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安寺
內蒙古
靜安寺坐落在內蒙古赤峰市元寶山區古佛山舍利塔腳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此地群山環繞,崗凝翠疊,文物古迹眾多;寺院後山上倖存有佛牙舍利塔一座,雖經千年保存現在。該塔屬於自治區級保護文物,現正在申報國家級保護文物。
據了解,靜安寺規劃工程佔地10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1.2億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資7500萬元,全部建成后,將成為內蒙古東部地區規模最大的漢傳佛教寺院。
元寶山靜安寺
赤峰市元寶山區佛山靜安寺,是遼代勅賜建造的較大規模的皇族寺院,寺址位於遼中京北去百里的義州境內,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元寶山區美麗河鎮大營子村北的佛山腳下。公元907年,勃興於東北的契丹族,在耶律阿保機的領導下於916年建國,統一塞北遼闊地區。耶律德光時,獲得燕雲十六州,勢力又進入長城以內。據《遼史》、靜安寺碑等史料記載,因太宗御弟麻達軍征戰殺戮甚重,其重孫耶律昌允任涿州建雄軍節度使時,深感祖輩損德甚重而生慈悲向善之心,立下宏願建立一處佛教道場未果而亡,昌允妻蘭陵郡夫人為完成先夫遺願,於遼道宗清寧八年(1062)開工,至遼道宗咸雍八年(1072)歷時十一載建成靜安寺。寺成消息上達皇室,遼道宗皇親賜寺名——靜安。寺內各類殿堂俱全,僅御賜寺廟用地就達三千頃之多。從此,靜安寺佛事興隆,香火旺盛,名揚天下。而後至金末毀於戰亂;殘牆斷壁留於今丗,文革時期徹底毀滅。現寺址遺跡依然,但每年四月初八,仍有善男信女,雲集於此,理佛求道,乞福迎祥。元寶山佛山靜安寺
其中大雄寶殿佔地1250平米,內供奉5米高鎦金三世如來寶像及四大菩薩、萬尊鎦金銅佛像。自開工建設以來,一直香客遊人不斷,今年的五一期間,靜安寺又迎來了恢復重建以來的第一屆廟會。
據了解,靜安寺規劃工程佔地10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1.2億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資7500萬元,全部建成后,將成為內蒙古東部地區規模最大的漢傳佛教寺院。
元寶山靜安寺
在靜安寺的建設期間,機緣巧合,昌允長子耶律佶,“行朝雜務”,在現北京市得佛牙一顆,上附舍利子七百餘粒。蘭陵夫人為供奉佛祖遺物,妥為收藏,遂選靜安寺之乾位,于山巔之頂,掘地深逾數丈藏佛牙舍利子於其中,又於其上修寶塔一座。這就是靜安寺後山現巍然屹立的佛山佛牙舍利塔——遼塔。該塔屬於自治區級保護文物,現正在申報國家級保護文物。
二00六年五月,中共元寶山區委、政府出於打擊邪教、宏揚合法宗教、滿足信眾要求、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經濟的需要,決定恢復建設靜安寺,指定區政協主要領導專抓此項工作,並成立了以區政協主席為組長、區政府分管宗教工作的副區長為副組長、相關部門領導為成員的“靜安寺恢復建設協調小組”。后邀請遼寧省海城牛頭山雙泉寺主持覺能前來考察,並引發善心,決意化緣社會各屆財力,恢復建設靜安寺。經各級政府批准后,70餘歲高齡的覺能大師,便開始了靜安寺的復建善舉。
元寶山靜安寺
元寶山靜安寺
第二大殿是觀音殿。加上配套建築約1400平方米,殿高4.5米,殿內中部圍繞邊長6.5米的方形觀音柱塑造四大菩薩寶像,殿的四壁為壁畫,並塑菩薩32化身,站立四周。殿外頂部聳立著18米高的漢白玉觀音菩薩雕像,僅觀音像重達500噸。觀音像三米高的低座四面,為花崗岩石雕,分別雕刻著16個羅漢像。殿頂部的前沿分別站立著約兩米高的石雕四大天王。大殿前面兩側建有外樓梯,可直達大殿頂部朝拜菩薩。此殿自下仰望,潔白的觀音菩薩高聳入雲,彷彿觀音菩薩腳踏祥雲,飄然而降,大有身臨仙境之感。可謂北方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