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真詮
外科真詮
《外科真詮》,外科著作,2卷。清代鄒岳(五峰)撰,刊於道光十八年(1838)。本書所論外科疾病,首則總論其要,繼而分門別類細述治法。其分類法:以毒之發有定位者,自頭而腳,逐一論之;其毒之發無定處者,則由發之大者述及於小;至於小兒諸瘡及少見怪瘡,則逐條列述於後,共計269個病證。末附經絡內景圖說、脈學提要、雜症、藥品揭要及吳錦堂、胡俊心二氏外科醫案。其中所論失營症、唇繭、乳岩、腎岩翻花等體表癌腫之治療有參考價值。
鄒氏深感當時外科之書卷帙浩繁,真詮隱晦,於是博採群書,刪繁就簡,並將師授之心法,不傳之秘方,悉數示之,撰成本書。
現存清道光十八年(1838)刻本、清同治十一年(1872)皖江竹溪主人刻本、1955年上海中醫書局鉛印本等。
鄒岳,清代醫學家。字五峰,號東山。旴江(今江西南城)人。父景波以醫名世,然早歿。初習儒,為邑諸生,繼父志業醫。先師事胡俊心,繼得吳錦堂傳授,刻苦鑽研,精內外科。學宗張仲景,辨虛實證甚明。嘗游蘇門,著《醫醫說》,為時人推服,今佚。見外科之書卷帙浩繁,真詮隱晦,遂博採群書,刪繁就簡,分門別類,將師授之心法,既效之秘方,輯成《外科真詮》兩卷(1838)。首列瘡瘍總論及身體各部之瘡瘍,次述發無定處之瘡瘍、小兒諸瘡,末附經絡內景圖說、脈學提要、雜症、藥品揭要及吳錦堂、胡俊心兩氏之外科醫案。其治外科,主張“外科必本於內,知乎內以求外”,故重視內治方法用於外科疾病。
上卷分述從頭至足,自上而下,癰毒之發有定出者。下卷論述毒之發無定處者從大到小,按證辨治;繼之為小兒諸瘡及三十一種怪病;后載經絡圖注、內景圖說、脈學提要、雜症揭要、藥品大略等篇。全書共列病症363種,錄其師胡俊心、吳錦堂二氏醫案六十九例。是書分門別類,雜而不亂。鄒氏主張“外科必本於內,知乎內求乎外”。故重視內治方法用於外科疾病,特別對外科兼症如煩渴、譫語、呃逆等處理有一定法規,使後世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本書對後世外科臨床頗多啟發,為清代較有影響的外科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