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比德

亞當·比德

亞當·比德跟亞瑟·頓尼索恩原是好朋友。亞當·比德後來跟迪娜·莫里絲結了婚。亞當·比德是艾略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故事簡介


這是根據作者的姑母給她講的一個真實故事寫的。赫蒂·索蕾爾是個漂亮而虛榮的姑娘。秉性高貴的鄉村木匠亞當·比德愛上了她,她卻因愛慕虛榮鼓勵鄉紳家少爺亞瑟·頓尼索恩對她的追求。亞當·比德跟亞瑟·頓尼索恩原本是好朋友。有一天亞當偶然發現了赫蒂跟亞瑟在樹林里幽會,便逼迫亞瑟跟他決鬥。事後亞瑟寫了一封信給赫蒂,表示跟她斷絕關係,然後便隨他的部隊離開了。赫蒂處境狼狽,同意了跟亞當在春天結婚,但是在結婚前卻發現自己的妊娠情況已經無法掩飾,只好離家出走,去找亞瑟,輾轉流離,途中生下了孩子。她在絕望中殺死了嬰兒,因而被捕。審判時她拒絕回答問題,引起激憤,以殺害嬰兒罪被判死刑。幸好她過去的戀人亞瑟在最後時刻到達,為她獲得了減刑,改判流放。亞當·比德後來跟迪娜·莫里絲結了婚。迪娜·莫里絲是個非常虔誠的傳教士,她那寧靜性格的影響瀰漫全書。亞當的哥哥溫和的塞司原本愛著迪娜,見迪娜愛的不是他,便退避了。
書中迪娜·莫里絲的原型就是給作者講述這個故事的姑母伊麗莎白·伊文思;而亞當·比德的原型就是作者的父親羅伯特·伊文思。這書里的亞當·比德、哥哥塞司、迪娜和赫蒂的性格描寫都很出色;對鄉村的刻畫也很動人,“瀰漫著母牛的氣息和草地的清香”。
亞當·比德是艾略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這部小說一年內再版了八次,受歡迎程度不在話下。

作者簡介


喬治·艾略特
喬治·艾略特
喬治·艾略特(1819~1880),原名瑪麗·安·伊萬斯(Mary Ann Evans),后借用了情人喬治·亨利·劉易斯的名字取了筆名。艾略特出生於沃里克郡的鄉村,父親是農場管事。1828到1835年,她先後在兩所宗教色彩很濃的女子寄宿學校求學,受到很深的宗教熏陶,同時較快的掌握了法、意、德、拉丁等語言。1836年,母親去世,她只得停學回家料理家務。1841年,她隨父親遷往考文垂,結識了自由思想家查爾斯·布雷和他的家人,以及她周圍的一些志同道合的青年。她和布雷一家經常來往,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佈雷的影響下,她開始關心政治和社會問題。佈雷的親戚查爾斯·漢納爾著的《基督教起源的調查》一書使她對宗教產生了懷疑,她宣布不再上教堂,不再信上帝,與宗教決裂。艾略特從事創作之前,曾經翻譯過幾部作品:《耶穌傳》、《基督教的本質》、《神學政治論綱》、《倫理學》。1849年,她失去了父親,感到莫大的悲痛,身心幾乎垮了。聽從友人的勸告,她在歐洲大陸旅行了一年,恢復了健康,心情也平靜下來。1851年,應《威斯敏斯特評論》之邀,艾略特遷往倫敦擔任該雜誌助理編輯。倫敦擴大了她的活動圈子,使她認識了許多知識界名人,其中有斯賓塞,勃朗寧,狄更斯,卡萊爾,薩克雷,達爾文等人。與她最接近的是劉易斯,一位學識淵博,思想敏銳作家和評論家。艾略特與劉易斯二人志趣相投,很快產生了愛情,之後便是公開同居了。劉易斯有婦之夫的身份使兩人的愛情難以被大眾接受,艾略特的兄姐因此和她斷絕了往來。她的哥哥艾薩克長期不和她通信,直到她去世的那一年才給她寫信。艾略特與劉易斯被迫暫時離開英國,去德國居住了一段時期。在劉易斯的鼓勵下,艾略特於1856年開始了小說創作。《亞當·比德》即是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一問世便好評如潮。

圖書目錄


譯者前言
第1卷
第一章鄉間作坊
第二章美女傳教
第三章傳教以後
第四章家遭不幸
第五章老教區長
第六章霍爾農場
第七章制乳酪場
第八章一項天職
第九章赫蒂內心
第十章黛娜造訪
第十一章亞當家中
第十二章林中初會
第十三章林中夕陽
第十四章臨別依依
第十五章兩間閨房
第十六章藕斷絲連
第2卷
第十七章題外花絮
第十八章教堂禮拜
第十九章埋頭苦幹
第二十章再訪農場
第二十一章夜校校長
第3卷
第二十二章生日宴會
第二十三章午餐時刻
第二十四章舉杯祝福
第二十五章助興遊戲
第二十六章盛大舞會
第4卷
第二十七章突遭厄運
第二十八章進退兩難
第二十九章次日早晨
第三十章充當信差
第三十一章赫蒂閨房
第三十二章一吐為快
第三十三章春風沉醉
第三十四章談婚論嫁
第三十五章內心恐懼
第5卷
第三十六章希望之旅
第三十七章絕望之旅
第三十八章尋找赫蒂
第三十九章噩訊飛來
第四十章苦水橫溢
第四十一章審判前夕
第四十二章判決晨曦
第四十三章依法判決
第四十四章亞瑟歸來
第四十五章獄中幡悟
第四十六章臨刑之前
第四十七章最後關頭
第四十八章林中邂逅
第6卷
第四十九章在朴瑟家
第五十章在亞當家
第五十一章周日上午
第五十二章兩情相悅
第五十三章豐收晚宴
第五十四章山頂相會
第五十五章婚禮的鐘聲
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