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橄欖球

橄欖球運動的一種

美式橄欖球(Americanfootball,美國人通常簡稱為football),也稱美式足球,是橄欖球運動的一種,美國最流行的運動,為北美四大職業體育之首。美式橄欖球起源自英式橄欖球,傳入美國后規則改變,改為採取攻防線進行回合制爭球、沒有跑位限制,並且可以向前拋擲傳球,這運動的目的是要把球推進到對手的端區得分,得分方法有多種,包括持球越過底線,拋球到在底線后的隊友,或把直放在地上的球踢過兩枝門柱中間射門。比賽時間完時得分較多的一隊勝出。美式橄欖球是一種對抗性很強的接觸性體育運動,由於球賽中往往會與對方球員有強烈的身體衝撞,因此球員需穿戴頭盔和護具出場。

也徠有的小學流行一人在達陣區內向外傳球,其他人在此人說“hi”時跑出接球,必須一次性跑到對方達陣區,若被對方隊員碰到,則從頭開始的橄欖球,例如Raleigh(羅利)的A.B.Combs小學。

發展歷程


19世紀

早期的美式橄欖球隊
早期的美式橄欖球隊
美式橄欖球的歷史源自於英國在19世紀中期公立學校流行的各種早期“足球類”運動,是由英式橄欖球直接演變過來的。英式橄欖球最初由英國陸軍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的麥基爾大學比賽時傳入北美洲。第一場校際橄欖球賽於1869年11月6日,由新澤西的羅格斯大學對普林斯頓大學,比賽最後由羅格斯以6:4擊敗普林斯頓——儘管那場由25人互相對壘的比賽跟現代美式橄欖球沒太多相像的地方。
現代美式橄欖球的形式在1874年哈佛大學對蒙特利爾麥基爾大學的三場系列賽中發展起來。麥基爾當時玩法類似英式橄欖球,而哈佛則採用較近似足球的“波士頓”式。由於沒有統一的球例,所以兩隊輪流以自己的球例比賽,以示公平。哈佛的球員喜歡橄欖球中的帶球跑動,於是於1875年說服耶魯大學以橄欖球球例作為他們兩隊比賽時用的球例。1875年,耶魯、哈佛、普林斯頓及哥倫比亞大學以橄欖球球例組成了“校際足球協會”(IntercollegiateFootballAssociation),但得分球例則稍作改動。
“美式橄欖球之父”——沃爾特·坎普
“美式橄欖球之父”——沃爾特·坎普
1880年,耶魯大學的教練沃爾特·坎普(WalterCamp)引進了攻防線來取代英式橄欖球風格的並列隊形,規定每方隊員11人,其中後衛4人、前鋒7人,有替補隊員。比賽分4節,每節15分鐘,第1、2節之間和第3、4節之間,各休息2分鐘,第2、3節之間休息20分鐘。比賽在長120碼、寬160英尺的場地上進行。端線前10碼處各設一球門線,兩條球門線之間距離為100碼,球門設於端線正中,體制與英式橄欖球相同,但是美式用球較英式略小些。比賽時,隊員帶球至對方球門前的得分區觸地得6分;還可以再踢一次定位球,如踢出的定位球越過對方球門橫木,還可以再得1分,其它情況射門均得3分;持球隊員被守方擠出端線,守方得2分。
1882年,為了制止普林斯頓及耶魯大學用“控球但不嘗試得分”的拖延策略,有限進攻機會的球例被開始應用。1883年,在坎普的建議下,場上球員的數目被減至十一人,同時也規範了7人進攻線、一位四分衛、兩位半衛及一位全衛的排陣。坎普後來在1925年4月在前往俄亥俄州坎頓(Canton)出席一個規則改進會議時不幸遇上車禍去世,他對改進美式橄欖球規則以及使其脫離英式色彩功不可沒,被視為“美式橄欖球之父”(FatherofAmericanFootball)。
在1895年9月3日,在賓夕法尼亞州的Latrobe舉行了第一場職業美式足球賽,由LatrobeYMCA對JeannetteAthleticClub。結果由Latrobe以12:0勝出。
早期十分流行的丁字陣型
早期十分流行的丁字陣型
到了1890年代,連環進攻陣式(interlockingformation),比如“飛翔楔子”(flyingwedge),以及隊友把控球的球員強行向前拖動都令到橄欖球比賽變得非常危險。儘管採取了對此類陣式的限制以及推行了其它的預防措施,在1905年仍有19位球員於比賽中受傷死亡,達到了歷史紀錄。當時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為了迫使大學重視他對比賽安全性的憂慮,甚至威脅如果沒有改善就會迫令國會立法將橄欖球定為聯邦罪行加以取締。

20世紀

美式橄欖球比賽中
美式橄欖球比賽中
1906年,兩個原為對立的組織——校際規則委員會(IntercollegiateRulesCommittee)及校際體育協會(IntercollegiateAthleticAssociation)——在紐約會面,最終同意幾項令美式足球更安全的新球例,包括在攻防線之間設置中立區,以及每隊都要有至少7名球員於攻防線列陣,但最重要的改革首推將向前拋傳合法化。這球例在當時是極具爭議性的,而且被純粹派們所嘲諷。為了令球員們於比賽時較為分散,坎普提議把球場擴闊;但與會的哈佛大學代表指他們新建成的哈佛球場沒有擴建的空間,因此採用了拋傳提議。這球例亦建立了美式足球跟其它同由橄欖球演變出來的足球類運動的分別之處。
橄欖球比賽
橄欖球比賽
1910年,在更多的死亡個案后,連環進攻陣式被禁止了。1912年,達陣的得分增至六分,以及每次控球加入第四次進攻機會。此時,比賽已改革到現代的模樣了。
美國大專院校橄欖球運動開展早,人才輩出。1876年,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和哥倫比亞四所大學組成了美國第一個大專院校橄欖球聯盟。美國六百多所大專院校橄欖球隊分屬60個橄欖球聯盟,其中最重要的管理組織就是全國大學體育總會(NationalCollegiateAthleticAssociation,簡稱NCAA)。
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NFL)的標誌
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NFL)的標誌
1920年,美國職業橄欖球協會(AmericanProfessionalFootballAssociation,簡稱APFA)於俄亥俄州坎頓的一家Hupmobile汽車代理商成立,傳奇運動員吉姆·索普(JimThorpe)當選為總裁。這個擁有11支球隊的組織,除了一支球隊以外都在中西部,最初並不太像是一個聯盟,而比較像是一個互不挖角的協定。在早期,APFA的會員繼續與非APFA的會員球隊比賽。1921年,APFA開始列出官方排名,並在翌年改名為國家橄欖球聯盟(NationalFootballLeague,簡稱NFL)。然而,當時的NFL很難稱為一個大型聯盟,球隊頻繁進出,並且表演狗秀,直到前大學明星開始加入,職業比賽才慢慢變得越來越受歡迎。到了1934年,所有小市場球隊都搬到了大城市。NFL受歡迎程度增加的另一個因素是由於1933年開始建立的年度冠軍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職業美式橄欖球開始與大學比賽競爭球迷的注意力。丁字陣型的廣泛使用產生的快節奏和高比分吸引了許多球迷。在1945年,克里夫蘭公羊隊(ClevelandRams)成為西海岸第一個大聯盟運動球隊。1950年,NFL從全美橄欖球聯會(All-AmericaFootballConference,簡稱AAFC,現已不存在)接收3支球隊,擴充為13支球隊。在1950年代,職業美式橄欖球終於獲得大聯盟運動的地位。NFL擁抱電視轉播,給全美國人機會去追隨明星。1958年在紐約市的NFL冠軍賽讓Unitas和他的巴爾的摩小馬隊隊友變成全國知名人物。
橄欖球比賽
橄欖球比賽
職業橄欖球在1960年代中期成長快速,在某些調查中超越棒球成為美國最喜歡觀賞的運動。因為NFL無法提供機會讓許多人歡迎程度的成長中獲得利益,於是一個與其競爭的聯盟——美國橄欖球聯盟(AmericanFootballLeague,簡稱AFL)於1960年成立。AFL引入了一些NFL沒有的特色,像是wider-open傳球進攻、球員於球衣上綉上名字、一個官方時鐘讓觀眾知道比賽剩餘時間(NFL使用裁判的表來計算時間,並且周期性地宣布時間)。新聯盟同時也在球隊間建立轉播權利金分享和有線電視網廣播比賽慣例后,解決財政問題。
NFL和AFL之間的競爭在1966年達到高潮,雙方都不斷抬價用高薪挖掘大學聯盟中的優秀球員,持續對立所導致昂貴付出開始讓雙方都難以應付。1966年6月8日,兩聯盟達成協議宣布合併計劃,組成一個擁有24隻球隊的新聯盟,原AFL的九支球隊加上NFL的三支球隊組成新聯盟中的美國橄欖球聯會(AmericanFootballConference,簡稱AFC),而剩下的NFL球隊變成了國家橄欖球聯會(NationalFootballConference,簡稱NFC)。1967年,第一屆AFL-NFL冠軍賽(後世稱為第一屆“超級碗”,SuperBowlⅠ)在洛杉磯舉行,NFL冠軍綠灣包裝工隊以35比10大勝AFL冠軍堪薩斯城酋長隊。1970年,新聯盟的合併程序在終於通過政府批准全部完成,並保留了NFL的名字,舉辦了四年的AFL-NFL冠軍賽也正式改名為“超級碗”。
2011-2012賽季超級碗
2011-2012賽季超級碗
在1970和1980年代,NFL強化了它“美國頂尖觀眾運動”的地位和美國文化里的重要角色。《周一晚橄欖球》(MondayNightFootball)於1970年首次開播,因其混合運動娛樂帶來高收視率。NFL也在1970年代末改變規則以保證許多傳球的快節奏比賽以吸引非死忠球迷。NFL賽季比其他北美職業體育聯賽要短亦是其吸引因素,它每次都是一場過,勝者可以贏得全部,輸家亦沒有第二回合的機會去復仇。而每場都是城市間或州際間對戰,比賽充滿著你死我活的氣氛,同區的世仇對決更使這種氣氛推上頂點。美國人視自己城市的球隊如該市的“軍隊”,居民對NFL的熱情態度可以由場館座無虛席可以見得,每場比賽均能使過幾萬人的場館滿座,這絕對是其餘三個聯賽望塵莫及的成就。
1980年代早期的合眾國橄欖球聯盟(UnitedStatesFootballLeague,簡稱USFL)的成立是於合併后時期內對NFL的最大挑戰。USFL是個擁有著名球員和全國性轉播合約的財政穩定競爭者,然而卻在賺錢上失敗並在三年後倒閉。
近幾年來,NFL擴充至新的市場和商業冒險。1986年,聯盟開始進行一系列的季前表演賽,稱為美國杯,於美國之外的國際地點舉行。在1991年,聯盟成立美式橄欖球世界聯盟,即為現今的歐洲美式橄欖球聯盟。NFL在2005年於墨西哥市進行例行賽,打算在其他國家繼續進行這樣的比賽。在2003年,NFL創辦自己的有線電視頻道——NFL電視網(NFLNetwork)。

