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山一號

陀螺山一號

陀螺山一號是2009年5月24日在南京軍區大禮堂演唱的話劇。

百科名片


《陀螺山一號》劇照
《陀螺山一號》劇照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表達人民軍隊忠誠於黨、報效相國、矢志打贏的堅定信念和堅強決心,由南京軍區政治部前線文工團創演的大型話劇《陀螺山一號》,將作為第九屆全軍文藝會演優秀節(劇)目,作為南京軍區官兵奉獻給祖國60華誕盛大慶典的一份厚禮在北京閃亮登場,於9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中國劇院展演。該劇主題思想深刻,作為現實軍事題材文藝作品,它所關注的是我們軍隊正在進行的改革與發展中的部分現實問題,觸及到現實軍營生活中的許多矛盾和陣痛。

話劇簡介


主創人員:姚 遠 佟冰一 孫文學
主要演員:傅程鵬 徐洪浩 寧曉志 孫 遜 周惠林

劇情梗概


首次自主對抗演習馬上就要打響了!為了這次演習,某集團軍整整準備了一年,並特意組建了模擬敵軍部隊——藍軍旅
3年前,在一次演習結束后,紅方總指揮江海濤和藍方總指揮周衛新為了勝負之事各不相讓。研究生宋戈對演習提出了不同看法:“紅、藍雙方指揮員的觀念陳舊,指揮只是導演台本的克隆……這樣的勝負,價值在哪裡?”宋戈一番話,吸引了江海濤和周衛新的目光!江海濤把宋戈“挖”到裝甲團。宋戈一到裝甲團就進行訓練改革,但捅出了婁子,導致裝甲團沒能成為新型主戰坦克的列裝試點單位。江海濤一怒之下把宋戈“發配”到修理所。
組建藍軍旅時,江海濤任旅長,宋戈被任命為裝甲團代團長。周衛新則是自主對抗中的紅方總指揮。
自主對抗演習突然提前舉行!在對抗中,江海濤接受軍事頻道採訪,導致藍方指揮所位置暴露。江海濤成了紅方俘虜。令人意外的是:江海濤在被俘前宣布宋戈為藍方總指揮。宋戈利用紅方在複雜電磁環境下作戰不靈敏的弱點,大打電子戰,結果反敗為勝。謎底揭開,原來這是江海濤的一次大膽的謀略——“丟帥保車”

變革征途的進軍號角


陶 琳
積極反映新軍事變革中我軍的精神風貌和巨大成就,是軍隊文藝創作應當予以重點表現的時代課題。話劇《陀螺山一號》集中塑造了以宋戈為代表的我軍新一代軍事指揮員的嶄新藝術形象,在現實題材主題深度開掘上,在軍旅人物形象深刻把握上,作出了有益探索。
優秀的戲劇作品總是以深邃的思想性打動觀眾,尤其在表現時代重大主題方面更加引人注目。該劇的編劇從創作規律出發,避免單純詮釋戲劇主題,沒有羅列新軍事變革的重大意義和主要內容,而是重點表現了演習中的人,以及透過演習和人物關係,折射出他們的心靈搏鬥和思想鋒芒。在時代發展的大背景下,提煉出當代中國軍人特別需要關注和完成的命題,這就是中國軍人的“忠誠和責任”,從而鮮明地表達出了劇作家的思考和追問。
劇中主人公、藍軍模擬旅裝甲團代團長宋戈的身上鮮明地體現出當代軍人可貴的忠誠。他的血液中流淌著父輩軍人的光榮和夢想,他在人生道路上的自我覺醒和自我完善,很大部分來源於父輩們的熏陶和影響。面對新軍事變革帶來的嚴峻挑戰,堅定信念,保持忠誠,顯得尤其珍貴。與此同時,全劇還從關愛士兵生命出發,發出了一個軍事指揮員在未來戰爭中如何勝任指揮的拷問。面對一浪高過一浪的新軍事變革,指揮員的知識儲備和指揮能力,能否適應新的任務和要求,是擺在各級指揮員面前的嚴峻課題。未來戰爭的主體力量還是士兵。怎樣尊重成千上萬的士兵的生命?依靠什麼贏得士兵的信任和支持?作為一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必須像宋戈那樣,密切關注世界軍事變革的大趨勢,儘快掌握高科技知識本領,推動軍事鬥爭準備向縱深發展。這就是全劇帶給我們的現實思考。
話劇《陀螺山一號》
話劇《陀螺山一號》
優秀的戲劇作品最終還要靠典型的藝術形象徵服觀眾。全劇通過宋戈、周衛新、江海濤這3個典型人物,概括和體現了當下軍營的生活面貌和軍人的生存狀態,提出了新軍事變革中,軍隊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指揮人才,呼喚培養和使用一大批有嶄新思想觀念和科技知識的優秀人才。無疑,當前軍隊迫切需要像宋戈這樣獻身軍營、才華出眾、敢於創新、敢於承擔的新型軍事人才。劇中周衛新則代表這樣一批人,他們曾經是英雄、是先進,他們的思想觀念和領導作風往往存在局限,習慣於用老經驗、老方法治軍帶兵。但隨著新軍事變革的深入推進,他們終究會不斷歷練成長,絕大多數人會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趕上甚至超過同行的戰友。全劇對人物群像的塑造和刻畫,從更深的內涵表達上來說,更像是在新軍事變革的征途上,在廣大官兵心中吹響嘹亮的號角,鼓舞鬥志,催人奮進。

