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德壽宮的結果 展開

德壽宮

韓國德壽宮

德壽宮(韓語:덕수궁;英文: Deoksugung Palace)原來是朝鮮成宗(1469-1494)的哥哥月山大君(1454-1488)的住宅。光海君(1575-1641)即位后將其改稱為景雲宮,從而使之具有了王宮的面貌。後來又改稱為德壽宮。

基本簡介


德壽宮全景
德壽宮全景
德壽宮大門
德壽宮大門
德壽宮(英文名:Deoksugung),原來是朝鮮時代成宗的哥哥-月山大君的私邸,後來作為臨時住處稱為西 宮。接著光海君時稱為慶運宮(英文名:Gyeongungung),後來高宗把居處從俄羅斯公館移到此地后,作為正式宮殿使用,純宗繼位后,移至昌德宮時,為表達高宗的長壽,把宮名稱作德壽宮。這是高宗渡過餘生的地方,也是駕崩的地方。現存於德壽宮,除了正殿的中和殿以外,還有韓國最早的西洋式建築-石造殿,正統木材建築和西洋式建築物,從此可看出當時文化的景象。1919年以後,德壽宮成為接待貴賓的場所,而且解放以後多用於美蘇共同委員會場,國立美術館等。德壽宮現有18,635平方米,內有正殿中和殿,光明門,昔御堂,浚明堂,即祚堂,還有國王寢宮-咸寧殿,高宗皇帝接見國內外貴賓的德弘殿,高宗皇帝欣賞音樂的地方等。德壽宮裡還有宮廷文物展覽館和德壽宮美術館。一張德壽宮入場券,可同時參觀宮廷文物展覽館和國立現代美術館。此外還有跳板等五項傳統民族娛樂活動,在中秋節和春節后召開,4-10月每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召開傳統文化藝術節,那時可觀賞到宮廷舞蹈。
古典與現代交融
古典與現代交融
德壽宮位於首爾最繁華的街道上,其以富有韻味的石牆路而聞名。在首爾的宮殿中唯有德壽宮與西式建築並肩而立,構成別樣的景緻。德壽宮原來是李朝成宗(1469-1494)的哥哥月山大君(1454-1488)的住宅。光海君(1575-1641)即位后將其改稱為慶運宮,從而使之具有了王宮的面貌。後來高宗皇帝退位后又改稱為德壽宮。內有保存韓國最早的西洋式建築風格的石造殿、古色古香的寬敞庭院別有一番情調。德壽宮守門衛兵換崗儀式每日依照朝鮮時代王宮衛兵換崗儀式舉行,值得一觀。以保存韓國最早西洋式建築的石造殿,及貴重的自擊漏(水鍾)而聞名。古色古香的雕梁飛檐與四周超現代化的建築相互陪襯相映成趣;傳統與現代的調和搭配,予人深刻的印象經過德壽宮入口處的大漢門就是禁川,河上有禁川橋,橋寬可容王駕通過。中和殿是法殿,古色古香,充分展現了其古老的歷史。殿內的屋頂上畫著兩條龍。一般而言龍趾數表明著龍的級別。中國和韓國大部分都是以五爪龍象徵王,以七 爪龍象徵皇帝。即祚堂是光海君和仁祖(1595-1649)曾舉行過即位儀式的地方,故得名為即祚堂。堂前的匾額是高宗1905年登上皇位后親筆手書。
由於慶運宮是離宮,因此建築比較簡陋,沒有類似景福宮勤政殿、昌德宮仁政殿、昌慶宮明政殿和慶熙宮崇政殿那樣的正殿。從1901年起,開始在慶運宮的中心地帶建造規模類似於仁政殿的中和殿,其規模為五開間、四進,重檐頂,殿內有御座、五峰屏,殿外有品階石。在中和殿前修建了中和門、朝元門。整個中和殿工程耗費約325萬兩,木材購自江原道的淮陽、金城等地,石材包括江華島的磚石、全羅道礪山的品階石和漢城近郊的石材。(《朝鮮王朝儀軌》:中和殿營建都監儀軌)
德壽宮
德壽宮
1904年4月14日,皇帝寢殿咸寧殿的溫突(地炕)在點火時發生火災,不僅燒毀了咸寧殿,而且延燒到中和殿。此外太極殿(即祚堂)、昔御堂、供奉明成皇后神主的景孝殿、接待外交使節的浚明堂和咸有齋、供奉高宗御影的欽文閣、永福堂、咸喜堂、養怡齋等建築均被焚毀。在火災中倖免的只有偏處西北隅的嘉靖堂、惇德殿、九成軒和漱玉軒(重明堂)。火災之後,大韓帝國迅速重修慶運宮,建造了30多座建築。除了重建被燒毀的各處殿堂外,還新建了德慶堂、三祝齋、悠好室、宮內府、侍講院、太醫院、秘書院、公事廳、內班院、乘輿庫等建築。此外,1900年建造的西洋式宮殿石造殿也在火災后的1909年竣工。由於經費有限,中和殿改為單檐屋頂。整個重建工程耗銀795萬兩,其中93萬兩為皇室內帑。(《朝鮮王朝儀軌》:慶運宮重建都監儀軌)
德壽宮平面示意圖
德壽宮平面示意圖
咸寧殿是高宗的寢殿,其名之意是祈願高宗永遠平安。現在改裝為東面是皇帝的房間,西面是皇后的房間。靜觀軒是1900年建的最早的西式建築。1905年日本掌握韓國后,於1910年才竣工。1919年1月21日,高宗在咸寧殿中去世,石造殿成為日本美術作品展覽館,向公眾開放。1946年5月美、蘇聯合委員會曾在此開會。現在石造館的東館是宮中文物展覽館,西館是國立現代美術館分館。
日本吞併朝鮮半島之後,日本朝鮮總督府在宮外修建新道路,以及將京畿高等女校遷移到附近,使得德壽宮的範圍大大縮小。韓國光復后,由於擴建太平路,又將市政廳方向的大漢門和宮牆向西平移,因此使德壽宮變為今日佔地縮小的樣子。

