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良鎮

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轄鎮

萬良鎮,隸屬於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地處撫松縣西北部。民國十二年(1923年),屬六團;1956年,設萬良鄉;1984年,萬良鄉改鎮。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萬良鎮常住人口為16933人。截至2020年6月,萬良鎮下轄18個行政村。2011年,萬良鎮財政總收入1012萬元,比上年增長35.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92萬元,比上年增長26%。2018年,萬良鎮有工業企業39個,其中規模以上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6個。

歷史沿革


民國十二年(1923年),屬六團。
民國十三年(1924年),屬北區。
民國十六年(1927年),屬第三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設萬良村。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2月,屬萬良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設撫松縣第三區。
1956年,設萬良鄉。
1958年,萬良、向陽、榆樹、黃泥河子4鄉合併為衛星公社;同年9月,設萬良分社。
1962年,析置萬良公社。
1983年,萬良公社改鄉。
1984年,萬良鄉改鎮。 
地名由來
萬良鎮因境內萬良河而得名。傳說,早年萬良河上游年產砂金萬兩,故稱萬兩河。萬兩河流域土地肥沃,年產萬石糧,后諧音稱萬良。又說為滿語,意為附近有廢棄的古城。

行政區劃


名稱統計用區劃代碼車牌代碼電話區號郵政區碼
萬良鎮220621105吉F0439134300
2011年末,萬良鎮下轄18個行政村;下設96個村民小組。 
萬福高升
萬良水洞
萬才小屯
萬民向陽
萬興朝陽
葦蘆慶升
仁義荒溝
大方北山
明水河東
截至2020年6月,萬良鎮下轄18個行政村。 
葦蘆村高升村
仁義村水洞村
大方村向陽村
明水村朝陽村
河東村慶升村
萬福村荒溝村
萬良村小屯村
萬興村北山村
萬才村萬民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萬良鎮地處撫松縣西北部,東與北崗鎮接壤,南與撫松鎮相連,西與興參鎮、抽水鄉毗鄰,北與新屯子鎮交界,行政區域面積212.55平方千米。
萬良鎮
萬良鎮

地形地貌

萬良鎮地處長白火山與熔岩台地區,地勢西部向南傾斜,東部向北傾斜。地形分為山地、台地、丘陵。境內最高點大方頂子位於大方西南,海拔900.9米;最低點位於西南岔河與頭道砬子河交匯處位於水洞村,海拔490米。

氣候特徵

萬良鎮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明顯,雨量均勻。無霜期年平均115—12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

水文

萬良鎮境內河道屬松花江流域,其中頭道松花江流域面積134.2平方千米,佔70.8%;二道松花江流域面積54.7平方千米,佔29.2%。主要河道有一級河頭道砬子河1條,境內長9.7千米;二級河西南岔河1條,總長16.1千米;三級河萬良河條,總長12.3千米;四級河向陽河1條,總長12.8千米。河流總長度50.9千米,河網密度0.3千米/平方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萬良河,從北部大興村東北1千米向南至萬良、流經境內仁義、葦蘆,長12.3千米,流域面積48.6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向陽河等。
萬良鎮
萬良鎮

自然災害

萬良鎮主要自然災害是洪澇。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至9月上旬,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5年8月14日。

自然資源


萬良鎮境內鐵礦資源儲量較大,遠景儲量2000萬噸。C級儲量1260萬噸,年設計生產能力為處理原礦11萬噸,年產鐵精粉3萬噸,有效服務年限80年。人蔘產量占吉林省人蔘總產量的46.7%,佔全國人蔘總產量的22.8%。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萬良鎮總人口2202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2289人,城鎮化率55.8%。另有流動人口1296人。總人口中,男性11376人,佔51.65%;女性10651人,佔48.3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9963人,佔90.6%;有滿、回等11個少數民族,共2064人,佔9.4%。2011年,萬良鎮人口出生率6.1‰,人口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長率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18人。
萬良鎮
萬良鎮
2017年末,萬良鎮常住人口為20254人。
截至2018年末,萬良鎮戶籍人口有25856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萬良鎮常住人口為16933人。

