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3:西斯的復仇
2005年喬治·盧卡斯執導電影
《星球大戰3:西斯的復仇》(Star Wars: Episode III - Revenge of the Sith)是科幻電影《星球大戰》系列的第三集,也是星戰前傳系列的最後一部,由喬治·盧卡斯執導,於2005年5月上映。
故事講述經過三年殘酷的戰爭,克隆人戰爭己差不多接近尾聲。在科洛桑,帕爾帕廷議長的勢力日漸壯大,他企圖把飽受戰火洗禮的銀河共和國轉形至銀河帝國。他的密友阿納金·天行者已顯露了他的真正力量,帕爾帕廷蠱惑他走向崇尚武力的黑暗面……
影片提名2006年第78屆奧斯卡最佳化妝獎。
劇照
演員表
角色名 | 演員名 | 配音 | 備註 |
---|---|---|---|
歐比旺·克諾比 | 伊萬·麥格雷戈 | 關信培(粵語)、李智偉(公映版)、王明軍(電影頻道重配版) | |
帕德梅·阿米達拉 | 娜塔莉·波特曼 | 郭碧珍、廖菁、李世榮 | |
阿納金·天行者 | 海登·克里斯滕森 | 張繼聰 、金鋒、王凱 | |
達斯·西迪厄斯 | 伊恩·麥克迪阿梅德 | 周志輝、周志強、齊克建 | |
梅斯·溫杜 | 塞繆爾·傑克遜 | 潘文柏、蓋文革、陸建藝 | |
貝爾·奧迦納 | 吉米·斯密茨 | 韓童生 | |
尤達大師(聲演) | 弗蘭克·奧茲 | 高翰文、白濤、高增志 | |
C-3PO | 安東尼·丹尼爾斯 | 梁建平、張偉、商虹 | |
杜庫伯爵 | 克里斯托弗·李 | 盧雄、陸建藝、任亞明 | |
阿佩拉娜女王 | 凱薩·卡斯特-休伊斯 | ||
基·阿迪·芒迪 | Silas Carson | 程寅 | |
Captain Typho | Jay Laga'aia | 邱萬城 | |
塔金 | Wayne Pygram | ||
科迪指揮官 | Temuera Morrison | 古明華 | |
馬斯·阿梅達 | 大衛·鮑沃斯 | ||
西奧·比布爾 | Oliver Ford Davies | ||
加·加·賓克斯 | 阿梅德·貝斯特 | 郭政建、吳凌雲 | |
Captain Antilles | Rohan Nichol | ||
Captain Colton | Jeremy Bulloch | ||
Terr Taneel | Amanda Lucas | ||
R2-D2 | Kenny Baker | ||
普羅·孔 | Matt Sloan | ||
楚巴卡 | Peter Mayhew | ||
Queen of Alderaan | Rebecca Jackson Mendoza | ||
歐文·拉爾斯 | Joel Edgerton | ||
貝露·拉爾斯 | Bonnie Maree Piesse | ||
澤特·朱卡薩 | 杰特·盧卡斯 | ||
阿根·科拉爾 | Tux Akindoyeni | ||
Senator Orn Free Taa | Matt Rowan | ||
薩斯·汀 | Kenji Oates | ||
艾拉·塞庫拉 | 艾米·愛倫 | ||
Clone Trooper | Bodie'Tihoi' Taylor | ||
Ruwee Naberrie | Graeme Blundell | ||
Jobal Naberrie | Trisha Noble | ||
索拉·納貝里 | 克勞蒂婭·卡萬 | ||
Ryoo Naberrie | Keira Wingate | ||
紐特·岡雷 | Silas Carson | ||
Pooja Naberrie | Hayley Mooy | ||
斯萊·穆爾 | Sandy Finlay | ||
Chi Eekway | Katie Lucas | ||
蒙·莫思馬 | 金妮韋芙·奧蕾利 | ||
Fang Zar | Warren Owens | ||
Male-Dee | Kee Chan | ||
Nee Alavar | Rena Owen | ||
Giddean Danu | Christopher Kirby | ||
巴娜·布里默 | 白靈 | ||
格里弗斯將軍 | - | Matthew Wood、陸建藝 | |
