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輕工學院

公辦高等院校

大連輕工業學院是東北地區唯一一所輕紡為特色的高等學校,是東北地區第一所輕工業高等學府,也是國務院首批學士學位授權高校之一,擁有學士、碩士和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

歷史沿革


大連輕工學院
大連輕工學院
大連工業大學。大連輕工業學院的前身是瀋陽輕工學院,是東北地區第一所輕工業高等學府,1958年創建於瀋陽,設有紡織、印染、人造纖維、化工、釀造等五個本科專業。文革時期,遼寧省先後撤消65所院校,由於學校特色鮮明,培養的人才為社會所急需,成為被保留的25所院校之一。學校先搬遷至遼寧寬甸,之後又搬遷大連,1970年更名為大連輕工業學院。1978年學校改由國家輕工業部與遼寧省雙重領導,以輕工業部為主,1998年學校轉製為中央與地方共建、遼寧省人民政府為主的管理體制。已於2007年3月16日更名為大連工業大學。
大連輕工學院
大連輕工學院
經過50多年的建設,幾代輕院人自強不息、勵精圖治,辦學規模逐漸擴大,辦學實力逐步增強,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學院的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已成為東北地區消費產業的人才培養基地和研發中心。其中生物工程、輕化工程、紡織工程、藝術設計、材料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等專業已成為行業內和東北地區有較大影響的優勢專業。

獲得榮譽


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近三年,應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2003年被評為“遼寧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優秀單位”,2004年在遼寧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中被評為“遼寧省普通高校就業工作評估優秀單位”。
2000年以來,學校先後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6項,省級以上多媒體教學課件獎勵15項,遼寧省精品(優秀)課程12門。服裝設計專業師生多次獲全國服裝設計大賽新人獎和育人獎,在國內外頗有影響。

科學研究


科研成就

人才培養結構日趨優化。學校由2002年22個本科專業發展到31個,涉及或覆蓋了國家本科專業目錄中的16個一級學科,覆蓋了5個學科門類。2002年以來,學校以優勢、特色學科為依託,在新興、交叉學科和社會緊缺人才領域新增本科專業9個,工、文、理、管、經專業結構比例由2002年的63.7%、22.7%、0%、9.1%、4.5%調整到54.8%、19.4%、12.9%、9.7%、3.2%,完成了規劃目標,形成了符合多科性大學要求的新格局。
建校四十七年來,學校共培養了近3萬名畢業生,在遼寧、東北乃至全國,在以華潤集團青島啤酒集團為代表的大型輕紡企業和中國輕工聯合會等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該校的畢業生已成為領導崗位、重要的工程技術崗位的佼佼者,有力地踐行了學校“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為輕紡行業培養應用型人才”宗旨。
學校先後承擔了國家“973”項目、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以及省市級以上科技項目198項;發表學術論文1315篇,其中被三大檢索收錄67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5項;科技經費總額6716.4萬元。學校獲得市級以上三大科技獎31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2003年1項、2005年1項);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二等獎3項;遼寧省政府科學技術獎一等獎3項(連續3年獲得);獲得市級以上學術成果79項。
2004年“中國高校科技創新競爭力評價報告”對全國619所本科院校排名中,該校位列160位,高於一部分211學校。
學校現有發酵工程、製漿造紙工程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遼寧省水產品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紡織品檢測中心等3個省級中心,大連市農(水)產品深加工技術研發中心和大連市天然生理活性物質生物轉化技術研發中心等2個市級研發中心。
學校在發酵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紡織工程、製漿造紙工程以及天然活性物質轉化和分離技術、天然纖維的改性與綜合深加工技術、農(水)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綠色化學與環境保護技術、造紙機械設備與配套技術、紡織與服裝CAD技術、城市景觀與環境設計、工業與藝術設計等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學術交流

學校大力開展國際間的校際交流與合作,促進了學校的整體發展,提高了學校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國外有30多個大學及企業與該校建立了合作關係。學校聘請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科特·伍思里奇博士、法國服裝協會主席雅克·穆克里埃等國外知名學者為該校名譽教授和客座教授。2005年11月7日,該校成功舉行了法國埃比塔克大學50名計算機碩士留學開學典禮,此舉在中法教育交流史上尚屬首次,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曹國興司長和遼寧省人民政府魯昕副省長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學校共有4個校區,總佔地面積1036畝,總建築面積44.3萬平方米,其中:校本部佔地面積754畝,建築面積28.8萬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面積15.7萬平方米;學生宿舍總面積8.6萬平方米;有23個綜合實驗室(含校內3個實習基地),圖書館面積為1.9萬平方米,館藏紙質圖書57.2萬冊,截止到2004年底,教學科研設備總值5708萬元,實驗室總面積(包括金工實習基地)5.6萬平方米;校園網總投資1300萬元,實現了圖書館區域網與校園網和Internet的互聯。

師資隊伍

學校實施人才聚集戰略,認真落實“235”和“388”人才工程,師資隊伍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532人,其中:教授100人,副教授173人;雙聘中科院院士1人,工程院院士2人;200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進入第二輪候選人1人(該校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特級教授金鳳燮博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2人;全國高校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4人;遼寧省優秀專家1人;市級有突出貢獻專家2人;大連市優秀專家4人;享受國家級政府特殊津貼27人,大連市政府特殊津貼6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5人,千人層次6人;遼寧省高等學校青年學科帶頭人1人,省優秀青年骨幹教師10人;博士生和碩士生導師119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289人,占專任教師的54.3%,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62人,占專任教師的11.7%。
學生規模穩步增長。截至2005年7月,學校在校本科生75330人,比2001年增長32.8%;碩士研究生368人,比2001年增長201.6%。

人才培養

學校遵循“學科為本、質量為上、創新為先、特色為重”的辦學理念,形成了以工為主,以輕工、食品、紡織和藝術設計為特色,工、文、管、理、經五大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格局。

學科體系

學校現設有化工與材料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紡織輕工學院、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服裝學院、管理與社會科學學院、國際交流學院、藝術與信息工程學院(獨立學院)、職業技術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等12個二級學院,以及研究生部、體育教學部和現代教育技術部等3個教學部。
學校共有31個本科專業,其中工學專業17個,文學專業6個,理學專業4個,管理學專業3個,經濟學專業1個。輕化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藝術設計和工業設計等4個專業為國家直接管理專業,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為省級示範專業。
學校共有3個省級重點學科,6個校級重點學科,13個碩士點,6個工程領域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學校碩士點已增至27個。
3個省重點學科:發酵工程、製漿造紙工程、紡織工程。
6個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領域:輕工技術與工程、食品工程、機械工程、生物工程、材料工程、紡織工程。
13個碩士點:發酵工程、生物化工、食品科學、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紡織工程、製漿造紙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化學工藝、環境工程、設計藝術學、服裝設計與工程。
新增14個碩士點: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紡織化學與紡織品設計、製糖工程、皮革化學與工程、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美術學、微生物學、機械製造及自動化、材料物理與化學、化工過程機械、應用化學、環境科學、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