經濟


綜述

2001年末,萬良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2572萬元,財政收入達到144萬元,人均收入達到3603元。
2011年,萬良鎮財政總收入1012萬元,比上年增長35.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92萬元,比上年增長26%。
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24萬元,增值稅117萬元,企業所得稅47萬元,個人所得稅47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1.9%、21.3%、176.5%、34.3%。人均財政收入1.2萬元,比上年增長11.2%。農民人均純收入10301元。
2018年,萬良鎮有工業企業39個,其中規模以上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6個。

第一產業

2011年,萬良鎮農業總產值1.2億元,比上年增長9.6%,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3%。糧食作物以玉米、大豆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2499噸。主要經濟作物有人蔘、靈芝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年末存欄700頭,牛年末存欄1200頭,羊年末存欄2000隻,家禽年末存欄11000羽,兔飼養量5000隻。2011年,生產肉類435噸,畜牧業總產值0.2億元。
截至2011年末,萬良鎮累計造林0.7萬畝,林木覆蓋率34.2%。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100畝,產量200噸,主要品種為葡萄。漁業以養殖林蛙為主。2011年,漁業總產值0.1億元。

第二產業

2011年,萬良鎮工業總產值3.1億元,比上年增長17.5%,實現工業增加值0.5億元,占生產總值的49.7%。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家,職工13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0.4億元,比上年增長22%。

第三產業

商業
2011年末,萬良鎮有商業網點307個,職工1167人。2011l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億元,比上年增長11.2%。
金融業
2011年,萬良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2億元,比上年增長24.1%;人均儲蓄14527元;各項貸款餘額1.5億元,比上年增長13.3%。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萬良鎮有幼兒所6所,在園幼兒325人,專任教師17人;小學2所,在校生1218人,專任教師15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865人,專任教師8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萬良鎮教育經費達188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60萬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萬良鎮有文化藝術團體1個,即萬良鎮文化體育發展協會,會員490人,其中團體會員135個,個人會員355個,創作完成的文化藝術作品有《人蔘緣》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2個,演職人員76人;文化大院2個;農家書屋13個,藏書2.6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4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萬良鎮有衛生院1個;病床30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3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4張,固定資產總值179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1人,其中執業醫師11人,執業助理醫師8人,註冊護士9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4人、執業(助理)醫師0.9人、註冊護士0.4人。2011年,萬良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9506人次,出院病人337人次。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6%,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1066人,參合率95.6%;孕產婦死亡率為0。

社會保障

2011年,萬良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77戶,人數772人,支出188.2萬元,比上年增長13%,月人均203.2元,比上年增長10.6%;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43人次,支出7.6萬元,比上年增長12.3%。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35戶,人數1406人,支出199.1萬元,比上年增長17.8%,月人均118元,比上年增長12%;農村五保集中供養72人,支出22萬元,比上年增長9.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48人,支出34.8萬元,比上年增長8.8%;農村醫療救助13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568人次,共支出7.8萬元,比上年增長3.1%;農村臨時救濟687人次,支出27萬元,比上年增長7.8%。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8人。社會福利費72萬元,比上年增長1.7%;社會服務單位1個,床位78張。新增就業人員738人,有265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56人。
2011年末,萬良鎮城鎮登記失業人數2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3%,全年共幫助76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31200元,比上年增加1680元;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19200元,比上年增加2400元。年末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5%。各級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和仲裁機構共受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19件,結案19件,其中通過調解方式結案14件,仲裁機構立案受理勞動人事爭議1件,調解組織受理(含仲裁機構案外調解)4件。

交通


萬良鎮有201國道經過境內。

文化


地名由來
萬良鎮因境內萬良河而得名。傳說,早年萬良河上游年產砂金萬兩,故稱萬兩河。萬兩河流域土地肥沃,年產萬石糧,后諧音稱萬良。又說為滿語,意為附近有廢棄的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