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彬

中國視協第六屆顧問

魏文彬,男,漢族,中共黨員,1950年1月出生於湖南桃源,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2008年1月,當選為第十屆湖南省政協副主席(任職政協副主席兩個月後,卸任湖南省廣播電視局黨組書記和局長職務)。他在文學藝術、新聞理論、行政管理、資本運營諸方面卓有建樹,特別是為振興民族文化做出了積極貢獻,成為我國廣播影視界知名人士。

人物經歷


工作經歷

1985年任湖南電視台副台長,
1991年任湖南省廣播電視廳副廳長兼湖南電視台台長,
1993年起,任湖南廣播電視廳黨組書記、廳長,
1998年任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湖南省廣播電視廳黨組書記,
2008年1月,當選為第十屆湖南省政協副主席。
2008年1月,當選為第十屆湖南省政協副主席(任職政協副主席兩個月後,卸任湖南省廣播電視局黨組書記和局長職務)。
2017年09月,聘請為中國視協第六屆顧問。
魏文彬
魏文彬

人物軼事


根據魏文彬在湖南廣電集團編委會上的提議,湖南衛視從2002年1月份開始,全年播出110多期《三個代表潤三湘》系列報道;在十六大勝利召開前夕,魏文彬同志與湖南衛視新聞中心的編輯、記者共同策劃,隆重推出了大型特別報道《瀟湘紀行--讓今天告訴未來》,展現了湖南廣大幹部群眾學習、實踐“三個代表”的生動場景。2003年,魏文彬同志提出建議,在湖南衛視推出一檔特別節目,再次生動闡釋“三個代表”在湖南的實踐,這就是《民情直通車--“三個代表”縱伸湖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在考察湖南廣電時觀看了《民情直通車》相關資料之後,認為:“這個欄目很好,新聞工作者就是要深深紮根於群眾之中,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盼。”
大型電視理論文獻片《世紀宣言》則以理論思辯的勇氣、新穎的藝術表現手法和較高超的電視技巧,生動解讀了從《共產黨宣言》到“三個代表”內在的理論脈絡,受到從中宣部領導到普通群眾的高度評價。該片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一等獎。
2003年抗擊“非典”取得勝利后,為配合中央和湖南省委關於加大經濟宣傳報道力度的要求,作為集團總編輯的魏文彬兩次親自率特別報道組深入株洲、郴州廠礦、社區採訪,在現場召開節目策劃會。經過精心策劃、采編,湖南衛視、湖南經視、湖南人民廣播電台統一推出了《湖南力量--株洲啟思錄》、《郴州對話》等系列報道,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這兩次特別報道也成為“非典”之後廣播電視宣傳服務黨的中心工作的成功典範和湖南廣播電視做好全局性經濟宣傳報道的經典作品,對於一些重大報道、重點節目,魏文彬同志除了全程參與策劃、編輯,還堅持創作,親自執筆撰稿,身體力行新聞實踐。湖南歷年深受洪災影響。從1996年抗擊特大洪災到2006年抗擊強熱帶風暴“碧利斯”帶來的特大災害,魏文彬都在第一時間召開集團編委會,調度所屬廣電媒體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救災報道,他還參與了每一次賑災晚會節目策劃和編輯,反覆斟酌、修改節目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句台詞、甚至每一個鏡頭。
2006年《情系大湘南》賑災晚會,魏文彬親自參與策劃,親自創作,通宵達旦,常常與晚會編導人員共同工作到凌晨兩、三點,節目文案也是數易其稿。飽含著對抗洪英雄陳淑秀的敬佩之情,他執筆撰寫了詩朗誦《大脫險》,這一節目長達20分鐘,成為晚會的一大亮點,打動了很多觀眾的心。晚會共為災區募得現金8000多萬元,衣物32萬多件,物資價值近2000萬元。中宣部部長劉雲山委託秘書在晚會進程中打來電話,對湖南廣電高度的責任感給予肯定。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鬍占凡等領導對這台晚會也給予了高度評價。關心下一代的成長,一直是魏文彬辦電視所思所想的問題。2006年,魏文彬同志在節目策劃會上給湖南衛視提出創意,開辦一檔關注未成年人教育的節目,大膽創新形式和內容。湖南衛視一群年輕的編導根據這一創意,全新推出了一檔大型生活角色互換節目--《變形計》,帶給觀眾眼球以新的觸覺,創下收視新高,也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從《變形計》到《變形計II》,魏文彬同志常常與節目編導共同對每一期節目文案精雕細琢,仔細推敲,以期升華節目的內涵。《變形計》作為優質高端節目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讚揚。團中央青基會主動牽手《變形計》,共同關注青少年成長。
2007年6月,第四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暨經貿洽談會在湖南舉辦,湖南廣電集團承辦了開幕式文藝晚會《中流擊水》。魏文彬同志牽頭策劃了整個晚會,並親筆寫作晚會三大部分之一的主題朗誦《春風不忘》,表達了一種在新時代大潮中,不畏艱難,奮勇搏擊的豪情與壯志,體現了泛珠三角區域對國家興旺、民族復興的責任與使命的擔當。