流行程度


“超級碗”的冠軍杯——文斯·隆巴迪獎盃
“超級碗”的冠軍杯——文斯·隆巴迪獎盃
自1960年代,美式橄欖球在已經超越籃球和棒球成為美國最受喜愛的運動項目。每年的一二月,AFC和NFC的兩個聯會冠軍會在某個指定的城市爭奪文斯·隆巴迪獎盃(VinceLombardiTrophy),這個總冠軍賽也就是“超級碗”(SuperBowl,在美國橄欖球專用球場通常被俗稱“碗”),擁有超過一半美國家庭的電視收視率,同時全世界有超過150個國家電視轉播這場比賽。“超級碗星期天”(SuperBowlSunday)已經成為年度大戲,基本上成為了一個非官方假日,該賽事同時也是全美收視率最高的電視體育節目。
NCAA的大學橄欖球賽亦十分流行,在沒有NFL球隊的地方尤其叫座。一些大學的球場擁有超過10萬個座位,而且經常售罄所有門票。就算是高中學校的球賽亦常有吸引超過一萬名觀眾入場;當中以橄欖球最受歡迎的地方,如德克薩斯州、俄亥俄州、佛羅里達州、喬治亞州,田納西州,阿拉巴馬州,密西西比州等南部地區尤為常見。而在許多美國的小城市,秋季每周所舉辦的大學與高中賽事以及伴隨一起的樂儀隊與啦啦隊表演已融入成為當地重要文化特色之一。
在美國以外,只有歐洲亦有一個由包括德國和荷蘭在內的六支球隊組成的歐洲美式橄欖球聯盟。在其它地方如日本、澳大利亞、墨西哥等,美式足球亦有流行,但只限於業餘賽事。

比賽規則


基本目標

美式橄欖球比賽在兩支最多53人(NFL規則)的隊伍間進行,雙方分別派出11名隊員上場比賽,並可以隨時更換場上部分或全部的球員。
拿到控球權的一方是進攻方,目標是儘可能將球向對方陣地推進,爭取越過得分線進入對方端區得分。進攻的方法有兩種,球員帶球向前跑陣(沖球,Rushing)或將球向前拋傳(傳球,Passing)。防守方的目的則是儘可能阻止對方進攻得分,並迫使其喪失控球權。如果進攻一方得分成功或喪失控球權,雙方隊伍互換攻防,比賽就這樣輪流攻防地進行下去,直到四節比賽時間結束。

比賽用球

美式橄欖球(NCAA賽事)用球
美式橄欖球(NCAA賽事)用球
早期的美式橄欖球基本上就是使用英式橄欖球的用球,在19世紀末期改革后縮小了尺寸並改變了形狀。現今使用的美式橄欖球是一個長約11~11.25英寸(27.94~28.58厘米),球體中央位置周長約21~21.25英寸(53.34~53.98厘米),重量約14~15盎司(396.89~425.24克)的長橢球體(prolatespheroid)。雖然其球體是橄欖狀,但不像英式橄欖球那樣更接近標準的橢圓形,而是兩端微尖呈“魚鰾體”(vesicapiscis,意思是兩端尖突的橢圓形),此外形是用單手做前拋長傳時最具效率的形狀。與其相近的加拿大式橄欖球(又稱加拿大式足球)外表看起來更接近英式橄欖球,尺寸也較美式橄欖球稍有不同,但是兩種運動的用球在大部分情況下都可以通用。
魚鰾形
魚鰾形
每個橄欖球由四塊皮革(或塑料)組成,每塊皮革經過連串量重及裂紋的質檢后,工人才正式開始生產工序。其中兩塊在連接邊穿孔,並穿繩緊縛在一起。其中一件已縛起的皮塊再穿兩排孔及加固中央,用以固定充氣活塞。球體部分或全部結構皮革塊會壓上製造商的品牌、比賽或聯盟名稱、簽名或其他印記。每件皮塊加上襯裡,四塊皮革以翻轉形式縫合,而有縛繩孔的位置不用縫合,利用這裂口將皮殼自內向外翻轉,最後將一個聚氨酯或橡膠製造、重約12.5~13.5盎司(354.37~382.72克)的球膽從裂口塞入,再沿穿孔縛上聚氯乙烯或皮條所制的粗繩將裂口收緊。在使用前,皮球需要充氣到12.5~13.5psi(86.2~93.1千帕)的氣壓。
NFL職業賽或NCAA大學比賽所用的球外殼必須採用真皮製造,同時染成天然真皮的咖啡色,業餘娛樂玩耍用球則有時會用橡膠或塑料製造。現代製革工藝可以在皮革表面壓上卵石花紋增加摩擦力,使到皮球無論乾爽或濕滑的環境下都不會打滑脫手。美式橄欖球的通常會在球體兩端塗有白色的半圓周(縫線兩側的兩塊皮革)粗條,用來增加低光情況下的醒目度,但是NFL用球則沒有白色條紋。由於早期的美式橄欖球採用充氣的豬膀胱製作,所以也被俗稱為“豬皮”(pigskin)。
根據NFL官方規定,主場球隊需於開賽前兩小時預備36個皮球供戶外比賽及24個皮球供室內比賽讓球證用氣壓計量度以符合聯盟規定。十二全新足球,密封於特製的盒子由製造商付運,於開賽前兩小時由球證在更衣室啟封。這些足球需特別加上英文字母“k”的印記及專用於踢球比賽。

