,實現信息共享,實現快速、準確和連續的打擊能力,大大提高整個艦隊和戰鬥群的立體作戰效能。
EA-18G電子戰機
網路中心戰就是利用計算機網路對部隊實施統一的作戰指揮。其核心就是利用網路將地理上分散的各部隊、各種武器聯繫起來,實現信息共享,實時掌握戰場動態,縮短決策時間,減少決策失誤,以便對敵人實施快速、精確、連續的打擊。其特點就是在各部隊之間、各作戰平台之間高速度、大容量、遠距離的實時數據交換。由於航母得天獨厚的條件,無疑將成為未來網路中心戰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美海軍決心將布希號航母打造成網路中心戰的中心。布希號航母設計、裝備全新的指揮、通訊、計算機和控制系統(C4I),航母以光纖纜線聯結全艦16個“通訊結點”,構成一個系統與系統、裝備與裝備間大容量、高速度的通訊網路。經過整合能將音頻的資訊與視頻的圖像,以及各種偵察器材獲得的數據資訊,在各個作戰平台之間瞬間傳遞和展現。而此系統所需的硬體與軟體,都將採用現成商用產品,以便能隨著信息工業的硬體與軟體快速發展而易於更新,及時提升航母的信息戰能力,同時降低裝備採購成本。為提高航母自身獲取信息的能力,還進一步改進現有的E-2C預警機系統。新的預警機系統將安裝協同作戰處理器和數據分配系統,以及重量輕、功耗小的相控陣通信天線等先進裝備,強化了信息獲取和信息傳遞的能力。布希號航母以及未來的CVNX等將成為一個功能強大的信息指揮中心,將以往各個分散的作戰平台整合成一個分散式的探測和攻擊系統,顯著提高艦隊的作戰效能,不但使航母作戰群能夠攻擊自海岸至內陸數千千米縱深的目標,而且還能為內陸縱深的地面部隊提供空中保護。徠
布希號在大西洋訓練
布希號航空母艦採用了許多創新技術的新設備,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航母整體性能。例如飛機彈射器後部的噴焰導流板改由曾用於宇宙飛船的散熱陶瓷瓦材料製成,可以耐受華氏2400度的飛機高溫噴焰流,不僅省去了制式導流板管路複雜、易於鏽蝕、不耐高溫和故障頻發的缺點,而且質量輕巧,易於維護,延長了飛機彈射器的使用壽命;再如,4部螺旋槳的槳葉也進行較大幅度的改進,耐磨損、耐腐蝕能力大為提高;另外,艦載機航空燃料分配系統、艦上污水排放系統、機庫隔間等設施也採用全新設計或在傳統模式基礎上進行了升級改進。這些新設備的應用不僅提高了戰艦的技戰術性能,而且大大改善了艦員的應急反應能力。
為提高工作效率並減少人力成本,“布希”號應用了大量自動化技術,採用了儘可能多的自動化操作器材和設備。以在甲板上為艦載機掛裝炸彈為例,原來需9名操作人員協同作業才能完成,而“布希”號採用了由“仿人動作技術”原理研製的液壓起重設備,可以模仿人的手部動作而自行將彈藥掛裝在戰機上,只需1名操作員即可輕易完成原來9人才能完成的作業。此外,航母甲板上還將安裝升降機和燃油供應裝置構成的小型“核心站”甲板結構,可大大減化加油程序。在其它艦務作業方面,例如動力系統操作、防火和災害控制、導航控制、物資傳送系統、應時維護系統、複合桅杆技術、任務規劃系統、艦橋相關裝置以及餐飲供應系統等也儘可能自動化。凡此種種措施大大提高了該艦工作效率,使艦員編製減少到此前航母的近一半(3000餘人)左右。
布希號航空母艦艦橋內景
改進甲板布局。為提升飛行甲板的運作效率,“布希”號改進了甲板升降機的傳統布局方式,美國航母研究人員經過對各型航母飛行甲板的長期比較,得知飛行甲板的布置與艦載機運作的效率關係密切。要使艦載機易於、安全著艦,降落甲板應與起飛甲板平行,或兩者之夾角應儘可能小。因為航母在進行回收艦載機時,必須逆風航行。艦載機著艦時,由於降落甲板為飛行甲板上的斜向甲板,與航母的航向存在著角度,因此艦載機降落於甲板時會受到側風的影響。而該角度越小,則所受側風影響愈小,將能大幅降低艦載機著艦的難度,進而降低事故發生率。為了運作效率與配合著艦甲板和起飛甲板平行,艦艏右舷的1號升降機取消,而將2號升降機加大,設置於創新的兩個小型艦橋之間;艦艉右舷的3號升降機取消,改為設置於飛行甲板前段中軸、飛機彈射器的後方;艦艉左舷的4號升降機,改為設置於飛行甲板尾端中央。這樣既可改善惡劣海況下的操作安全性,又可在靠泊碼頭時,提供裝卸補給的寬闊通道,這些改進都能增進運作效率,減少航母的操作人員。
布希號航空母艦上的折流板
噴焰導流板為飛機彈射器的必備附件,裝置於彈射器的後方,系由背面布滿循環冷卻水管的耐高溫、高強度大型平面鋼板構成。布希號的噴焰導流板具有複雜的管路和水泵系統,用以輸送海水進行冷卻和豎立、放平導流板,不僅易於鏽蝕、故障較多,而且其耐高溫鋼板也不能久耐華氏2300度的飛機燃氣噴焰,因此需要大量維修和換件作業的裝備。新的噴焰導流板以防護宇宙飛船重返地球的太空瓦材料製成,質輕且散熱迅速(能久耐華氏2400度的噴焰氣流),不僅省掉複雜的管路與水泵系統,而且維修簡易。
布希號航空母艦甲板上停放的各類戰機
布希號航空母艦在攻擊力方面,最多可搭載近100架飛機。艦上部署一個混合型標準航空聯隊包括85~90架各種飛機。典型配置是64架飛機,其中:
固定翼飛機:F/A-18C/D“大黃蜂”戰鬥/攻擊機20架、A-6E“入侵者”攻擊機20架、E-2C“鷹眼”預警機5架、S-3A“海盜”反潛機10架、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5架。
布希號航空母艦上的海標槍導彈
