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教堂
日本的建築之一
光之教堂,是日本最著名的建築之一。它是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成名代表作,因其在教堂一面牆上開了一個十字形的洞而營造了特殊的光影效果,令信徒們產生接近天主的錯覺而名垂青史。
光之教堂一側
光之教堂位於大阪城郊茨木市北春日丘一片住宅區的一角,是現有一個木結構教堂和神父住宅的獨立式擴建。沒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入口,只有門前一個不太顯眼的門牌。進入它的主體前,必須先經過一條小小的長廊。這其實只是一個面積頗小的教堂,大約113平米,能容納約100人,但當人置身其中,自然會感受到它所散發出的神聖與莊嚴。隨後你會聽到由自己雙腳與木地板接觸時所發出的聲響。
光之教堂的魅力不在於外部,而是在裡面,那就像朗香教堂一樣的光影交疊所帶來的震撼力。然而朗香帶來的是寧靜,光教堂帶來的卻是強烈震動。
光之教堂的區位遠不如前兩者那般得天獨厚,也沒有太大的預算。但是,這絲毫沒有局限了安藤忠雄的想象世界。
堅實厚硬的清水混凝土絕對的圍合,創造出一片黑暗空間,讓進去的人瞬間感覺到與外界的隔絕,而陽光便從牆體的水平垂直交錯開口裡泄進來,那便是著名的“光之十字”——神聖,清澈,純凈,震撼。
光之教堂 度橫貫的牆體構成,長方體中嵌入三個直徑5.9米的球體。這道獨立的牆把空間分割成禮拜堂和入口部分。透過毛玻璃拱頂,人們能感覺到天空、陽光和綠樹。教堂內部的光線是定向性的,而不同於廊道中均勻分佈的光線。教堂內部的地面愈往牧師講台方向愈呈階梯狀下降。前方是一面十字形分割的牆壁,嵌入了玻璃,以這裡射入的光線顯現出光的十字架。由於考慮了預算與材料質感,地板和椅子均採用低成本的腳手架木板。
光之教堂由混凝土作牆壁,除了那個置身於牆壁中的大十字架外,並沒有放置任何多餘的裝飾物。安藤忠雄說,他的牆不用掛畫,因為有太陽這位畫家為他作畫。
教堂里只有一段向下的斜路,沒有階梯;最重要的是,信徒的座位位置高於祭壇,這有別於大部分的教堂(祭壇都會位於高台之上,莊嚴而肅穆地俯視著信徒),此乃打破了傳統的天主教堂建築,亦反映了世界上每個人都應該平等的思想。
光之教堂
光之教堂外部
建築的布置是根據用地內原有教堂的位置以及太陽方位來決定的。禮拜堂正面的混凝土牆壁上,留出十字形切口,呈現出光的十字架。建築內部儘可能減少開口,限定在對自然要素“光”的表現上。十字形分割的牆壁,產生了特殊的光影效果,使信徒產生了一種接近天主的奇妙感覺。(天主說:有光!就有了光。創1*3)
光之教堂--立體結構圖
“其實大家都沒懂光之教堂。”
“很多人都說那十字形光很漂亮。”
之前網路資料指出“光之教堂”贏得羅馬教宗頒發的“20世紀最佳教堂”,這一點有誤。安藤忠雄的簡歷里沒有這一項。他只是參加了1996年舉辦的千禧年教堂設計(義大利羅馬教區,也就是教宗的教區),但是並未獲得優勝獎。 “光之教堂”屬於日本基督教教團,是新教團體,不可能獲得天主教頒發的最佳教堂獎。
安藤忠雄 (あんどう ただお)(1941年9月13日-),日本大阪人,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出生於大阪市。利用拳擊比賽贏得的獎金,前往美國、歐洲、非洲、亞洲旅行,也順便觀察各地獨特的建築。那個時候,他的攝影作品被使用在建築師路易·康的作品集中。安藤忠雄是雙胞胎中的的哥哥。雙胞胎中的弟弟是北山孝雄,在東京開設北山創造研究所,經營企業經營顧問、商品設計。3兄弟中最小的弟弟是建築師北山孝二郎(因為與美國建築師彼得·愛森曼的合作而知名)。最初的建築作品-Rose Garden(玫瑰花園;位在神戶市生田區)是在1977年時,與弟弟孝雄所屬的浜野商品研究所一起共同合作。安藤忠雄並未受過正規的建築教育,僅在建築公司工作過一小段時間。
在高中畢業后,參加了Semi Mode研究班(Semi Mode Seminar,Seminar是一種由大學教授創立的研究班,屬於大學教育的一種),Semi Mode研究班是由已故的長澤節所創立,被稱作是“傳說中的美術學校”,畢業生包括飯野和好、金子功、寺門孝之、山本耀司等人,畢業生大多都是在業界第一線活躍的創意工作者。之後獨自利用各種管道學習了室內設計和製圖等技巧。在成為建築師之前,曾經擔任過以關西為中心,許多茶館或咖啡廳的室內設計。1969年在大阪成立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設計了許多個人住宅。其中位在大阪的“住吉的長屋”獲得很高的評價,大規模的公共建築到小型的個人住宅作品,多次得到日本建築學會獎的肯定。此後安藤確立了自己以清水混凝土和幾何形狀為主的個人風格,也得到世界的良好評價。1980年代在關西周邊設計了許多商業設施、寺廟、教會等。1990年代之後公共建築、美術館,以及海外的建築設計案開始增加。安藤忠雄在大阪府立城東工業高校畢業后,前往世界各地旅行,並自學建築。1969年創立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
