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壽宮原先是奸相秦檜的舊第,因有望氣之人稱“有王氣”,待秦檜亡故后就收歸官有,改築新宮。1162年,高宗移居新宮,並改名“德壽宮”。之後,孝宗為表孝敬,將德壽宮一再擴建,時稱“北內”或“北宮”,其四至範圍:東接吉祥巷、南至望江路、西臨中河、北靠水亭址。
是宮殿的名稱,比較著名的有中國的德壽宮和韓國的德壽宮。
德壽宮坐北朝南,當時佔地17萬平方米,其布局與皇城相近,宮中建有德壽殿、後殿、靈芝殿、射廳、寢殿、食殿等十餘座殿院,還有大量園林景觀,中有金魚家池、小西湖、湖上有萬壽橋,橋中間有四面亭,湖畔壘石為萬壽山,以像飛來峰,峰上一座聚遠樓、小西湖周邊還有香遠堂、清深堂、松菊三徑、梅坡、月榭、芙蓉岡,浣溪等景觀。精美程度比南宋皇城有過之無不及。
1189年,孝宗仿效高宗內禪退居德壽宮,並改名重華宮。此宮后又侍奉憲聖太后,壽成皇太后,先後改名為慈福宮,壽慈宮。1268年,度宗將其地一半改建道宮,名宗陽宮,一半廢為民居。至清初,此地漸為官署、民居所佔,“故址所存不及十之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