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縣

台灣省轄縣

澎湖縣隸屬中國台灣管轄,極東是查母嶼,極西是花嶼,極南是七美嶼,極北為目斗嶼;與白沙島、西嶼島呈環狀連接,三島中間就是澎湖灣。面積126.8641平方公里。縣中心位於東經119°34'37",北緯23°34'21"。2013年,澎湖縣總人口為11萬人。

澎湖縣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多雨,雨量由海岸向山區遞減,風大、雨少。澎湖縣有馬公媽祖廟、中屯橋媽宮城等旅遊景點。 2013年,澎湖縣轄1市5鄉:馬公市西嶼鄉望安鄉七美鄉白沙鄉湖西鄉。2013年,澎湖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96.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2年增長11.8%。

歷史沿革


澎湖舊稱平湖、澎瀛、澎海、西瀛、島夷和菊島,於16世紀被歐洲人稱為漁翁島,因港外海濤澎湃,港內水靜如湖而得名。
澎湖於宋代時期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元朝設立巡檢司。
荷蘭人於西元1622年明朝時期佔領澎湖。
最後明朝以荷蘭艦隊退出澎湖群島為條件承認荷蘭的台灣島主權重新獲得澎湖。
清代先後設置了巡檢司、通判。
日本統治時期設澎湖島廳,1897年改稱澎湖廳。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戰設立了澎湖縣,並將縣治設於馬公鎮。
至1981年馬公鎮改製為縣轄市。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澎湖縣隸屬中國台灣管轄,極東是查母嶼,極西是花嶼,極南是七美嶼,極 北為目斗嶼;與白沙島、西嶼島呈環狀連接,三島中間就是澎湖灣。面積126.8641平方公里。縣中心位於東經119°34'37",北緯23°34'21"。

地貌

澎湖縣為河谷平原、多丘陵之地區,最高點為西南方的上南勢坑、八甲附近與西湖鄉界的稜線上,海拔達240米,往北至“西山尾”,台6線周圍一帶之海拔已降到50米左右。

氣候

澎湖縣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多雨,雨量由海岸向山區遞減,風大、雨少。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文石是澎湖獨有的美麗礦石,由多種礦物在特殊溫度壓力下產生化學變化所生成,長於玄武岩縫隙中。澎湖文石擁有豐富多變的美麗紋路,目前雖已明令禁采,但在馬公市的文石店中,仍可買到各式各樣的文石商品。
海洋生物資源
澎湖海域海洋生物資源有回遊和底棲魚類近300種,還有龍蝦、貝類、珊瑚、藻類等。其次還有淺海養殖,以牡蠣、斑節蝦和虱目魚為主。澎湖還盛產珊瑚。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澎湖縣轄1市5鄉:馬公市、西嶼鄉、望安鄉、七美鄉、白沙鄉、湖西鄉。縣政府駐馬公市治平路32號。

人口民族


2013年,澎湖縣總人口為11萬人。全縣以漢族為主體民族,世居人口中以福建泉州人最多。

政治


“澎湖縣政府”是中國台灣省(虛級化)澎湖縣的最高行政機關,在台灣政府架構中屬於縣政府位階。由於西元1998年將台灣省政府移除“自治法人”地位並簡併改組為台灣地區行政機構派出機關(有“政府”之名,而無政府之實),稱為精省、凍省或台灣省虛級化,澎湖縣表面上是直隸於台灣省政府,但事實上是直隸於台灣地區行政機構管轄。

經濟


綜合

澎湖縣
澎湖縣
2013年,澎湖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96.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2年增長11.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5億元,增長5.3%;第二產業增加值106.4億元,增長13%;第三產業增加值55.5億元,增長12.9%。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構成為17.8:54.0:28.2。

第一產業

2013年,澎湖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31.8萬畝,比2012年下降1.7%。非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0.4萬畝,比2012年增加31.7%。澎湖縣糧豆總產量111.5萬噸,比2012年增長10.4%。

