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柏梁

謝柏梁

謝柏梁,1958年9月25日生,湖北天門人。湖北師範大學文學學士(1983),華東師範大學文學碩士(1986)中山大學文學博士(1989)。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96)。

現任北京市特聘教授、二級教授、北京市教學名師,北京市高創計劃領軍人物,中國戲曲學院戲文系主任。中國戲曲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創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基地主任。國家社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北京劇協常務理事,中國戲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戲劇文學學會副會長,國際戲劇家評論學會中國分會副理事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曾任上海戲劇學院副教授(1991)、教授(1996-2002),戲劇史論教研室主任。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戲劇影視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2000-2005)。上海交通大學跨文化交流與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主任、教授(2002—2008),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生導師。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客座教授(1993),美國佛薩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斯坦福大學(1999~2000)等校訪問與講座教授。組織並代表上海交大與加州大學北嶺分校在洛杉磯共同舉辦中國老手會議,在上海交大舉行《長生殿》國際學術研討會(2005)。上海交大中文系本科點與三個碩士點、外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的主要開拓者之一。|

人物生平


謝柏梁,1958年9月25日生,湖北天門人。湖北師範大學文學學士(1983),華東師範大學文學碩士(1986)中山大學文學博士(1989)。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96)。
現任北京市特聘教授、二級教授、北京市教學名師,北京市高創計劃領軍人物,中國戲曲學院戲文系主任。中國戲曲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創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基地主任。國家社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北京劇協常務理事,中國戲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戲劇文學學會副會長,國際戲劇家評論學會中國分會副理事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曾任上海戲劇學院副教授(1991)、教授(1996-2002),戲劇史論教研室主任。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戲劇影視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2000-2005)。上海交通大學跨文化交流與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主任、教授(2002—2008),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生導師。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客座教授(1993),美國佛薩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斯坦福大學(1999~2000)等校訪問與講座教授。組織並代表上海交大與加州大學北嶺分校在洛杉磯共同舉辦中國老手會議,在上海交大舉行《長生殿》國際學術研討會(2005)。上海交大中文系本科點與三個碩士點、外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的主要開拓者之一。
