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鎮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轄鎮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中新鎮位於增城市中西部,西距廣州市中心38公里,東距增城區中心18公里,南與新塘鎮永和經濟技術開發區接壤,北與從化區九佛鎮相鄰。1958年成立中新公社,1983年改區,1986年建鎮。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中新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
因駐地處石橋、坑貝、大同、福新等圩中心,民國20年(1931)由小商販集資建中新圩。
1958年成立中新公社。
1983年改區。
1986年建鎮。
中新是廣東省和廣州市的中心鎮,位於增城區中西部,東鄰朱村街,西連廣州蘿崗區和中新知識城,南接增城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蘿崗永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北接從化區太平鎮,是增城區三大主體功能區中,南中北兼具的功能組團。
中新鎮地形屬於丘陵地貌,地勢東高西低,北高南低。截止至2003年底,全鎮有耕地76984畝,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有金坑河、西福河、大田河3條河流向西南流經新塘鎮;鎮內的聯安水庫是增城市的第一大水庫。
中新鎮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雨量充沛、雨熱同期,年平均氣溫24°C,總日照2000小時,年降雨量1900毫米,主要集中在4-9月份。無霜期長達356天,災害天氣主要有春季的低溫陰雨和夏秋的颱風。
中新鎮
鎮域所在地區地層主要包括福和鎮區周邊的第四系,福和的寒武系八村群和其他地區的前寒武系,整個鎮域地質構造穩定,無斷裂帶分佈。地基為燕山期花崗岩,基岩埋藏淺,地基承載力強。
中新鎮河流屬東江水系,較大的河流有西福河、金坑河、大田河,其中西福河為東江一級支流,在本鎮發源,金坑河、大田河為西福河支流。
西福河,原名綏福河,是增城市西部地區最大的河流。發源於大鷓鴣山,流經中新、朱村,為中新與朱村的界河,於巷頭匯入東江。河長58公里,坡降1.6‰。流域面積580平方公里,增城市境內540平方公里,其餘40平方公里分屬從化市及廣州市白雲區。多年平均徑流量5.1億立方米。
金坑河,為西福河支流,發源於帽峰山,於蓮塘注入西福河,河長24公里,坡降2.08‰,流域面積127平方公里。
大田河,為西福河支流,發源於從化楊大嶺,河長27.61公里,流域面積84.5平方公里。
另外,在中新分佈有包括聯安水庫、白洞水庫等眾多水體,具備發展生態旅遊的自然條件。
中新鎮西距廣州市中心38千米,東距增城區中心18千米,北距花都國際新機場41千米。全鎮總面積236平方公里,轄35條行政村和2個居委會,常住人口約8.6萬人,外來人口約2萬人。
中新社區 | 九和村 | 坳頭村 | 永興村 |
福和社區 | 聯豐村 | 南池村 | 泮霞村 |
中新村 | 慈嶺村 | 田美村 | 官塘村 |
大田村 | 蓮塘村 | 合益村 | 大安村 |
烏石村 | 坑背村 | 三星村 | 池嶺村 |
霞逕村 | 聯安村 | 心嶺村 | 簡塘村 |
鍾嶺村 | 新圍村 | 五聯村 | 新安村 |
山美村 | 雙塘村 | 安良村 | |
團結村 | 里汾村 | 茅田村 | |
集豐村 | 濠逕村 | 三逕村 |
中新鎮中新中學
中新鎮
中新鎮工農業總產值中,工業佔據絕對優勢,並且工業總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比重不斷上升。從2005年到2008年,中新鎮工業總產值每年的增長速度都達到20%以上,工業總產值由2005年的27.85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60.95億元。2008年中新鎮工業總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高達88.8%。
中新鎮經濟以工業為主,主要的工業類別有汽車摩托車配件、五金、塑料、化工等。從經濟增長的狀況來看,中新鎮經濟的增長主要來自於工業,而農業則多年來保持了較低的增長趨勢。
2011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127.94億元,同比增長21.70%。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08億元,同比增長73.99%,完成年度計劃的155.35%。完成外貿出口2.06億美元,同比增長20.31%。完成稅收入庫3.86億元,同比增長33.64%,其中,國稅1.71億元,同比增長11.59%;地稅2.15億元,同比增長58.62%。
