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人民出版社出版圖書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是19世紀40年代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馬克思。該書主要講述了馬克思總結自己的思想與思考經濟與哲學等有關問題的手稿。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是19世紀40年代出版的刊物,是馬克思在年輕時代總結自己的思想和弄清思考的問題而寫的一個未完成的手稿,有三個部分。是一部研究政治經濟學和哲學的著作。但是,在“異化勞動”和“共產主義”兩個部分里卻包含著豐富而深刻的經濟學思想,因此,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儘管《手稿》在一些問題的表述中還留有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的痕迹,但是《手稿》第一次從生產勞動實踐的觀點來闡述經濟和經濟學的起源,為經濟學的研究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在這個意義上說,《手稿》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光輝起點。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是馬克思於1844年初步探索政治
經濟學時寫下的一部手稿。
19世紀40年代,當時馬克思(26歲)流亡在巴黎,寫下這批手稿,所以又稱“巴黎手稿”。
1932年,蘇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研究院院長弗·阿多拉茨基等人,在其編輯出版的德文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EGA)第3卷中,以《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國民經濟學批判》為題全文發表了這部手稿。幾乎在同一天,兩位德國社會民主黨作家(齊·朗茲胡特和J·P·邁爾)在他們編輯出版的《歷史唯物主義:卡爾·馬克思早期著作集》(1932年阿爾弗勒德·克勒訥出版社萊比錫版)中發表了手稿的另一個德文版本。這兩個德文版手稿全文刊出以後,很快受到了各界人士的普遍重視。
法文本和義大利文本先後於1932年和1937年出版。
中文有兩個《全集》版本,即《全集》第1版第42卷的版本和《全集》第2版第3卷的版本。單行本共有三個,即197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劉丕坤譯本,1985年人民出版社根據《全集》第1版第42卷譯文排印的版本,以及2000年人民出版社根據《全集》第2版第3卷譯文排印的版本。
第一手稿 | |
工資 | 資本的利潤 |
資本 | 資本的利潤 |
資本對勞動的統治和資本家的動機 | 資本的累積和資本家之間的競爭 |
地租 | 異化勞動 |
第二手稿(此手稿大部分已亡佚) | |
私有財產的關係 | |
第三手稿 | |
國民經濟學中反映的私有財產的本質 | 共產主義 |
需要,生產和分工 | 貨幣 |
對黑格爾的辯證法和整個哲學的批判 |
馬克思在世時手稿從未發表。直到1927年,馬克思逝世44年後,才由原蘇聯馬列主義研究院梁贊諾夫院長主持將其中的 部分譯文以《〈神聖家族〉的預備著作》為題發表於《馬克思恩格斯文庫》第3 卷,當時沒有引起廣泛注意。1929年2月,在巴黎出版的《馬克思主義評論》 雜誌第1期上,編者以《關於共產主義和私有制的札記》、《關於需要、生產和分配的札記》為題發表了 另一些片斷。
手稿全文首次公開發表是在1932年。手稿的發表,引起了西方人研究馬克思主義轉向,不斷從政治學和經濟學轉向哲學,促使了所謂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西方馬克思主義,實際上並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流派,而是一個寬泛的地域性概念。
手稿自問世以來近80年,經歷了許多神奇遭遇,也擔當過不少重大歷史角色。時至今日,它還是馬克思文獻中被引用最多,同時又最難懂的文本之一。這部著作術語新舊參差,內容龐雜,可以看作馬克思思想發展過程中一次巨大的綜合和艱難的創造。在這部《手稿》中,馬克思的各種必要的思想元素開始彙集、融合,日益成長為一些新的思想,並得到了儘管還不完備、但卻是較為系統的創造性發揮。因此它有很大的思想含量和解釋空間。在西方現代哲學、西方馬克思主義、前蘇聯東歐思想界、當代中國思想理論界,引起一次又一次重大的釋義活動,顯示出它的重要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它的學術價值通過國內外研究狀態看得更清楚。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是馬克思第一次試圖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進行批判性考察,並初步闡述自己的新的經濟學、哲學觀點和共產主義思想的一部早期文稿。它主要是由三個筆記本組成:
筆記本I 是馬克思在研讀了讓·巴·薩伊的《論政治經濟學》和亞·斯密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兩部著作並寫了摘要之後,用比較短的時間寫出的。斯密把資產階級社會中工人階級、資本家和土地所有者的收入形式即工資、資本的利潤和地租視為他的價值理論的核心因素,稱它們是收入、交換價值的原因和自然價格的組成部分。馬克思把斯密學說工資、資本的利潤和地租這三個經濟範疇加以比較分析,揭示了斯密學說的矛盾。他把筆記本I分作三欄,各欄分別加上標題《工資》、《資本的利潤》和《地租》。馬克思在闡述和分析時按標題分三欄或兩欄書寫,後來甚至不分標題分欄書寫。
在筆記本I的第XXII頁,馬克思揭露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雖然認識到勞動是價值的源泉,卻不考察工人同生產的直接關係,掩蓋了異化勞動。他詳細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條件下的異化勞動。對馬克思的這一長篇論述,編者冠以標題《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
在寫筆記本II以前,馬克思對約·拉·麥克庫洛赫《論政治經濟學的起源、發展特殊對象和重要性》(法譯本)及該書譯者吉·普雷沃寫的《譯者對李嘉圖體系的思考》作了摘要。馬克思還寫了《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一文摘要》(《馬恩全集》中文第1版第42卷第3-4頁)。
筆記本II只保存下來第XL頁至XLII頁。第XL頁開頭只保存了半句話。編者對這幾頁筆記加上標題:《私有財產的關係》。馬克思在這裡把“現代國民經濟”即“李嘉圖、穆勒等人”的觀點同斯密、薩伊的觀點相對照,看到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內部的差別。
筆記本III的內容不是一篇完整的、合乎邏輯構思的論文,而是馬克思把自己的思考立即記述下來的筆記。它分成幾個不同的部分。寫在筆記本III第XXXIX頁和XL頁上的一篇《序言》草稿,標題是馬克思加的,現作為獨立的部分編 在《手稿》的開頭。《序言》最早是從1844年8月12日起寫的。
筆記本III的其他部分,作者未加標題,現在的標題都是編者按內容分別加上的。
筆記本III開頭部分是對筆記本II未保存下來的第XXXVI頁的補充:《私有財產和勞動》。接著,是對筆記本II未保存下來的第XXXIX頁的若干補充。補充一《私有財產和共產主義》,先就有產和無產的對立向資本和勞動的對立發展作了簡短補充,然後以比較長篇幅論述通過揚棄私有財產來拋棄人的自然異化。馬克思試圖對取代資本主義制度的新社會的本質特徵,即對共產主義進行理論論證。論述共分七點。其中第六點和第七點,編者按其內容編入補充之二和補充之三。
補充之二是《對黑格爾的辯證法和整個哲學的批判》。開關部分是馬克思在論述共產主義這一題目中所寫的第六點;;接下來是對第六點的一個增補,即對黑格爾辯證法的分析;從這種分析入手,馬克思轉而批判分析了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這又是對關於揚棄人的自我異化的進一步補充;由此出發,馬克思批判了黑格爾體系。但是,馬克思並沒有從內容和邏輯上把批判分析進行下去,最後以黑格《哲學全書》的兩段引文結束。
補充之三是馬克思在論述共產主義這一題目中所寫的第七點編者按其內容編入《私有財產和需要》這一標題下。
繼上述補充之後,馬克思在筆記本III中寫了有關從資產階級經濟學中提出的不同題目的若干增補。這些增補在內容和邏輯上沒有直接聯繫,馬克思在書寫時用橫線將這些概述分隔開。
筆記本III還包括兩個片斷:《分工》和《貨幣》。從內容上說,它們是相對完整的論述。
馬克思在中斷了筆記本III的寫作后,就同恩格斯投入撰寫《神聖家族》的工作。正是在這時,他開始對大·李嘉圖《政治經濟學和賦稅原理》、詹·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這兩著作的法譯本作了摘要。這兩個摘要的特點是,馬克思對作者的理論觀點作了更多的評價、解釋和批判,從而形成他自己的長篇論述。這些論述涉及《經濟學哲學手稿》三個筆記本中只是部分地談到或根本未談到的問題。因為此,可以把這兩個摘要看作是《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補充,是對筆記本III的研究和直接繼續。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約寫於1844年5月底6月初至8月,在馬克思生前沒有發表。1927年,蘇聯出版的《馬克思恩格斯文庫》第3卷附錄將這部手稿中的《第三手稿》(即筆記本III)的大部分以俄譯文發表,但誤認為它是《<神聖家族>的準備材料》。1932年,蘇聯出版的《馬克思全集歷史考證版》第1部分第3卷以德文原文發表了全部手稿,並冠以標題《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1982年新出版的《馬克思全集歷史考證版》在發表《手稿》時採用了兩種方式編排。第一種按《手稿》的寫作時間、階段的順序編排。第二種按《手稿》的邏輯結構和思想內容編排,並由編者加了標題。這裡發表的《手稿》中文版是根據邏輯結構編排的《手稿》校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