1976年完成位於大阪府的住吉長屋,是兩層高的混凝土住宅,已顯現其設計風格。其後獲得日本建築學會賞。1980年代參與關西周邊地區的商業建築設計,1990年代以後,參與公共建築、美術館建築等大型計劃。接連發表了以清水混凝土建造的住宅和商業建築,引起風潮和討論,名聲也開始快速累積,從博物館、娛樂設施、宗教設施、辦公室等,作品的領域寬廣,通常都是大型規模的建築。但也有人認為失去了安藤早期的小型建築特有的魅力。1995年,安藤忠雄獲得建築界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他把10萬美元獎金捐贈予1995年神戶大地震后的孤兒。
安藤相信構成建築必須具備三要素:
第一要素是可靠的材料,即真材實料。這真材實料可以是如純粹樸實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頭等物質。
第二要素是正宗完全的幾何形式,這種形式為建築提供基礎和框架,使建築展現於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個主觀設想的物體,也常常是一個三度空間結構的物體。當幾何圖形在建築中運用時,建築形體在整個自然中的地位就可很清楚的跳脫界定,自然和幾何產生互動。幾何形體構成了整體的框架,也成為周圍環境景色的屏幕,人們在上面行走、停留、不遇期的邂逅,甚至可以和光的表達有密切的聯繫。藉由光的影子閱讀出空間疏密的分佈層次。經過這樣處理,自然與建築既對立又並存。
最後一個要素是“自然”。安藤所謂的自然,並非泛指植栽化的概念,而是指被人工化的自然、或者說是建築化的自然。他認為植栽只不過是對現實的一種美化方式,僅以造園及其中植物之季節變化作為象徵的手段極為粗糙。他追求的自然是由素材與以幾何為基礎的建築體同時被導入所共同呈現的。
1.在建築中的牆體中,有的是侵入性的,有的是抵禦性的。換言之,它們既可能是暴突的,也可能是拒絕的。迄今為止,在我設計的一系列都市住宅中,牆體無疑表現為侵入性的,在沉寂中具有一種暴力的因素。這些牆體試圖對當代社會的本質提出質疑。
2.在我的都市住宅中,封閉的建築中都包含有數層的空間和庭院。室外環境被不可置否的切斷了,一個新的獨立的世界在內部誕生。
3.城市空間中的牆體與那些暴突的或拒絕的牆體根本不同,在開始的時候,它們似乎是在向觀者諂媚。換言之,在邀入的時候必定拒絕,在拒絕的時候必定邀入。他們表現的是一種建築的背叛。
4.如果要使街道和房屋表現出親和,通道則不應為封閉的走廊。公共和私密空間的相互滲透使它們具有活力,使人們能夠體驗各自空間里的生活。
5.一個建築場地是街道和城市河流上的一片池塘,它是以天空為頂棚的房屋。
光之教堂
“有句話想說,實際前幾天,在我們教會的總會上,決定建造一座新的教堂。由誰來設計這個教堂,我考慮再三,從日本以及世界上來挑選,唯有你安藤先生最合適了。所以請你來為我們設計這個新教堂。”
宮本對接著對安藤忠雄說。
“我們認為,作為建築家,你是我們最好的選擇。可是作為條件,我們沒有很多的錢,所以這也是我們請你來設計的理由。”
“真的?沒錢?”安藤問道。
“確實,沒錢。”
“即使這樣也可以。”
這是發生在1987年春,日本大阪梅田附近的安藤忠雄建築事務所,委託人宮本和安藤的一段對話。宮本二美生是大阪茨木市日本天主教教會信徒。所屬的教堂是一個系列,約有50名成員的小教堂。15年來,一直在簡陋的木結構的教堂里進行活動,早就想擁有一個新教堂,為此在尋找設計教堂的建築師。
“新教堂的地點在大阪府茨木市北春日丘,過去的萬國博覽會場的附近。新教堂建兩層,建築面積330平米。一層約佔總面積的一半。禮拜堂設在一層,它的後部設個母子休息室。二層作為教會的學校使用。禮拜堂設120人的座席。”
光之教堂
“什麼?!你不是在開玩笑吧?!”安藤驚訝的問道。
“不是,即使我們借錢,最多也就是3千萬。”
“還有這樣的事兒?好吧,宮本先生,剩下的5千萬你想辦法集資。”
“不行,就3千萬。”宮本毫不退步的說。
就這樣,安藤忠雄接下了留下他輝煌的一頁——光之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