生活才是明鏡


姚 遠 佟冰一
現在不少人談起文藝作品的時候會說:“源於生活,貼近生活。”如何才能貼近生活?這成了人們衡量文藝作品的一種標準或者說是創作理念。
過去,導師總給我們講,生活是創作的本源。所以,我們至今只懂得源於生活就是要貼近生活的本質,至少它使我們在寫作的時候,不要輕率地面對作品中的任何人和事。在《陀螺山一號》劇本初稿的結尾,曾經有過這樣一句話:“戰爭的準備過程本身也是一場戰爭。如果在這場戰爭中倒下的是創新者,那麼這場戰爭就是失敗的戰爭……”這話不是編劇說的,而是在深入生活中,與一位年輕的指揮官談話時,他背誦給我們聽的。這是他正在撰寫的軍事論文起首開篇的第一句話。這是一位當代軍人的思考。這話說的有點憂心忡忡,但是在這短短的話語中,卻映射出他的心境:對未來的前景充滿了期待,充滿了希望;對當前的現實又充滿著責任感,充滿著感慨。
如果說靈感的話,也許正是這句話啟發了我們的靈感。它實質上是說明,新軍事變革本身就像戰爭一樣,意味著對抗:是銳意創新與因循守舊的對抗。而在這一場新與舊的博弈當中,今天的勝負也許影響著我們軍隊在未來戰爭中的格局與地位。也許正是這句導言,隱含著他身邊發生的各種故事……
如果說深入生活,我們是這樣深入的:不單是傾聽他們的表述,而是能夠深入到他們記憶的深層當中去挖掘他們的故事。我們不懂軍事,不懂高科技,不懂演習……我們能夠懂得的也許只是生活在軍營中的軍人。他們雖然統一著裝,卻不是清一色。他們當中有剛強,也有懦弱;有勇敢,也有膽怯;有正直,也有逢迎;也有大利害與小利益的權衡,等等。
於是,在我們的舞台上,展開了這樣一個故事:某集團軍在陀螺山訓練基地進行著首次實兵自主對抗前前後後的故事。一個演習訓練場上紅藍對抗的故事;一個在作風上對抗的故事;一場展開於無形之中的“較勁”的故事。所以在我們的說明書上,要有這樣一句話:“正如演習是一個想定,戲劇也是一個想定。”
話劇《陀螺山一號》
話劇《陀螺山一號》
我們不敢說我們的作品高於生活,只敢說我們的作品儘可能忠於生活的真實。《陀螺山一號》的成敗得失,全在於是否貼近了生活。它的長處在於此,短處也盡在於此。 (作者系話劇《陀螺山一號》編劇)