場地

美式橄欖球的球場
美式橄欖球的球場
美式橄欖球的球場常被昵稱為“烤盤”(Gridiron),因為球場上標示線縱橫的樣式讓球場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可以幫助食物放在火爐上燒烤的鐵絲架子。也因為這個原因,美式橄欖球和與其相似的加拿大式橄欖球被統稱為“烤盤足球”(gridironfootball)。因為兩者間美式橄欖球更具有代表性,其他英語國家甚至乾脆將其簡稱為“烤盤球”(gridiron)來專指美式橄欖球。
NFL和NCAA使用的標準球場是一個長360英尺(120碼或109.7米)、寬160英尺(53.33碼或48.8米)的長方形草坪(有些室內賽會使用仿草地毯),較長的邊界稱為邊線(sideline),較短的邊界稱為端線(endline)。端線前的標示線稱為得分線(goalline),球場每側端線與得分線之間有一個縱深10碼(9.1米)的得分區叫做端區(endzone,也稱達陣區),端區的四角各有一個約有1英尺長的橙色長方體標柱(pylon)。兩側得分線相距100碼(91.44米),之間的區域也就是比賽區(playingfield)。比賽區上距離得分線每5碼(4.6米)距離標劃一條碼線(yardline,或稱5碼線),每10碼標示數字,直到50碼線到達中場(midfield)。在球場中間和兩側與邊線平行排列划有橫向的短標示線,稱為碼標(hashmarks,或稱整碼線),其中接近邊線的碼標線稱為界內線(inboundsline)。任何球員都必須在碼標線上或之間進行發球。
美式橄欖球的球門
美式橄欖球的球門
根據NFL的規則,球場界內的範圍在不包括邊線和端線本身,如果球處在邊線或端線之上會被判出界(outofbounds)。得分線算作是端區的一部分,如果球處於得分線上方時進攻方持球就算成功達陣得分。
端區末端中央部位架設兩根彼此間隔18.5英尺(5.64米)的球門柱(goalposts,又稱uprights),中間由一根距離地面10英尺(3.048米)的橫桿連結在一起。球必須穿越兩根球門柱之間、橫桿之上才算是成功的射門。在一些低水平比賽中,球門柱有時會被加寬至23.33英尺(7.11米)以增加射門成功率。

護身器具

美式橄欖球使用的頭盔與護具
美式橄欖球使用的頭盔與護具
美式橄欖球是一項激烈對抗的接觸性體育運動。由於比賽中常見的暴力衝撞,球員必須要穿戴盔甲一般的護具。這些護具主要包括帶有籠式面罩的頭盔和護肩、護胸連為一體的上身護甲,此外根據聯賽等級還會包括護齒、手套以及遮蓋肘部、腰部、臀胯部、襠部、大腿、膝部的護墊等等。
根據統計,護具的使用可以將各種重傷的概率減少一半以上。儘管如此,美式橄欖球的激烈本質仍然使得受傷難以避免。其中因為肢體撞擊的鈍力引起的腦震蕩尤為普遍,每年都會有數萬名球員因此受傷。

比賽時間

美式橄欖球比賽
美式橄欖球比賽
標準的美式橄欖球比賽分為四節,每節15分鐘,第一、二節稱為上半場,第三、四節稱為下半場,上下半場之間有12分鐘(大學賽20分鐘)的中場休息。下半場開始時,將和比賽開始時一樣重新開球。上半場的第一節結束時和下半場的第三節結束時各有兩分鐘休息時間,雙方隊員交換場地,原來擁有球權的一方將在交換場地後繼續進攻。
進攻方在每次進攻結束后,必須在40秒時間內重新開始下次進攻,否則將受罰。除了交換控球權,比賽時鐘在以下幾種情況下暫停:傳球失敗、球員持球出界、裁判吹哨處罰犯規、教練要求暫停(只有三次)。當裁判重新將球放到啟球處讓雙方開始進攻時,比賽時鐘開始繼續記時。
加時賽
如果雙方在四節的正常比賽結束時打平,則將在3分鐘間息後進行15分鐘的加時賽(overtime),每方被允許有一次控球機會和兩次暫停。加時賽開始時,雙方擲硬幣猜先,猜對一方可以選擇是先進攻還是先防守。通常在NFL常規賽如果在第一節加時賽后雙方比分仍然持平,則正常比賽以平局告終。而季後賽因為是淘汰賽必須要有勝者,所以會按照突然死亡法決定勝負,先得分的那支隊伍贏得比賽。這個規則有個缺點,那就是贏得猜幣的隊伍經常會選擇得到控球權進攻,然後將陣線推進到更近的距離后靠射門得分拿下加時賽,另一隻球隊則幾乎完全沒有機會拿到控球權追回比分。在2010年賽季NFL對規則做出了修改,規定無論哪方都必須達陣得分才會造成突然死亡,如果靠射門得分的話則對方仍然可輪得控球權有機會反超。
大學和高中的比賽則採用堪薩斯規則(Kansasplayoff),也就是先進攻的一方無論用什麼方式得分,對方之後仍然會輪換得到控球權有機會將比分追回。如果第一節加時賽后仍然打平則追加第二節,第二節后仍平手就追加第三節……直到比賽產生勝者為止。而如果打到第三節以後,達陣得分的隊伍則需要進行2分轉換才可以獲得加分(見下方“得分方式”中解釋)。

比賽開球

大腳開球
大腳開球
比賽以開球(kickoff)開始。防守方的開球手將球放在本方30碼線的球座上,然後將球踢向進攻方。進攻方的回攻手接住球后將盡量向前推進,直到被防守方阻截。進攻方然後從球被阻截處開始一輪進攻。
如果回攻手在本方端區內接住對方的開球,他有兩個選擇:要麼持球衝出端區,向對方場地跑陣,直到被攔截為止;要麼持球后以膝蓋觸地表示觸回(touchback),也就是停球信號,那麼球將放在進攻方的20碼線處由攻方開始第一輪進攻。

