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

浙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

浙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由機械工程學系、能源工程學系和工程力學系組成。2007年1月,工程力學系整體划入航空航天學院。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機械工程2個一級學科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學院擁有機械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熱物理2個博士后流動站,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機械工程2個一級學科博士授予點及其所屬12個二級學科博士授予點,設有5個本科專業。現任院長是國際著名的燃燒專家,工程院院士岑可法教授。

大學簡介


浙江大學成立於1897年,前身"求是書院",是中國人最早自己創辦的新式高等學府之一。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的重點大學之一。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浙江大學以嚴謹的求是學風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以執著的創新精神創造出了豐碩成果。
浙江大學師資隊伍整體力量雄厚。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5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2名,973項目首席科學家9名,長江特聘(講座)教授51名,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7名。高水平的研究生導師隊伍和良好的科研實驗條件,為開展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學院簡介


浙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由機械工程學系、能源工程學系和工程力學系組成。2007年1月,工程力學系整體划入航空航天學院。學院現擁有“流體傳動及控制”、“能源清潔利用”和“計算機圖輔助設計與圖形學”(CAD&CG)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先進位造技術”1個浙江省重點實驗室,以及“國家水煤漿工程技術”、“國家電液控制工程技術”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另有“工程圖學”國家級工程教育基地1個;建有機械工程、能源2個基礎教學實驗中心,1個工程訓練中心和8個專業實驗室。全院儀器設備總額1.6億元;單價10萬元及以上大型儀器設備250餘台套,總額8000餘萬元。現任院長是國際著名的燃燒專家,工程院院士岑可法教授。

教師隊伍


全院現有教職員工267人,其中教師191人,實驗技術系列54人;在崗教授78人(其中博士生導師70人),副高職人員103人。
全院有院士3人,其中兩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士2人;教師中有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4人,2人為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獲浙江省特級專家稱號,5人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13人入選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培養計劃,8 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招生就業


2007年,招收本科生366人、碩士生266人、博士生100人、工程碩士35人,畢業本科生 334 人、博士生81 人、碩士生239人。2007屆本科畢業生一次就業率為100 %,研究生一次就業率為100%。

科研論文


2007年,全院承擔國家計委高技術產業化項目、重點基礎研究973項目、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等重大課題共80多項,省部級重點項目和重大橫向項目共100餘項;科研總經費達17000萬元,繼續名列全校第一,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准23項、資助經費918萬元。
全年,學院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勵6項,在國內外權威雜誌和國內外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1400餘篇,被SCI、EIISTP收錄論文共543篇,出版著作5部,授權發明專利81項,實用新型專利66項,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20項,外觀設計專利1項。
“能源清潔利用科學與技術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獲批2008年“111引智基地”項目,成為第三批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國家建設項目。按計劃,基地將引進包括諾貝爾獲獎者在內的5位外籍院士,10位教授和高級研究人員到實驗室開展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引智基地將根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開展能源清潔利用和節能減排領域的應用基礎及應用研究,提升學科水平和國際影響力。“111計劃”的實施,將對我院引進國外智力的層次,以及海外人才與國內科研骨幹的融合,學科創新能力的提高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
聘請國外兼職教授3名,接待了國外(包括港澳台)專家學者51批次,邀請和接待數近100名國內外、港澳台知名學者專家來學院講學或訪問。2007年執行聘請短期外國專家項目4項,其中教育部重點項目2項,申請延期執行短期外專項目1項。執行2007年浙江省外專局資助項目1項。申報和補報2008年聘請短期外國專家項目11項。
2007年,機械能源學院組織並承辦了第二屆中日韓研究生學術研討會、2007循環經濟與可持續發展中日研討會和國際動力工程會議(ICOPE-2007)等國際學術會議。

對外交流


2007年,學院對外交流工作頻繁,積極開展國內外合作研究、學術交流、學者互訪、人才聯合培養等方面的工作,先後與美國、日本、德國、比利時瑞典、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和港、澳、台地區多所學、學術機構建立了院校國際合作關係,進行學者互訪、專家講學、合作科研、學術會議、聯合培養研究生等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活動。學院外國專家來訪頻繁,教師出國出境訪問交流積極、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踴躍、促進了學院的教學、科研以及學科建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