眾志成城 打造精品


黃紅雨
南京軍區政治部文工團創演的大型話劇《陀螺山一號》,由國家一級編劇姚遠和青年編劇佟冰一共同執筆。為創作該劇,編劇姚遠積5年之構思,深入軍區10多個一線部隊和對抗演習現場,與近500名官兵進行座談,上到將軍下到普通士兵,搜集創作素材、激發創作靈感。
初稿形成后,文工團組織相關創演人員反覆進行研討,十易其稿。劇本搬上舞台後,先後為軍區機關和基層一線部隊官兵演出10餘場,邀請專家到現場指導,反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建議,不斷修改打磨,力求精品。該劇作為現實軍事題材文藝作品,所關注的是軍隊在改革與發展中出現的現實問題,折射出在新軍事變革中,我軍一批中高級領導幹部,從國家的前途命運與軍隊建設的長遠發展出發,甘為人梯、顧全大局的崇高思想境界。
該劇特邀國家一級導演孫文學執導,演員陣容聚集了傅程鵬、徐洪浩、於和偉、孫遜、寧曉志、王長林、周惠林等文工團優秀演員。該劇排練歷時8個多月,全體演職員樹立大局觀念,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團結拼搏,克服個人困難,不怕苦、不怕累,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投入到排練工作中。許多演員推掉了外請演出合同,表現出良好的團隊意識。排演過程中,演員們能夠積極給編劇、導演提出合理意見和建議,經常研討到深夜一二點鐘,體現了良好的敬業精神。
《陀螺山一號》劇照
《陀螺山一號》劇照
為讓優秀劇目惠及基層一線官兵,文工團黨委多次組織主創人員研討該劇下部隊演出方案,本著下部隊演出隊伍精、道具少、不給部隊添麻煩的原則,他們在3個方面對該劇進行了大膽的“精緻包裝”:一是在演職人員方面,由過去的65人,精減到15人,裁減了部分演員和舞美保障人員;二是在舞美道具方面,只需要演員隨身攜行的簡易道具,即1張摺疊桌、2道可拆卸屏風和3條小凳子;三是在舞台效果上,去掉了燈光、音響等保障,不使用麥克風。經過精裝改編,《陀螺山一號》劇組到基層部隊進行慰問演出。每演一場,基層官兵興緻都很高,圍著演員們問這問那。一路演下來,演員們一致感到,雖然舞台簡單,但與基層官兵面對面地交流,很有衝擊力和感染力,令人振奮。

不見硝煙的戰爭啟示


葛 遜
《陀螺山一號》的序幕在一觸即發的戰爭氣氛中拉開,音樂旋律充滿著激烈的對抗氣息;各種戰車引擎的噪音伴隨履帶的碾壓聲,刺激著安逸生活的麻木感;紅方、藍方和導調人員身著迷彩,緊張而專註……舞台呈現的是陀螺山軍事訓練基地導調大廳實景,這是一座隱藏在地下的指揮所,形如古羅馬斗獸場一般的格局,貌似一座堅不可摧的鐵甲方陣。門洞打開,角斗開始,也就是演習開始!
劇情圍繞一場紅、藍雙方的對抗演練展開。集團軍首長作為新軍事變革的推進者,希冀在最接近“實戰”的對抗中選出千里良駒。因此,交戰雙方的眼睛緊盯對抗輸贏,各出狠招絕活。
擔任紅方機步第十五旅旅長周衛新,以帶兵嚴格著稱。但缺乏戰略理念前瞻性、缺乏對高科技挑戰的勇氣是周衛新的軟肋,並直接體現在整個對抗過程中。
宋戈,藍軍模擬旅裝甲團代團長,是劇中的一號人物。多年來,他潛心研究外軍戰法。在對抗演習中,最終藍方大翻盤打敗紅方,宋戈功不可沒。這是真抓實幹進行軍事鬥爭準備的必然結果,是科技強軍增強戰鬥力的最好詮釋,正如宋戈常說:“演習的真正目的是為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果是為了所謂打勝仗,那是最令人痛惜的本末倒置。”
如果說,部隊軍事鬥爭準備是軍事文藝創作的不盡源泉,那麼,本劇就是南京軍區新軍事變革成果的藝術表現。多年來,盤馬彎弓,江海礪劍,全軍第一個名噪一時的“藍軍司令”在這裡誕生,第一個合同戰術訓練中心在這裡建成,第一支專業化程度最高的模擬外軍部隊在這裡出現……這一切如磁石般吸引著軍旅劇作家的眼球。他們一次次走進被稱為“東方歐文堡”的合同戰術訓練中心,從中汲取豐富的創作素材和精神營養。
總把沙場作考場,紅藍對抗礪鋒芒。從練為戰的角度來說,參演紅方官兵素質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假設敵的素質。過硬的“藍軍”,是磨刀石,更是試金石。因此,“藍軍”在演練中不僅要當好陪練,更要像真正的敵軍一樣狡詐、兇狠,當好狡猾的敵人,不斷給紅方設置難局、危局、死局。在一個個攻防回合中,“藍軍”不僅運用新戰法,還使用新裝備,使得自主對抗演練成了名副其實的未來高技術戰爭的礪劍場,迫使紅方打一仗、進一步,不斷謀划置於死地而後生的戰法。
陀螺山一號
陀螺山一號
好戲不僅好看,更要給人啟示、給人感悟、給人力量。此劇濃墨重彩地展現了紅、藍雙方主將的文韜武略,從謀略、裝備的對抗,到思想、觀念的較量,步步深入,層層推進,扣人心弦。其實,對抗是人才的對抗,較量也是人才的較量。軍事人才正從交鋒不斷的實戰化訓練中脫穎而出,而唯有創新者才有機會獲勝。“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是戰爭備忘錄,也是啟示錄。

