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慶元

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

詹慶元,男,漢族,呼吸病學、內科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協和醫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四部及五部主任,主任醫師。

擅長危重症的臨床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氣管哮喘、重症肺炎與ARDS等呼吸危重症的搶救、呼吸機依賴病人的撤機及深部真菌感染的診治。

2020年9月8日被評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人物經歷


工作經歷

現為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四部及五部主任,主任醫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擅長危重症的臨床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氣管哮喘、重症肺炎與ARDS等呼吸危重症的搶救、呼吸機依賴病人的撤機及深部真菌感染的診治。
詹慶元參加學術會議
詹慶元參加學術會議
長期從事呼吸危重症的臨床救治工作。近十年來親手診治各類呼吸危重症患者近5000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氣管哮喘、重症肺炎與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等呼吸危重症的搶救、呼吸機依賴病人的撤機、深部真菌感染的診治及體外膜肺氧合(ECMO,人工肺)的臨床應用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先後以項目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973子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3項,並作為骨幹參與多項國家及省部級課題的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
方向一:呼吸衰竭與呼吸支持技術:對呼吸機的撤離、無創通氣的應用指征及操作技術、呼吸機相關肺損傷的發生機制及防治、智能化通氣模式和輔助通氣技術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率先在國內建立了體外膜式氧合技術(ECMO,即人工肺)治療嚴重呼吸衰竭的操作規範,完成了國內最多例數的ECMO治療呼吸衰竭的臨床工作,牽頭進行了國內第一項ECMO多中心協作研究,主持撰寫國內第一個ECMO治療重症呼吸衰竭的臨床應用指南。方向二:對支氣管-肺部真菌感染進行了大量前瞻性的臨床研究,尤其是對COPD合併支氣管-肺麴黴菌感染的臨床表現和診斷及治療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建立了國內最大的臨床與標本資料庫。
科研項目
以呼吸支持支持技術及侵襲性肺麴黴病(IPA)為主要研究方向,先後以項目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973子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3項,並作為骨幹參與多項國家及省部級課題的研究工作,包括:
lncRNA-EPS通過轉錄調控巨噬細胞炎症反應參與呼吸機誘導肺損傷的機制研究。
基於非經典Wnt5a/Fz8通路調控的巨噬細胞極化在呼吸機誘導肺損傷后組織修復中的作用與機制研究。
機械牽張所致肺泡上皮細胞膜劇烈形變誘導CCT-α下調信號轉導通路的研究。
呼吸衰竭與呼吸支持技術:對呼吸機的撤離、無創通氣的應用指征及操作技術、呼吸機相關肺損傷的發生機制及防治、智能化通氣模式和輔助通氣技術研究。
對支氣管-肺部真菌感染進行了大量前瞻性的臨床研究。

論文著作

已發表文章127篇(其中SCI收錄20篇),主譯專著1部,副主編專著2部,參編專著20餘部。

獲得榮譽


2005年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
2010年入選首批北京市衛生系統高層次衛生技術骨幹人才(215工程)。
發表講話
發表講話
2015年首屆北京十大傑出青年醫生。
2020年9月8日被評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11月25日由環球時報、生命時報、夥伴醫生聯合主辦的2020“敬佑生命·榮耀醫者”第五屆公益活動盛典在人民日報社隆重舉行,詹慶元獲得戰疫先鋒獎。

社會活動


擔任中國危重病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危重症專業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青年委員,北京市重症醫學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危重症醫學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危重病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醫師學會重症醫師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醫師學會體外生命支持專業委員會常委,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危重症專業組副組長,中國心胸麻醉學會體外生命支持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呼吸病裝備分會副主任委員。
參加活動
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