上海市高校第二屆“曙光學者”(1996),上海市大學語文研究會會會長。曾擔任民進上海市委委員、文化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文化與傳播》叢刊主編。上海市戲劇精品工程評委、國家藝術節暨文華大獎評委、教育部項目\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終審評委。
主要從事中國古典文學史、古代戲曲、西方戲劇史、比較文學和影視文化學的教學研究工作。先後開列的主要課程有《中國文學史》、《中國古代戲曲》、《戲曲編劇教程》、《世界悲劇文學》、《中國電影史》、《中國電影批評史》等。曾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遺產》和《文藝研究》等學術雜誌上發表過60萬字以上學術論文。

出版專著


《中國悲劇史綱》(學林出版社1993)。《中國分類戲劇學史綱》(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世界悲劇文學史》(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中國當代戲曲文學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初版。入選教育部2004-2005優秀研究生教材之後,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年增訂版)。《中國公案戲曲》(東方出版中心1996)。《〈詩經〉、〈爾雅〉註譯》(國際文化交流出版中心1997年)。《中國文學史――明代戲劇部分》(教育部統編教材,袁行霈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戲劇宗師關漢卿》(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版)。《世界古典悲劇史》、《世界近代悲劇史》(中國戲劇出版社2004年版)。《中華戲曲文化學》(國家“十五”重點出版規劃項目,南京師大出版社“隨園文庫”2004年版)、《中國悲劇文學史》(台北國家出版社2010年版)、《中國悲劇美學史》(台北國家出版社2010年版)。
與袁玉琴教授共同主編《影視藝術概論》(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和《中國影視發展史》(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年版)等書。主編《隨園影視論叢》(6種)(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年版)。

獲得榮譽


《中國悲劇史綱》曾獲得過全國青年美學著作優秀獎(1993)、《世界悲劇文學史》獲全國外國文學著作優秀著作獎(1998)等多種獎項。參編的《中國文學史》先後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特別獎,2001年第5屆中國圖書獎,2002年教育部優秀教材獎。《中國當代戲曲文學史》入選教育部2004-2005年度優秀研究生教材。《中華戲曲文化學》獲得北京市2007-2008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江蘇省優秀出版讀物獎。先後承擔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上海市“曙光工程”基金項目1項,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青年教師學術基金項目1項,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學術著作出版基金項目1項,美國學術委員會中美學者交流基金項目1項,上海市社會科學項目1項,上海交大學術基金1項。承擔北京市特聘教授科研基金1項、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項目1項。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一般項目、重大項目共三項。
2008年《中華戲曲文化學》獲得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江蘇省優秀學術出版物獎;《中國當代戲曲文學史》獲得北京市精品教材獎;《紅樓元妃夢》獲得北京市文化局、河南省委宣傳部優秀劇本獎,領銜中國戲曲學院戲曲創作與理論團隊,獲得北京市2008年優秀教學團隊獎、獲得2009年北京市教學成果二等獎,獲2009年北京市教學名師稱號。2010年獲精品課程獎。2012年獲得全國戲劇文化獎傑出貢獻獎,2013年獲得全國戲劇文化獎戲劇叢書主編金獎。2015年獲得北京市“高創計劃”領軍人才教學名師稱號。|

個人作品