進攻方法

場邊報告檔數的標尺
場邊報告檔數的標尺
美式橄欖球採取的是回合式較量的比賽方法,其進攻法與六人制橄欖球以及聯盟式橄欖球相似。進攻方有四次機會向前方(防守方的端區)累計推進10碼,每次機會稱為一“檔”進攻(down,即被對方攔截放倒一次的機會)。當進攻方成功地在四檔進攻內推進了10碼以上,便可獲得新的四檔進攻機會——稱為獲得新的“首檔”(1stdown,也稱首攻)。通過不斷獲得新的首攻,進攻方可以進行連續的系列進攻向前不斷推進,直至得分。而防守方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儘可能阻止對方在四檔進攻內推進足夠的距離,逼迫其交換控球權。
如果進攻方在四檔進攻內都不能達到累計推進10碼的戰術目標,便要把控球權在第四攻結束的位置交給對手。一般情況下,如果進攻方在第四攻發起時仍沒有把握推進足夠距離,大多會採用棄踢(punt)的方式將球轉移給對手。
除了在開場、半場以及得分后重新大腳開球以外,每次進攻都要以相同的發球(snap)方式開始:攻守雙方在攻防線的兩邊排列,面向對方。進攻方的中鋒單手伸入中立區內持球,然後從兩腿之間把球向後傳給隊友。這位接球的隊友通常是進攻組的四分衛,但是在特殊情況下也可能是其餘的隊友(比如特勤組的扶球手)。在中鋒發球之前,攻守雙方誰都不可以跨越攻防線,否則會被判罰。從發球的一剎那起,比賽就正式重新開始,雙方繼續爭奪控球權和得分機會。
進攻一方主要有兩種方法向前推進:
跑陣
跑陣
1、四分衛在接到中鋒發球后,自己帶球或者將球遞傳給其他隊友(通常是跑衛)後由這名隊員持球向前跑,稱為沖陣(rushing,或稱跑陣)。
2、四分衛把球拋給一定距離外的己方任何一個合法接球員(eligiblereceiver),稱為傳球(passing)。前傳(forwardpass)是美式橄欖球的特點,進攻一方在每檔進攻只能前傳一次,而且必須在攻防線後方的位置才允許向前扔球。距離很遠的前傳通常被稱為“祈禱聖母傳球”(HailMarypass),因為這種傳球的難度太高又容易被攔截,成功率太低,傳球者大多都在暗自祈禱神明相助。
橫向及向後傳球的次數和地點沒有限制,但在進攻時會有很大機會被對方抄截,因此美式橄欖球很少會出現橫傳或後傳,是一種難度極高的技巧。
傳球
傳球
喪失一次進攻機會的幾種情況:
1、持球的人被防守方擒抱倒在地上造成接觸性倒地(downbycontact),或尚未倒地但是裁判認為其進攻已被對方球員攔截(tackle)。
2、四分衛向前拋出的傳球出界,或在任何人接到之前已觸地,稱為“不成功傳球”(incompletepass)。前傳失敗后要把球放回原來的攻防線位置,用掉一檔的進攻然後再重新開始。
3、持球的隊員帶球出界(outofbounds)。
此外,如果其中一隊得分,或是某個球員的頭盔掉落,進攻機會都會完結,稱為死球(deadball)。裁判會吹哨子通知。
球員及觀眾經常需要知道當時是第幾次進攻和還有多少碼才會重新再得四次機會。例如:第一檔進攻前,電視或記分板會寫:“1st&10”(1攻10碼),意思是“這是第一檔進攻,目標是向前推進10碼(才能成功累積10碼的距離)”。如果一次進攻向前移了3碼,便會變成:“2nd&7”(2攻7碼),即“第二檔進攻,目標是繼續推進7碼”……等等。而如果進攻方已經攻入距離得分線10碼以內的區域,則不再報告所需的碼數,改為報告第幾次嘗試得分的“1st&Goal”(1攻得分)等等。

攻守互易

進攻一方可一路保有控球權,直至:
進攻開球
進攻開球
1、進攻方未能獲得新的首功——換句話說,在四次進攻內都未能推進十碼。防守方可在最後一次進攻完結的地方開始反攻。這種攻守交換稱為檔數型交換(turnoverondowns)。
2、進攻達陣得分,或射門得分。然後由原進攻得分的隊伍派上特勤組起腳開球給對方。
3、進攻方棄踢(punt)。通常進攻方如果在前三檔都未能成功前進十碼,而該處位置又超過可以射門的距離,為免在攻守交換后讓對方有機會可以在該處開始進攻,便會在第四檔時使用棄踢大腳解圍。
4、防守方的球員凌空接到進攻方的傳球,稱之為抄截(interception)。抄截到球的防守方球員可以立刻向對方端區移動,直至被擒抱、出界或得分。如果他未被任何原進攻方球員碰觸而造成手及腳以外的身體部位碰觸到地面,此時並不形成接觸性倒地,他可以繼續跑直到被擒抱或被對方球員碰觸后倒在地上為止。同樣規則適用於進攻方的接球員。
5、進攻方球員把球掉落到地上,即掉球(fumble),而又被防守方球員先拿到。與截斷一樣,防守方拿到對方掉球可以實時反攻,直至被擒抱、出界或得分。
*進攻方的掉球和被截斷統稱為攻守交換(turnovers)。
6、進攻的一方嘗試射門失敗。防守一方可在上一次開球處開始進攻(在NFL,是射門處)。如果射門處是底線前二十碼之內,原防守一方在二十碼線開始進攻。
7、進攻一方在自己的端區內被擒抱、出界或犯規,稱為安全分(Safety),較為少見。
如果出現以上情況,則攻守互易——進攻方喪失控球權變為防守方,而防守方變為進攻方。

棄踢

棄踢
棄踢
通常當進攻方在第三檔進攻后還沒有累積推進足夠距離,且沒有把握在第四檔進攻達到10碼的目標,又因為距離太遠無法保證成功射門的時候,會選擇將球棄踢(punt)。棄踢的方法是由進攻方隊員(通常是特勤組專職的棄踢手)把球扔下並在球落地之前凌空抽射用力將其踢向對方半場。這樣做雖然喪失了控球權,但是可以將對方得球地點儘可能地向後推,使其必須推進更遠的距離才能得分,可以減少己方防守組的壓力。

得分方式

攻守雙方以以下方法得分:
達陣得分
達陣得分
1、達陣(touchdown,簡寫TD),得6分。當球員持球跑進對方端區,或在對方端區內接到傳球(前提是接球時腳必須有接觸地面的過程,並且落地之前沒有掉球或被擒抱推出端區),便是達陣。英文“touchdown”的本意是“觸地”,源於英式橄欖球(必須在得分區內持球時球體觸地才算得分有效),但是美式橄欖球並沒有“必須要觸地”的規則,只要持球時球體穿過端區上方就可以了。而NFL規則中,只要球體的任何一部分,無論多少,進入了端區內就可以形成達陣。此外,球體接觸端區四角的任何一個標柱也算是達陣,前提是接觸前持球者沒有被擒抱倒地。
達陣之後,得分一隊獲一次嘗試附加分(extrapoint,或稱轉換分conversion)的機會。球會放在對方的3碼線(NFL是2碼線)上。得分隊可選擇把球踢進球門內,加1分,稱為達陣后加分(pointaftertouchdown,簡稱PAT);或以跑、傳等方法再達陣一次,得2分轉換(2-pointconversion)。在大學賽及職業賽中,多數都是以射門加1分。職業賽射入加1分的成功率為94%,大學聯賽亦有93.8%,而加2分的成功率只有43%左右。如果防守方成功阻止加2分,並且把球搶到手並且成功反攻達陣,可得2分(不適用於NFL)。
射門
射門
2、射門(fieldgoal,簡寫FG),得3分。方法是把球踢過球門橫桿之上及兩條門柱之間,如果球擊中了門柱彈回則會被判射門失敗。射門時球必須先著地,通常是由置球手(Holder)負責把球直立著按在地上,然後由踢球手(Placekicker)起腳將球射出,稱為定位球(placedkick)。另一種很不常見的方法是由踢球手用正常直踢的手法將球扔下,但是出腳稍微延遲,在球剛剛觸地彈起的一霎那間將球踢出,稱為落地球(dropkick)。通常當進攻方比較接近得分線但又難以在第四攻結束前推進足夠的碼數,或者時間緊迫來不及用其他方式得分時,就會選擇射門。高中比賽如果射門失敗就要喪失控球權給防守方,但大學賽如果不是第四檔進攻的話就仍可以繼續保持控球權。
3、安防(safety,俗稱“自殺球”),得2分。當進攻一方被迫後退至己方的端區,然後被擒抱或掉球時,防守一方得2分。某些進攻方在己方端區內的犯規也會被判防守方得安防分。

