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興村
福建泉州安溪縣城廂鎮的鄉村
雅興村位於福建省泉州安溪縣城廂鎮,在鎮政府駐地西北5.4公里處,觀音山東南麓,藍溪北岸。原稱興口林。該地許姓稱其宗祠地穴為“龍蝦出海”,故為興口。
雅興村是城廂古村,龍蝦出海,背依觀音,俯視澳江。扼藍溪之中流,攬泉廈之要塞。東出光同二村,北接碼頭,西和山門。良田萬畝,甘泉溢出,生養斯民,盡皆忠朴。皇明始置村,山巒相困,商旅不進,鄰近不達,如老子之所願,雞犬相聞而老死不相往來之狀。共和代政,改革開放,澳江橋起,天塹變通途,道塗成而民始漸富庶。毓秀鍾靈,士林多出,共和以來,科考多舉。吳許烏秋,書聲朗朗。村邑黔黎,齊享和諧
清代分為5個鄉,即孔垵橋為光德里孔垵鄉,興口為光德里興口鄉,外洋為光德里許厝外鄉,烏秋為光德里烏秋鄉,澳江為永安里澳江鄉。民國時期分屬雅興保和光德保。解放初,將興口、冬青、烏秋3個自然村,組成一個行政村,由興口引為雅麗秀氣,子孫興旺,故取名雅興。
村委會設在灣內,轄10個自然村。村裡有澳江溪和新壩坑溝,古時船運可通至澳江。澳江橋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清代、民國期間,不少村民徙居東南亞各國及中國港台地區。村民主要為許、吳、謝姓等。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83畝(旱地83畝),人均耕地1.48畝,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等作物;擁有林地500畝,荒山荒地150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畜牧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6年畜牧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2.5%。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萬元,佔總收入的37.5 %;畜牧業收入5萬元,佔總收入的62.5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3頭,肉牛6頭,肉羊100頭);工資性收入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68元,農民收入以畜牧業、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人(占勞動力的23%),在省內務工6人。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1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3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通過籌資籌勞,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農業後勁。不斷提高生產產品數量和質量,向商品化市場邁進,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致富奔康步伐。
該村截止2006年12月31號,已實現通電、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1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1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43.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戶(分別佔總數的18.7%和18.7%)。該村到鄉鎮道路為砂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 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公里。全村建有小水窖5口。該村到2006年12月31號,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1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雅興小學,中學生就讀到光德中學(光德村)。該村距離小學校2公里,距離中學6公里。截止到2018年7月31號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00多人,其中小學生200多人,中學生x人。該村無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戶,占農戶總數的18.7 %。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本縣。
該村現有農戶70戶,全村人口260人,其中男性140人,女性120人。其中農業人口260人,勞動力18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230人,彝族30人。
到2008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12人(人員名單附后),參合率81%。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雅興小學,中學生就讀光德中學到。該村距離小學校2公里,距離中學6公里。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5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0.6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70個(勞均0.5個)。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6人,黨員中男黨員6人、女黨員0人。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交通不便,飲水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發展芒果產業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