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肩
托肩
托肩同跆拳道一樣,是韓國傳統武術之一。托肩的特徵是像跳舞似地舞動雙手,腳的移動多,以表現敏捷的動作。是守多於攻的護身武術,且重視精神修養。托肩以腳步動作為主,手掌平攤的同時臂部輕柔舞動以防止對方的攻擊。
托肩的英文為Taekkyeon
比起踢、打為主的進攻型武術來,托肩更注重於利用對方弱點或借對方之力反擊並使其摔倒。
雖然常有人說托肩與跆拳道或中國的拳法相似,細分起來還是有很大的差別。首先,跆拳道動作硬朗,且多為直線條; 而托肩動作柔和,以曲線美為其特徵。同時,較中國拳法悠長的動作相比,托肩更注重瞬間的彈力。此外,與中國拳法多用拳不同,托肩多使用掌心和虎口的推力及腳步動作。乍一看,托肩輕快、柔軟有如扇子舞,其實其中蘊含的力道卻能給對方致命的一擊。
在新世紀,托肩作為強身健體的體操受到眾人的喜愛,也贏得不少女性的青睞。
《托肩戲》
百技神通飛腳術,輕輕掠過發暫高;
『舊俗有腳術,相對而立,互相蹴倒有三法;最弱者蹴其腿;善者托其肩;有腳術者,落其發以此或報仇,或賭奪愛姬,自法官禁止。今無是,戲名曰托肩。』節錄自黃渟九《海東韻記》
高麗史-忠惠王3年5月,「大王到上春亭觀看手搏戰」
太宗實錄-「在義興部徵兵,經手戰能打勝三人者征侍衛」
世宗實錄-「鄉吏和官奴聽說徵募手搏好者兵,人們爭相觀看手搏戰」
高麗史-「以手搏比賽賭財物者,杖打一百,令行禁止」
海東竹志(崔榮年)
〔日本暴力統治韓國 日帝禁止托肩〕
日帝以玷污美風良俗的名義,禁止托肩比賽。甚至小孩玩托肩,巡警也加以干涉,揮著皮鞭追趕著不許玩。如果不聽從勸阻,就威嚇村裡人或家裡的大人,因而青少年在大人們的苦苦相勸下,不得不與托肩分手。
朝鮮時代最後一位托肩手—宋德基,出生在托肩盛行的漢城牛代村,他從小學會了托肩,13歲時他就參加了「托肩」比賽,18歲時經有名的托肩手任浩的指教,最終成了一名出色的托肩手。原來他避著日本巡警的耳目練習托肩,可是到了20歲後由於警察的強迫和父親、大哥等的極力勸阻,不得不放棄托肩一陣了。
托肩被指定做韓國重要無形文化76號遺產〕
70年代初,從宋德基而習得托肩術的申漢勝,經多年努力使托肩終於被指定做重要無形文化76號。申漢勝對宋德基掌握的20~30招做了系統化的分析和整理,最後形成80餘種基本動作。然後,他把宋德基的類似摔跤、拳打、柔道的動作,組成了類似原始托肩的動作。他像猜迷語一樣,哪個不足就往哪裏接上相應的動作。申漢勝的這種執著追求終於結出了結果,1983年6月1日,托肩被指定重要無形文化第76號,宋德基和申漢勝成了技能保有者。1984年在李容福的主持下,在釜山建立了韓國傳統「托肩研究會」,成了一個民間團體,從此揭立了托肩大眾化時代的序幕。之後的1990年以「托肩研究會」中心,成立了「大韓托肩協會」,在1991年1月14日獲得原體育青年部的批准成公益法人。
托肩的歷史可追溯到朝鮮時代,武藝比賽走入平民生活,托肩也得到推廣。1983年,為防止托肩技藝失傳,韓國指定托肩為重要無形文化遺產。
一個精於托肩技術的人,能夠使身體動作與氣力、體力、技術相諧調,動作很像舞蹈,因此舞蹈界人士也曾對此實行過研究。如果說跆拳道是以「硬克柔」,那麼托肩便是以「柔克硬」。托肩技術似把跆拳道踼擊技術和摔跤推撞技術二者的融合。托肩的上述獨特技法是通過比賽得以發展的。比賽時托肩手踩著固定的三個點,將對方踢倒,托肩的這種比賽方式非常之絕和妙。