布希號航空母艦,裝備三套BPDMS防空導彈系統,每套由一個MK-25八聯裝防空導彈發射器以及一個由人工操作的MK-71雷達/光學瞄準平台控制構成;尼米茲號後來翻修時,改用三套改良型點防禦導彈系統(IPDMS),包含MK-91火控雷達與MK-29輕量化八聯裝防空導彈發射器,此外並加裝三門MK-15CIWS密集陣近程防禦武器系統。尼米茲號還裝設完整的海軍戰術資料系統(Naval Tactical Data System,NTDS)以及反潛目標鑒定分析中心(Anti-Submarine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Center, ASCAC)。
布希號航空母艦參考數據:
基本參數 |
艦長 | 飛行甲板長332.8米;兩柱間長317米;斜角甲板長:237.7米; |
艦寬 | 40.8米(船體) 76.8米(飛行甲板) |
吃水 | 11.3米 |
飛行甲板面積 | 約4.5英畝(18211.5平方米) |
機庫空間 | 長208米,寬33米,高約8米; |
標準排水量 | 101000噸 |
滿載排水量 | 104000噸 |
動力系統 | 2×西屋A4W壓水反應堆/260000馬力 4台蒸汽渦輪,四軸,260000軸馬力(194兆瓦) 四軸雙主舵 |
航速 | 30節 |
艦員 | 艦員3200人; 航空聯隊2480人; |
艦電系統 |
雷達 | 1部AN/SPS-48E3-D空中搜索雷達 1部AN/SPS-49(V)52-D空中搜索雷達 1部AN/SPQ-9B目標截獲雷達 2部AN/SPN-46空中管制雷達 1部AN/SPN-43C空中管制雷達 1部AN/SPN-41著陸輔助雷達 3台Mk91NSSM引導系統 3台Mk95海麻雀導彈火控雷達 |
電子對抗 | 1套SLQ-32A(V)4電戰反制系統 1套AN/WLR-1H電子戰系統 10具MK-36干擾彈發射器(SRBOC) 1套SLQ-25ANixie魚雷反制系統 |
指揮作戰 | ACDS先進戰鬥指揮系統(90年代加裝) MK-23TAS目標搜獲系統 SSDSMK-2船艦自衛作戰系統 |
艦載武器 |
艦載戰機 | F/A-18A/B/C/D戰鬥機×24~36 E-2C空中預警機×5 EA-18G電子戰飛機x6 SH-60F直升機×6 |
防空導彈 | 3套MK-29型ESSM海麻雀近程防空導彈發射裝置 2套MK-31型RAM海拉姆近程防空導彈系統 |
近防武器 | 3套MK-15型CIWS20毫米密集陣近程防禦武器系統 |
X-47B無人機在布希號航空母艦上試飛
2013年7月8日,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研發的X-47B艦載隱身無人機攻擊機在美國海軍“布希”號核動力航空母艦上成功進行甲板起降演練,引起廣泛關注。據悉,這是X-47B無人機在航空母艦上首次降落成功。
布希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F/A-18F戰鬥機
2015年6月26日媒體報道,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宣布,該公司下屬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廠獲得了美國海軍2380萬美元的合同,承擔布希號航母(CVN-77)航母的核推進系統等的現代化升級工作。該合同計劃在6月至11月期間完成,相關工作將在諾福克海事造船廠進行,包括計劃、採購、製造、執行和測試等內容。
布希號航空母艦上戰機后的折流板
2018年2月美國媒體披露,布希號航空母艦曾經在敘利亞近海追蹤俄羅斯海軍克拉斯諾達爾號常規潛艇,期間美國海軍多次失去與克拉斯諾達爾號潛艇接觸,居然跟丟了。
布希號航空母艦是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第10艘,也是最先進1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作為下一代航母過渡型航空母艦,採用了一系列新技術,整體作戰能力比前幾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又有所提高,相比較之下克拉斯諾達爾號常規潛艇雖然是俄羅斯在新世紀服役新潛艇,不過它是上世紀80年代
基洛級潛艇改進型(俄方編號為636.3),雖然採用了一些新系統和設備,但是整體性能與基洛級相比並沒有質的變化,因此布希號航空母艦跟丟這樣1艘潛艇的確讓人感覺驚訝。
布希號航空母艦巡航中
布希號航空母艦是尼米茲級航母中最先進的一艘。與上一艘“里根”號(CVN-76)相比,“布希”號進行了實質性的設計改進並採用了若干新技術。例如第一次採用模塊化建造,加快了總建造進度;採用了新的真空海上衛生系統、新的航空燃油分配系統,還有大量新的控制系統和管道材料。這些改進將減少該航母的全壽期費用。“布希”號突出了隱身性,自動化管理程度更高,艦上一次裝載的食物可供應全艦6000名官兵90天。
布希號航母使用最先進的技術,現代化程度極高。艦上兩個核反應堆可供軍艦連續工作20年而不需要添加燃料。在自身防護方面,包括兩舷、艦底、機庫甲板都是雙層船體結構,艦內有數十道水密橫艙壁,水下部分有增厚甲板、多層防雷隔艙。在攻擊力方面,它最多可搭載近100架飛機,並擁有多座對空導彈發射系統和近防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