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德宮
昌德宮
昌德宮(韓語:창덕궁,英語:Changdeokgung Palace )位於韓國首都首爾市鍾路區,故又稱東闕,也是首爾五大宮之一,朝鮮太宗於明永樂三年(1405年)繼景福宮之後建立而成。
昌德宮原是朝鮮國王的離宮,朝鮮王朝後期則代替景福宮長期作為正宮使用。昌德宮的殿閣完全按照自然地形設計而成,是朝鮮王宮中最具自然風貌的宮殿,也是朝鮮王宮裡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宮殿。
昌德宮經多次重建,宮殿的面積與建築體量嚴格遵循與中國的宗藩關係,最大時有宮殿建築230多間,現存建築13座60餘間,包括敦化門、仁政殿、大造殿、后苑等。整個昌德宮佔地面積40.5公頃,其中后苑佔地達30公頃。
1997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上,與水原華城一起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昌德宮仁政殿
朝鮮王朝前期,國王使用的主要是景福宮,昌德宮使用較少。朝鮮太祖李成桂正是在昌德宮過世。到朝鮮成宗、燕山君以後使用昌德宮變得頻繁起來。萬曆二十年(1592年,朝鮮宣祖二十五年)爆發壬辰倭亂,日本大舉侵略朝鮮,昌德宮、昌慶宮與正宮景福宮一道在混亂中被全部焚毀。
昌德宮宙合樓
東闕圖
昌德宮
為了供養慈懿大妃,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朝鮮孝宗五年)修繕了昌德宮的壽靜堂,並拆毀慶德宮(今慶熙宮)的欽敬閣、齊政堂、丕顯閣、觀文閣、協和樓、承暉樓、魚藻堂、萬祥樓等建築,在昌德宮仁政殿後面原欽敬閣的位置建造了萬壽殿和春暉殿。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朝鮮肅宗三十年)在昌德宮后苑修建了祭祀明朝皇帝的大報壇。朝鮮正祖時,又在昌德宮后苑的宙合樓設立了奎章閣,作為王室圖書館,聞名遐邇。
嘉慶八年(1803年,朝鮮純祖三年)十二月十三日傍晚,處理日常政務的昌德宮便殿——宣政殿西行廊失火,延燒至宣政殿和昌德宮正殿——仁政殿,並且威脅到仁政殿西邊供奉歷代先王御真的璇源殿。這次火災給大王大妃貞純王后金氏造成很大打擊,在火災之後十五天下旨停止垂簾聽政。嘉慶九年(1804年,朝鮮純祖四年)八月開始重建仁政殿,四個月後竣工。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朝鮮純祖二十年),繪製了《東闕圖》,成為目前唯一全面描繪古代昌德宮的圖像資料。
道光九年(1829年,朝鮮純祖二十九年)八月一日午時,在為孝明世子舉行葬禮時,昌慶宮發生火災。正當為重修昌慶宮籌措經費時,昌德宮又在道光十年(1830年,純祖三十三年)十月十七日發生大火。火災起於寢殿大造殿,延燒至熙政堂、澄光樓、景薰閣、玉華堂、養心閣、隆慶軒、興福軒、齊政閣、靜默堂、克綏齋、清香閣、集祥門、觀光廳、燒廚房、行閣門等處。這是壬辰倭亂之後朝鮮宮殿最大的一次火災,內宮地區全部化為灰燼。此時純祖居住在慶熙宮,因此昌德宮處於閑置狀態。由於昌德宮是當時朝鮮僅有的大型宮殿,當作正宮使用,因此火災之後十日就開始重建工作。首先修復了大造殿、熙政堂、以及保存明神宗賞賜禮物的澄光樓(下層為景薰閣)。翌年修復了興福軒、隆慶軒、玉華堂、養心閣、齊政閣、靜默堂、克綏齋、清香閣、集祥門、宣平門、協陽門、曜輝門、同春門等建築。修復工程共用體木2000株、大圓木3000株、樓柱2000株,均採伐自江原道的金城、寧越、浪川、麟蹄等地。為了籌備木材,朝鮮政府下達了禁止入山的封山令。到道光十四年(1834年,純祖三十四年)九月,昌德宮重修最終完成。
