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年會

學術年會

學術年會是學術會議中一種制度性的會議形式,通常是定期(一年或多年)召開的一種大型綜合性或主題型學術年會會議。

成型與發展


國內學術年會的成型
早在20世紀初期,中國近代的科技社團就有組織學術年會的傳統。
國內學術年會的發展
中國科學社1916—1936年曾連續舉辦年會21次。1923年,該社領導人任鴻雋認為,召開年會有三個用意,一是討論本社進行事宜,二是學術交流,三
為與地方領導交談以促進科學實業發展。國外的科學社團也有召開年會的傳統,如美國科促會第一屆年會於1848年9月20日召開以來,迄今已是第170屆,
該年會致力於為世界各地的傑出科學家提供一個展示最新成果、相互平等交流的舞台,同時也致力於為公眾和科學家搭建相互溝通的橋樑。印度科學大會協會舉辦了
90多屆學術年會。中國科協從1999年以來,已建立了學術年會制度,已舉辦年會6屆,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特點


主題性

每屆需要確定一個或多個會議主題。

規模性

學術年會一般都規模較大,所以需要進行較長時間的籌備,通常籌備周期都在1年以上;

參與性

由於學術年會對舉辦地的條件(如會場、交通、食宿等的配套)相對較高,同時還需要舉辦地政府和公眾的支持和充分參與,所以需要舉辦地申辦,並不斷更換新的舉辦地,這樣不僅能發揮舉辦地政府、企業和公眾的積極性和廣泛參與性,而且可以不斷擴大年會在各地區的聲譽和知名度。

學術性

學術年會包含的學科範圍和專業領域較廣

其他活動


由於學術年會的龐大規模性以及強大的參與特質,學術年會往往能夠聚集大量的目光,因此主辦方與參與者都會利用這個會議召開的機會進行理事會改選、召開工作會議、舉辦表彰獎勵、舉辦培訓、進行刊物銷售、貿易洽談、舉辦大型展覽、籌劃和營銷服務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