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子茅

禾本科拂子茅屬植物

拂子茅(學名:Calamagrostis epigeios (L.) Roth)是禾本科、拂子茅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根狀莖。稈直立,平滑無毛或花序下稍粗糙,高可達100厘米,葉鞘平滑或稍粗糙,葉舌膜質,長圓形,先端易破裂;葉片扁平或邊緣內卷,上面及邊緣粗糙。圓錐花序緊密,圓筒形,分枝粗糙,直立或斜向上升;兩穎近等長或第二穎微短,第二穎主脈粗糙;外稃透明膜質,雄蕊花藥黃色,5-9月開花結果。

歐亞大陸溫帶地區皆有分佈。中國分佈遍及全國。生於海拔160-3900米的潮濕地及河岸溝渠旁。

拂子茅為牲畜喜食的牧草;其根莖頑強,抗鹽鹼土壤,又耐強濕,是固定泥沙、保護河岸的良好材料。

形態特徵


拂子茅
拂子茅
拂子茅多年生,具根狀莖。稈直立,平滑無毛或花序下稍粗糙,高45-100厘米,徑2-3毫米。葉鞘平滑或稍粗糙,短於或基部者長於節間;葉舌膜質,長5-9毫米,長圓形,先端易破裂;葉片長15-27厘米,寬4-8(13)毫米,扁平或邊緣內卷,上面及邊緣粗糙,下面較平滑。圓錐花序緊密,圓筒形,勁直、具間斷,長10-25(30)厘米,中部徑1.5-4厘米,分枝粗糙,直立或斜向上升;小穗長5-7毫米,淡綠色或帶淡紫色;兩穎近等長或第二穎微短,先端漸尖,具1脈,第二穎具3脈,主脈粗糙;外稃透明膜質,長約為穎之半,頂端具2齒,基盤的柔毛幾與穎等長,芒自稃體背中部附近伸出,細直,長2-3毫米;內稃長約為外2/3,頂端細齒裂;小穗軸不延伸於內稃之後,或有時僅於內稃之基部殘留1微小的痕迹;雄蕊3,花藥黃色,長約1.5毫米。花果期5-9月。

生長習性


喜生於平原綠洲,常見於水分條件良好的農田、地埂、河邊及山地,土壤常輕度至中度鹽漬化。是組成平原草甸和山地河穀草甸的建群種。
生境:草叢、潮濕草甸、潮濕地、低濕地、溝邊、溝渠邊、河邊、河谷、河灘草叢、河灘沙地、湖邊、林緣草甸、林中草甸、柳灌木林中、路邊、路邊草叢中、平原綠洲、丘間低地、沙地、山谷、山坡、山坡草甸、山坡灌叢、山坡河灘草甸、山坡林中、山坡路邊潮濕地、濕潤地、溪邊、鹽鹼地、鹽鹼化草甸、沼澤地。

分佈範圍


分佈遍及全國。生於潮濕地及河岸溝渠旁,海拔160-3900米。歐亞大陸溫帶地區皆有。

主要價值


為牲畜喜食的牧草;其根莖頑強,抗鹽鹼土壤,又耐強濕,是固定泥沙、保護河岸的良好材料。
用於牧草栽植。為優質纖維植物。

病蟲害防治


拂子茅常見病蟲害有翦股穎粒線蟲、禾草炭疽病、禾草香柱病、禾草霜霉病等。

翦股穎粒線蟲

防治方法
(1)種子處理:對病種的有效處理方法
①熱處理:將種子在24-12℃的溫水中預浸泡2h,然後用52℃熱水處理15分鐘;
溴甲烷處理:每升含水量12%的種子用600—800mg的漠甲烷處理1 h。
(2)加強田間衛生,即注意清除農機具等沾附的蟲癭,以防止病害的擴散。
(3)實施輪作或休閑(1年以上),使線蟲無法侵染合適的寄主而減少再次侵染源。
(4)田間使用茅草枯(dalapon)或抑芽丹(maleichydrazide)等特異性除草劑或草坪上定期割草以抑制寄主植物的開花,從而使線蟲無法完成生活吏。