Motee | Kristy Wright | ||
Whie | Coinneach Alexander | ||
Bene | Mousy McCallum | ||
謝爾泰·雷特拉克 | 卡羅琳·德索扎 | ||
基特·費斯托 | Ben Cooke | ||
莎克·提 | 奧麗·紹珊 | ||
Baron Papanoida | 喬治·盧卡斯 |
職員表
出品人 | 喬治·盧卡斯 |
---|---|
總導演 | 喬治·盧卡斯 |
製作人 | 喬治·盧卡斯、里克·麥考倫 |
藝術指導 | 加文·巴奎特 |
美術設計 | Ian Graciell、Phil Harvey、David Lee、Peter Russell |
編劇 | 喬治·盧卡斯 |
服裝設計 | Trisha Biggar |
視覺特效 | Roger Guyett、約翰·諾爾 |
攝影 | 大衛·塔特薩爾 |
配樂 | 約翰·威廉姆斯 |
剪輯 | Roger Barton 、Ben Burtt |
布景師 | Richard Roberts |
角色介紹
阿納金·天行者
演員 海登·克里斯滕森
配音金鋒
電影主角,絕地武士,由於天分極高而被稱為天選之子。本片中由於預見到妻子會死於分娩而受到達斯·西迪厄斯的誘惑,而一步步滑向黑暗的深淵。
歐比旺·克諾比
演員 伊萬·麥克格雷格
配音李智偉
安納金的師父和朋友,絕地委員會成員。是一位盡職盡責、忠於職守的絕地大師,對阿納金非常信任和關心。
帕爾帕廷
演員伊恩·麥克迪阿梅德
配音 周志強
銀河共和國最高議長,得到許多人的支持和擁護,同時也被阿納金視為良師益友,但卻擁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真實身份。
帕德梅·阿米達拉
演員娜塔莉·波特曼
配音廖菁
納布星球駐銀河議會的議員,善良而美麗。與阿納金秘密結婚,但卻逃不過註定的厄運。
梅斯·溫杜
演員 塞繆爾·傑克遜
配音 蓋文革
絕地委員會大師,劍法高超,曾立下赫赫戰功,在他心目中共和國是超越一切的最為神聖的事物。
尤達大師
演員 弗蘭克·奧茲
配音白濤
絕地武士團最高大師,已經授徒八百多年了。雖然身材矮小,原力造詣卻非常深厚。
格里弗斯將軍
演員馬修·伍德
配音陸建藝
獨立星系邦聯的機器人將軍,冷血而殘酷,是導致多位絕地大師被殺的元兇,本片片頭率軍突襲科洛桑
《星球大戰3:西斯的復仇》電影配樂 | ||||||
---|---|---|---|---|---|---|
配樂 | 約翰·威廉姆斯 | 演奏 | 倫敦交響樂團 | 發行時間 | 2005-05-03 | |
序號 | 名稱 | 時長 | ||||
1 | Star Wars and The Revenge Of The Sith | 7:31 | ||||
2 | Anakin's Dream | 4:46 | ||||
3 | Battle Of The Heroes | 3:42 | ||||
4 | Anakin's Betrayal | 4:04 | ||||
5 | General Grievous | 4:07 | ||||
6 | Palpatine's Teachings | 5:25 | ||||
7 | Grievous and the Droids | 3:28 | ||||
8 | Padme's Ruminations | 3:17 | ||||
9 | Anakinvs.Obi-Wan | 3:57 | ||||
10 | Anakin's Dark Deeds | 4:05 | ||||
11 | Enter Lord Vader | 4:14 | ||||
12 | The Immolation Scene | 2:42 | ||||
13 | Grievous Speaks to Lord Sidious | 2:49 | ||||
14 | The Birth Of The Twins and Padme's Destiny | 3:37 | ||||
15 | A New Hope and End Credits | 13:06 |
年份 | 屆數 | 組織 | 獎項 | 獲獎者 | 種類 |
2005 | 第7屆 | 青少年選擇獎 | 最佳動作冒險電影 | 獲獎 | |