工業企業優化發展。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17.88億元,同比增長22.71%,完成年度計劃的101.20%。慧谷新材料、新昌景紡織有限公司首期、標榜汽車護理用品、源輝化工有限公司首期等項目建設順利完成,現已進入試(投)產階段;世達橡膠密封件、雙孖鋼結構、三泰實業及中新塑料擴產等項目已完成土地出讓,正在辦理各項用地和建設手續,希美克增資擴產項目11畝用地已出讓,正在辦理用地手續,其餘部分土地正在辦理規劃征地中;萬綠達複合材料高新技術項目已簽約落戶。
第三產業快速發展。房地產項目全年共建成面積超過80萬平方米,其中,恆大二期建成28萬平方米並已銷(預)售;僑建御溪谷二期建成23萬平方米,別墅社區已全部封頂;中信香樟墅建成13萬平方米並已開盤銷售;恆福花園銷售業績喜人;景新四季花園正加緊施工。酒店餐飲業發展勢頭良好,君利大酒家業績逐步提升;恆大五星級酒店建設已全面完成;僑建超五星級酒店正在抓緊建設當中。
現代農業穩步發展。農田標準化、魚塘標準化等農建項目建設積極推進,農業科技應用逐步推廣,農業生產條件持續改善,“農超對接”平台逐漸完善,“一衣口田”等農業龍頭企業穩步發展,特色農產品種植得到進一步扶持。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10.06億元,同比增長11.17%。
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和市政服務設施建設。廣汕公路和省道S118線中新段的改造升級工程順利完成,廣河高速順利開通,市政道路和鄉村道路建設穩步推進,為今後中新發展夯實了道路基礎。福和變電站工程順利完成並投入使用,中新鎮城區污水處理系統工程積極實施,福和水廠擴容升級工程加快推進。
大力開展環境綜合整治。以創建文明城市為契機,堅持疏堵結合,大力實施城鄉“精細化管理”工程和城鄉“清潔美“工程,榮獲2011年“廣州市文明鎮”稱號。完善環衛和交通標誌設施,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完善“戶集、村收、鎮運”的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收運模式。加大城市主幹道沿線和城鄉“六亂”整治力度。完成363間農村泥磚房改造。深入開展清拆違法建設行動,拆除違法違章建築近20000平方米。落實環境保護各項措施,加大生豬養殖的整治規範力度,加強對重點污染源和污染企業的監管執法。
加快推進中新醫院擴建改造工程,門診大樓如期竣工並投入使用。新辦9個“農村書屋”,實現村(居)圖書館的全覆蓋。充分挖掘曲藝、山歌、醒獅等文化資源,打造“一村一特色”的文化品牌。充分依託中新廣場、福和廣場等陣地平台,深入開展廣場健身、民間曲藝、歌舞晚會等群眾性文體活動。切實做好社會救濟工作,幫扶困難弱勢群體,提高社會救助水平。按時發放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補助和高齡老人保健金。突出抓好貧困農村居民新農保參保工作,順利實現35周歲以上的被幫扶農村居民100%購買養老保險。嚴格落實計劃生育各項優惠獎勵扶助政策,人口計生工作得到加強,出生人口性別比下降。切實履行安全生產政府監管職責,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順利通過“省特級檔案綜合管理單位”與“城鄉一體化檔案工作示範鎮”驗收。
中新鎮
全鎮現有工礦企業369家,年產值500萬元以上企業65家,其中外資企業27家。鎮內開辦了坑貝、大田、福龍、金龍、三逕、永興等6個工業基地。園區內基礎設施完善,並已對外招商引資,目前已引入45家企業。鎮內有蔬菜批發市場3個、耕牛批發市場、杉木材批發市場、工業品批發市場各一個。
冰糖桔
南池等村:小馬蹄“踏”出大食品基地廣州的一家大型食品企業,其中一種名牌產品以馬蹄為主料。
蓮塘坑貝村:水晶沙葛暢銷省內外蓮塘、坑貝兩村的古民居群落,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特有的建築藝術成為省內重要的文物資源。這兩個村及周邊村達10多年的水晶沙葛種植歷史,也形成了傳統。
在三星村形成較大數量的黃皮種植目前也顯出可喜優勢,有不斷擴種壯大規模的勢頭。在鍾嶺、團結、坑貝等較有規模的花卉苗木種植,以其品種優良、技術成熟,也形成了各有數百畝近千畝的規模。另外,荔枝、龍眼、蔬菜的種植,馬鈴薯的冬種、禽畜類的養殖,都大致形成片區、村落的規模。