一、專著部分(1993年起):
1、《中國悲劇史綱》(學林出版社1993年版)。獲1992年第二屆全國青年優秀美學著作獎。
2、《世界悲劇文學史》(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年版)。該書是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出版資助項目。獲上海戲劇學院1996年科研一等獎。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全國外國文學學會1998年外國文學研究著作優秀獎。
3、《中國分類戲劇學史綱》(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
4、《中國當代戲曲文學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
5、《中國公案戲曲》(東方出版中心1996年版)。
6、《〈詩經〉、〈爾雅〉註譯》(國際文化交流出版中心《白話十三經》1997年版)。
7、《中國文學史――明代戲劇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該書系面向21世紀系列教材之一,主編為袁行霈先生,獲北京市人民政府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等獎,第五屆國家圖書獎
8、《戲劇宗師關漢卿》(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版)。
9、《影視藝術概論》(與袁玉琴教授共同主編,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年版)
10、《中華戲曲文化學》(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國家十五重點圖書規劃項目)
11、《世界古典悲劇史》(中國戲劇出版社2004年版)
12、《世界近代悲劇史》(中國戲劇出版社2004年版)
13、《走近中國藝術大師》(中國戲劇出版社2005年版)
14、《海派文化與傳播》(中國戲劇出版社2005年版)
15、《中國影視藝術簡史》(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年版)
16、《影視藝術概論》(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年版)
17、《比翼長生——崑曲聖殿帝妃情》(古吳軒出版社2005年版)
18、《中國當代戲曲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修訂版,該書獲得教育部2004-2005年研究生教材獎)
19、《千古情緣——〈長生殿〉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20、《海派文化與傳播》(第二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1、《國戲文脈》(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2、《中國悲劇文學史》(台北“國家出版社” 2010年版)
23、《中國悲劇美學史》(台北“國家出版社” 2010年版)
24、主編《梅韻蘭芳》(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25、《李漁傳奇》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26、《我輩豈是蓬蒿人》 (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年版)
27、《春華秋實——謝柏梁戲曲創作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28、《中國崑曲大官生——蔡正仁評傳》(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29、《世界悲劇通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30、《中國悲劇美學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31、《中國悲劇文學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32、主編《中國戲曲藝術家傳記叢書》。(上海古籍出版社、中華書局、中國文史出版、中國戲劇出版社、中國文聯出版社至2016年為止已經出版《俞振飛傳》、《吳梅傳》、《崑曲傳字輩》、《李淑君傳》等80部)。
二、科研項目
1、《中國當代戲曲文學史》(上海教委1990年青年教師基金項目)
