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秦的結果 展開
秦
漢語漢字
秦,漢語次常用字,讀作qín,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意為打穀脫粒,后引申為五穀豐饒之地。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秦字演變
秦[漢語漢字]
〔古文〕《唐韻》《廣韻》匠隣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慈隣切,音螓。國名。《說文》伯益之後所封國。地宜禾。《詩·秦風·車鄰注》秦,隴西谷名。在雍州鳥鼠山之東北。《疏》今秦亭,秦谷也。《韻會》春秋秦國,漢置天水郡,後魏改秦州。釋名:秦,津也。其地沃衍有津潤也。又三秦。《史記·項羽紀》三分關中,王秦降將,章邯雍王,司馬欣塞王,董翳翟王,為三秦。又大秦國。《後漢·西域傳》大秦在海西,亦云海西國。其人民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又姓。秦自顓頊后,子嬰旣滅,支庶以為秦氏。又《說文》一曰秦,禾名。又葉慈良切,音牆。《易林》玉璧琮璋,執贄是王。百里寧越,應聘齊秦。(康熙字典)
秦朝疆域圖
②中國朝代名(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第一代君主是秦始皇嬴政。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郡縣制王朝。
③指陝西、甘肅,特指陝西,亦是陝西省的簡稱。“陝西”一名,源於周代周、召二公“分陝而治”,今陝縣張汴塬一帶古稱陝塬,當時的陝西就是陝塬以西的涇渭平原。唐安史之亂後設陝西節度使,陝西始轉化為政區名稱。宋設陝西路。元設陝西行省。清設陝西省。取全稱中的“陝”字作為簡稱。又因轄區春秋時為秦國地,故又簡稱“秦”。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念其昌與公(袁可立)同舉於蘭陽陸宗伯先生之門,更有秦中武公、閩中林公皆以不善宦。”
④漢時西域諸國沿稱中國為秦。
昔為形與影,今為胡與秦。——余冠英《樂府詩選》
又如:秦人(秦代統一后,北方與西方鄰國往往稱中國人為秦人);秦地(漢時西域諸國對中國的稱呼)
通假字 通“螓”。蟬的一種,螓首。
例:其尺索刺麤(chén)而毛美秦發。——西漢·司馬遷《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⑤姓氏(Qín )。
【卷七】【禾部】匠鄰切(qín)
伯益之後所封國。地宜禾。從禾,舂省。一曰秦,禾名。𥠼,籀文秦從秝。
伯益之後所封國。
段註:《鄭詩諩》曰:秦者,隴西谷名,於禹貢近雍州鳥鼠之山。堯時有伯翳者,實臯陶之子,佐禹治水。水土既平,舜命作虞官,掌上下草木鳥獸,賜姓曰嬴,歷夏商興衰,亦世有人焉。周孝王使其末孫非子養馬於汧渭之間。孝王封非子為附庸,邑之於秦谷,至曾孫秦仲。宣王又命作大夫。始有車馬禮樂侍御之好,國人美之。秦之變風始作。按伯益、伯翳實一人,臯陶之子也。今甘肅秦州清水縣有故秦城。漢地理志之隴西秦亭,秦谷也。
地宜禾。從禾,舂省。
段註:地宜禾者,說字形所以從禾從舂也。職方氏曰:雍州谷宜黍稷,豈秦谷獨宜禾與。匠鄰切,十二部。按此字不以舂禾會意為本義,以地名為本義者,通人所傳如是也。
一曰秦,禾名。
段註:此別一義。
匠鄰切,平真從 秦聲真1部(qín)
秦,州名,古西戎地,春秋時為秦國,后並天下,為隴西郡,漢武分置天水郡,後魏改為秦州,因邑以為名。又姓,秦自顓頊后,子嬰既滅,支庶以為秦氏也。匠鄰切。
康熙字典
【午集下】【禾部】 秦·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5,古文:𣜈。
《唐韻》《廣韻》匠隣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慈隣切,並音螓。國名。《說文》:伯益之後所封國。地宜禾。《詩·秦風·車鄰》註:秦,隴西谷名。在雍州鳥鼠山之東北。疏:今秦亭,秦谷也。《韻會》:春秋秦國,漢置天水郡,後魏改秦州。《釋名》:秦,津也。其地沃衍有津潤也。
又三秦。《史記·項羽紀》:三分關中,王秦降將,章邯雍王,司馬欣塞王,董翳翟王,為三秦。
又大秦國。《後漢·西域傳》:大秦在海西,亦云海西國。其人民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
又姓。秦自顓頊后,子嬰既滅,支庶以為秦氏。
又《說文》:一曰秦,禾名。
又葉慈良切,音牆。《易林》:玉璧琮璋,執贄是王。百里寧越,應聘齊秦。
秦字書寫提示
寫法:❶“”大“禾”小。❷“”主體居上半格,三橫居上偏左,長短不一撇從豎中線上端左側起筆;撇、捺罩住“禾”。❸“禾”居下偏左,首撇從豎中線撇出,豎在豎中線左側;長點從豎中線點出,撇、點收筆持平。
時代 | 聲韻系統名稱 | 韻部 | 聲母 | 韻母 |
---|---|---|---|---|
先秦 | 高本漢系統 | dzʰ | i̯ĕn | |
王力系統 | 真 | dz | ǐen | |
董同龢系統 | 真 | dzʰ | jen | |
周法高系統 | 真 | dz | jien | |
李方桂系統 | 真 | dz | jin | |
西漢 | 真 | |||
東漢 | 真 | |||
魏 | 真 | jiən | ||
晉 | 真 | jiən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真諄臻 | jien | |
北魏後期北齊 | 真諄臻 | jien | ||
齊梁陳北周隋 | 真諄臻欣 | jien | ||
隋唐 | 擬音/高本漢系統 | dzʰ | i̯ĕn | |
擬音/王力系統 | dz | ǐěn | ||
擬音/董同龢系統 | dzʰ | jen | ||
擬音/周法高系統 | dz | iɪn | ||
擬音/李方桂系統 | dz | jĕn |
字頭 | 小韻 | 韻攝 | 聲調 | 韻目 | 聲母 | 聲類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擬音 | |
---|---|---|---|---|---|---|---|---|---|---|---|---|
廣韻 | 秦 | 秦 | 臻 | 平聲 | 上平十七真 | 從 | 開口呼 | 三等 | 全濁 | 匠鄰切 | dzʰjen | |
集韻 | 秦 | 臻 | 平聲 | 上平十七真 | 從 | 開口呼 | 三等 | 全濁 | 蔥 (慈)鄰切 | dzien | ||
韻略 | 平聲 | 真 | 慈鄰切 | |||||||||
增韻 | 平聲 | 真 | 慈鄰切 | |||||||||
中原音韻 | 秦 | 陽平 | 真文 | 清 | 齊齒呼 | 次清 | tsʼiən | |||||
中州音韻 | 平聲 | 真文 | 齊津切 | |||||||||
洪武正韻 | 秦 | 平聲 | 八真 | 從 | 昨 | 全濁 | 慈鄰切 | dz‘iən | ||||
分韻撮要 | 巡 | 陽平 | 第二十一津贐進卒 | 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