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越王台的結果 展開

越王台

莆田市越王台

越王徠台遺址位於涵江區白沙鎮馬洋古院山。《游洋志·山志》記載:“越王山在興化縣南廣業里,又名越王台。

目錄

正文


越王台
越王台
越王台遺址,”明代周華的《游洋志》亦載:“越王,東越王也,姓劉名郢,不奉漢廷正朔。郢死,其弟余善繼立,虎據東越之地。時朱買臣為會稽太守,武帝命討之,乃竄身於此山之上。” 《史記·東越列傳》載:“閩越王無諸及越東海王搖者,其先皆越王勾踐之後也,姓騶氏”。秦末楚漢戰爭,無諸及搖率越人助劉邦打天下。因滅楚有功,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復立無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冶(即今福州)。”西漢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閩越王劉郢攻打南越,漢武帝派兵討伐,劉郢之弟余善殺郢降漢。漢武帝封其為東越王,統領閩中郡。余善以馬洋古院山為統帥部,周圍有“三燧峰”,是福建有文字記載最早烽火墩台。西漢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越丞相呂嘉反漢,漢武帝命余善帶兵八千人,從海路跟從樓船將軍楊朴攻打南越。因海上遇大風誤期,武帝欲興師問罪,余善便於次年反漢,自立為武帝,刻玉璽,與漢武帝分庭抗禮,並加封騶力等人為“吞漢將軍”,攻入白沙、武林、梅嶺,殺漢三校尉。漢武帝大怒,兵分幾路圍攻東越。后又派朱買臣率軍抵莆,重重圍住越王台。余善率部奮勇抵抗,終因寡不敵眾敗逃,並把寶劍投入東麓池塘,此處因此得名“劍池”。朱買臣抓獲余善連夜斬首,頭顱懸掛在越王山南麓樹上示眾,如今此處仍名“隔瞑頭”。余善大將騶力不肯屈降,投下溪潭殉難,傳說即在今萩蘆溪上游東泉村邊,稱為“將軍潭”。後人遂于越王台西側建築宏偉九經山玉皇殿,以緬懷東越王余善;並在東泉將軍潭邊建將軍廟,在竹仔潭邊建凌雲洞,奉祀三位吞漢將軍。如今,古院山上越王台遺址部分石礎尚存,而寨堡石牆則保存較好。
徠越王台海拔只有332米,但山勢雄偉,東臨馬洋溪猶如斧劈刀削。城堡三面均用條石砌牆,只有西面山勢平緩處開一城門,直通九經山,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過之險。據史載,南宋史學家鄭樵之父國器墓即在越王台寨里,可惜已無處尋覓。但九經山玉皇殿依然矗立,上廳供奉玉皇,下廳供奉如來和觀音。1993年,馬洋村群眾在殿前馬槽壠開荒,發現一特大石槽,系用整塊花崗岩巨石鑿成,長1.6米,高64公分,寬64公分,厚12公分,底部及左邊均有放水孔,四周多處有篆刻“越國”字樣,應是當年騶余善在此稱帝實物見證。如今,越王台及九經山玉皇殿已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