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輿情

在網際網路上流行的對社會問題不同看法的網路輿論

網路輿情是指在網際網路上流行的對社會問題不同看法的網路輿論,是社會輿論的一種表現形式,是通過網際網路傳播的公眾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熱點、焦點問題所持的有較強影響力、傾向性的言論和觀點。

“網路輿情是以網路為載體,以事件為核心,廣大網民情感、態度、意見、觀點的表達、傳播與互動,以及後續影響力的集合。”

輿情概念


網路輿情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空間內,通過網路圍繞中介性社會事件的發生、發展和變化,民眾對公共問題和社會管理者產生和持有的社會政治態度、信念和價值觀。它是較多民眾關於社會中各種現象、問題所表達的信念、態度、意見和情緒等等表現的總和。網路輿情形成迅速,對社會影響巨大。隨著網際網路在全球範圍內的飛速發展,網路媒體已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後的“第四媒體”,網路成為反映社會輿情的主要載體之一。
網路輿情是社會輿情在網際網路空間的映射,是社會輿情的直接反映。傳統的社會輿情存在於民間,存在於大眾的思想觀念和日常的街頭巷尾的議論之中,前者難以捕捉,後者稍縱即逝,輿情的獲取只能通過社會明察暗訪、民意調查等方式進行,獲取效率低下,樣本少而且容易流於偏頗,耗費巨大。而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大眾往往以信息化的方式發表各自看法,網路輿情可以採用圖靈輿情網路自動抓取技術手段方便獲取,效率高而且信息保真(沒有人為加工),覆蓋面全。
網路輿情定義:網路輿情是以網路為載體,以事件為核心,廣大網民情感、態度、意見、觀點的表達、傳播與互動,以及後續影響力的集合。——軍犬輿情創始人:彭作文

表現方式


網路輿情其表現方式主要為:新聞評論、BBS論壇、博客、播客、微博、聚合新聞(RSS)、新聞跟帖及轉帖等等。
近年來,網路輿情對政治生活秩序和社會穩定的影響與日俱增,一些重大的網路輿情事件使人們開始認識到網路對社會監督起到的巨大作用。同時,網路輿情突發事件如果處理不當,極有可能誘發民眾的不良情緒,引發群眾的違規和過激行為,進而對社會穩定構成威脅。

特點


網路輿情表達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動。網路的開放性和虛擬性,決定了網路輿情具有以下特點:
直接性
通過BBS、新聞點評和博客網站,網民可以立即發表意見,下情直接上達,民意表達更加暢通;網路輿情還具有無限次即時快速傳播的可能性。在網路上,只要複製粘貼,信息就得到重新傳播。相比較傳統媒體的若干次傳播的有限性,網路輿情具有無限次傳播的潛能。網路的這種特性使它可以輕易穿越封鎖,令監管部門束手無策。
隨意性和多元化
“網路社會”所具有的虛擬性、匿名性、無邊界和即時交互等特性,使網上輿情在價值傳遞、利益訴求等方面呈現多元化、非主流的特點。加上傳統“把關人”作用的削弱,各種文化類型、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生活準則、道德規範都可以找到立足之地,有積極健康的輿論,也有庸俗和灰色的輿論,以致網路輿論內容五花八門、異常豐富。網民在網上或隱匿身份、或現身說法,縱談國事,嘻怒笑罵,交流思想,關注民生,多元化的交流為民眾提供了宣洩的空間,也為搜集真實輿情提供了素材。
突發性
網路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重大新聞事件在網路上成為關注焦點的同時,也迅速成為輿論熱點。在當前,輿論炒作方式主要是先由傳統媒體發布,然後在網路上轉載,再形成網路輿論,最後反饋回傳統媒體。網路可以實時更新的特點,使得網路輿論可以最快的速度傳播。
隱蔽性
網際網路是一個虛擬的世界,由於發言者身份隱蔽,並且缺少規則限制和有效監督,網路自然成為一些網民發泄情緒的空間。
偏差性
網際網路輿情是社情民意中最活躍、最尖銳的一部分,但網路輿情還不能等同於全民立場。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新聞跟帖、論壇、博客的出現,中國網民們有了空前的話語權,可以較為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感受。但由於網路空間中法律道德的約束較弱,如果網民缺乏自律,就會導致某些不負責任的言論,比如熱衷於揭人隱私、謠言惑眾,反社會傾向,偏激和非理性,群體盲從與衝動等等。
由於發言者身份隱蔽,並且缺少規則限制和有效監督,網路自然成為一些網民發泄情緒的空間。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挫折,對社會問題片面認識等等,都會利用網路得以宣洩。因此在網路上更容易出現庸俗、灰色的言論。

