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豹

貓科豹屬動物

黑豹(Pantherapardusfusca)是豹的黑色型變種。其分佈於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度等地,屬熱帶濕潤森林動物。黑豹耳短,尾長70~95cm,體重50~55kg,體黃褐色,並有許多黑色空心斑塊。

形態特徵


(圖)黑豹
(圖)黑豹
黑色變異個體與正常的豹和美洲豹形態無異。豹頭比虎小、耳短、尾長約70~95公分,體重約等於成年人,且黃褐色的身體上有許多黑色空心的斑塊;分佈於亞洲和非洲——在中國,人們習慣把它叫做“金錢豹”,而非洲的一般叫做“花豹”。美洲豹稍大而較粗壯,大者體重超過100公斤,花紋比豹大,呈大圓形,中有小點斑;尾較短,僅分佈於美洲。

生活習性


黑豹
黑豹
豹棲息於森林、山區、草地和荒漠。性情孤獨,夜間活動,能爬樹、游泳。奔跑速度每小時70公里,能跳6米遠、3米高,號稱“全能冠軍”。視覺、聽覺、嗅覺極為靈敏,捕食各種中小型動物。孕期約100天,每胎產1~3仔。3歲性成熟,壽命20多年。

黑色緣由


黑豹
黑豹
全世界大約有50萬隻豹子,種類大約為22種,其中一些已瀕臨滅絕,因此能見到豹的機會不多,黑豹更是難得一見。但是,川西等人卻在馬來西亞不斷發現黑豹的蹤跡。在大漢山國家公園內,居住著大約400個當地人,他們大都以狩獵為生,對森林裡的動物了如指掌,能一眼就分辨出雲豹、老虎和黑豹。但當專家們向他們尋求“馬來西亞豹子為什麼是黑色的”這個問題的答案時,後者競不知道通體呈棕黃色並帶有黑色斑點的豹為何物,因為在他們的眼中,“天下豹子一般黑”。
豹子緣何變黑色?
豹子的毛色通常是呈棕黃色並帶有黑色斑點,故又名金錢豹。那麼,馬來西亞的豹子為什麼是黑色的呢?根據一項最新研究,馬來西亞的豹子變黑有可能是患了一種叫做“黑變病”的疾病。就像一些貓科動物患白化病導致通體呈白色一樣,“黑變病”可以導致豹子通體呈黑色。那麼,馬來西亞豹為什麼會患黑變病呢?可能是因為它們的毛色基因發生了突變。單一的隱性遺傳基因控制著家貓和豹子的毛色,因此,毛色基因的突變可能會使雌性金錢豹產出黑色豹仔。

生長繁殖


獸舍

黑豹
黑豹
豹舍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分內室和外室。室外面積5m ×6m,鐵欄高 3m,室內面積3m ×4m、高3m 。豹舍和活動場均有頂,鐵欄鋼筋直徑 1.2cm,間距 6.0cm。兩舍之間的欄桿附一層 3cm ×3cm 方孔鐵網,設 2m 高的木質棲架供黑豹磨爪、活動和休息用。豹舍有良好的通風和光照,室溫不低於10 ℃。內設木質產箱,大小為 1.2m ×0.8m ×0.85m。內室和外室之間設直通式通道供黑豹進出。靠操作道一側為鋼筋柵式,便於觀察。

飼料及飼餵

在動物園內,黑豹的飼料因地而宜,各地不一。天津屬於北方地區,黑豹的飼料以動物性食物為主,主要為牛肉、羊肉,輔以活雞或活兔。全年按不同季節或生長期確定飼料量和數量,一隻成年黑豹每日所食肉類達3 ~ 4kg,每周五絕食 1 天。

繁殖

1、發情
黑豹2 ~ 3歲性成熟,發情期不固定。一年裡以10 月至第 2 年 4 月發情較明顯。發情周期為7 ~ 10天,一般在發情第2 天或第 3 天交配較為理想,妊娠期為96 天左右。發情季節,雌豹如出現性情溫順、好動、食慾減退或絕食、在地上打滾併發出輕柔的叫聲等行為,說明已發情,可以進行合圈交配。
2、合籠交配
非繁殖期,黑豹均分籠單獨飼養。合籠之前,需將雌豹和雄豹分別放在兩個相鄰的籠舍中,使其隔網相望,逐漸了解,雄豹可以通過嗅聞雌豹分泌物達到傳情目的。由於黑豹習性敏感,警惕性高,需要有一段適應環境的過程。這期間必須耐心、細緻, 每天多次合籠時間逐漸延長。如果發情較好,一般是雌豹主動接近雄豹,交配也較順利。當交配行為發生后,為了保證受孕率,需再合籠7 天左右。合籠在清晨安靜時進行。
3、受孕
進入下一個發情期,如果雌豹沒有發情表現,可以初步確定其受孕。50天後,雌豹腹圍增大,乳房明顯,可確定其受孕。受孕后可增加飼餵食物。
4、分娩
產前15天為妊娠雌豹準備好產房、產箱,並讓其儘早適應環境。保證產箱內黑暗、幽靜,尤其在分娩期,產房四周遮擋厚纖維板,可以減少外界干擾,為其分娩提供較暗的環境。

哺乳期護理

要有專人飼養,24小時監護,觀察記錄。產後雌豹對環境的變化十分敏感,對任何干擾反應強烈,為防止雌豹發生叼仔、棄仔甚至吃仔等應激反應,籠舍應保持安靜,避免干擾。

注意事項

1、在夏季飼養過程中,由於天氣炎熱,肉類易變質腐敗,飼餵前一定要認真檢查,並供給充足清潔的飲水。
2、籠舍每周消毒1次,做好交配前的準備工作。
3、在雌豹和雄豹相互適應后,進行多次合籠交配,提高受孕率。
4、對於初次交配的黑豹,必須有獸醫在場,防止發生意外。
5、哺乳期幼仔能否吃到初乳是決定其健康成長的關鍵,飼養員要格外謹慎,嚴格按規定操作,保障母仔安全。

黑豹故事


2002年7月22日,印度中部城市博帕爾動物園內的一隻25歲的黑豹自然死亡,它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貓科動物。
據動物園工作人員介紹,這隻名叫馬伊卡爾的雄性黑豹最初生活在印度中央邦一個野生動物園內。後來,馬伊卡爾的母親因吃人被打死,成為孤兒的馬伊卡爾被轉移到博帕爾動物園。
在生命的最後幾天里,馬伊卡爾一直卧在鋪有軟墊的籠中,由於牙齒早已掉光,它不得不以肉泥為食。
據動物園獸醫阿尼爾·夏爾馬介紹,在馬伊卡爾之前,世界上還從未有大型貓科動物能夠存活25年。一般來說,野生貓科動物的壽命最長為15年,人工飼養的貓科動物最多也只能活20年。

保護現狀


瀕臨絕種保育的兩類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