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同嚼蠟

漢語成語

味同嚼蠟,漢語成語,拼音是wèi tóng jiáo là,表面意思是像吃蠟一樣,沒有一點兒味。形容語言或文章枯燥無味。出自《楞嚴經》。

釋義


象吃蠟一樣,沒有一點兒味。形容語言或文章枯燥無味。

出處


唐朝刺密諦譯《楞嚴經》卷八:“當橫陳時,味同嚼醋。”

典故


謂毫無趣味。多形容文章、說話枯燥無味。《儒林外史》一回:“世人一見了功名,便舍著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後,味同嚼蠟。”《鏡花緣》一二回:“因燕窩價貴,一餚可抵十餚之費,故宴會必以此物為首,既不惡其形似粉條,亦不厭其味同嚼蠟。”亦作“味如嚼蠟”。《楞嚴經》卷八:“於橫陳時,味如嚼蠟。”元.喬吉《玉交枝.閑適》曲:“飄飄好夢隨落花,紛紛世味如嚼蠟。”梁啟超《中國韻文裡頭所表現的感情》:“如曹子建也有一首遠遊篇,讀去便味如嚼蠟。”魯迅《兩地書》三二:“滬案以後,周刊上常有極鋒利肅殺的詩,其實是沒有意思的,情隨事遷,即味如嚼蠟。”
味同嚼蠟
味同嚼蠟

用法搭配


主謂式;作謂語;含貶義
例句
這篇文章空話連篇,叫人看起來味同嚼蠟。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世人一見了功名;便舍著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後;味同嚼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