犯規

當有違反規則或擾亂比賽公平秩序的情況發生,裁判會在犯規地點附近扔小黃旗。大部分的判罰是把球向犯規方的端區移動一定的碼數,如果防守方被罰退後的碼數足夠進攻方需要的碼數,進攻方會自動獲得新的首攻。在比賽停止后,沒有犯規的一方有權選擇接受判罰或接受當時的比賽結果。舉例來說,防守方越位或是提前移動,但是進攻方在此檔進攻中成功推進了8碼,那麼進攻方可以選擇接受判罰,即獲得5碼並重新進行第一檔進攻(還需推進5碼);或者選擇接受比賽結果放棄判罰進行下次進攻(還需推進2碼)。
常見的犯規有:
1、違規先動(falsestart):進攻方出線后平行移動的一名球員外,有人在發球前移動。處罰:退後5碼。
2、越位(offside):在發球前隊員越過了球的位置,比如接觸對方隊員、越入中立區。處罰:退後5碼。
3、拉人(holding):不公平地使用拉扯球衣、勾人或鏟人的方式妨礙對方球員正常行動。如果進攻方犯規或剛好攻防轉換,罰退後10碼;如果防守方犯規,罰退後5碼和對方自動獲得新的首攻。
4、干擾傳球(passinterference):當球傳出后,防守隊員用推、勾、拉或擊倒進攻方接球手;或進攻方接球手用同樣的方式對付防守方隊員以避免對方得球。如果防守方犯規,進攻方可以選擇接受犯規或拒絕犯規,若攻方選擇接受,由開球線起計前進15碼並自動重新獲得四次進攻;若攻方拒絕(通常攻方在上一個交鋒成功推進十五碼之上,超過處罰的碼數),亦可由犯規地點重新發球,並同樣獲得四次新的進攻權。如果進攻方犯規,退後5碼。如果在傳球前有隊員有類似犯規會被判“拉人”或“非法接觸”。
5、個人犯規(personalfoul):原因包六個項目:粗暴衝擊傳球者、粗暴衝擊踢球員、粗暴衝擊置球員、拉扯對方面罩、彎身用頭盔頂沖對方、在阻擋對方射門后畜意飛身跳壓在對方身上(但若守方已在己方的一碼線不會被計算在犯規)。受處罰的一方退後15碼,如果是防守方犯規則對方挺進15碼並自動獲得首攻。
6、拖延比賽(delayofgame):進攻方在40秒交鋒定時器數至零時仍未發球。處罰四分衛,後退5碼。
7、非法向前傳球(illegalforwardpass):進攻方在攻防線之前的位置向前傳球。後退5碼,並消耗一檔。
8、非法陣式(illegalformation):進攻方攻防線上少於七人列陣。
9、場上人數過多(toomanymenonthefield):任何一方在發球時超過11人上場均會被罰,後退5碼。(注意:任何一方在交鋒時少於10人都是合法。比如在2007年季賽中華盛頓紅皮隊為了紀念在家中被搶劫殺害的後衛尚恩·泰勒,特意在他死後的那周客場對戰水牛城比爾隊的比賽上,防守以十人列陣。)
10、非法變陣(illegalshift):進攻方的球員可以在交鋒發球前改變站位,但只限列陣於攻防線后的球員,並且每次只限一人,攻方要在隊友停下來后再可以進行易位,其他球員或者非法球員易位會變被處分5碼。防守方則不在此限。
11、非法接球員前沖(illegalmandownfield):攻方的合法接球員是指站於鋒線最外的兩員及所有衛員(發球線以後的球員);攻方在傳球攻擊時有上述球員以外的球員越過發球線都會被視為犯規,後退5碼。
12、缺乏體育精神(unsportsmanlikeconduct):處罰的原因有很多種,會由主裁判決定。常見的有:蓄意撞擊裁判、言語上辱罵裁判、故意延長得分后的慶祝、連續使用暫停凍結對方踢球員(守方連續在踢球員踢球前叫兩次暫停,以凍結對方並增加心理壓力)等等。處罰:後退15碼處分。
若犯規被罰的碼數越過首攻目標線,亦同樣自行獲得新的首攻(例如:攻方在“2攻3碼”時,守方有球員越位,攻方可以獲得新的首攻)。若攻守雙方被罰的後退的碼線位於端區,球會放在2碼線開始;若攻守方在己方的2碼線內犯規,無論是多少碼數的處罰,罰的碼數均會變成跟端區的一半距離,直至球的一部分進入端區,對手可獲得安全分(2009年超級盃,匹茲堡鋼人隊正好被處罰了一個相同情況的安全分)。

攻防線和中立區

英式橄欖球中用來爭球(scrum)的角牛陣
英式橄欖球中用來爭球(scrum)的角牛陣
用攻防線(lineofscrimmage,也可以稱為爭球線)進行回合式的較量是美式橄欖球的特點,也是其脫離英式橄欖球那種一字長蛇並列推進的風格開始自立門戶的一個關鍵性特徵。“Scrimmage”一詞來源於英式橄欖球中的“scrum”(或稱scrummage),也就是比賽雙方的前鋒隊員抱團列陣將對方向後推來進行爭球的玩法。美式橄欖球中的攻防線實際上是兩條平行於得分線的假想直線,一條與球的前端切齊(防守線,defensivelineofscrimmage),另一條與球的後端切齊(進攻線,offensivelineofscrimmage),用來區隔雙方的球員。攻守雙方則分別在攻防線兩側列陣爭球。
虛擬的攻防線(藍)和目標線(黃)
虛擬的攻防線(藍)和目標線(黃)
兩條攻防線中間的距離也就是球體本身的長度,所形成的橫穿球場的狹長虛擬地帶稱為中立區(neutralzone)。在進攻發起之前,雙方的任何球員都不允許進入或穿過中立區,否則就會被判罰提前移動或越位——當然進攻方的中鋒除外,因為他必須將手伸到中立區內觸球才能發球。
通常提起的“攻防線”專指防守方一側的那一條(防守線),因為累計進攻方所需的推進距離是以球最前端的位置為基準。NFL的規則規定每次爭球時進攻方在線上必須至少列有七人,也就是說,除了五名線鋒外,必須至少還有兩名進攻端鋒(OffensiveEnd)列陣於攻防線上(線后1碼距離內都算是“線上”),這兩名端鋒通常是近端鋒和左/右外接手這三人中的兩個。進攻方列陣於攻防線上的球員里,只有最外端的兩人算是合法接球手(eligiblereceiver),其餘的都是非法接球手(ineligiblereceiver)不允許直接觸碰四分衛的傳球(除非球已經被其他合法接球手接觸過),四分衛也不允許在攻防線前方發動前傳。但防守方的所有人,以及進攻方線后1碼距離以外的任何球員則都可以隨意接傳球。
現代的視頻廣播技術可以用電腦在屏幕上虛擬映畫出攻防線(通常是藍線),其效果可以逼真到讓人覺得真是畫在比賽場地上一樣。而累計進攻方所需推進距離的標尺(“×攻×碼”)和虛擬的目標線(通常是黃線)也同樣可以被即時映射出來,以方便電視觀眾了解比賽的進程。

場上位置


每一回合攻防開始前的“抱團”
每一回合攻防開始前的“抱團”
一個合格的橄欖球運動員要求具備六種基本技能:奔跑(run)、傳球(pass)、接球(catch)、阻攔(block)、攔截(tackle)和踢球(kick)。每次進攻和防守,雙方的球員都會運用至少兩種技能。根據不同的技能特長,每個橄欖球手皆有自己擅長的任務和位置。
根據戰術需要,美式橄欖球隊的球員通常分成三組:進攻組(offense)、防守組(defense)與特勤組(specialteam),每組通常都有一個隊長(captain),因此每支球隊會擁有三個領隊。當己方獲得控球權時,進攻組上場嘗試推進陣線爭取得分;當對方控球時,防守組負責阻攔對方得分;特勤組只在幾種特殊情況下上場——棄踢、點球和開球。雙方在任何時候只能有11名球員在場上。比賽進行時,可以隨時更換場上部分甚至全部的球員,球隊中全部53名球員皆有可能在每場比賽中被派出場比賽。在每次較量開始前,攻守雙方場上的隊員通常都會聚在一起抱團(huddle)商討策略和鼓舞士氣。