誘發因素


輿情是較多群眾關於現實社會及社會中各種現象、問題所表達的信念、態度、意見和情緒表現的總和。網路輿情與社會輿情在內容表現形態方面具有一致性,網路輿情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社會輿情的發展趨勢。
社會突發公共事件
社會突發事件很容易形成社會輿論焦點和熱點。網民根據自己對突發公共事件的理解,發表自己的見解,通過網路論壇等渠道交流自己的看法。
社會突發事件根據其性質、社會危害程度、影響範圍等因素,可分為一般嚴重(Ⅳ級)、比較嚴重(Ⅲ級)、相當嚴重(Ⅱ級)和特別嚴重(Ⅰ級)等四級。突發公共事件的等級劃分可以作為網路輿情的級別劃分的參考。
虛假信息和不良信息
在BBS論壇等交互性較強的網站,網路信息可能由人為操控,使信息向不良趨勢發展。在網際網路上,由於網民可以匿名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發表看法,當出現多個網民對同一條信息發表的不同評論不僅思路一致、語氣相似,而且IP地址也大致相同,那就有可能存在人為操縱。
除了傾向性被操縱的問題外,網際網路上還存在一些虛假信息。這些虛假信息損害了網路媒體的公信度,一旦被網民採信,就會給社會造成極大危害。目前,網路不良信息傳播的認定、取證等沒有明確規定。由於網路產品的特殊性,如何判斷網路謠言、暴力、人身污衊、網路色情等不良信息,如何確定所造成的後果都沒有明確的指向,也沒有相對明確的取證規定,為公平透明執法帶來一定難度,模糊性太強。

監測技術


近幾年,中國著力於利用技術手段實現對海量的網路輿情信息進行深度挖掘與分析,以快速匯總成輿情信息,從而代替人工閱讀和分析網路輿情信息的繁複工作。網路輿情相關的關鍵性技術歸結為:單體化技術與系統化技術兩類,現逐一論述。
網路輿情相關的單體化技術主要包含以下四個:
(1)網路輿情採集與提取技術:網路輿情主要通過新聞、論壇/BBS、博客、即時通信軟體等渠道形成和傳播,這些通道的承載體主要為動態網頁,它們承載著鬆散的結構化信息,使得輿情信息的有效抽取很有難度。梅雪等人(2007)通過全自動生成網頁信息抽取Wrapper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動態網頁數據的抽取與集成,具有一定的處理準確率以及抽取效率。
(2)網路輿情話題發現與追蹤技術:網民討論的話題繁多,涵蓋社會方方面面,如何從海量信息中找到熱點、敏感話題,並對其趨勢變化進行追蹤成為研究熱點。早期的AllanJames、J.Allan、G.Hulten、QiaozhuMei等人的研究思路是基於文本聚類,即文本的關鍵詞作為文本的特徵。這種方法雖然能將一個大類話題下的文本進行聚合,但沒有保證話題的可讀性與準確性。段建國等人(2007)在此思路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實現了話題發現與追蹤:即將文本聚類問題轉換為話題特徵聚類問題,並依據事件對語言文本信息流進行重新組織與利用。
(3)網路輿情傾向性分析技術:通過傾向性分析可以明確網路傳播者所蘊涵的感情、態度、觀點、立場、意圖等主觀反映。比如新浪網的“新聞心情排行”將用戶閱讀新聞評論時的心情劃分為如圖2-1所示的八個層次。對輿情文本進行傾向性分析,實際上就是試圖用計算機實現根據文本的內容提煉出文本作者的情感方向的目標。唐慧豐、徐琳宏、李艷玲等人(2007)致力於網路輿情文本的傾向性分析技術:通過判斷網路環境下傾向性特徵詞的特點和類型,並進行語氣極性判別和標註,從而構建一個面向網際網路的傾向性語氣詞典,建設一定規模的標準數據集,為中文傾向性分析的深入研究提供支持。
(4)多文檔自動文摘技術:新聞、帖子、博文等頁面都包含著垃圾信息,多文檔自動摘要技術能對頁面內容進行過濾,並提煉成概要信息,便於查詢和檢索。張姝(2007)、劉茂福(2008)、張瑾(2008)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網路輿情信息自動生成報文,並能通過瀏覽器進行瀏覽和信息檢索。
通過中國網路輿情相關領域的單體化技術研究綜述可以看出:從網路輿情信息的採集與提取,到話題的發現與追蹤、到態度傾向性分析,再到多文檔自動摘要的生成,為我國網路輿情安全評估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輿情信息獲取和分析方法。但是,它們都是從純技術角度出發的,而缺乏“輿情”這一社會層面在技術層面上的體現。