增城區中新中學創辦於1958年,至今已有49年的辦學歷史。學校位於廣州市中心城鎮之一的中新鎮內,廣汕公路旁邊,是增城區教育局直屬的一所完全中學,增城市一級學校。2006年9月,中新鎮第二中學撤併到中新中學,學校規模進一步擴大。目前,學校分為兩個校區,總佔地面積40012平方米,建築面積13560平方米,有54個教學班,其中高中部16個,初中部38個。學校非常重視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培養和引進人才。目前,學校有教職工186人,專任教師169人,其中6位教師完成了研究生課程學習,有3位教師正在攻讀研究生課程,有2位教師獲得碩士學位,2位教師到紐西蘭學習。學校有高級教師6人,增城市學科帶頭人3人。增城市教育局和中新鎮黨委政府對該校的發展非常關心,並給予了大力支持。2001年教育局投入100多萬元為學校新建了一幢教學大樓,並逐年為學校添置一些教學設備;2003年以來中新鎮政府先後投入400多萬元為學校徵得了發展用地近50畝,新建了生物、物理、化學實驗室各一間,完善了學校的多媒體教學平台、電腦室、物理實驗室、電子閱覽室、生物實驗室、衛生室等專用場室,投入200多萬元用於學校場室裝飾和校園文化建設。目前,學校的辦學條件越來越好,環境越來越美。根據新的發展規劃,教育局和鎮政府將進一步加大對學校的投入,為學校新建1幢綜合樓、2幢教學樓、2幢學生宿舍和運動場。這些都將為廣大師生提供一個更加理想的學習、工作、生活環境,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更加堅實的物質基礎。
鎮內交通四通八達,廣汕公路(國道324線)橫貫東西,坪中公路(S118線),鎮新公路,縱貫南北,每條村都通有水泥路,交通十分便利。
截止至2004年底,鎮內有11萬伏變電站一座,供電網路完善,電力充足,供應著全鎮及周邊鎮工農業生產用電和居民生活用電需要。
截止至2004年底,鎮內建有2個自來水廠,並從增城市自來水公司鋪設大型輸水管到鎮內,日產自來水達4萬噸,鎮內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用水充足。
截止至2004年底,鎮內有固定電話近20000戶,電話普及率達每百人16門,移動通信、公用數據通信業務齊全。
截止至2004年底,鎮內有幼教、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等較為完善的教育體系,有中學6間、小學51間、大學1間(華師大增城康大學院)醫院院,49個村級衛生站所;建有廣州南華高爾夫球場(18洞標準)及多個度假休閑山莊。
增城坑背古村落坑背古建築群位於中新鎮坑背村(廣汕公路旁),建於明未清初,通面寬152.43米,通深53.96米,面積8225.12米。整體建築分類10列5排,面向東北方向。房屋為硬山頂,碌灰筒瓦,鍋耳封火牆,施彩繪,面闊均三間,排、列之間縱橫青雲巷。最右列為書房、花園前後各半的布局,中間列正中,建有“式谷毛氏祠”,作為整個建築群核心大祠堂。左後角建有碉堡樓。碉堡樓長、寬均為16米,原五層20米高(現只剩2層),著層設有內隔牆、水井和糧倉,而二層多置較大槍眼,該碉堡樓防衛非常堅固,如遇敵情,全村人可同時登樓避險。古建築群保存完好,是廣州市歷史文化保護區,現還有些居民住在其中,高高的耳鍋屋頂,也正說明這個村裡曾有過高官。
崔太師祠中新鎮坑背村的崔太師祠是為紀念宋明相崔與之所建,同時坑背村周圍也是體現了明末清初嶺南傳統特色風貌村寨的典型。崔與之是廣東由太學取士的第一人,曾被宋理宗拜為右丞相,但他上書13次,堅辭回鄉,潛心寫作,開一代嶺南宋詞之風,為嶺南文化作出了一定貢獻。崔太師祠,和坑貝古村隔廣汕公路對望。崔太師祠,是一間穿斗式木構梁架的平屋,磚牆黑瓦頂,三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主面積約一百八十平方,兩側懸掛書法精品極多,是書香氣重而府院味淡之築。太師祠中供崔與之坐像,紗帽朝服,慈顏善目,作沉思狀,凜凜然一身正氣。八百年風雨過去了,人們仍追憶前賢,且作“嶺南活佛,西蜀福星”供奉,行焚香敬祭之禮,他故鄉的人們以增邑大地奉獻過這麼一位歷史人物而自豪。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29035 |
男 | 15205 |
女 | 13830 |
家庭戶戶數 | 6174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26752 |
家庭戶男 | 13693 |
家庭戶女 | 13059 |
0-14歲(總) | 8818 |
0-14歲男 | 4606 |
0-14歲女 | 4212 |
15-64歲(總) | 18325 |
15-64歲男 | 9737 |
15-64歲女 | 8588 |
65歲及以上(總) | 1892 |
65歲及以上男 | 862 |
65歲及以上女 | 1030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21732 |
94166人(2017年)。
110327人(2020年)。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中新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