進攻組

進攻組最常見的一字陣型
進攻組最常見的一字陣型
一支強力有效的進攻組是球隊贏得比賽的關鍵。他們唯一的任務就是將球儘可能地推進至對方的端區內完成達陣得分。進攻組人員主要由列陣攻防線上的包括線鋒(Linemen)與接球手(Receivers)在內的七名前鋒(Forwards)以及站位於線后的四名進攻後衛(OffensiveBacks,簡稱Backs)組成,但從謀略層面通常把主要負責攔擋的線鋒獨自分為一組(戰術防守),把負責突破的接球手和後衛分為一組(戰術進攻)稱為技術位置(skilledposition)或合法持球手(eligibleballcarrier)。因為進攻組擁有控球權,處於主動位置,所以他們的陣型和戰術變化也是最五花八門的。由於遊戲規則規定進攻線上必須至少有七人列陣,可變的餘地不大,大多數陣型變種都集中在鋒線後方球員的位置上。
傳球進攻的代表性陣型——霰彈槍陣型
傳球進攻的代表性陣型——霰彈槍陣型
現今最常見的標準進攻組陣型是一字陣型(Iformation),通常用於以跑衛為核心的衝鋒進攻,在一字陣的基礎上還衍生出了不少變種陣型。此外,歷史悠久的丁字陣及其變種也是常用的陣型之一。另外一種常見陣型是站位比較分散、後方縱深較淺的霰彈槍陣型(shotgunformation),是傳球進攻的代表性陣型。
進攻線鋒
進攻線鋒
處於進攻組陣型最前面的是由五名前鋒球員組成的進攻線鋒(OffensiveLineman,簡稱OL或O-Line),因為這五人列陣在中央部位,所以又稱為進攻內鋒(interioroffensiveline)。進攻線鋒由內至外依次為:中鋒(Center,戰術代號C)、左/右進攻護鋒(OffensiveGuard,代號OG)、左/右進攻截鋒(OffensiveTackle,代號OT)。他們是進攻組最強壯的人,雖然站位靠前但主要任務其實卻是防守——他們負責形成“口袋”(pocket)保護四分衛,以及如同相撲一樣推搡並阻擋對手的衝擊攔截為己方跑陣的隊友開路。除了中鋒外,其他線鋒通常整場比賽都不會接觸到球,特別是護鋒是絕對不允許直接觸碰四分衛的傳球。每次攻防的較量都是由中鋒負責發球(snap),故中鋒與四分衛之配合是進攻之始。
四分衛
四分衛
四分衛(Quarterback,代號QB)直接站在中鋒後面,在幾乎所有情況下都會先接到中鋒的發球,而指示中鋒開始發球的口令也是他喊出的——也就是說,進攻行動實際上都是由四分衛發起,因此也被俗稱為“發令員”(signalcaller)。四分衛是進攻組的隊長,就像是部隊里的尉官,是臨陣組織進攻的指揮官、整個攻擊體系的中心和大腦,所有教練團預先布置的進攻戰術均通過他傳達到場上進行實施。四分衛也有臨陣獨斷之權,需要即時觀察場上攻守勢態的此消彼長,如果覺得先前的策略不符合當前形勢或發現對方已經識破了原來的計劃,就會通過喊口令(audible)暗示的方式來通知隊友臨時改變戰術。接到中鋒發球后,他可以遞傳(handoff)、拋長傳給跑衛、近端鋒和外接手,或自己持球衝鋒。傳球和衝鋒都擅長的四分衛通常被稱為雙料四分衛(dual-threatquarterback)。
四分衛在線鋒的“口袋”保護圈內伺機傳球
四分衛在線鋒的“口袋”保護圈內伺機傳球
由於四分衛在拋球時的標準站姿通常是面朝著自己善用手臂的一邊側身站立,他背對的一側也就成為了視野盲區,被稱為四分衛的“盲側”(blindside)。如果對方防守隊員從這個方向衝過來,四分衛很難及時發現敵情並做出躲避,被擒殺甚至因此受傷的風險很大。因此,負責保護四分衛的五個線鋒中最重要的一個人就是盲側一邊的截鋒(如果四分衛是右撇子,就是左截鋒;如果是左撇子,則是右截鋒),通常是全隊體格最強壯的一人,因為絕大多數情況下對方會集中力量從這個方向突入,盲側截鋒(blindsidetackle)必須有獨當一面的能力才能阻攔對方。
四分衛必須出手迅捷精準,同時能夠利用假動作(fake)誤導對方判斷,而且有時也會採取特殊的動作幫助自己的球隊獲得優勢。如果己方擁有足夠的檔數但是剩餘的進攻時間不夠,四分衛會在從中鋒手中接到發球后直接把球砸向前方的地面上,這叫做扣球(spike),從技術層面上算是前傳失敗,會因此犧牲一檔進攻,但是卻會讓比賽計時暫停,可以為球隊贏得機會去仔細商討進攻策略或者讓特勤組上場嘗試射門;而如果比賽接近半場或全場尾聲時己方控球並且比分領先,為了消耗時間讓對方沒有機會進行反超,四分衛常常會在接發球后馬上單膝下跪,犧牲一檔進攻和1碼的距離(膝蓋觸地在技術上被算作受對方攔截倒地)換來繼續拖延40秒時間,這種“四分衛跪地”(quarterbackkneel)的戰術策略也被稱為“勝利陣型”(victoryformation)。
近端鋒(TightEnd,代號TE)一般情況下只會有一個,列位於攻擊截鋒的外側,左右不拘(通常為右方),是進攻線上站得最靠後的隊員。近端鋒是兼有接球和線防能力的雙料球員,時而協助線鋒做防守性阻擋並保護四分衛,時而擔任接球手協助進攻——也就是說,在傳球進攻中,他是四分衛的矛;而在跑陣進攻中,他是跑衛的盾。在中鋒發球之前,近端鋒也經常會採取在鋒線後方迂迴跑動的方式改變左右位置,用來擾亂對方的防守布局。進攻方有著近端鋒的一側因為人數多,攻擊力較強,也常常被稱為“強側”(strongside),另一側則稱為“弱側”(weakside)。
外接手
外接手
外接手(WideReceiver,代號WR,也稱Wideout或簡稱Receiver,有時也譯為邊鋒或跑鋒)通常在接近邊線的位置列陣。他們擁有高速度和敏捷的身手,擅長於通過迅速轉向突破對方防線,並善於抓捕凌空飛來的傳球。一個好的外接手能按照四分衛在發球前所指示的路徑前沖,閃躲並甩開對方的盯人防守並創造出有利於接球的條件。外接手在接球后仍然可以持球前沖,直到被攔截或者跑出界為止。
根據戰術部署,外接手又細分為四種:
1、散端鋒(SplitEnd,又稱散鋒,代號SE),視近端鋒列隊的位置而定,不與近端鋒列隊於同一側,且列於攻防線上
2、側衛(Flanker,代號FL),視近端鋒列隊位置而定,跟近端鋒列隊於同一側,但是不列於攻防線上
3、徠縫接手(Slotreceiver,代號SL),除了散端鋒和側衛之外的額外接球手(比如故意靠邊線方向列隊的近端鋒),站位在散端鋒/側衛與線鋒之間,如在側衛一邊,則列陣於攻防線上;如在散端鋒一邊,則列陣於線后。
4、縫衛(Slotback,代號SB)會於霰彈槍陣式出現至少一位,列隊於攻防線后場、進攻線鋒與端鋒/外接手站位之間的空隙地區,主要工作是要阻擋、接球、甚至充當跑衛持球衝鋒
以上球員不會在每一次交鋒出場。球隊在每次交鋒可選擇派出多少名外接手、近端鋒及跑衛出場。
跑衛
跑衛
跑衛(RunningBack,代號RB)列陣時通常排在四分衛的後面或旁邊,是專職進行持球跑動進攻的球員,憑藉力量、腳步和速度變化穿透對方防線是他們的工作。在某些情況下跑衛也會向前進行空手跑位充當接球手,在比較罕見的情況下也會替代四分衛將球拋傳給隊友。
跑衛又細分為兩種:
1、全衛(Fullback,代號FB)多列隊於四分衛後面或旁邊,通常是跑衛中體格更強壯的一個,主要任務是保護四分衛阻擋對方突襲,或幫助半衛開路,偶爾也需要持球衝鋒與接球。美式橄欖球歷史上的全衛最初是列陣最靠後的一個位置(因此才被稱為“Fullback”),但是後來因為戰術變化的發展需要,全衛與半衛的站位被調換,全衛雖然保持了過去的稱號,所處的其實是過去半衛的站位。
2、半衛/尾衛(Halfback/Tailback,代號HB或TB)列隊於攻擊陣的最後方,跑陣進攻時大多數時間球會被交到他們手上,因此他們是得分機遇最多的球員,也是體能消耗最厲害的球員。半衛主要是自己依靠敏捷的步法和奔跑加速的爆發力尋找機會進行單刀突防,但有時也需要空手跑動充當接球手(多見於霰彈槍陣)。
在衝鋒進攻時,通常是由體型壯碩的全衛在前面開路,而由半衛跟在其後持球衝鋒。他們必須在接到四分衛的遞球后先護住球,然後查看場上情形尋找任何縫隙后選定最有利的衝刺路線以躲避對方防守球員。而在拋傳進攻時,他們則可以充當縫衛前衝突破對方防線變成接球手,或是協助線鋒來保護四分衛。