同治四年(1865年,朝鮮高宗二年)四月,攝政的興宣大院君決定重建景福宮,同治六年(1867年,高宗四年)十一月·,景福宮建成,次年(1868年)七月王室正式移御景福宮,從此正宮移轉,昌德宮再度成為離宮。不過期間亦時有波折,同治十三年(1874年,高宗十一年),由於景福宮發生爆炸事件,王室再次遷移至昌德宮。光緒八年(1882年,高宗十九年)六月,由於昌德宮發生了“馬入宮中”的不祥之兆,於是高宗決定遷回景福宮,然而由於“壬午兵變”的爆發而中止了移駕計劃,繼續住在昌德宮。光緒十年(1884年,高宗二十一年)十二月,“甲申政變”爆發,昌德宮成為了清日兩軍的戰場而遭到損壞,於是在次年(1885年)正月王室移駕景福宮。此後20餘年的時間裡,昌德宮幾乎被廢棄,荒草萋萋。隆熙元年(1907年),大韓帝國純宗李坧攜純貞孝皇后尹氏、皇太子李垠從慶運宮(德壽宮)移駕昌德宮,此後,昌德宮成為了朝鮮王朝末代皇室的居所。隆熙四年(1910年)8月22日,純宗與大臣在昌德宮興福軒召開大韓帝國最後一次御前會議,會議決定日韓合併。隨著《日韓合併條約》的簽訂,大韓帝國暨延續五百年的朝鮮王朝滅亡,純宗繼續住在昌德宮,稱“昌德宮李王”。大正六年(1917年,純宗十年)昌德宮又發生火災,其後重建了大造殿和熙政堂,但已不是復原,而帶有濃厚的日本風格。純宗去世后純貞孝皇后尹氏和李垠之妻李方子先後居住在昌德宮樂善堂,直到1989年。
昌德宮
昌德宮全景
昌德宮地圖(南方指右)
宮闕全域遊覽部分包括外朝、治朝、燕朝。外朝在禁川橋北側,為大臣值班和從政的地方;治朝則以仁政殿和宣政殿為中心,是國王處理朝政的地方,燕朝以熙政堂和大造殿為中心,是王室燕居之地。
敦化門:昌德宮正門,建於1412年,重建於1607年。敦化門是兩層門樓式木結構建築,是昌德宮規模最大的宮門。1592年壬辰倭亂,敦化門被燒毀。1608年,被重新修復。
金虎門:昌德宮西門,正對禁川橋和進善門,為大臣入宮之門。
禁川橋:建於1411年,是首爾目前現存歷史最為悠久的橋樑。
進善門:位於禁川橋東,是前往仁政殿和內宮的必經之路。
仁政門:正殿仁政殿的前門。
仁政殿
肅章門:位於進善門東,通往便殿宣政殿。
宣政殿:最初名為“昌德宮朝啟廳”,世祖時更名為“宣政殿”,是朝鮮國王會見大臣商討、處理日常朝廷政務的地點。東別室稱“昭德堂”,西別室稱“寶慶堂”。
熙政堂:太宗初建時原名“正寢殿”,是國王寢殿,世祖七年改名為“崇文堂”。1483年(成宗十四年)被火災焚毀,1496年(燕山君二年)重建,改名“修文堂”,后又發生火災,重建后改名為“熙政堂”。熙政堂在1917年再次被燒毀,重建的熙政堂並沒有按照原樣修建,受到日本傳來的西方文化的影響,在殿內鋪設了木地板、地毯、玻璃窗和吊燈,殿門外修建了日式的“御車寄”(供國王上下車用的雨棚)。
大造殿
樂善齋
璇源殿:位於昌德宮西北隅,供奉歷代國王御容。
其他建築還有含元殿、承華樓、景福殿、誠正閣、清香閣、匪躬堂、嘉靖堂、觀物軒、錦福軒、壽慶齋、閑靜堂、蒼松軒、翠雲亭、上涼亭(下層架空的涼亭)、奉謨堂。
昌德宮位置及交通圖
宙合樓
芙蓉亭
后苑其他建築還有映花堂,書香閣,奇傲軒,翠寒亭,清心亭,尊德亭,芙蓉池、愛蓮池、愛蓮亭、聚奎亭、凌虛亭、龍山亭、勝在亭、太極亭、喜雨亭、逍遙亭、霽月光風觀、滿月門、石渠門、金馬門、太清門、景秋門、添秋門、耀金門等。
宮闕全域門票:3000韓元/位(18歲以下的青少年、65歲以上的老人及殘疾人免費)
聯票:8000韓元/位(宮闕全域門票3000韓元+后苑觀覽票5000韓元),青少年(7-18歲)2500韓元/人
4月至9月9:00-18:30;10月9:00-18:00;11月、3月9:00-17:30;12月至次年2月9:00-17:00;周一休息。
1.請遵守韓國宮殿的參觀習俗,部分閣樓需脫鞋才能入內。
2.昌德宮的后苑每日限定開放,12點半會有中文導遊講解,而且每場僅限100名遊客入內。
3.不要在觀覽過程或者宮殿內大聲喧嘩,不允許吸煙,不允許亂扔垃圾,保持宮殿內的乾淨。
4.寵物、運動或遊戲設備、餐墊和食物都不允許帶入宮殿房舍,禁止使用DV攝像。