最佳動作冒險/懸疑電影男演員 | 海登·克里斯滕森 | 提名 | |||
最佳動作冒險/懸疑電影女演員 | 娜塔莉·波特曼 | 提名 | |||
最佳電影對峙戲 | 伊萬·麥克格雷格 | 提名 | |||
最佳電影壞蛋 | 海登·克里斯滕森 伊恩·麥克迪阿梅德 | 提名 | |||
2006 | 第78屆 | 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化妝 | Dave Elsey Nikki Gooley | 提名 |
2006 | 第29屆 | 日本電影學院獎 | 最佳外語片 | 喬治·盧卡斯 | 提名 |
2006 | 第15屆 | MTV電影獎 | 最佳反派 | 海登·克里斯滕森 | 獲獎 |
最佳打鬥場面 | 海登·克里斯滕森 伊萬·麥克格雷格 | 提名 | |||
最佳英雄角色 | 伊萬·麥克格雷格 | 提名 | |||
2006 | 第32屆 | 人民選擇獎 | 最受歡迎劇情電影 | 獲獎 | |
最受歡迎電影 | 獲獎 | ||||
2006 | 第32屆 | 土星獎 | 最佳配樂 | 約翰·威廉姆斯 | 獲獎 |
最佳科幻電影 | 獲獎 | ||||
最佳男主角 | 海登·克里斯滕森 | 提名 | |||
最佳女主角 | 娜塔莉·波特曼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伊恩·麥克迪阿梅德 | 提名 | |||
最佳導演 | 喬治·盧卡斯 | 提名 | |||
最佳編劇 | 喬治·盧卡斯 | 提名 | |||
最佳服裝 | Trisha Biggar | 提名 | |||
最佳特效 | 約翰·諾爾 John Knoll Rob Coleman Brian Gernand | 提名 | |||
最佳化妝 | Dave Elsey Lou Elsey Nikki Gooley | 提名 | |||
2012 | 第38屆 | 土星獎 | 最佳DVD套裝 | 提名 |
包括帕德梅、蒙·莫思馬和白靈飾演的巴娜·布里默在內的一組議員之間的談話情節被刪掉,他們的談話內容主要為策劃組織一個阻止帕爾帕廷攫取更多權力的聯盟。這些情節被刪掉的原因是為了讓劇情更多地集中到阿納金身上。在盧卡斯的早先劇本草稿中,還包含有當時10歲的漢·索洛出場,但這個角色最終沒有進入拍攝進程。尤達流亡至達戈巴的場面在剪輯時被刪掉,但它被保留到發行的DVD版本的“被刪減的場面”中。製片麥凱倫對此曾表示,如果盧卡斯準備發行星戰全套六部曲DVD,他希望能將這段場面加回電影中去。
關於絕地大師莎克·提有兩種結局,一種是在絕地聖殿內被維德所殺,另一種是她在格里弗斯將軍的飛船上直接被其殺害,但這兩個拍攝的場面都被刪掉並包含在DVD“被刪減的場面”中。盧卡斯表示兩個場面表現的都不是莎克·提的真實結局,正式設定是莎克·提在66號指令中生還,這一點在遊戲《星球大戰:原力釋放》中已被證實。
之前盧卡斯曾承諾將會在這部影片中解釋為什麼在《星球大戰2:克隆人的進攻》中有人將絕地檔案中有關卡米諾行星的資料刪除這一謎團,但可能是出於著重刻畫阿納金的原因,他沒能在這部電影中解釋這個問題,后交由作家詹姆斯·盧西諾在其衍生宇宙小說《星球大戰:惡之迷宮》中予以解答。
2003年6月30日上午8點7分,影片的主要拍攝在位於悉尼的福克斯攝影棚正式開機。編導盧卡斯、製片人里克·麥考倫(Rick McCallum)、主演伊萬·麥克格雷格和海登·克里斯滕森、機器人R2-D2和其他100多位演職人員齊聚一堂,就此拉開了影片拍攝的序幕。
劇照
影片的後期製作在2004年的夏天展開,與此同時,劇組又跑到英國謝伯頓攝影棚補拍了11天。(同年早些時候,劇組還曾在悉尼完成了伍基人的藍屏特技製作)2005年1月,經歷了在Elstree Studios的最後一輪拍攝,影片的拍攝終於圓滿的畫上了句號。
海登·克里斯滕森瘋狂跑過一個平台是影片拍攝的最後一個鏡頭。當盧卡斯平靜的向全體演職人員宣布:“停--到此為止”,攝影機終於停止了轉動,當時是在英國Elstree的8號攝影棚,1977年《新希望》就曾在此拍攝。