預警措施


網路輿情預警和應對是指從危機事件的徵兆出現到危機造成可感知的損失這段時間內,對網路輿情尤其是負面輿情的及時妥善控制,從而達到有效化解網路輿論危機的目的。網路輿情預警的意義在於及早發現危機的苗頭,及早對可能產生的現實危機的走向、規模進行判斷,及早通知各有關職能部門共同做好應對危機的準備。
制定應急預案
針對各種類型的危機事件,制定比較詳盡的判斷標準和預警方案,制定處置網路輿情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一旦危機出現便有章可循、對症下藥。
加強監測力度,密切關注事態發展
加強監測力度,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保持對事態第一時間的知情權監測預警能力的高低,主要體現在能否從每天海量的網路言論中敏銳地發現潛在的危機苗頭,以及準確判斷這種發現與危機可能爆發之間的時間差。這個時間差越大,相關職能部門越有充裕的時間準備,為下一階段危機的有效應對贏得寶貴的時間。
建立並完善公共危機的信息通報機制
建立和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規範、及時地進行信息披露,最大限度地滿足民眾的知情權。堅決制止在信息傳遞方面的欺上瞞下和報喜不報憂,提高政府在危機處理中信息的透明度,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部門聯動,分工協作
部門聯動、職責明確、分工合作,共同營造文明健康的網路輿論氛圍。
(1)領導要關注網路輿情
(2)部門聯動,分工協作
(3)各級網際網路管理部門要落實專人適時監控網路輿情,給領導當好參謀。
網路輿情的監測與應對是一項長期的經常性工作,是網路信息安全的重要內容,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敏銳的政治洞察力認真做好這項工作,要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把不安定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

系統分析


對於網路輿情的特點,社會管理者應當瞭然於心。對現實中出現的各種網路輿論,社會管理者應能做出及時反饋,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因此,必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網路輿情予以分析,從而進行控制和引導。
由於網上的信息量十分巨大,僅依靠人工的方法難以應對網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處理,需要加強相關信息技術的研究,形成一套自動化的網路輿情分析系統,及時應對網路輿情,由被動防堵,化為主動梳理、引導。這樣的系統應該具備以下功能:

分析引擎

輿情分析系統的核心技術在於輿情分析引擎,涉及的最主要的技術包括文本分類、聚類、觀點傾向性識別、主題檢測與跟蹤、自動摘要等計算機文本信息內容識別技術。這些技術一向是國內外信息工作者關注的領域。文本檢索會議(TREC)、情報檢索專業組會議(SIGIR)、文本檢測與跟蹤會議(TDT)等都是展示此類技術最新研究成果的最主要的國際會議和論壇。其中基於關鍵詞統計分析方法的技術相對比較成熟,但在其有效性方面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
輿情分析引擎主要功能包括:
1、熱點話題、敏感話題識別,可以根據新聞出處權威度、評論數量、發言時間密集程度等參數,識別出給定時間段內的熱門話題。利用關鍵字布控和語義分析,識別敏感話題。
2、傾向性分析,對於每個話題,對每個發信人發表的文章的觀點、傾向性進行分析與統計。
3、主題跟蹤,分析新發表文章、貼子的話題是否與已有主題相同。
4、自動摘要,對各類主題,各類傾向能夠形成自動摘要。
5、趨勢分析,分析某個主題在不同的時間段內,人們所關注的程度。
6、突發事件分析,對突發事件進行跨時間、跨空間綜合分析,獲知事件發生的全貌並預測事件發展的趨勢。
7、報警系統,對突發事件、涉及內容安全的敏感話題及時發現並報警。
8、統計報告,根據輿情分析引擎處理后的結果庫生成報告,用戶可通過瀏覽器瀏覽,提供信息檢索功能,根據指定條件對熱點話題、傾向性進行查詢,並瀏覽信息的具體內容,提供決策支持。