防守組

常見的防守陣型(圖的上半部,4-3防禦)
常見的防守陣型(圖的上半部,4-3防禦)
防守組上場只有一個目的——阻止對方推進陣線和得分,並且儘可能地消耗對方的進攻檔數使其失去控球權。而如果機會出現(比如對方傳球偏差或不慎掉球),防守組也會把握攻守異形的時機進行突然反攻為己方得分。擁有強大防守組的球隊可以所向披靡,完全封死(shutout)對方的一切行動讓其一籌莫展。
列陣最前方的防守線鋒(DefensiveLineman,或稱防守前鋒,代號DL)由三至四名在對方進攻線鋒正面對陣的球員組成,通常是整個球隊中最強壯的人。他們與對方線鋒直接對抗,負責衝過對方進攻線去截殺持球的跑衛和傳球出手前的四分衛。
線衛(Linebacker,代號LB)列陣於防守線鋒身後3~5碼處,是防守組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中一個通常是防守組的隊長,負責發布戰術命令。線衛必須要有極佳的攔截技巧,不讓持球的跑衛逾越雷池一步;而在拋傳進攻的情形時,則必須協助其他隊友盯緊對方任何可能接球的人員,破壞或截下任何拋傳球。同時,線衛也負責進行鉤形跑動去包抄突擊(blitz)對方的四分衛。
防守線鋒與線衛合稱“前線七員”(FrontSeven),一般有“線鋒×4+線衛×3”或“線鋒×3+線衛×4”兩種陣式,前者稱為“4-3防禦”,後者稱為“3-4防禦”。如採用4-3防禦,則前鋒線兩側為左/右防守端鋒(DefensiveEnd,代號DE),中央為左/右防守截鋒(DefensiveTackle,代號DT,通常是防守組最強壯者);線衛兩側為左/右外線衛(OutsideLinebacker,代號OLB),中間為中線衛(MiddleLinebacker,俗稱“Mike”或“Mac”,代號MLB,有“防守組的四分衛”之稱)。如採用3-4防禦,則前鋒線兩側為左/右防守端鋒,中央為尖鋒(NoseTackle,代號NT);線衛兩側為左/右外線衛,中間為左/右內線衛(InsideLinebacker,代號ILB)。負責盯防對方部署了近端鋒那一邊的強側線衛(strongsidelinebacker,俗稱“Sam”,代號SLB,通常是左外線衛)一般情況下是體格最強壯的線衛,負責壓過對方的近端鋒和全衛並衝擊持球的跑衛。而弱側線衛(weaksidelinebacker,俗稱“Will”,代號WLB)則通常是身法最好的線衛,主要負責協助角衛阻斷對方的接球手。
防守後衛(DefensiveBacks,代號DB)通常由四名球員組成——兩名角衛(Cornerback,代號CB)加上兩名安全衛(Safety,又稱中衛)。角衛是對方外接手的死對頭,速度和敏捷是他們的特長,一般來說職責就是寸步不離緊盯對方的外接手或近端鋒,也有在特定陣型中冒險突擊並擒殺(Sack)對方四分衛。兩名安全衛分別是強衛(StrongSafety,代號SS)及游衛(FreeSafety,代號FS),站在防守陣地的最後方,當進攻方穿透防線或者某一接球者擺脫防守時他們挺身而出破壞對方進攻。強衛通常針對進攻方的近端鋒,當攻方採用衝鋒進攻時,強衛要像線衛一樣地攔截跑衛與阻止攻勢;而在拋傳進攻時,則要負責緊盯近端鋒,防止他接球。游衛則主要負責協助角衛盯防對方四分衛的長距離前傳,有時也會出其不意地進行大迂迴包抄偷襲躲在線鋒“口袋”後方的四分衛。
線衛通常會在對方擺出霰彈槍陣型的時候抽出1~3人來當作第三~五個角衛,這時防守陣式會變為4-2-5、4-1-6、3-1-7、4-0-7甚至0-4-7(由新英格蘭愛國者隊教練BillBelichick所創)。這額外的角衛分別是:
1、五分衛(Nickelback),為第三個角衛,第五個防守後衛。
2、十分衛(Dimeback),為第四個角衛,第六個防守後衛。
3、防守四分衛(DefensiveQuarterback),為第五個角衛,第七個防守後衛。
4、如果再抽出一名線鋒,防守陣式變為3-0-8,則會多出防守半衛(DefensiveHalfback),為第六個角衛、第八個防守後衛。

特勤組

踢球手在扶球手的協助下開腳踢球
踢球手在扶球手的協助下開腳踢球
特勤組只在特殊戰術情況下(例如棄踢、開球、射門等等)才會上場。除了這幾個特殊職務的球員之外,特勤組的成員一般是攻擊組和防守組的替補,也負責接住敵方特勤組的踢球做出回攻。
棄踢手(Punter,代號P)通常在距離對方端區較遠而且到了第四檔進攻還沒有累積足夠的碼數時上場,負責棄踢。
踢球手(Kicker,也稱Placekicker,代號K或PK)負責開球、射門及追加分。只負責開球的踢球手則被稱為專職開球手(kickoffspecialist,代號KOS)。在大學以下級別的球隊踢球手和棄踢手通常會是一人兼職。
棄踢回攻手
棄踢回攻手
扶球手(Holder,代號H)負責在射門時接發球然後把球扶穩來協助踢球手準確踢球,多為候補四分衛或棄踢員擔任。
長發球手(LongSnapper,代號LS)是射門、棄踢情況下的進行發球的人,多為中鋒擔任。因為戰術需要,接發球人員通常都在比較靠後的位置,所以發球手必須能夠精準的向後放較遠處發球到位。
回攻手(Returner)負責接住被對方踢到空中的球後進行反攻,分為開球回攻手(KickReturner,代號KR)和棄踢回攻手(PuntReturner,代號PR)兩種,多為替補外接手或跑衛擔任。
護球衛(Upback,代號UB)在棄踢時列陣於攻防線后1~3碼處,相當於棄踢手的最後一道防線——因為棄踢手通常站位比較遠,發球的指令通常都由護球衛喊出。他們有時也會在假裝棄踢的戰術中接發球並進行跑陣或傳球進攻。
阻跑員(Guard,代號G)負責擒抱對方的回攻手防止其成功跑陣。