早在70年代早期,概念藝術便成為星戰系列影片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片的概念設計總監賴安·丘奇和艾瑞克·提門斯早在盧卡斯的劇本還未完成時就開始率藝術部門著手於本片的設計工作,將影片中的每個細節都付諸實施,在1年的時間裡一一完善影片中出現的所有車輛、場景、設備和服裝的概念。
劇照
藝術部門還要幫助製作設計師和服裝設計師完成設計。其中製作設計師加文·包奎特擔負著設計和建造72個主要布景的任務,它們不僅要能夠與幾個月後工業光魔完成的數字特效融合得天衣無縫,還要與以往的星戰電影有所關聯。如重現《新希望》中叛亂封鎖信史號飛船上的主通道,因為必須要與之前被拆除的的布景嚴格一致,所以要按照遺留的設計圖紙一點一點的重建。服裝設計師特麗莎·畢迦不僅要重現1977年達斯·維德穿著的服裝,還要應對片中500套服裝的繁重使命,並且盡其所能的探索獨特面料,以營造出與影片整體相吻合的異域風格。
為了將阿納金與歐比旺的決戰和其他打鬥場景發揮得淋漓盡致,本片武術指導尼克·吉拉德和喬治·盧卡斯將絕地武士的能力分為1到10級,其中歐比旺是8級,而阿納金則是9級。扮演阿納金的海登·克里斯滕森和扮演歐比旺的伊萬·麥克格雷格在抵達悉尼后立即開始綵排和訓練,克里斯滕森的訓練計劃是尤其艱苦的。
劇照
工業光魔的特效總監約翰·科諾爾和羅傑·古耶特共同分擔影片中繁重的特效製作。其中科諾爾在10多年的時間裡一直致力於星戰電影的特效,在本片中他完成了影片開頭時氣勢壯觀、驚心動魄的空戰場景。古耶特則負責指導歐比旺和阿納金的決戰之地、火山星球穆斯塔法的製作工作。最後電腦生成的穆斯塔法星由噴發中的艾特納火山、數碼場景圖和微縮模型構成,一些微縮模型長達30英尺,特效人員用奶昔的原料Methylcel製成了以假亂真的岩漿,並用幾千加侖的這種“岩漿”打造出4英尺寬的岩漿河。
本片中的動畫畫面長達90分鐘,多於之前任何一部星戰電影。動畫總監羅伯·科爾曼指出,絕地大師尤達也許是動畫部最重要的成就之一。雖然在《克隆人的進攻》中出現了以數字技術生成的尤達,但本片中尤達的形象更豐滿,皮膚更真實,出鏡時間和對白也更多。
劇照
歐比旺所騎的蜥蜴名叫Boga,這個名字源於突尼西亞的一種軟飲料,影片也曾在突尼西亞取景。
影片結尾貝爾·奧迦納的飛船是用布景拍攝完成的,其中沒有用到藍屏技術。
雖然彼得·庫欣(Peter Cushing)已經去世多年,但喬治·盧卡斯曾希望讓他繼續在本片中扮演塔金,即用數字技術將庫欣在世的畫面剪接到影片中,遺憾的是庫欣的膠片已經無法使用,盧卡斯只好放棄。
影片的最後場景是最先拍攝的。
片中出現了115具死屍,是屍體數量最多的星戰電影。
影片在2005年戛納首映后,歐洲影評人稱影片影射了布希政府的政策。其中阿納金曾說:“如果你不和我站在一起,那你就在敵人一邊。”而布希曾在9·11事件之後說道:“如果你不和我們站在一起,那你就在恐怖分子一邊。”不過喬治·盧卡斯對此矢口否認,因為影片故事的框架是在越戰和尼克松當政期間成形的,那時伊拉克問題還不存在。
克里斯托弗·李的戲只用了1天便拍攝完成。
本片最初剪輯的版本長達4小時,僅開頭拯救帕爾帕廷一段就有1小時。
在伍基人軍隊的場景中,只有10人是由真人扮演,其餘都是電腦生成的。
片中格里弗斯將軍的咳嗽聲是由喬治·盧卡斯發出的,他在影片拍攝期間曾經咳嗽得很厲害。
安東尼·丹尼爾斯(Anthony Daniels)和肯尼·貝克(Kenny Baker)是僅有的兩位出演全部六部星戰電影的演員;其次是扮演尤達的弗蘭克·奧茲(Frank Oz)出演了5部;詹姆斯·厄爾·瓊斯(James Earl Jones)、彼得·梅靨(Peter Mayhew)和伊恩·麥克迪阿梅德(Ian McDiarmid)都出演了4部。
本片是唯一一部未獲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提名的星戰電影。
喬治·盧卡斯及其女兒卡蒂·盧卡斯和阿曼達·盧卡斯、影片特效總監約翰·科諾爾(John Knoll)和動畫總監羅伯·科爾曼(Rob Coleman)都曾在片中客串角色。
片中從聖殿中奔出的年輕絕地武士是由盧卡斯的兒子杰特·盧卡斯(Jett Lucas)扮演的。
斯蒂文·斯皮爾伯格曾在影片的前期籌備過程中設計了部分場景,斯皮爾伯格藉此試驗了將在《世界大戰》中使用的工業光魔的視覺預覽技術,歐比旺和阿納金的決鬥場景就有他參與設計。