主要建築


德壽宮是韓國史跡124號保護單位,位於首爾廣場附近,地鐵(市廳站)1號線2號出口/2號線12號出口。德壽宮的說明中有這樣一段話:任辰倭亂時在漢城內所有的宮闕都被燒毀,因此1593年宣組將成宗的哥哥月山大君的故居作為臨時行宮。德壽宮在歷史上大部分是作為別宮來使用的,由於地處首爾的市中心,目前是首爾市民周末休閑的重要場所。德壽宮共有13個景點,作為宮,現存的建築共有13處,包括各種門和橋,比較小,相當於一個街心花園,主要景點有大漢門,禁川橋,中和殿,昔御堂,德弘殿,咸寧殿,靜觀軒,即阼堂,浚眀堂,石造殿,光明門。大漢門,是現在德壽宮的正門,原名大安門,懸匾的字由當時的漢城府判尹(目前漢城市長)南廷哲所寫。大漢門的街對面就是plazahotel。石造殿,該殿是作為高中皇帝的辦公室及接待室,石造的西洋式建築。於1900年動工,1909年竣工,共三層。現為國立現代美術館。德壽宮的基本建築風格都是以中式大殿風格為主,也有幾個很突兀的西洋建築,昔御堂是歷代國王會議歷史艱難悼念宣組的場所,也曾經幽禁過仁穆大妃。現今的建築是1904年大火后重建的,沒有上丹青漆,也許是因為有點憂鬱氣質吧,應該是德壽宮裡最美的建築。
光明門,原來是咸寧殿的正門,1938年被遷往西南邊就成為展示興天死凡鍾和昌慶宮報漏閣自擊漏的場所。報漏閣自擊漏本來在昌慶宮,是自動水鍾為朝鮮時代國家標準鐘錶。每個時刻事兒生肖屬相出來報時。為韓國國寶(229號)。德壽宮最有名的應該是那條宮牆外的小路,傳說中的分手路,很美很浪漫,從前韓國年輕人談戀愛的主要場所,現在都轉戰到清溪川漢江去,所以就冷落了這條小路吧。

看點


德壽宮
德壽宮
德壽宮是首爾的宮殿中唯一一個中西結合的宮殿,在這裡可以欣賞到韓國最早的西洋建築——靜觀軒。在德壽宮的正門——大漢門前可看到王宮水門長交班儀式。德壽宮中有眾多有趣的殿堂。正殿中和殿在被火燒之前是雄偉的二層建築,現在是單層,殿內的屋頂上畫著兩條象徵皇帝的七爪長龍。即祚堂是光海君(公元1575~1641年)和仁祖(公元1595~1649年)曾舉行過即位儀式的地方。堂前的匾額是高宗1905年登上皇位后親筆手書。昔御堂是德壽宮內唯一的兩層殿閣,既是仁穆大妃曾被幽閉的地方,也是仁祖反正后光海君退位的殿閣。
靜觀軒是1900年建的最早的西式建築。高宗曾在此喝咖啡、休閑,後面有一條又窄又長的秘密地下通道,通向俄羅斯公館,現在依然存在。石造殿與靜觀軒都是慶雲宮內現存的西式建築,最初由英國人建造,屬於英國公司。後來高宗把居處從俄羅斯公館移到此地后,作為正式宮殿使用,直至去世。現在石造館的東館是宮中文物展覽館,西館是國立現代美術館分館。