2、《世界悲劇文學史》(1991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1993年結項。上海市新聞出版局資助項目)
3、《世界近代悲劇史》(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九五規劃項目(95CWWOO1)、上海曙光計劃基金項目,於2002年7月28日結項。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頒發的結項證書號為:20020275
4、美國學術委員會基金項目《上海戲曲的人文精神與外來影響》,2002年3月完成。
5、《中國近代悲劇史》(2002年上海交通大學人文科學基金項目)
6、《中國悲劇美學史》(2003年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7、《中國京劇批評史》(2008年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項目)
8、《中國京昆藝術家系列評傳一百部》(2009---2015年北京市教委、上海市文化基金會、全國政協文史館持續支持項目)
9、《戲曲藝術當代發展路徑研究》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14ZD01)
10、《紅珠記》編劇 國家藝術基金2014年原創大戲支持項目。
三、論文部分
1977年
《一朵鮮艷的小花——試論民間曲藝蓮花落》 《群眾演唱》1977年第8期
1978年
《白玉欄桿寄深情》 《天門文藝》1978年第4期
1979年
《臘梅朵朵迎新春》 《評論簡報》1979年元月
1980年
《中小學文言課文應使用繁體字》 《湖北師院學報1980年第1期》
1981年
《李北桂長篇小說〈賊狼灘〉的情節設置》 《湖北師院學報》1981年第2期
1982年
《從〈琵琶行〉到〈青衫淚〉》 《湖北師院學報》1982年第3期
1983年
《鍾惺〈夏梅說〉淺探》 《竟陵風》1983年第1期
《鍾惺〈諧叢〉小引》 《竟陵風》1983年第4期
1984年
《古代戲曲序跋芻議》 《光明日報〈文學遺產〉》1984年11月27日
1987年
《中國戲曲序跋的發展規律》 《戲曲藝術》1987年第1期
《中國古典戲曲序跋的批評模式》 《華東師大學報》1987年第3期
《金聖嘆論戲劇人物典型化》 《湖北大學學報》1987年第2期
《古代曲序的文化史意義》 《戲劇藝術》1987年第3期
《牡丹亭的主題是情戰勝理》 《中大研究生學報》1987年第4期
《古代戲曲理論家研究掠影》 《文學研究參考》1987年第9期
《關漢卿的戲劇創作》 《讀書》1987年第6期
1988年
《關於戲曲定名的新發現》 《學術研究》1988年第2期
《王正祥的劇場學說發微》 《戲劇藝術》1988年第3期
《南戲之祖,劇中之珠——《琵琶記/糟糠自饜》賞析
《專心投水滸,回首望天朝——《《寶劍記/林沖夜奔》品鑒》
《春心鎖不住,牡丹出園來——《牡丹亭/閨塾》擷英》
《古典名篇欣賞》,學林出版社1988年版
《吳祖光劇論談片》 《讀書》1988年第9期
1989年
《宋代戲劇評論的基本趨勢》 《中大研究生學刊》1989年第2期
《王驥德與晚明劇論》 《中大學報》1989年第2期
《王正祥的“劇場”學說發微——《新訂十二律京腔譜》的理論精神》
《戲劇藝術》1989年第3期
《明代戲曲悲劇觀》 《文學遺產》1989年第1期
《古典戲曲序跋的美學系統》 《文學遺產》1989年第6期
《戲曲批評史上的南戲源流問題》 《南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990年
《沈湯之爭的歷史淵源及其流變》 《廣東社會科學》1990年第1期
《明代戲劇人物論的整體研討》 《戲劇藝術》1990年第2期
《戲劇文學與影視》 《戲劇藝術》1990年第3期
《周信芳的演劇美學》 《藝術百家》1990年第2期
《中國戲劇觀念的歷史演進》 《藝術百家》1990年第4期
《近年來四部古代曲論專著略評》 《古代文藝理論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元明演劇理論的歷史演進》 《劇論》(中山大學出版社1990年)
《中國悲劇的美學本質》 《中國社會科學》1990年第6期
1991年
《中國戲曲體系的宏觀描述》 《戲曲藝術》1991年第1期
《戲劇作品與時代精神》 《上海藝術家》1991年第2期
《走向世界的中國戲劇》 《戲劇藝術》1991年第2期
《元稹〈鶯鶯傳〉非文過飾非作》 《中國文學研究》1991年第2期)
《清代苦戲風格論》 《湖北師院學報1991年第2期》
《中國悲劇的審美特性》 《文藝理論研究》1991年第3期
1992年
《中國悲劇美學的歷史發展》 《藝術界》1992年第1期
《上古東方悲劇雛形》 《戲劇》1992年第4期
《梨園才子有知音—讀安葵的《當代戲曲作家論》》上海戲劇1992年06期
1993年
《中國戲劇的歷史發展》 1993年上半年在多倫多大學的系列講演
《黃梅季說黃梅戲》,《黃梅戲藝術》1993年第1期
