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巫山一段雲的結果 展開

巫山一段雲

詞牌名

巫山徠一段雲,詞牌名,又名“巫山一片雲”“金鼎一溪雲”。以唐昭宗李曄《巫山一段雲·蝶舞梨園雪》為正體,雙調四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韻,後段四句兩仄韻、兩平韻。另有雙調四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韻,後段四句兩仄韻、兩平韻;雙調四十四字,前後段各四句、三平韻變體。代表作品有柳永《巫山一段雲五首》。

體裁沿革


唐教坊曲有《巫山女》曲名,與此稍異。據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和《神女賦》的描寫,戰國楚懷王曾與巫山神女歡會,神女說她朝為雲暮為雨,總離不開陽台。楚懷王子楚頃襄王與宋玉一起游於雲夢澤的水邊,也夢見了巫山神女。調名本意即詠君王與神女相會之事。
樂府舊題有《巫山高》,唐人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卷上:“其詞大略言江淮水深,無梁可度,臨水遠望,思歸而已。若齊王融‘想象巫山高’、梁范雲‘巫山高不極’,雜以陽台神女之事,無復遠望思歸之意也。”《巫山一段雲》當為南朝舊曲而入燕樂者,屬唐代教坊曲,宮調為雙調。唐昭宗李曄兩首,其另一首即詠巫山神女事,為創調之作。歐陽炯一首詠道家仙女。李珣兩首敘寫巫山神女及舟行巫峽之感慨。柳永五首與此體相同,皆敘寫武夷山神仙傳說故事。此調後段換仄韻,再換平韻,用韻富於變化,但調勢平穩。

體裁特徵


正體,雙調四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韻,後段四句兩仄韻、兩平韻。以李曄《巫山一段雲·蝶舞梨園雪》為代表。此詞後段第一、二句間入仄韻,結處又另換平韻,宋柳永詞五首與此同。柳詞前段起句“琪樹羅三殿”,“琪”字平聲。第三句“人間三度見河清”,“人”字平聲。後段起句“昨夜紫薇詔下”,“詔”字仄聲。又“昨夜麻姑陪宴”,“麻”字平聲。第二句“留宴鰲峰真客”,“留”字平聲。又“不道九關齊閉”,“九”字仄聲。第三句“幾回山腳弄雲濤”,“幾”字仄聲。后結“彷彿見金鰲”,“仿”字仄聲。
變體一,雙調四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韻,後段四句兩仄韻、兩平韻。以李曄《巫山一段雲·縹緲雲間質》為代表。此即前詞體,惟后結平韻,仍押前韻異。
變體二,雙調四十四字,前後段各四句、三平韻。以毛文錫《巫山一段雲·雨霽巫山上》為代表。此詞全押平韻,換頭兩句又各減去一字,與昭宗詞異。唐歐陽炯、李珣詞,元趙孟頫詞,俱與此同。前段第一句,趙孟頫詞“松雪堆嵐靄”,“松”字平聲。第三句“風清月冷好花時”,“風”字平聲,“月”字仄聲。第四句“新恨怯逢秋”,“新”字平聲。後段第一句,李珣詞“塵暗珠簾卷”,“塵”字平聲。第二句“煙花春復秋”,“春”字平聲。第三句,歐陽炯詞“遠遊蓬島降人間”,“遠”字仄聲,“蓬”字平聲。第四句,毛文錫詞“年代屬元和”,“年”字平聲。

體裁格式


正體
格律對照例詞:《巫山一段雲·蝶舞梨園雪》
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 平。中平平仄仄平 平,中中中中 平。
蝶舞梨園雪,鶯啼柳帶煙。小池殘日艷陽天,薴蘿山又山。
中仄中平中 仄,中仄中平中 仄。中平中仄仄平 平,中中仄中 平。
青鳥不來愁絕,忍看鴛鴦雙結。春風一等少年心,閑情恨不禁。
變體一
格律對照例詞:《巫山一段雲·縹緲雲間質》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平。
縹緲雲間質,盈盈波上身。袖羅斜舉動埃塵,明艷不勝春。
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平。
翠鬢晚妝煙重,寂寂陽台一夢。冰眸蓮臉見長新,巫峽更何人。
變體二
格律對照例詞:《巫山一段雲·雨霽巫山上》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中平中仄仄平 平,中仄仄平 平。
雨霽巫山上,雲輕映碧天。遠風吹散又相連,十二晚峰前。
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 平。中平中仄仄平 平,中仄仄平 平。
徠(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為韻腳。)

代表作品


唐·李曄《巫山一段雲·縹緲雲間質》
唐·毛文錫《巫山一段雲·雨霽巫山上》
五代·歐陽炯《巫山一段雲·春去秋來也》
五代·李珣《巫山一段雲·古廟依青嶂》
宋·杜安世《巫山一段雲·笑擬條風戲》
宋·柳永《巫山一段雲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