運動術語


橄欖球兵書中的布局
橄欖球兵書中的布局
對很多美式橄欖球的球迷來說,最吸引他們的地方就是對賽雙方教練團在場上的博弈鬥智。每一隊都有一本兵書(playbook),內有幾十到上百款的交鋒策略計謀。這些計謀都有代碼,會指導各球員在那次交鋒中的走位及要做的事。有一些交鋒計謀較為保守,大概只能攻下對方几碼而已;有些計謀則有能力攻下對方大量碼數,但相對地自己丟失陣地甚或失控球的機會亦大增。
一般來說,跑陣比傳球更安全。不過,亦有一些較為保守的傳球及較為冒險的跑陣。為了掩人耳目,有些傳球陣會擺出一款跑陣沖球的樣子,反過來的亦有。美式橄欖球有很多詭計或花招,例如有時會排出踢球的陣型,但又突然嘗試去傳球或持球衝鋒去爭取新的首攻。成功的高風險計謀都會看得球迷們興奮不已。當然,如果對手已經洞悉了計謀的話,亦會為球隊帶來不幸的下場。
也許就是這原因,美式橄欖球在美國軍人中毫無疑問是最受歡迎的。事實上,美國陸軍學院美國海軍學院美國空軍學院都有校隊參加美國大學聯賽NCAA的I-A組賽事。其中陸軍及海軍更有著悠久及著名的體育對抗歷史。

運動評價


激烈的運動

激烈衝撞
激烈衝撞
美式橄欖球是一種衝撞型的運動。為了制止攻方向前推進,防守方須擒抱攔截持球的對方球員。因此,防守組員會透過身體接觸,在合符球例的情況下把對手攔住。球例列明防守的擒抱者不能踢、打或絆倒對手。防守也不可拉面罩、用自己的頭盔來攔截、或把對手抱起再摔下。除了這些關於過分粗暴攔截的規則外,其它方式的擒抱都視為合法。
極多的身體衝擊令美式橄欖球比其它美國流行的隊際運動來得危險。為此,球員們都須穿上很多的特別保護裝備,例如加墊的塑料頭盔、護肩、護臀及護膝。這些護墊是在幾十年前開始推出,而一直以來都在改進中以達到減低球員創傷的目的。
雖然有保護裝備及相關球例去保障安全,然而美式橄欖球的玩法令受傷依然常見。根據美國國家嚴重體育傷員研究中心(NationalCenterforCatastrophicSportInjuryResearch)數據顯示,25名美式橄欖球運動員——大部分為高中生——在2000至2004年間因美式橄欖球的受傷而死亡。腦震蕩是其中一種常見的傷病。根據亞利桑那州腦損傷協會(BrainInjuryAssociationofArizona)的資料,每年有大約62000名高中球員受到腦震蕩。比賽中受傷很常見,甚至偶有死亡的例子。在美國國內的公園的消遣或業餘比賽中,因為沒有合規格的裝備而令受傷風險更高。擒抱式美式足球在很多的美國校園都被禁止,改為玩用雙手觸碰來取代擒抱的觸碰式橄欖球(touchfootball)。體育課大多採用這種雙手觸碰式,而課後的學校體育運動則由於可提供合適的裝備及指導而玩擒抱式美式足球。
另外,激烈的身體碰撞及受傷的高風險令美式橄欖球不太能吸引女性參與。通常女性在肌肉及重量上的不足會令她們比賽時有著較高的危險。而且,需要擒抱攔截的美式橄欖球令強壯的大塊頭及敏捷的球員較有利。過去幾年,NFL球員的平均體重有上升的趨勢。
以上各種因素綜合起來引發的爭論,令美式橄欖球在過去幾十年跟躲避球、職業摔角、冰球及拳擊等同被列為“暴力”運動。批評者指這些運動都側重在身型大小、體力、蠻力,引起小孩子不健康的好勇鬥狠及比賽心理。但亦有人指出體育帶出體育精神——雖然有身體接觸的運動都有一定程度的暴力在內,但它們總是強調技術及戰術而不是它的好戰性。

面對的問題

儘管過去90多年不停地改例(例如禁止“馬軛式擒抱”)令美式橄欖球的受傷率降低,但相對於其它運動之下還是要高。不過,保護裝備已日益改進,例如19世紀90年代非必須戴上的皮製頭盔就逐步改至今天的高科技有墊塑料加面罩頭盔。
較近年則有在職業、大學、甚至高中的美式足球聯賽中掀起了關於使用違禁藥物的爭議的問題。
另一項問題是要玩美式橄欖球花費不菲。特別的頭盔、制服、墊子等非得要花幾百美元不可。一般的看法是學校及公眾消遣的橄欖球聯賽需用去很多的財政預算;但大學校際橄欖球(及某程度上的高中校際橄欖球)都能夠靠賣入場門票而獲得利潤。

慶祝方式


佳得樂洗浴
佳得樂洗浴
美國競技體育運動中有用冰鎮飲料捉弄主教練來慶祝重要比賽勝利的傳統,而這個傳統就是由美式橄欖球興起。在贏得每年最重要的比賽(比如超級碗總決賽)時,贏球一方在場下休息的隊員會悄悄摸到主教練身後,趁其毫無防備的時候將整整一水桶混有冰塊的佳得樂冷飲從頭上潑下澆他個透心涼。這種傳統叫做“佳得樂洗浴”(Gatoradeshower,也稱Gatoradedunk)。而這個時候,周圍的其他人非但不會加以阻攔,反而心照不宣故作鎮靜,甚至故意搭話轉移被潑者的注意力來協助潑水者搞惡作劇。而那個被灌洗的人雖然狼狽不堪並且滿身寒顫(橄欖球決賽通常在冬季舉行),但是往往因為贏球的喜悅就不再追究什麼了。
里根被“爆米花洗浴”
里根被“爆米花洗浴”
用冷飲把教練搞成落湯雞的行為最早在紐約巨人隊1985年的賽季中。當時巨人隊防守組的尖鋒吉姆·伯特(JimBurt)因為不滿教練比爾·帕塞爾斯(BillParcells)平時對他過於嚴厲,想設計捉弄報復教練但是又怕惹出麻煩,便指使好友——內線衛哈利·卡森(HarryCarson,帕塞爾斯最喜歡的愛將)和外線衛勞倫斯·泰勒(LawrenceTaylor)以慶祝1985年10月20日對宿敵華盛頓紅皮隊17:3的勝利為由,當場用冷飲給帕塞爾斯“灌頂”。而次年的1986年賽季,巨人隊以17勝2負的戰績過關斬將,並最終拿到了第21屆超級碗冠軍杯,隊員們更是如法炮製在每場勝利后都給帕塞爾斯“洗浴”了一次。而1987年巨人隊作為冠軍隊應邀按照慣例到白宮接受總統羅納德·里根祝賀時,已經樂此不疲的卡森乾脆用裝滿了爆米花的水桶給里根象徵性的來了一次“洗浴”。如此的慶祝方式隨著電視轉播進入千萬觀眾的眼帘,而佳得樂公司又藉機大造廣告攻勢,一下子就在全美形成了一股風潮。從此之後,在決賽勝利時用冰鎮佳得樂灌洗主教練就成了NFL和NCAA等橄欖球賽的傳統項目。
佳得樂洗浴成為橄欖球文化現象后也開始影響到其他體育運動。1987年MLB世界大賽中就出現了同樣的慶祝方式,並一直保持了下來,甚至某球員打出大滿貫后也可能被隊友洗浴。而2008年NBA總決賽后,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的教練多克·里弗斯也因為終結了球隊22年的冠軍荒而被隊友灌洗了一次,成為了籃球場上第一個享受佳得樂洗浴的人。隨後,洛杉磯湖人隊的教練菲爾·傑克遜於2009、2010年連續兩次被灌洗,達拉斯小牛隊的教練里克·卡萊爾和邁阿密熱火隊的教練埃里克·斯波爾斯特拉也分別於2011年和2012年“享受”了冷飲洗浴的“快感”。此外,澳大利亞的聯盟式橄欖球球隊墨爾本風暴隊(MelbourneStorm)自2007年來也開始了此類傳統,其教練克雷格·貝拉米(CraigBellamy)曾於2007、2009、2012年被灌洗了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