《多倫多觀劇記》 《戲劇藝術》1993年第3期
《中國戲劇百年繁榮的十大標誌》《上海戲劇》1993年第4期
《戲曲的興與衰》謝柏梁、朱文相《上海戲劇1993年第6期
《李漁的戲曲美學體系》(上)《戲曲藝術》1993年第3期
《李漁的戲曲美學體系》(下)《戲曲藝術》1993年第3期
1994年
《中國戲劇發展的地域性特徵》 《文藝研究》1994年第6期
1995年
《跨世紀的崑曲傳人》 《上海戲劇》1995年第6期
《楊村彬的〈清宮外史〉三部曲》 《楊村彬藝術世界》,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年版
1996年
《辨戲曲成說,成一家之言》 《戲劇藝術》1996年第1期
《上海話劇的文化定位》 《上海藝術家》1996年6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戲劇戲曲研究》1996年第8期
《計鎮華與當代崑曲》 《戲曲藝術》1996年第4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戲劇戲曲研究》1997年第1期
1997年
《上海京劇的歷史定位》 《中國戲劇》1997年第8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戲劇戲曲研究》1997年第11期
《平凡中包蘊著的詩意》 《徐虎師傅》,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7年版
《穆欣欣與美麗街》 《澳門日報》1997年6月3日
《澳門戲劇今昔談》 《澳門日報》《文藝專刊》1997年12月
《澳門文化史話》(連載7篇) 《澳門日報》1997年9月-12月
《上海與港、澳的文化個性比較》 《澳門雜誌》創刊號1997年7月
《明代雜劇概論》 《戲劇》1997年第4期
《澳門戲劇錄序言》 澳門戲劇出版社1997年
1998年
《羅懷臻與都市新淮劇》 《劇本月刊》1998年第2期
《湯顯祖及其四大名劇》(上、下) 《佳木斯大學學報》1998年第1期、第2期
《澳門文學一瞥》 《文學報》台港澳文學專版1998年6月
《澳門作家過眼錄》 《新民晚報》文學角1998年6月
《我看世界三大戲劇體系》 《中國戲劇》1998年第9期、中國人民大學《戲劇戲曲研究》1998年 11期
《〈楊門女將〉中的穆桂英形象》 《中國京劇》1998年第6期
《關於〈中國戲劇通史〉》 《中國戲劇》1998年第11期
1999年
《京劇〈狸貓換太子〉的歷史源流》 《中國電視戲曲》1999年4月
《台上佳人台下師,演出教學總相宜》 《中國戲劇》1999年第4期
《新版越劇〈紅樓夢〉在戲曲史上的意義》 《文匯報》《文藝百家》1999年8月
《盛世紅樓譜新章——新版越劇〈紅樓夢〉觀后》 《今日上海》1999年第10期
《新編淮劇〈西楚霸王〉的文化品格》 《今日上海》1999年第8期
《中國戲曲的審美特點》 1999年10月在紐約佛薩大學東亞系的演講
2000年
《中國歷史悲劇中的新女性》 2000年11月紐約亞洲學會戲曲分會場宣讀
《三千年修史 一百年輝煌―――中國文學史編寫的回顧與小結》
2000年2月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斯坦福大學中國文化系列講座專題演講稿
《中國喜劇文化的新紀元》 《人民日報》2000年1月12日
《世界悲劇與近代悲劇》 《學術月刊》2000年第7期
《耕耘在文學史的學術土壤中——謝柏梁教授訪談錄》 《學術月刊》2000年第7期
《大都市戲劇文化的轉型》 《戲劇》2000年第2期
《探索人性人格》 《戲曲藝術》2000年第3期
2001年
《屏幕文學——中國文學史的新紀元》 《文藝理論研究》2001年第2期,CSSCI論文
《20世紀中國戲曲史著作回顧》 《中國文化報》2001年10月12日
2002年
《簡論中國戲曲發展史》 《中國戲劇》2002年第8期
《湯顯祖的四大名劇》 明代文學國際討論會論文集,2002年,南京
《金聖嘆的戲曲評點》 中國文學評點國際討論會,2002年,上海
2003年
《中國式的典型觀》 《中國文學評點研究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與時俱進覓新路——上海淮劇團建團50周年啟示錄》 《中國戲劇》2003年第8期
《淮劇:長三角的第一大劇種》 《上海戲劇》2003年第3期
《傳統文化審美精神的再度回歸》 《電影藝術》2003年第4期,CSSCI論文
《蕩漾在電影與戲劇之間:〈紅燈記〉系列作品的演進》《南京師大文學院學報》2003/4
2004年
《當代劇作家的出處與風格》 台灣大學戲劇編劇研討會2004年4月
《中國戲劇學的地望與學派》 廈門大學戲劇戲曲學研討會2004年5月
《戲劇批評的四部力作》 《戲劇》2004/4 CSSCI論文
《亞洲近代悲劇之花》 《藝術學》,學林出版社2004年版
《先秦悲哀原則的邏輯秩序》 《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4/4
