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元榘

沙元榘

沙元榘(1880年~1962年),字士度,號佑常,江蘇如皋如城人,清末稟生,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就讀於南通師範學堂(今南通師範學校),是首屆畢業生。畢業后回如皋長期從事教育行政工作。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中秀才,補廩生。清光緒二十九年,考入通州師範學堂。沙元榘早年接受變法維新思想,繼而受到孫中山先生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受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響,確立人生理念:立辦學救國、育才興邦之志,達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之的。畢業后,回如皋縣從事教育行政工作。

生平簡介


沙元榘
沙元榘
沙元榘早年接受變法維新思想,繼而受到孫中山先生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他宣傳解除封建禮教的羈絆,主張男女平等,提倡文明婚姻;廢廟宇,辦學校。他是當時如皋開風氣之先的人物。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八月,沙元榘擔任縣勸學所視學兼總董。宣統三年(1911年)改任縣勸學所所長兼視學。1912年1月任民政署學務課長如皋縣立師範學校代理校長。1913年任縣公署第三科科長。1919年1月到1926年12月任如皋縣教育局局長。1932年到1935年再度任如皋縣教育局局長。此後,他還任如皋縣救濟院長等職。在這20年內,全縣共創設學校155所,社會教育事業也有很大的發展。他創辦了公園和公共體育場。任職期間,他強化了教育局的人事陣容,延聘教育界有聲望的人才,加強了視導力量,改革了考核制度,特別是保證了教育經費探險時發放,深得廣大教師的擁戴。
1915年舉辦的學生聯合運動會,開如皋體育運動之先河。他還在集鎮創辦通俗教育講演所、閱報社;出版《如皋白話崐報》、《如皋通俗報》、《如皋周報》。當時江蘇省政府認為如皋的教育事業為全省60縣的楷模,稱讚他對教育“規劃有方”、“辦事切實、細緻”。
沙元榘生活儉樸,平易近人,有民族氣節。抗戰初期,沙元榘避居如皋東鄉,改名寒松。他不滿國民黨的對日妥協的政策。1940年新四軍東進抗日,他積極擁護共產黨抗日主張,先後支持子女沙旅、沙晉昌、沙子惠、沙堤、沙汶等5人,加入紅色大軍,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1945年收復如城,建立蘇皖邊區一專署,沙元榘出任蘇皖邊區第一行政區臨時參議員等職。1946年1月,國民黨軍隊違反停戰協定,進攻解放區,挑起“白蒲事件”。如皋人民反對內戰,情緒激憤。“七戰七捷”前,如皋人民公推了4名知名人士,代表如皋人民前往南通敵占區,向北平軍事調停執行部派出的淮陰三人執行小組慷慨陳詞,呼籲和平,揭露國民黨政府軍隊挑起內戰的罪行。沙元榘被推為首席代表。為避免目標太大,先後約定各代表分別前往,一齊在國民黨南通專員公署門前集中。當時,沙元榘年近70歲,體弱多病,家人安排第四女沙令壽陪他去南通,沿途照顧他的生活。行程當天,他和沙令壽坐上獨輪小車,經過兩軍對陣的前沿,一路顛簸60多公里,當晚到達南通。因為無法找到兩家擔保,所以住不進旅館,便在他大姐的兒子家過了一夜。第二天到達約定的地點只有沙元榘一人。聽說那三個代表被人領去“招待”了。與沙元榘一起去南通的另三名如皋代表出爾反爾,誣衊解放區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要求國民政府“早日北進”,沙元榘對他三人的兩面派手法義憤填膺,當場批駁國民黨軍隊挑起的“白蒲事件”破壞和平的罪行並遞交了《如皋人民呼籲和平書》,表達了如皋人民呼籲和平的強烈願望。這時,沙令壽心急如焚,但是沙元榘叫她等在門外,他一人走進了國民黨南通專員公署。她在馬路上轉來轉去約兩個多小時,沙元榘才從裡面走了出來,什麼話也不說,只是氣憤地叫他們從原路返回如皋。他們趕著夜路,第三天趕到如皋,縣各界代表和許多群眾敲鑼打鼓,舉旗迎接。這時,沙元榘的心情從氣憤轉為激奮。當天他就去縣政府開會,向葉胥朝縣長作了彙報。葉縣長說:“你沙老始終站在人民的立場說話,起到了揭露敵人的政治鬥爭的作用,表現了民主人士的正氣和氣節,完成了如皋人民的重託。”這種不懼風險的大無畏精神,受到黨和人民的讚揚。
1946年夏,國民黨軍隊佔領如城,沙元榘避居上海。全國解放后,他被聘為江蘇省和上海市文史館館員,並繼續擔任如皋縣各界代表會議特邀民主人士代表。
1962年7月病逝,享年83歲。

個人著作


著有《寒松詩集》,出版於建國之後。另有著作《如皋上下三百年》已佚。

人物榮譽


1919年、1921年兩次榮獲教育部獎給的“嘉禾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