自動信息採集

其次是自動信息採集功能。現有的信息採集技術主要是通過網路頁面之間的鏈接關係,從網上自動獲取頁面信息,並且隨著鏈接不斷向整個網路擴展。目前,一些搜索引擎使用這項技術對全球範圍內的網頁進行檢索。輿情監控系統應能根據用戶信息需求,設定主題目標,使用人工參預和自動信息採集結合的方法完成信息收集任務。

數據處理

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預處理,如格式轉換、數據清理,數據統計。對於新聞評論,需要濾除無關信息,保存新聞的標題、出處、發布時間、內容、點擊次數、評論人、評論內容、評論數量等。對於論壇BBS,需要記錄帖子的標題、發言人、發布時間、內容、回帖內容、回帖數量等,最後形成格式化信息。條件允許時,可直接針對伺服器的資料庫進行操作。

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網路技術的推陳出新,除網路新聞,網路論壇等傳統應用外,又出現了博客Blog、維基WIKI、聚合新聞RSS等新形態的信息交互模式。範圍廣、交互性強、更新速度快的網際網路傳播從根本上改變了傳播者與受傳者之間的關係,是對傳統新聞媒介的傳播模式的解構和顛覆。在網路這個人人共同擁有的信息平台上,傳播者和受傳者處於完全平等的地位,共同享有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信息的自由和發表意見和觀點的權利。
隨著網路輿論成為社會輿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網路輿情也逐漸對有關部門的決策產生了影響。但由於網路輿論是個“自由超市”,加上內容“把關人”的缺席,網路輿論的局限性比起傳統媒體環境中一般意義上的局限更甚。因此,必須對網路輿論信息進行有效的彙集以及整理,以作進一步的引導和控制。

影響評價


網際網路信息內容龐雜多樣,既有大量進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動、迷信、黃色的內容。作為一塊正在加速膨脹的思想陣地,網際網路以其虛擬性、隱蔽性、發散性、滲透性和隨意性等特點,越來越成為人們表達個人想法的渠道。由此網路輿情的爆發也以“內容威脅”的形式逐漸對社會公共安全形成威脅。
針對如何控制、規範網際網路信息問題,一些國家從法律約束和行政制度上已經提出過一些措施。1995年6月美國參議院於通過了《傳播凈化法案》;新加坡政府規定,新加坡的三家ISP(網路服務供應商)和擁有網址的政黨,宗教團體和個人都必須在新加坡廣播局註冊並接受其管理,其管理的內容包括可能引起對政府痛恨或輕視的內容,或煽動對政府不滿的內容,以及危害公共安全和國防的等等。
但是,從技術上來講,網際網路是完全開放的,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網路信息的發布者,每個人都有選擇網路信息的自由。因此,在加強網際網路信息監管的同時,組織力量開展信息彙集整理和分析,對於及時應對網路突發的公共事件和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很有意義。

應對策略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傳播與意見交互空前快捷,網路輿論的表達訴求也日益多元。如果引導不善,負面的網路輿情將對社會公共安全形成較大威脅。對相關政府部門來說,如何加強對網路輿情的及時監測、有效引導,以及對網路輿情危機的積極化解,對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國家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創建和諧社會的應有內涵。