《曹禺悲劇藝術論》 《湖南文理學院學報》2004/4
《江南有幽蘭》 《中國戲劇》2004/11
2005年
《蘇州園林與崑曲》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新華文摘》摘要轉載)CSSCI論文
《崑蘇融通歸然境》 《藝術百家》2005年第3期,CSSCI論文
《清代京劇文學史序言》 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2006年
《崑曲〈長生殿〉國際研討會綜述》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6/1 CSSCI論文
《從〈長恨歌〉到〈長生殿〉》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6/1》 CSSCI論文
《老中國通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上海文化》2006/1
《21世紀京劇藝術的曙光》 《戲曲藝術》2006/3
《從《房間》話語看男性霸權》 《山東外語教學》2006/6)
《企盼高校招生的更多自主權》《教育發展研究》2006年/7 CSSCI論文
《從交大到無錫國專》 《文匯報》《我與上海交大》徵文: 2006-3-31)
《百年越劇的世界性輝煌》《紹興日報》2006 年/9 月/24 日
楚國戲劇文化的傳統精神(光明日報2006.11.24)
2007年
《紅樓夢中的悲劇角色》 《東南大學學報》2007/2 CSSCI論文
《〈金鎖記〉:從小說到戲劇的嬗變》 《台北藝術大學學報》2007/2
2008年
《共同的驕傲》 《光明日報》2008年7月27日
《戲曲復興 文學歸位——20世紀中國戲曲文學之崛起》 《戲曲研究》第76輯CSSCI論文
文化藝術出版社2008年9月
2009年
《泛戲劇時代的觀念與實踐》 《藝術百家》(第31屆國際戲劇節論文專輯)2009/1 《吳梅王起與北京崑曲》《戲曲藝術》2009/2
《陳西汀的古典戲文》 《戲劇叢刊》2009年第6期
《新中國戲曲六十年》 《中國藝術報》2009年9月29日
《當代戲曲發展概觀》 《中國戲劇》2009年第12期
《越劇百年的戰略思考》《文化藝術研究》2009年第2期
《國際文化交流的先行者張彭春》 南開大學校慶專輯2009年10、22
《徐進及其越劇紅樓夢》 《越劇紅樓夢藝術談》,中國戲劇出版社2009年12月
2010年
《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戲曲》 《藝術百家》2010年第3期CSSCI論文
《孟稱舜的怨世曲論》 《戲曲藝術》2010年第2期
《元雜劇中的佛法救世精神》 《東南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CSSCI論文
《崑曲藝術的復興之光》 《藝術百家》2010年第6期CSSCI論文
2011年
《中國導演,還能走多遠》(約5千字) 《光明日報》2011年3月2日
《曾靜萍表演藝術談》 《中國戲劇》2011年第3期
《北京平谷賦》 《中華辭賦百家賦選》 新華出版社2011年版
《世界戲劇都會中的北京小劇場風景》《文藝報》2011年11月25日
《國戲幽蘭分外嬌》 《中國戲劇》2011年第1期
2012年
《從楚調漢戲到京劇崛起》《藝術百家》2012年第1期CSSCI論文
《伍子胥變文源流簡析》 《曲藝》2012年第2期
《孟姜女變文源流簡析》 《曲藝》2012年第3期
《敦煌變文中的復仇哀曲》 《曲藝》2012年第4期
《楚國文化背景下的湖北京劇》 《戲曲藝術》2012年第3期
《越劇百年之後的文化思考》 《地方戲論壇》 中國戲劇出版社2012年
《如何紀念世界文化巨人湯顯祖》 《光明日報》2012年12月22日大版文章
2013年
《奏響國際劇壇中國聲部》 《藝術百家》2013年第1期CSSCI
《戲曲新戲打破獨佔,走向全國》 《光明日報》2013年5月25日整版文章
《呼喚反映當下生活的戲劇詩篇》,《光明日報》2013年11月30日整版文章
《石磊新古典戲劇的文化意義》 《藝術評論》2013年第8期
《韓世昌的文化意義》 《戲曲藝術》增刊2013年第6期
2014年
《請給編劇們以應有的尊嚴》 《光明日報》2014年1月25日大版文章
《韓世昌與“二梅”的文化夙緣》 《藝術百家》2014年第1期CSSCI
《余笑予與鄂派京劇》 《戲曲藝術》2014年第1期CSSCI
《中國戲曲的現代化與國際化》 《光明日報》2014年7月30日大版文章
《亞洲悲劇文化的發展》 《戲劇》2014年第2期
《中國首屆小劇場戲曲節的反思》 《劇本月刊》2014年第6期
2015年
《亞洲悲劇的審美特色》 中央戲劇學院學報《戲劇》2015年第3期CSSCI
《中國小劇場戲曲的緣起與發展》 中央戲劇學院學報《戲劇》2015年第3期CSSCI
《論戲曲編劇的培養歷程》 《光明日報》大版文章
《崑曲演員返鄉演出的文化思考》2015年4月27日 《光明日報》大版文章
