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雨霖
畫家
田雨霖是當代著名國畫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上世紀50年代,他以一幅《拔蘿蔔》的兒童作品享譽全國,被稱為“神童”。隨後又得齊白石、李苦禪、陳半丁等名師指點。
(圖)著名畫家田雨霖
(圖)田雨霖[畫家]
1980年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北京分會、中國畫研究會為會員,同年,隨美協參加美術巡迴展及交流活動。
1985年於中國政協禮堂舉辦個人畫展,《光明日報》再次以“有繼承、有新意、有時代感”為題做專題報道,《中國日報》、《北京晚報》為其做同期報導,同時《中國新聞社》對海外做專題報導,同年為首鋼、兆龍飯店、郵電學院創作大幅作品《托天傲雪圖》。
1989年1月11日,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受華人社團中華美術會之邀作學術研討講座,演講完畢即席揮毫作《雄風圖》,該會徵得畫家同意即席拍賣,款項捐作該會籌建所用基金。
1992年再次赴加拿大溫哥華舉辦個人畫展並獲極大成功。
1998年應全國婦女聯合會之邀,作學術講座。同期為雲南機場作畫《萬紫千紅》、《新春》。
2002年作為代表參加中國文學藝術聯合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央電視台為其拍攝《東方之子》專題片。6月底由全國政協書畫室、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糧油進出口集團、協力國際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共同舉辦“田雨霖畫展”,並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大型畫集。
(圖)田雨霖 花鳥
國畫的色彩需要解決
田雨霖在13歲時被大師王雪濤收為弟子,此後,他又得到過前輩齊白石、李苦禪、董壽平大師等指點,可以說是受益多師、廣收博取。10多年前,田雨霖的繪畫功力就被稱為“無可挑剔”,然而被冠以“中國花鳥畫壇一流畫家”的田雨霖並沒有滿足於外界的讚譽,繪畫過程中,田雨霖覺得雖然中國傳統畫有很多優點,但在色彩上存有問題。於是,正處於事業高峰的田雨霖1988年遠赴加拿大,欲更加系統地研究和探索西方色彩的產生以及規律,將西洋畫濃厚色彩部分融入國畫,使其更易於西方接受。
在加拿大生活的這十五六年,那裡純凈飽滿的山水激發了他強烈的創作願望,並讓他在國畫與西洋畫之間找到了很好的契合點,困擾他的色彩也得到了突破。如今他的畫作,墨色與色彩的多變構成了他的畫作的主旨,不論以墨破色或以色破墨、烘托或調和、強烈或淡雅,他都能應用自如,隨心所欲。
(圖)田雨霖 梅花 立軸
對於國畫的創新是許多畫家都在追求的,而嘗試的風格也日趨多元化。對於田雨霖來講,他強調的是重新認識國畫的功能性。他說:“國畫的創新不該是空泛的,一直以來,國畫給人的感覺都是孤芳自賞。今天,國畫應該不再是畫室里的東西,應該加強國畫的功能性和對色彩的考究。國畫為時代服務這個說法,也並不是抽象的。”
田雨霖講了這樣一個例子。一次,他在日本走進一家正在裝修的咖啡廳,地上堆著幾幅畫,看起來似乎沒有畫完,然而把這些畫掛上牆壁后,它們就是一幅完整的畫,與周圍的環境極其協調。所以,他認為,畫是不應該脫離了環境而存在,它反映的是人們對於精神生活的設計,國畫同樣應該具有裝飾與協調環境的功能。田雨霖說:“國畫的創新勢在必行,但不是形式的變化,而應是內容上的,體現在非常具體上的設計與色彩等方面。國畫是不分國界的,她也應該融入社會,追求設計並不是要嘩眾取寵,而是因為環境對畫有烘托作用,而顏色對畫有選擇作用。”
徠苦心經營才能出成果
中國畫的妙處,很多並不在於表象可以感知的,必須透過對筆墨和文史知識以及個人的涵養慢慢品嘗才能得其真味,這與西方藝術在審美上有著極大差異。而田雨霖的藝術道路則是充滿了不懈的探索和高尚的人文追求。他說:“寫生與觀察是任何時候都不能停止的。”在加拿大的時候,由於田雨霖常常被美麗的景色或是路邊的植物所吸引,因此他的最大問題,也是讓家人最擔心的問題就是他常常迷路。為了知道瀑布擊打岩石后反彈出的霧氣是怎樣的形態,他與夫人去瀑布考察,到了那裡,他連公園準備的雨衣都沒要,就沖向了瀑布,並站到了最危險的邊緣,以至於公園的保安人員都將救生艇劃到了下面,以免他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