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統計

環境統計

環境統計是用數字反映並計量人類活動引起的環境變化和環境變化對人類影響的工作。環境統計可為政府部門制定環境政策和環境規劃,預測環境資源的承載能力等提供依據。

主要包括


環境統計
環境統計
環境統計內容主要包括:①土地環境統計,以反映土地及其構成的現有量、利用量和保護情況;②自然資源環境統計,以反映食物、森林、水、礦物資源以及文化古迹、自然保護區、風景遊覽區、草原、水生生物等現有量、利用量和保護情況;③能源環境統計,以反映能源及其構成的現有量,開採、消耗、回收和利用情況以及對環境的影響;④人類居住區環境統計,以反映人群健康狀況、營養狀況、勞動條件、居住條件、娛樂和文化條件以及公用設施等方面的狀況;⑤環境污染統計,包括大氣、水、土壤等污染狀況以及污染源排放和治理狀況。此外,還有反映環境保護專業人員的組成和工作發展情況的統計。⑥污染治理統計,為了維護生態平衡,提高環境質量,須加強對環境的保護,防止或減少環境污染,觀景是對“三廢”進行綜合處理與利用。反映這方面內容的指標主要有:三廢達標排放量、處理量、綜合利用量、貯存量等。將這些指標與排放總量相比即可求得排放達標率、處理率、綜合利用率等分析指標,以反映對環境污染進行治理的水平。

環境地理學


環境科學地理學之間的邊緣學科。系研究人類活動和地理環境相互關係的科學,它以人類生存環境為對象,研究人類活動對環境的綜合影響,環境質量的區域差異,環境的歷史發展、演化與預測,環境污染的發生,污染物質分佈、遷移、轉化和自凈規律,自然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參與制定環境保護規劃和區劃,為環境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環境地球化學


環境科學與地球化學之間的邊緣學科。研究環境中天然的和人為釋放的化學物質的遷移轉化規律及其與環境質量、人體健康關係的科學。其內容主要有:①研究人類環境的化學性質,尤其是現代環境化學變化的過程和趨勢;②研究污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規律;③研究環境中的化學物質對生物體和人體健康的影響。其研究方法,通常有現場調查研究法和實驗室模擬試驗研究法兩種。環境地球化學的基礎是地球化學。

環境地學


環境科學的一個分支。以人——地系統為對象,研究其發生和發展、組成和結構、調節和控制、改造和利用的科學。環境地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是近20年的事情。主要研究內容:地理環境和地質環境等的組成、結構、性質和演化,環境質量調查、評價和預測,以及環境質量變化對人類的影響等。其學科體系尚未完全定型,較為明確的分支學科有:環境地質學、環境地球化學、污染氣象學環境海洋學環境土壤學等。

環境地質學


環境科學與地質學之間的邊緣學科。系研究人類活動和地質環境相互關係的科學。其內容包括:①由地質因素(如火山爆發、地震、山崩、泥石流等)引起的環境問題,以及地殼表面化學元素分佈異常引起的地方病。②由人類活動(如化學污染、大型工程與資源開發、城市化等)引起的環境地質問題。其研究方法有地球化學和礦物學方法、系統分析方法、地質製圖方法等。環境地質學在基礎理論和研究方法上帶有地學、生態學、物理學和化學等學科相互滲透、融合的特色,但它仍然以地質學作為學科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