防治方法

1.加強管理 提供良好的生長發育條件,以增強寄主抗病力,是預防本病的根本措施。
2.播種前種子處理 播種前用種子重量的0.5%多菌靈、福美雙或甲基托布津(均為50%可濕性粉劑)拌種。
3.田間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噴施50%多菌靈(100克對水30-75升),每隔7-10天一次,直到病情被控制。此外,百菌清克菌丹異菌脲、放線酮也有良好防效。

禾草香柱病

防治方法
1.杜絕來源 對引入的播種材料(種子或草皮),應當進行染色鏡檢。發現體內有病菌,應予以銷毀。不從染病草地收種。
2.合理排灌 據觀察,在高溫情況下,香柱病發生情況嚴重,可大量產生子座
3.科學施肥 過量氮肥也促使子座大量產生,應當避免偏施和過施速效氮肥。
4.輪作倒茬 發病嚴重的草地宜及早翻耕,改種非寄主植物。不易用殺菌劑根治此病。

主要變種


密花拂子茅(變種)
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別為,圓錐花序更緊縮而密集,幾無間斷。
分佈與生長習性均與原變種相同。模式標本采自高加索。
小花拂子茅(變種)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別為植株較矮小;圓錐花序較小而緊密,長6-9厘米,小穗長4-4.5毫米,外稃長約2.5毫米,芒較短,僅1.5毫米。
產東北松嫩平原、四川西部高山地區。蘇聯遠東地區亦有分佈。模式標本采自黑龍江肇東四方山。
林中拂子茅(變種)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別,為其圓錐花序較長而疏展,延伸小穗軸較長,長0.5-0.8毫米。
產黑龍江、吉林;為我國東北小興安嶺、張廣才嶺、完達山和長白山林區特有類型;在本區僅東緣與上述林區交接處(如哈爾濱)有零星分佈。成小片生於林內草地、林緣或濕地,模式標本采自吉林臨江縣。

繁殖方法


材料:為拂子茅花葉的1年生盆栽苗。
方法:
● ● 滅菌方法:選取帶有分櫱芽的莖段,自來水沖洗2小時,用75%乙醇分別處理30秒,無菌水沖洗2次,再用0.1%氧化汞分別處理12分鐘,無菌水沖洗5~7次,解剖鏡下取莖尖,接種於MS培養基上;然後置於組培室內培養,培養溫度25(±2)℃,光照強度2500-3000勒克斯、光周期16小時/天。處理重複3次,重複30個外植體。
● ● 愈傷組織誘導:⑴將滅菌后的外植體接種於含4毫克/升2,4-D的MS培養基中,然後置於組培室內培養,培養條件如滅菌方法。處理重複3次,重複接種30個外植體。⑵將外植體滅菌後接種於含0.4毫克/升6-BA和4毫克/升2,4-D的MS培養基中,然後置於組培室內培養,培養條件如滅菌方法。處理重複3次,重複接種30個外植體。
● ● 不定芽誘導:⑴選取生長狀況基本一致的胚性愈傷組織,轉接到含2、毫克/升6-BA的MS培養基中,然後置於組培室內培養,培養條件如滅菌方法。處理重複3次,重複接種30個愈傷組織。⑵將生長狀況基本一致的胚性愈傷組織接種於含0.2毫克/升NAA和2毫克/升6-BA的MS培養基中,然後置於組培室內培養,培養條件如滅菌方法。處理重複3次,重複接種30個愈傷組織。誘導率最高為33.4%。
● ● 生根誘導:當不定芽長至2-3厘米時,將其接種於MS培養基上進行生根誘導。6-BA濃度為2.0毫克/升時,NAA濃度為0.2毫克/升時生根率為76.9%。
移栽:將獲得的不定芽轉接到MS基本培養基上,2-4周后,不定芽基部形成根系生根率達100%;第5周時,植株株高已達5-7厘米,移至溫室環境,揭開封口膜煉苗3-4天後,洗凈根部附著的培養基,移栽到基質(草炭∶珍珠岩=1∶1)中,正常肥水管理,成活率達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