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間清治
野間清治
1909年在東京夥同一夥失業學生組織大日本雄辯會,發行雄辯雜誌,后出版講談俱樂部雜誌,國王雜誌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業務迅速擴展,至1935年,該出版社九大雜誌發行量竟占日本全國發行雜誌的半數以上。又經營唱片公司,兼報知新聞社社長,成為日本最初的具有現代資本主義特點的出版業托拉斯。他出版的雜誌,主要以小市民、農民為對象,內容以武俠、仇殺故事,忠君黷武故事為主,宣揚武士道和忠君思想,這在日本軍國主義擴張過程中,得到統治階級各方面的支持,同時迎合了小市民階層狂熱的民族排外情緒和好鬥意思,獲得極大的銷路。
野間清治
野間清治在青春時代經歷了日清、日俄兩場戰爭,那時,如何走出學校,對民眾實施立憲和愛國教育,是政府文部省(相當於教育部和文化部)的急務和難題,野間敏銳把握了時代動向,用出版進行通俗的"道義"教化,造就"理想的國民"。他從事出版,一以貫之的理念是"報國"。
29歲,恰在男大當婚那一天,被恩師推薦,赴任東京帝國大學法科大學首席書記。時當日俄戰爭獲勝,舉國激昂,學校乃至山鄉漁村盛行大辯論。法科大學的學生也組織辯論部,舉行演說會。野間覺得這麼好的演說應流傳全國,立意把速記稿編成雜誌印行。1909年11月,他在門柱上掛出牌子,墨寫了一行大字"大日本雄辯會"。可是,出雜誌需要錢,到處借不來,找出版社也連連碰壁。在電話亭里查電話簿,就按"大日本"開頭,找到了大日本圖書公司。老闆很仁義,應允出版,付給野間編輯費。他這位編輯大概屬於策劃型,把那些"高論卓說"、"縱橫論議"的稿件一古腦送到印刷廠,讓人家看著排。《雄辯》問世,創刊號大暢其銷,編輯費是薪水的五、六倍,野間先就脫了貧。
1911年,有人在電車上觀察人們讀報大都是讀連載的講談,建議他出一個以講談為主的雜誌。講談類似中國的評書,清治從小就愛聽,十七八歲開始當小學教師,比起講課來,更好給學生說評書。他決心出《講談俱樂部》,但其他人認為這種下里巴人有損大日本雄辯會的尊嚴,於是門柱上又掛出一塊牌子:講談社。大日本圖書公司的老闆也慷慨奉送《雄辯》雜誌出版權,野間清治這才真正辦起了出版。孰料,《講談俱樂部》連出三期,退貨像潮水一樣涌回來,轉眼之間債台高築。某日,練習劍術,傷了筋腱,閉門休養數十天,同時也思過。性格為之一變,由猛張飛變成了運籌帷幄的諸葛亮。可以說,《講談俱樂部》的挫折使他學會了出版。1913年辭去大學職務,"專念一意"於出版事業。雖然身在大學,但興辦出版,他不曾把眼光放在學界。《講談俱樂部》也是用速記把講談師的"演說"記錄下來,再整理成文。後來"實施一大革新",請作家記者來創作"迄今所無、興趣盎然的講談",也基本是口述式文章。這種"新講談"成了日本大眾文學的濫觴。偵探小說先驅江戶川亂步回想當初為講談社寫小說,說那時是野間清治社長的主義,要求老少男女誰都讀得懂,還經常下令重寫,以致作家都避之惟恐不及。
1920年代,大眾社會在日本迅猛形成。出版大眾化,首先是讀者大量化。有兩場革命使出版大而化之,其一是1926年改造社出版《現代日本文學全集》,一元錢一本,引發持續四、五年的廉價全集出版熱。先於這場書籍出版革命,1925年講談社刊行雜誌《王》,印數突破一百萬,帶來一場雜誌出版革命。此時,兩個社名合二而一:大日本雄辯會講談社。野間銳意辦一個能抓住百萬讀者的"超大雜誌",是受了美國周刊雜誌《星期六晚郵報》刺激。經過五年的調查、研究、熟慮、商議,他得出結論,賣百萬冊在日本也完全有可能,只要那雜誌是"日本最有趣,日本最有益,日本最便宜的"。《王》是網羅一切讀者層的大眾雜誌之始,為日本雜誌出版史開創了一個新時代。大量消費的前提是大量宣傳。野間說:"在任何時代,打破傳統的做法、擺脫舊套的新案,都要被世間非難一時。就雜誌來說,第二、三期的印數往往比第一期大跌,但《王》破了例,不但沒有跌,反而逐月增加,終於在那年末梢,新年第一期印了150萬冊。這固然是因為內容的改善,但也是同時繼續進行宣傳戰,使從來不看雜誌的人也看了的緣故。"大眾路線是講談社的一貫路線。1980年代初野間惟道接任第五任社長,認為"本來是代表'大眾'的講談社如今沒抓住大眾",返回"野間清治的主義",加強雜誌出版,使講談社重新登上日本第一出版社的王位。
歷時15年,野間清治創刊了九種雜誌,締造了一個雜誌王國。他考過文官,也曾想當律師或政治家,均未成功,搞投機買賣也一敗塗地,但九大雜誌實現了他的所有理想,難怪文藝春秋出版社始祖菊池寬說,這些雜誌是"野間社長其人的化身"。只要是識字的日本人,一生中必讀一種講談社的雜誌。全盛時期,發行量占整個出版業雜誌發行量的70%,形成"講談社文化"--以娛樂為中心的大眾文化。與之相對的是岩波書店以教養為主的"岩波文化",屬於陽春白雪。野間清治是現代文化史上創建和支撐大眾文化的巨人。年過五十,朋友為他用英文記述的傳記《講談社九大雜誌》在英美相繼出版,獲得好評,其功業被比作英國新聞大王諾思克利夫勛爵。就日本人來說,在那個時代這是極為罕見的。
野間清治於1938年去世。20年後《王》停刊,社名也刪繁就簡,改為講談社。因為所在的地名叫音羽,所以日本兩大出版集團之一的講談社集團被稱作音羽集團,和地處一橋的小學館集團遙相對峙。野間清治的自傳仍然是講談社教育新職工的讀物,他擬定並手書的"三大社訓"懸掛在樓內:"渾然一體"、"誠實勤勉"、"縱橫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