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塌糊塗
漢語成語
一塌糊塗,漢語成語,拼音是yī tā hú tú,形容混亂或敗壞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出自《革命春秋·學生時代》。
形容混亂或敗壞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清·曾樸《孽海花》:“與其顧惜場面,硬充好漢,到臨了弄的 一塌糊塗,還不如一老一實,揭破真情,自尋生路。”
形容極度緊張或非常勞累。蔡東藩《明史通俗演義》第八八回:“一鷺汗流滿面,言語支吾。”魯迅《彷徨.傷逝》:“況且她又這樣地終日汗流滿面,短髮都粘在腦額上;兩隻手又只是這樣地粗糙起來。”
條理井然、井然有序、井井有條。
亂七八糟、一團漆黑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賓語、狀語;含貶義。
新開設的中學,更是一塌糊塗,笑話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