《如何培養更多的戲曲編劇》 2015年05月25日《光明日報》大版文章
《豫劇新時代的領軍人物李樹建》 《光明日報》2015年5月28日大版文章
《國務院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的解讀》《藝術百家》2015年第3期
2016年
《洞庭波涌連天雪——第二屆湖北藝術節、第五屆湖南藝術節側記》 《藝術百家》2016年第1期CSSCI
《姚金成:戲曲當代題材創作的一面旗幟》 《戲劇藝術》2016年第1期CSSCI
《程派張韻:張火丁現象的文化解讀》 《中國文藝評論》2016年第1期CSSCI
《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戲劇代表作保護的中國模式》 《中國文藝評論》2016年第3期CSSCI
《風雨故園中的朱安夫人》 《光明日報》2016年4月11日
《走向世界的湯顯祖》 《光明日報》2016年4月25日
《湯顯祖的編劇創作》《新劇本》1016年第2期
《生命密碼呼喚人家大愛》《光明日報》2016年8月27日
《戲曲編劇的“國家軍”崛起》《光明日報》2016年12月5日
《2015年中國戲曲發展趨勢》 《藝術百家》2016年第5期CSSCI
四、創作部分
1、散文集《走近南方藝術大師》 中國戲劇出版社
2、散文集《我輩豈是蓬蒿人》 中央文史出版社
3、戲曲劇本集《春花秋實——謝柏梁戲曲劇本集》
4、戲曲劇本論集《李漁與三姬》
5、戲曲編劇作品上演、傳播、獲國家藝術基金簡況
《孔雀東南飛》越劇版和動漫劇版,都先後多次在央視播放過,並獲得中國越劇節銀獎和全國動漫劇評選銀獎。
京劇《楊七娘》(北京京劇院演出)央視兩次播放過全劇。
京劇《李漁與三姬》(中國戲曲學院、東城區文化館、國家大劇院演出版),獲得全國戲劇文化獎優秀劇目。央視播放過該劇片段。
《紅珠記》被北京市文化局徵集評選為2012年度優秀劇作和重點排演劇目,2015年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原創劇目支持,2016年4月13日起,由南昌大學贛劇中心推上舞台。2017年獲得國家藝術基金傳播推廣項目支持。
《槐花謠》(合作)獲得2017年國家藝術基金原創劇目支持。
《鑒真傳佛》獲得2017年江蘇省藝術基金原創劇目資助。
五、近五年所獲部分獎項
2015年獲得推動京昆藝術傑出貢獻獎。
2015年獲得北京市“高創計劃”領軍人物教學名師獎。
2015年獲評湖北師範大學湖北省楚天學者講座教授。
2012年獲得全國戲劇文化獎戲劇叢書主編金獎。
2011年獲得全國戲劇文化獎傑出貢獻獎,
2010年起主編《中國京昆藝術家系列評傳》,先後獲得北京市教委、上海市委宣傳部和中國政協文史館立項支持。
2010年起主持《中國當代戲曲文學史》,獲北京市精品課程。
2010年主持戲文系戲曲創作與教學團隊,獲得北京市特色教學專業稱號。
2009年專著《中國當代戲曲文學史》獲得北京市精品教材獎,2006年獲得教育部頒優秀教材。
2009年獲得北京市優秀教學名師獎。
2008年主持戲曲創作與理論專業獲得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8年主持戲曲創作與理論專業獲得北京市專色特色建設基地。
2008年《中華戲曲文化學》獲得北京市委市政府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
2008年主持戲曲創作與理論專業獲得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
2008年《中國悲劇美學史》獲得上海市社會科學項目優秀成果一等獎。
2007年起獲聘北京市特聘教授(2000—2005年獲聘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六、海外講學簡表
1993年1月——4月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戲劇學院客座教授 講授中國戲曲史 對象:本科生、研究生35人
1999年9月——2000年3月
美國學術委員會基金會項目支持,到美國佛薩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學講授中國戲曲史研究與中國文學史研究專題
期間,在200年3月加拿大召開的北美亞洲年會上,與美國都文偉、傅鴻礎等教授主持元雜劇分會場
2006年7月 美國加州大學北嶺分校:中國戲劇中的“上海避難猶太人”形象
2008年11月在芝加哥大學為碩士、博士研究生講解:中國戲曲研究流派
2011年日本大學藝術學部:中國戲曲學院的戲文教學與研究
2013年3月 美國聖地亞哥:亞洲文學年會、北美中國戲曲曲藝年會:中國戲曲教育
2013年6月 德國海德堡大學、維也納大學、維也納音樂學院:《崑曲《牡丹亭》演講》
2015年1月 美國佛薩大學:中美戲曲學研究
2016年3月 美國藝術大學:中國京劇藝術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