機制保障


(1)建立組織保障機制
網路輿情和網路信息安全工作一樣,都應實行屬地管理和一把手負責制,採取“誰運營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的辦法實行責任追究制。要在進一步提高認識的基礎上,把網路輿情信息工作納入宣傳思想工作總體安排,精心部署,狠抓落實。要制定各種規章制度規範網路行為。要明確一位領導同志具體分管網路輿情信息工作,同時確定一名同志為輿情信息員負責網路輿情的日常監測,每天或每周按部門對網路輿情進行分類整理,針對各部門的情況,提供簡單的輿情監測分析報告,及時向各職能部門進行反饋。
(2)建立技術保障機制
網路技術手段是實現網路輿論管理的一個有效措施,常用的網路技術手段包括對IP地址的監測、跟蹤、封殺;網管的全天候值班監測,對負面消息進行及時清除;運用智能型軟體進行敏感片語的自動過濾;對論壇發帖的延時審查及發布;對國外敏感網站瀏覽限制;論壇、博客、播客實行實名認證制度等。各個網站和網際網路運營商都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網際網路信息安全的相關法律法規建立技術保障措施,確保網路信息安全。
(3)建立日常工作機制
網路信息發布
“網際網路讓每一個人都變成了信息的發布者,而且可以不經過審查。”一位傳媒研究者稱,“一方面,這可以讓信息更加公開透明;同時,由於魚龍混雜,你無法分辨它的真假。而對那些年輕的網民來說,情緒非常容易被煽動。”正是如此,網站一定要嚴把信息發布關,要建立網路信息發布的審核制度,規範信息審核流程,實行專人負責。網站開辦的BBS論壇、博客、播客等交互欄目,必須實行“實名註冊”並落實專人管理,嚴格執行先審后貼制度。
網路輿情引導
網路輿情引導就是對監測到的網路輿情動向,通過網路信息評論員進行網路輿論導向,發揮“輿論領袖”的積極作用,對日常輿情進行引導。一方面可以開展即時性評論,及時跟帖批駁反面聲音;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發帖、跟帖發表引導性評論,發布正面觀點。根據傳播學規律,“輿論領袖”在影響受眾的態度方面作用明顯,尤其當網路出現海量信息時,網民往往會無所適從,這時候他們更需要權威的“輿論領袖”的聲音作為自身決策的依據。
在正面引導的同時,各版主還要嚴格審核有關信息,對惡意信息立即刪除,對情緒偏激的帖子作緩衝處理。在把關中,切忌簡單粗暴地刪帖,要注重運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引導藝術,使網民產生理性和情感上的認同與共鳴,從而形成網上正面言論強勢。

網路輿情內參


《網路輿情》內參,國家正式刊號(CN11-5803/D),是人民日報社主管,人民網主辦的中國當前唯一一分以網路信息為主要內容、反映網路民意和動向的有國家正式刊號的雜誌,通過機要局發行,受到各級領導幹部和專家學者的好評。
《網路輿情》一周三刊,每周一為研究版,欄目包括:
輿情專供:收集針對性強,參考、指導價值大的輿情案例、網民言論進行深度提煉、分析,專供司局級以上領導幹部參閱;
危機管理案例:選取最受網民關注的社會議題、政治議題、輿情熱點,對網民言論以及媒體觀點進行傾向性分析,提供應對指導;聲音:匯聚政壇人物和專家學者關於中國政治的驚人之語;政府輿論調控、網站得意之作、圖片內參、突發事件案底、封面專題、新聞發布會、意見領袖、網上調查、網路人文地圖、輿情迴音壁、網言網語、簡訊無忌等。
每周四為時事版,欄目包括:
一周輿情綜述、排行榜:選取熱點人物、事件、網路言論等綜合排行;
輿情進行時、微博客、一周影音:熱議的經濟生活、社會管理、科教文衛環保等問題;時事聚焦:選擇熱點事件,闡述各專家看法和網友觀點。內容涉及政府公信力、司法公正、幹群關係、草根民生、安全生產、勞資關係、社會維權等問題;新聞背景、幹部人事解讀、有話網上說、圖說中國、外媒看點、網言網語、簡訊無忌等。
每周五為財經版,欄目包括:
一周輿情綜述:回顧一周財經、企業輿情動態,概述媒體、網民代表性言論;企業家聲音及回饋:精編一周官員有關財經問題講話的網民反饋;精編一周來網民對企業家有關政策、企業、產品的聲明、觀點等;危機管理案例:已發生的企業輿情事件的經過、媒體網路觀點以及應對點評;網路民意、企業輿情排行榜、熱點人物榜、熱貼排行榜、人事解讀、外媒看點、新聞發言人、意見領袖、企業輿情會商室等。

相關學科


政治學主要研究網路輿情與民主的發展以及與公共政策的聯繫,還有網路民意與選舉的關係和直接民主的可行性。
社會學主要研究網路輿情形成的社會背景、社會分層、過程、變遷、趨勢和原因,網路輿情對人格的影響,公共情緒的控制,網路輿情與公共政策、法律制定和法院裁決的關係,以及通過網路輿情預測社會運動等等。
傳播學主要研究網路輿論導向的策略和傳播途徑。
計算機科學主要研究網路輿情監測系統、網路輿情發展模型,通過大數據分析輿情走向。