魏文彬出生於農村,務過農,當過礦工、學校教員和新聞記者,對社會不同階層的狀況有著深刻了解,特別是對底層群眾的生活疾苦體驗很深。成為湖南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的主要負責人之後,他更是經常提醒大家,常懷一顆對社情民意的深切體察之心,關注時代進程,關注社會民情。正是因為這樣的生活軌跡與態度,他領導下的湖南廣電媒體,十幾年來,在新聞宣傳和文藝宣傳上,亮點不斷、熱點不斷、好戲連台。
身為湖南廣電集團編委會總編輯的魏文彬還認為,做好新聞宣傳,必須樹立馬克思主義的新聞觀,要有陣地意識,喉舌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始終把握好正確的輿論導向,始終堅持“三貼近”。用魏文彬自己的話說,就是既要“親政”、又要“親民”。要善於思考,勤于思考,不斷創新報道思路。要深入基層、有感而發,使節目不空洞、不流於形式,要對黨和政府的決策、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實質性、建設性的作用。“雨過地皮濕”,膚淺、表面,有數量無質量、有響聲無效果,對新聞從業人員來說是“瀆職”。一定要貼近再貼近,深入再深入。宣傳手段上,要“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社會影響和效果上,要建立起主流媒體的公信力、權威性。總之,要創造性的完成好黨和人民賦予我們新聞工作者的神聖職責。
人物報道
南方人物周刊:魏文彬打造娛樂帝國
湖南衛視台標
湖南衛視台標
打開湖南各地的地方志,觸目皆是起義、暴動、戰爭,從鐘相楊么到乾嘉苗民,從湖廣士兵抗倭到湘西延綿半個世紀的匪禍,一片揭竿殺戮之聲。近現代史上,更是一派驍勇風範:湘軍故里、維新運動紅火的省份、武昌起義首應、全國農運中心、抗戰重要正面戰場……湖南就是這樣以造反者的形象傲立於歷史之中。
處於這個轉型的太平年代,血性和處處愛拔尖的湖南人,似乎命中注定就是一種製造騷動和不安的力量。
長沙城外,“四大書院”之首的嶽麓書院大門的上角,貼著一副牛氣逼人的對聯——“惟楚有才,於斯為盛”。直白點說,那就是——“我們湖南出牛人,這個地點特別多。”如今能誇下這一海口的,非湖南電視人莫屬。若能把這副對聯貼在湘水河畔那幢廣播電視大樓門前,相信湖南電視人一定感到很得意,很爽。
2005年的一場全民狂歡,把十多年來一路高奏凱歌、人氣不斷飆升的湖南廣電業推到了一個風光無限、同時也是風險無限的“尖鋒時刻”。這一股崛起於湘水的平民娛樂勢力,娛樂了“最廣大的人民群眾”,也由此“團結”到白花花的銀子和廣大的市場,讓同行眼紅得出血,讓競爭對手寢食難安。隨之而來的,還有數不清的麻煩和糾葛。充滿生死懸念的2006年“超女”,幾經周折艱難出生,讓湖南人既狼狽又自得,令對手既幸災樂禍又心中暗羨。
“大哥”吃肉,“小弟”喝湯。行政級別和行政區劃制下的中國電視格局,似乎永遠就是一家獨大、鐵板釘釘的一塊。
“狼來了”的故事曾惹得學術界唾星紛飛,幾年來一切如舊:跨國巨頭覬覦肥肉,卻始終被一扇森嚴的大門擋在外頭,而且與身俱來的優越感,使之始終都沒有解決好本土化的問題;鳳凰衛視的諸多學者型明星主持們,也只能對內地三星級以上賓館的客人,煞有介事地談論著新聞、政治、文化的精英話題。
十幾年來,在中國電視行業一片沉寂的曠野,這一支充滿騷動的、生機勃勃的力量,折騰出多少不安分的事兒:
中國傳媒第一股“電廣傳媒”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中國第一家省級廣播影視集團在這裡成立;
中國第一家永久性承辦的“中國(湖南)金鷹電視藝術節”在這裡駐紮;
旗下的上星頻道——湖南衛視收視率直逼行業內的“老大”央視,《快樂大本營》、《玫瑰之約》等一系列娛樂節目在全國迅速火爆,每個節目都會引來眾多模仿者。2005年“超級女聲”揭起的風暴,更是引發了一場全民的狂歡。
瀏陽河畔,艱難重重之下,外界的質疑聲中,一個龐大的傳媒影視產業群——湖南廣播電視中心長沙世界之窗、海底世界、國際影視會展中心,金鷹影視文化城悄然成立。湖南人正做著“東方好萊塢”的大夢。
一連串的大手筆,一系列的聯動,讓人不得不聯想起一百五十年前,那支驍勇善戰、始終沒名沒分的地方武裝力量。一百五十年後,“電視湘軍”威名遠揚,其靈魂人物魏文彬也聲譽鵲起。
曾有人說,湖南有兩塊響噹噹的品牌,一是袁隆平,一是魏文彬:一個培育了雜交水稻,一個打造了“電視湘軍”。在一片沉寂的中國電視行業,這位電視湘軍的領軍人物,“超級女聲”的總指揮,第一次提出媒體產業化道路和文化產業市場化的思路,大刀闊斧地進行電視台機制改革,並率先試水資本運營。十多年來,魏文彬—歐陽常林這一對“黃金組合”,前者勾畫戰略藍圖,後者全力執行,帶著一群同樣不安分的湖南電視人,一路飈進。美國《時代》周刊及《亞洲商業周刊》,對這位湘軍統領也不吝惜溢美之詞,稱之為Media Mogul——媒體巨人。
在中國,體制改革從來是個舉步維艱、不可言說的難題。魏文彬的意義在於,他是在一個極度敏感的地帶大力開拓的先鋒,並且大獲成功。然而,人再牛,牛不過制度。在目前的體制下,對於湖南電視寄予太多的理想,同樣也不現實,因為它一樣是個壟斷者。而且,正是因為央視不得不背負的國家電視台的重任,給了湖南人一個靈動的空間和突圍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