第二產業

2013年,澎湖縣工業增加值97.8億元,按可比價格2012年年增長11.9%;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58.3億元,比2012年增長13.4%。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產值19.2億元,增長57.9%;重工業產值139.1億元,增長9.2%。按所有制形式分,公有制工業產值6.5億元,比2012年增長15.9%;非公有制工業產值151.8億元,比2012年增長23.5%。

第三產業

2013年,澎湖縣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7.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2年增長13.5%;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7.4億元,比2012年增長8.3%。

交通


公路

澎湖縣道201號;縣道202號;縣道203號;縣道204號;縣道205號。

機場

澎湖縣馬公機場有航線至台灣本島的台北松山機場台中清泉崗機場嘉義機場台南機場、高雄國際機場以及澎湖七美機場、望安機場

港口

澎湖縣馬公港有航線往返台灣本島的台中港布袋港安平港高雄港以及澎湖其他島嶼;七美港亦有航線往返高雄港。

社會


教育

截至2014年,澎湖縣共有1所大專學校,2所高中職校和15所國民中學,以及39所國民小學。
大專院校
澎湖科技大學
高中職校
台灣馬公高級中學
台灣澎湖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
國民中學
縣立文光中學
縣立馬公中學
縣立澎南中學
縣立中正中學
縣立中正中學虎井分部
縣立湖西中學
縣立志清中學
縣立西嶼中學
縣立白沙中學
縣立鎮海中學
縣立吉貝中學
縣立鳥嶼中學
縣立望安中學
縣立將澳中學
縣立七美中學

醫療

截至2014年,澎湖縣共有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和台灣地區行政機構衛生福利部澎湖醫院2家綜合性醫院和7家綜合及專科診所。

旅遊


馬公媽祖廟
馬公媽祖廟在台灣澎湖縣城馬公鎮上。相傳建自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為台澎地區最早的媽祖廟。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媽祖被清廷加封“天后”,廟亦改為天后宮。正殿主祀天后神像,右側有節孝祠,正殿後進有清風閣。
中屯橋
澎湖福朋喜來登
澎湖福朋喜來登
中屯橋在台灣省澎湖縣中屯嶼。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以中屯嶼為中心築有南北石堤,接連澎湖、白沙二島。1937年日人改建為石橋,長約1.800餘米,寬3米,可單線行車。台灣光復后,1950年加寬為6米,1952年完工,被取名“中正橋”。1971年在白沙島西南岸通梁村附近與漁翁島橫礁間,建有跨海大橋,長2.150米,跨越澎猢灣北口吼門水道,勢如海上長虹。自此,澎湖群島的核心三島,汽車可以通聯。
媽宮城
澎湖南方四島
澎湖南方四島
媽宮城在今台灣省澎湖縣城馬公鎮。馬公原名媽宮。明時鄭成功驅荷勝利后,始築城壘,置安撫司。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設巡檢於暗澳,后築小城,名澎湖新城。光緒十一年(1885年),中法戰後,廳署移置媽宮,十三年開始築城,十五年竣工,周789丈余,高1.8丈,有六門,昔曾雄峙海濱,歷經甲午之役及太平洋戰爭浩劫,城已頹壞,僅存西門一隅,至今仍為馬公鎮上進出孔道。
通粱古榕
通粱古榕在台灣澎湖縣白沙島西南隅,通梁村古廟保安官前。相傳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有來自大陸商帆在附近沉沒,船中所載盆栽小榕兩株飄浮至岸,為民間取植澎湖縣廟前。澎湖諸島散處海上,地平、水咸、風烈,樹木本難成長,獨此榕茁壯,共發柱根多至28株,綠蔭籠蓋達660餘平方米。
地方特產
苦茶
苦茶是仁德中藥行的蘇先生,以長年累積下來對中藥藥性的深入了解,調配出口味獨特的各式苦茶,依苦味深淺,分為苦茶、百草茶、青草茶三種,皆以多種天然藥草提煉而成;而養肝茶則擷取苦茶藥草的清香、去除苦味,卻仍有保養強身的療效。
黑糖糕
黑糖糕是一種以黑糖,糯米粉麵粉為主要原料的台灣特色糕。

代表人物


黃清埕
蔡廷蘭
張雨生
潘安邦
白文正
張榮發
柯震東
李振昌
林昕陽
彭於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