白靈曾出現在影片中,但後來她的鏡頭被全部刪剪。有謠言稱盧卡斯是因為白靈為《花花公子》拍攝照片而剪掉她的畫面,但盧卡斯稱在白靈為《花花公子》拍照的8個月前就已經完成了刪剪。
在影片開拍前,海登·克里斯滕森和伊萬·麥克格雷格曾接受為期兩個月的劍術和健美訓練。
為了防止傷及演員,片中的光劍使用了鍍鉻橡膠。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推薦克里斯托弗·尼爾(Christopher Neil)擔當本片的會話教練。
海登·克里斯滕森為出演本片增重11公斤。
在這六部星戰電影中,歐比旺的標誌性台詞是“I have a bad feeling about this”。
加里·奧德曼是為格里弗斯將軍配音的最初人選,但後來因他是美國演員工會成員而無緣本片。
本片片頭長達76秒,是所有星戰電影中最長的。
約翰·里斯-戴維斯也曾有望為格里弗斯將軍配音。
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羅伯特·德尼羅、伊利亞·伍德、迪安·德夫林(Dean Devlin)和連姆·尼森都曾在本片拍攝期間造訪片場。
全片由索尼HDC-F950高清晰攝影機拍攝完成,採用索尼HDCAM SR格式,這種攝影機的價格高達15萬美元喬治·盧卡斯曾說他再也不想拍膠片電影了。
本片顏色運用的靈感源於抽象派畫家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的作品。
在歐比旺同阿納金的決鬥中,熔岩的流向發生了改變。
當阿納金抵達穆斯塔法星時,他的機械手臂不見了。
上映國家/地區 | 時間 |
科威特 | 2005年5月17日 |
荷蘭,法國,瑞士,巴林,奧地利,埃及,比利時 | 2005年5月18日 |
中國,中國香港,菲律賓,秘魯,波蘭,俄羅斯,葡萄牙,巴拿馬,黎巴嫩,以色列,墨西哥,挪威,紐西蘭,英國,阿聯酋,哈薩克,南非,土耳其,斯洛維尼亞,新加坡,西班牙,泰國,印度尼西亞,瑞典,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捷克,克羅埃西亞,智利,澳大利亞,美國,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匈牙利,德國,宏都拉斯,瓜地馬拉,愛爾蘭,丹麥,保加利亞,多明尼加,芬蘭,薩爾瓦多 | 2005年5月19日 |
義大利,印度,立陶宛,愛沙尼亞,厄瓜多,冰島,希臘 | 2005年5月20日 |
中國台灣 | 2005年5月21日 |
韓國 | 2005年5月26日 |
馬其頓共和國 | 2005年5月27日 |
日本 | 2005年7月9日 |
劇照
在5月19日首映當天,這部電影刷新四項票房紀錄:午夜首映票房(原紀錄保持者為《指環王3:王者歸來》,800萬美元),首映日總票房(原紀錄保持者為《蜘蛛俠2》,4040萬美元),單日票房(原紀錄保持者為《怪物史萊克2》,4480萬美元)和星期四票房(原紀錄保持者為《黑客帝國2:重裝上陣》,3750五十萬美元)。
劇照
儘管是最黑暗的一部,但也是最好的一部。(《今日美國》評)
《星戰3》是新三部曲中最好的一部,同時也是盧卡斯執導的4部《星戰》中最好的。它和《帝國反擊戰》一樣成為這個圓環中最飽滿、最有挑戰性的一環。(《紐約時報》評)
《星戰2》過多地描述了政治上的陰謀,《星戰3》則終於回歸到《星球大戰》開篇那經典的太空歌劇式的風格。(影評人羅傑·埃伯特評)
《星戰》終於名副其實地向‘經典’回歸了。(《芝加哥太陽報》評)
電影評論網站爛番茄從283份評論中計算得到此部電影的“新鮮”程度為79%,這和前兩部前傳分別得到55%和65%相比有所提升。
對白令人吃驚的無力,僵硬的表演讓人無法容忍。(《紐約每日新聞》評)
對白再一次成為這部電影的弱項。片中人物都像在說基礎英語:沒有感情色彩,沒有口頭禪,沒有小機靈,就跟學貝立茲似的。(影評人羅傑·埃伯特評)
與科幻小說的蒼白封面不同,《西斯的復仇》達成了終極的巴洛克式輝煌,從《幽靈的威脅》開始的充斥每一幀畫面的過度美學,到這一部中泛濫到荒謬的程度。(《村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