換崗儀式


德壽宮以富有韻味的石牆路而聞名。德壽宮原來是李朝成宗(1469-1494)的哥哥月山大君(1454-1488)的住宅。光海君(1575-1641)即位后將其改稱為景雲宮,從而使之具有了王宮的面貌。後來又改稱為德壽宮。在朝鮮時代,守衛在王宮中的軍隊被稱為“守門將”,負責宮殿大門的開閉,警備和巡查等勤務。以專家考證為依據,首爾市從1996年起,將朝鮮時代守門將的換崗儀式進行了現現。儀式規模宏大,華麗壯觀,每日舉行3回儀式(每回需30分鐘)。德壽宮門衛換崗儀式,經過歷史專家們嚴格的考核,於1996正式呈現在大眾面前。該儀式生動再現出韓國傳統宮廷文化的原貌,使人們在物質文明發達的今天也能感受到傳統古典的氣息,其規模可與英國王室護衛換崗儀式相媲美。
德壽宮
德壽宮
德壽宮門衛換崗儀式,一年365日從不間斷,該儀式每天定期舉行三次,儀式時間為30分鐘。儀式開始伊始,伴隨著傳統樂器的演奏,換崗門衛徐徐登場。兩隊門衛互對暗號,確定身份。之後是為時8分鐘的守衛儀式和為時7分鐘的換崗儀式。最後儀式結束,門衛們以巡邏的形式退場。換崗儀式中,擔任6種官職的18名士兵,一邊擊鼓,一邊喊著高昂的口號行進,整個過程形象逼真,給觀眾一種肅穆威嚴之感。德壽宮王宮門衛換崗儀式作為韓國傳統宮廷文化的表演,為觀眾們提供了一個體驗傳統文化的絕好機會。門衛們華麗而又不失莊重的服飾也是一大看點,雖然有規定不能以以換崗的門衛為背景拍照,不過可以以門衛和德壽宮為背景拍照留念或者換崗儀式結束后,可以站在門衛的身旁,一起合照留念。觀看了換崗儀式過後,可以來到德壽宮,一覽韓國傳統宮殿古樸典雅的美。