1.在續承民族固有文化傳統的過程中體會前輩們的思想和精神。
2. 以規律性和柔和的動作,獲得動力的效果
3. 以暴發力和耐久力促使神經系統的調節能力,從而鍛鍊出輕柔敏捷的身體。
5. 通過與他人的比賽,培養鬥志和耐力。
6. 培養指揮能力、協助能力、積極性、勇氣、自控能力、禮貌、正義感等社會生活中必要的態度。
托肩於攻防之中更注重防守,講求手腳與身體身體動作的和諧。含音樂、舞蹈韻律的托肩較其他武術相比,藝術更強,是為其特點。
托肩的基本要領包括兩腳與肩寬的基本姿勢(原品)和以基本姿勢為基礎,一腳向前或向後踢出,使身體呈三角形的多種腳步動作。除腳背正踢、腳背曲踢、由外向內踢、向上飛踢等腳部動作外,也有勾住對方胸頸推擠、抓住對方踢出的腳並順勢往前拖動、手指摳眼等手上的動作。此外,揮動臂膀擾亂對方視線、發出‘ikku, eikku’等聲音與動作相配合也是托肩的技藝。
托肩比賽先後於1991年、1997年和1998年舉辦過三次,產生的比賽規則。比賽中,選手相互致禮后須伸出一隻腳並將其維持在對方可攻擊的距離內。當對方選手在攻擊下,膝蓋以上身體部位觸地;或直接用腳攻擊到對方臉部時,進攻方為勝。此外,若雙腳離地距離高於膝蓋時受到對方腳部攻擊而失去身體平衡或退後兩步以上時,對方選手獲勝。
賽場: 橫寬皆為8m左右的地毯上劃出的2.5m直徑的圓形或正方形
裁判: 主裁判1名、副裁判2名、監督裁判1名、計時員1名
服裝: 雙方選手分別身著綠色和白色上衣
比賽種類:
個人比賽、團體比賽、一般比賽、學生比賽、幼兒比賽(10歲以下兒童),男性女性分別劃分。
比賽時間:
3分鐘3回合比賽,中間休息1分鐘;團體比賽為3分鐘1回合。天下名人戰等比賽沒有時間限制。
比賽方式: 循環賽、聯賽、循環賽+聯賽、連勝制等
托肩原本沒有等級評選制度,隨著托肩在全世界範圍內日益普及,上個世紀70年代才引入段、品評選制度。Taekkyeon的等級分為無品、8~1品、初段~9段共18級;初學者要升到9段大概需要修鍊40年左右。不過,在比賽中獲勝或者著書出版、論文發表者,或是在開館授徒等推動托肩發展上做出貢獻的人可縮短修鍊時間。
托肩沒有特定的公式化的禮儀,只採用日常生活中的禮節。過去比賽時相互致禮然後比賽。和歲數大且技術好的人相對陣時,均遵守禮節,沒有亂動身體的現象。分析這些高手的禮節,可以看出這種禮節不但表現出給對手的尊重與和好,而且有欲握先取勝的意向。
托肩遵從韓國的傳統禮儀。既通過自我管理,達到培養良好的人格的目的,這樣才有利於實現社會性功能。培養自身良好的人格,依據禮節和自我行動,向他人施以禮節性。遵守禮節就要對他人有恭敬和愛護的心情,要先向對方敞大心扉,使對方感到舒心。韓國的傳統禮儀的本意,體現對他人的赤誠、恭敬、熱愛的精神,因而能達到守紀、致仁的目的。托肩的禮節也體現了傳統文化的這種偉大精神。
托肩手的發氣聲很獨特,這在其他武術中似是無法聽到的。「意克-!也克-!」是一種人類最本能的聲音。人們在受到驚時本能地發出的聲音「意克--!」,是使減輕受到驚嚇時的心理壓力,我們自己無意識地發出了這種叫氣聲。即發出聲音時把氣合在一起,以減輕疼痛和受驚的心理負擔。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武術祖先們的智慧。托肩手是把祖先的智慧續承下來並加以利用的。
2011年托肩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