搭乘地鐵1號、3號、5號線至鍾路3街站(종로3가)下車,經由6號出口出站後步行約10分鐘;或3號線的安國站(안국역)下車,經由3號出口出站後步行5分鐘即可到達。
停車設施
普通車26輛、小型車2輛、殘疾人車2輛、業務用2輛、大型巴士2輛、25人乘客車2輛
入場費
[外國人]
大人(19~64周歲):一般3,000韓元/后苑5,000韓元
小孩(18周歲以下):一般1,500韓元/后苑2,500韓元
團體(10人以上):僅限一般觀覽,優惠20%
[免費入場人員]
-未滿6周歲兒童
-穿著傳統韓服入場人員
-國賓及其隨行人員
-每月最後一周的周三免費入場
可用設施
長椅、遮涼棚、賣場
殘疾人設施
手動輪椅租借
殘疾人衛生間(停車場,映花堂、樂善齋旁各一處)
殘疾人專用停車區域
停車費
免費(停車場很混亂,儘可能使用大眾交通)
參觀時間內可以使用,按日期實行限號制度(周一1,6周二2,7周三3,8周四4,9周五5,0)
韓語信息服務
[一般觀覽]09:30,11:30,13:30,15:30,16:30
最後一輪觀覽時間依季節而不同
-觀覽順序:敦化門–仁政殿–宣政殿–熙政堂-大造殿-樂善齋
-所需時間:60分鐘
[后苑特別觀覽]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6:30
最後一輪觀覽時間依季節而不同
-觀覽順序:涵陽門-芙蓉池-不老門,愛蓮池–觀纜池-玉流川-延慶堂–冰川路–敦化門
-所需時間:90分鐘
后苑每次入場人員限制為100人(網上預約50人,當天現場售票50人)。因此,購買綜合觀覽票時也需要在網上進行后苑預約或用現場購票交換。
翻譯服務
[一般觀覽]
英語10:30,14:30
日語12:30
漢語10:00,16:00
-所需時間:60分鐘英語10:30,14:30
2015.09.01起后苑特別觀覽時間變更
[后苑特別觀覽]
英語11:30,13:30,15:30(2月~10月)
日語10:30
漢語12:30
-所需時間:90分鐘
后苑每次入場人員限制為100人(網上預約50人,當天現場售票50人)。因此,購買綜合觀覽票時也需要在網上進行后苑預約或用現場購票交換。
《李朝實錄》太宗實錄·太宗五年十月十九日辛巳:“離宮告成:正寢廳三間,東西寢殿各二間,東西穿廊各二間,南穿廊六間。東西小橫廊各五間,接於東西行廊,北行廊十一間,連排西別室三間。東西行廊各十五間,東樓三間,廂庫三間。其餘兩殿水刺間、司饔房及湯子洗手間等,雜間閣摠一百十八間。以上內殿。便殿三間,報平廳三間,正殿三間。越台東西廣六十三尺九寸,南北廣三十三尺。上層階高三尺五寸,中層廣五尺,階高四尺一寸。殿庭南北廣一百十七尺有奇,東西廣一百五十六尺有奇。東邊上層三間,中層五間,行廊九間;西邊上層三間,中層四間,行廊九間。大門三間,左右行廊各九間。承政院廳三間,東行廊十間,南行廊四間,北行廊四間,外行廊五間,外樓三間。”
《李朝實錄》宣祖修正實錄卷二十六·萬曆二十年四月:都城宮省火。車駕將出,都中有奸民,先入內帑庫,爭取寶物者。已而駕出,亂民大起,先焚掌隸院、刑曹,以二局公、私奴婢文籍所在也。遂大掠宮省、倉庫,仍放火滅跡。景福、昌德、昌慶三宮,一時俱燼。昌慶宮即順懷世子嬪攢宮所在也。歷代寶玩及文武樓、弘文館所藏書籍、春秋館各朝《實錄》、他庫所藏前朝史草、《承政院日記》,皆燒盡無遺。內外倉庫、各署所藏,並被盜先焚。臨海君家、兵曹判書洪汝諄家亦被焚,以二家常時號多畜財故也。留都大將斬數人以警眾,亂民屯聚,不能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對昌德宮的評價:“公元15世紀早期,太宗皇帝下令在吉祥之地再修建一座新的宮殿,於是成立了修建宮殿的隊伍來執行這項命令,新的宮殿佔地58公頃,內有處理政務的宮殿和皇族的寢宮,整個宮殿完美地適應了當地的崎嶇地形,與四周的自然環境和諧地融為一體,成為遠東地區宮殿建築設計的典範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