科研機構


清華優訊輿情實驗室
清華優訊輿情實驗室成立於2011年6月,由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和優訊時代(北京)網路技術有限公司聯合設立,其目的是結合清華大學的學術研究資源和優訊的市場經驗,開展輿情監測領域的研究、教育和培訓。實驗室由董關鵬博士和蔣亞洪博士擔任聯合主任。
山東大學輿情研究中心
山東大學輿情研究中心由山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聯合社會專業力量設立。中心的目標是融合山東大學的學科、學術、專家、人才等資源優勢和專業公司的技術能力及輿情服務經驗,面向各級黨政機關及社會團體、高校及科研單位、媒體及出版單位、企事業單位等,開展網路輿情監測與分析研判、公共傳播決策支持的應用研究,提供基於網路信息門戶的市場競爭情報及商業資訊服務,山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黨委書記王德勝教授兼任中心主任,吳夢泉研究員擔任中心執行主任。
新華網網路輿情監測分析中心
2003年以來一直在為中央有關部門專供輿情報告。目前,已建立一支100多人的輿情分析隊伍,擁有業內領先的輿情監測統計技術,積累了豐富的輿情分析研判經驗。
為落實中央領導密切關注網上輿情、提升輿論引導能力的重要指示,新華網推出了“輿情在線”網路輿情監測與分析系列產品和服務,包括全國乃至全球網路輿情、電視輿情監測研判服務,危機公關和輿論引導服務等等。旨在依託新華網權威媒體平台和先進技術手段和陣容龐大的專家隊伍,以網路輿情研判為基礎,提供智庫類綜合信息服務,幫助各級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領導幹部探索利用網際網路傾聽民意呼聲,改進工作方式。
在網際網路影響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學術機構都越來越重視網際網路輿情的監測、研究和引導,網際網路業已成為了黨和政府治國理政的重要新平台之一。人民日報社所屬的有關機構自2006年起就開始逐步探索網路輿情研究,並於2008年正式組建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人民日報社網路中心輿情監測室)。目前,輿情監測室有具備傳播學、社會學、經濟學、公共管理學、數理統計學等專業背景的輿情分析研究人員300多名,在人民日報社、人民網的領導和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的指導下,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網路輿情監測理論體系、工作方法、作業流程和應用技術,可以對傳統媒體網路版(含中央媒體、地方媒體、市場化媒體、部分海外媒體)、網站新聞跟帖、網路社區/論壇/BBS、微博客、SNS社交網站、網路“意見領袖”個人博客、網站等網路輿情主要載體進行24小時監測,並進行專業的統計和分析,形成監測分析研究報告等成果。
暨南—紅麥輿情研究實驗室
網路輿情
網路輿情
暨南—紅麥輿情研究實驗室始創於2012年9月27日,由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與紅麥聚信(北京)軟體技術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是國內首例大學學術機構與輿情研發公司的合作形式,雙方共同參與輿情培訓班及相關講座、共同研究社會輿情和發布社會輿情分析報告,致力於將暨南-紅麥輿情研究實驗室建設成國內一流的輿情學術研發、輿情培訓中心。
天津市社科院輿情研究所
天津市社會科學院輿情研究所始建於1999年10月,其前身為“天津市社會科學院輿情調查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致力於輿情領域的基礎理論研究工作,大力發展輿情研究的學科建設。當前,輿情所完成並出版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在國內相關領域研究中處於領先地位。2003年8月,由王來華所長主編,所內全體同志參加撰寫的《輿情研究概論———理論、方法和現實熱點》一書出版。該書著重探討了輿情的基本概念、構成要素、基本特徵和基本規律等,是國內第一部專門和系統探討輿情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的研究專著,填補了國內此項研究的空白。
新傳媒網路輿情技術實驗室
網路輿情監測系統
網路輿情監測系統