周邊景點


德壽宮
德壽宮
首爾廣場:首爾市廳前廣場曾在2002年韓日世界盃期間成為街頭啦啦隊的經典場地,而從2004年5月起,它搖身一變,化為一片草地公園,出現在人們的面前。草地公園面積達12,540平方米,呈開放式橢圓形,由人行道與市廳正門相連,將作為市民休息,集會或舉行文化活動的空間使用。按計劃,將減少原為交通要道的光化門前和崇禮門周圍的車道面積,為行人建設以步行街為中心的休閑和娛樂的空間。遊客們可以在市區繁華地帶自由自在的漫步,體驗首爾市中心的歷史和文化變遷。“Hi首爾”慶典旨在展現擁有600餘年定都歷史的首爾的現代活力和凝聚力,是以市民為主角的街頭文化活動。屆時,在首爾廣場、光化門一帶將舉行多姿多彩的文化藝術演出和參與節目。包括街頭文化演出、著名歌手演唱會等,由眾多團體參與,內容豐富,是可領略國際大都市首爾風情與文化水平的良機。“Hi首爾”敬侯全世界的朋友。
匾額小故事:匾額是掛在門楣或牆上,題著字的木板。今天,在曾為韓鮮都城的漢陽(今日首爾)仍可以見到各種各樣的特色匾額。大漢門(德壽宮)大漢門原名為“大安門”。據說,“安”字寶字蓋下面的“女”字,會招來女禍,因而將“安”字改成了“漢”字,此外,也有人說是按照圖讖說,只有改成“大漢門”,國運才會長久昌盛,故做此修改。崇禮門(南大門):“崇禮門”的匾額不同於其它匾額的橫寫方式,採用豎寫方式。據說這是為了抵擋來自南方冠岳山的火氣。興仁之門(東大門):“興仁之門”不同於其它三字匾額,中間加了一個“之”字。據說這是因為興仁之門所在的東城地勢比較低。所以加了一個“之”字,以增其地力。
韓流館:韓國旅遊發展局(韓國觀光公社)本部大樓地下一層開設了韓流館(也是明星宣傳館),是韓流追星族融入韓流,盡情體驗和欣賞韓流文化的最佳場所。韓流館整體分為景視區、藝人區、影像區、音樂區。“影視區”收集了備受國外人士歡迎的影視資料,“藝人區”展示著韓流明星的照片、手印、全身照片;“影像區”放映各種MTV和影片;“音樂區”可欣賞影視插曲和流行音樂,並可為您製作與明星合影的電腦合成照片。此外,還展示了與韓流明星、電影、電視劇有關的韓流旅遊紀念品700餘件。
清溪川:清溪川是一條自西向東貫穿首爾市中心地帶鍾路區和中區之間的古老河道,全長約5.8公里,步行往返約需3個半小時。重新修復的清溪川分為三個區段。每一區段位於摩天大樓林立的首爾市中心,從東亞日報前至廣場市場;第二區段位於東大門市場為中心的商業流通區,從廣場市場至蘭溪路;第三區段以豐富的自然風光引以為豪,從蘭溪路至新踏鐵橋。沿清溪川步行,可以凝望高樓大廈與傳統建築共同勾勒出的美麗天際線,欣賞廣通橋、水標橋、五間水門橋等韓國歷史古迹。除此之外,還有希望牆、文化壁、庇雨堂隧道噴泉等現代化造型物也頗具特色,周圍的購物商業街與歷史悠久的老字號餐廳鱗次櫛比,讓佻盡情領略首爾潛在的魅力。
清溪川文化館:清溪川文化館位於清溪川復原工程的最後區段——雙水橋和古山子橋之間,以模型和展示品等各種方式,從多方面展示了清溪川的歷史和復原前後的風貌,為遊客精心設立了休息場所和展示空間,遊客可盡情觀賞。

歷史概況


德壽宮最初建於14世紀,是為李朝成宗的親兄月山大君的府邸,光海君即位時,以此作為正宮稱作景雲宮,後來進行加建而改成慶運宮,其間經過多次遷宮,最後再1897年高宗期間,再次以這裡作為正宮,同年高宗再次宣布成立大韓帝國,並即位成為皇帝,結束朝鮮王朝。
高宗即位后在德壽宮內大興土木,以當年流行的西洋式建築風格建成靜觀軒、石造殿等全新建築,以石造殿最具特色,其外形與美國白宮很相似,是韓國近代大型建築始祖,同時也保留傳統的建築,令德壽宮成為韓洋建築業並存的古宮。
德壽宮不是原來的宮殿。壬辰倭亂(1592年日本的侵略戰爭)致使朝鮮的宮殿受到嚴重破壞,法宮(國王起居及處理政務之宮)——景福宮完全被燒毀,其他宮殿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當時避難回京的宣祖(朝鮮第14代國王)沒有居所,因此,將規模較大、破壞不是很嚴重的王府定為行宮,該行宮就是今天德壽宮的雛形。光海君(朝鮮的第15代國王)首次將之命名為慶運宮,初現宮殿之勢。之後,很多國王將之視為行宮。1897年高宗(朝鮮第26代國王)在居住期間規模進一步擴大,引入近代建築風格,建有石造殿等建築,1907年更名為德壽宮。

卽阼堂構成


浚明堂
浚明堂為國王處理政務的偏殿(國王處理政務、接見大臣之地)。
卽阼堂
卽阼堂為高宗(朝鮮第26代國王)1902年“中和殿”建成之前的居所。
卽阼堂”現掛有高宗手書匾額;位於“卽阼堂”旁邊的“昔御堂”為木結構建築,未塗刷宮中御用油漆,因此看上去與一般住宅無異。

旅遊資訊


德壽宮
德壽宮
門票:大人(19-64歲)1000韓元團體(20人以上):800韓元青少年(7-18歲)500韓元團體(10人以上)400韓元6歲以下,65歲以上免費。
開館時間:9:00-21:00(每周一閉館)節假日無中文導遊。
開放時間:每年3月-10月為9:00-18:00,逢周六、周日則延長至19:00。每年11-次年2月為9:00-17:30,逢周四、周五則延長至21:00。
地址:首爾市中區貞洞5-1。
交通:地鐵1號線(2號出口),2號線(12號出口)市政府站出站後步行2~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