戲劇專家點評《陀螺山一號》


話劇《陀螺山一號》進京參加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活動展演后,中國戲劇家協會組織有關專家,針對該劇在話劇藝術領域的突破和創新,進行了專題研討。
王領(北京人藝一級演員、第三屆梅花獎獲得者):該劇瞄準當今軍事變革這個話題,寫出了軍營生活的矛盾,通過紅、藍自主對抗,體現兩種觀念的對立和衝突,反映了軍營生活的矛盾,很真實,很有深度,很有特色,演員們塑造人物的能力很強,基礎和綜合素質特別高。
王育生(《劇本》月刊原副主編):這個戲藝術感、衝擊力很強,鋼鐵般的凝重。人物形象比較分明。劇中寫道:“軍人的榮譽勝過一切,軍人可以為榮譽犧牲自己的生命。”這一筆寫得太棒了。看完之後,對我們的國防實力有信心,對我們的部隊有信心。
童道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這個戲可探討的價值,就是怎麼把一個非常難的戲寫得這麼有深度。戲里流露出的憂患意識不僅增添了這個戲的感人力量,也增添了這個戲的思想深度。這個戲要表達的思想已經達到了,是一個非常棒的戲。
劉彥君(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該戲讓人感到熱血沸騰,確實滿足了我的願望。它的內涵特別豐富,人物性格特別鮮明。我們戲劇創作中寫境界、寫精神的不少,總是喜歡在寫一個好人的同時,一定要寫一個壞人。而這齣戲,我覺得獨特之處,在於運用了一種水漲船高方式,沒有壞人。我特別喜歡這個戲的風格,光頭戲,和尚戲。
賡續華(《中國戲劇》副主編):我特別喜歡這個戲,是編劇、導演、舞美全面勝利的一個劇目。這部戲是純爺們的戲,能演成這麼吸引人的戲,太難了。希望這個戲能夠在軍校、在地方演下去。
薛殿傑(國家話劇院一級舞美設計):舞美很大氣,空間很大,視覺讓人震撼。鋼鐵大門打開之後,就把觀眾帶到軍事演習兩軍對抗的氣氛中去了。鋼鐵這種質感,張揚了陽剛的軍人特性。光和煙的效果也特別好。
常莉(中央戲劇學院教授):我們通常講,在表演上怎麼體現人物的性格,這個戲很明白。用戲劇理論來說,敘事的結構、敘事的語言,整個構建都特別清楚。無論什麼樣的戲劇理論,都可以在這上面得到很完滿的解釋。
王蘊明(中國劇協顧問):這個舞台非常簡潔,內涵也很深刻。這個戲強化了一種理念的東西,從四五個人物的性格當中,體現了作者的高明功力。目前這個戲在話劇方面已經達到相當高的層面,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美學高度、美學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