新傳媒網路輿情技術實驗室是由新傳媒網、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新傳媒產業聯盟聯合建立的國內首個致力於網路輿情前沿技術與管理方法研究與推廣的開放式實驗室。實驗室依託新傳媒網對新媒體的深度認識和行業資源優勢和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在輿情領域的研究基礎,在國內率先推出專業化、集成化的“新傳媒網路輿情管理全面解決方案”,解決方案包括《網路輿情人才培養體系》、《網路輿情技術平台體系》、《網路輿情危機管理體系》、《網路輿情智囊顧問體系》為核心的四大體系,採用一站式、集成化的創新服務模式,解決從人才培養、輿情監測管理、網路危機管理到輿情管理智囊支持的輿情管理全面解決方案。
華中科技大學輿情信息研究中心
華中科技大學輿情信息中心是華中科技大學於2008年批准成立的校級研究中心,掛靠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由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和華中科技大學共同建設,是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華中科技大學非傳統安全研究中心的重要研究機構和中共中央宣傳部輿情信息直報點。
中心以輿情信息基礎理論、網路輿情與社會安全、高校網路輿情、社會思潮等為研究方向,致力於建設一個高水平的、具有重要影響的輿情研究、諮詢和培訓基地平台,實現輿情信息工作的專業化、實踐化和輿情信息研究的理論化、深度化,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建設和諧社會服務。
中國傳媒大學網路輿情(口碑)研究所
中國傳媒大學網路輿情(口碑)研究所。由中國傳媒大學網路輿情(口碑)研究所發布的該報告稱,當前社會實情與網路輿情之間的互動格局正在形成。大量案例研究顯示:網民對重大社會事件網路輿情的貢獻率為59%;在79%的重大新聞事件中,網民積極評論對媒體增加報道量具有推動作用。2009年發生的湖北巴東鄧玉嬌案、上海“釣魚執法”事件都是網民和媒體共同推動問題解決。
中科院軟體中心
中科院軟體中心是新聞輿情監測行業的領軍者,為配合政府相關信息部門的工作。憑藉其多年來在網際網路信息搜索技術領域的不斷探索創新,開發出“中科快訊新聞監測系統”為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提供最便捷、最及時、最全面的新聞資訊採集、統計、分析和後期處理提供服務。
武漢大學瀋陽
瀋陽,1974-,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出版科學系教授,出版科學碩士生導師,博士,美國PSU等校訪問學者,ROST虛擬學習團隊創始人,曾兼任兩家軟體公司技術總監,武漢大學新教師培訓教師,內容挖掘、反剽竊、論文買賣領域知名學者。曾先後擔任CSA2009等國際會議程序委員會委員,ICNC2009等國際會議及期刊審稿人。
北京大學李曉明
北大李曉明教授(2003)提出了一個利用計算機技術、針對某一特定主題,對網際網路上海量信息進行採樣收集與分析的模型。該模型包括樣本空間的選取、主題特徵的提取、目標參量的設置、網頁收集、數據后處理幾個模塊。需要強調的是,模型在目標參量設置上提出“主題強度參量體系”,對樣本空間的網頁從宏觀統計和變化過程,絕對數量和相對數量,總體信息和獨立信息這三個維度進行分析。最後,以2002年“十六大”網上輿情信息為例,進行模型驗證。
南京大學秦州
南京大學秦州副教授(2005)以這些年來網上重大礦難報道數量繪製出網路輿情環境下的“礦難輿情指數曲線”,探索了基於網路上特定主題WEB頁面數繪製網路輿情指數體系的可行性。
中正輿情研究中心
北大中正輿情研究中心由北京大學與中正輿情機構聯合創辦,是一家專註於網路輿情與品牌戰略的第三方智庫機構。旗下擁有【中國輿情在線】與《輿情決策參考》兩大通用平台,以及網路輿情監測平台、網路輿情應對平台(EPR)、網路輿情智庫平台、網路輿情培訓平台和微博服務平台(PRAC)五大職能平台,九項輿情專業服務產品。該中心先後與全球300多家網路媒體達成信息數據互動聯盟,並與北京大學文化與品牌戰略研究所、《求是》雜誌《紅旗文摘》雜誌、成都信息工程學院輿情研究所等多家機構戰略合作整合,形成了集輿情重大課題研究、輿情高端培訓、軟體開發、即時監測、精準研判、趨勢分析於一體的網路輿情一站式服務體系。

媒體產品


軍犬輿情
普度一鍵通輿情監測系統
人民日報社網路中心輿情監測室
新華網輿情在線
天涯輿情
中正輿情

熱點問題


當前網路輿情的熱點問題有:
1、個別政府官員的違法亂紀行為
2、涉及司法系統法制建設等
3、涉及部分政府部門公共政策、公共產品、城管隊伍等
4、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衣食住行等系列民生問題
5、涉及社會收入分配等
6、涉及國家利益、國家安全、民族自豪感
7、重要或敏感國家地區的突發性事件
8、影響力較大的熱點明星的火爆事件
9、企業輿情熱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