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神柱

仙人掌科龍神柱屬植物

龍神柱(學名:Myrtillocactus geometrizans (Mart. ex Pfeiff.) Console)是仙人掌科、龍神柱屬多年生草本多漿植物。莖柱狀,有棱5-6條,肉質多漿,光滑,藍綠色,新長出的莖被白粉。在原產地,野外生長可成喬木狀,高達4,莖粗6-10厘米,分枝多,呈燭台狀。但室內栽培幾乎不分枝。莖有刺座,刺座上有周刺5根,長0.2厘米,初為紅褐色,后變為灰褐色;中刺1根,長7厘米,黑色,但幼株中刺長期不發育。花白色,略帶淡綠色,有香味,花徑2.5-4厘米,晝開夜合。花后結藍紫色漿果。

原產於墨西哥中部地區。中國有引種,各地均有栽培。屬亞熱帶植物喜歡氣候溫暖、陽光充足、夏季濕潤的環境條件。要求土壤為富含腐殖質的疏鬆、肥沃的土壤。

龍神柱為常見的室內盆栽柱形仙人掌植物。常作砧木嫁接其他仙人掌植物。漿果可食用。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9年 ver 3.1)——無危(LC)。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

形態特徵


喜溫暖、乾燥和陽光充足的環境,不耐寒,忌陰濕,耐乾旱和半陰。如果有條件,可常年放在室內陽光充足處養護,以免室外雨水沖刷掉莖上的白粉,影響觀賞。若光線不足,會使肉質莖纖細,不健壯,白粉減少,表皮色彩暗淡,無光澤,缺乏生機。春至秋季的生長期保持盆土濕潤而不積水,每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複合肥。夏季注意通風良好。冬季夜間溫度不低於15℃可正常澆水,使植株繼續生長。若節制澆水,使植株休眠,也能耐5℃的低溫,低於5℃植株雖不會凍死,但莖上會產生難看的黃褐斑。栽培中不要用手觸摸植株,特別是新莖,以防白粉脫落,留下深淺不一的痕迹。幼株最好能數株同栽於一盆,這樣培育出的植株比較粗壯。每年早春換盆一次,盆土要求疏鬆肥沃,富含鈣質,並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可用腐葉土、園土、粗砂蛭石各一份的混合土栽種,並摻入適量的骨粉、貝殼粉等石灰質材料,以及少量腐熟的雞、牛糞作基肥。

繁殖培育


株形挺拔飽滿,藍綠色的肉質莖給人以純凈自然之感。可作大、中型盆栽布置賓館廳堂、商場櫥窗等處,也可地栽布置多肉植物溫室,幼株則可作家庭盆栽,點綴客廳、陽台、卧室等處。除供觀賞外,龍神柱的果實還可食用,在原產地墨西哥被當作水果出售。由於龍神柱與很多種類的仙人掌類植物都有較強的親和力,在國外被廣泛地用作砧木,有“萬能砧木”之稱,在國內,因其本身觀賞價值較高,很少作砧木使用。福祿龍神柱、龍神冠、龍神柱石化株形奇特而美麗,是盆栽的佳品。
繁殖可在3~4月進行播種,在20~24℃的條件下,種子25天左右發芽,幼苗生長很快;也可在生長季節用健壯充實的莖段,晾幾天後進行扦插;還可用三棱箭三角柱)作砧木,進行嫁接。
冬季應該注意防寒保暖措施,冬季儘可能

產地生境


原產於墨西哥中部地區,主要分佈於塔馬利帕斯州、克雷塔羅州、瓦哈卡州、米卻肯州哈利斯科州杜蘭戈州、阿瓜斯卡連特斯州、普埃布拉州、伊達爾戈州、聖路易斯波托西州、墨西哥州、瓜納華托州、新萊昂州、墨西哥聯邦州、韋拉克魯斯州、薩卡特卡斯州、莫雷洛斯州。中國有引種,各地均有栽培。屬亞熱帶植物。喜歡氣候溫暖、陽光充足、夏季濕潤的環境條件。要求土壤為富含腐殖質的疏鬆、肥沃的土壤。柱柱原產地分布圖

栽培技術


裁植:盆栽培養土,可用園土1份、腐葉土1份、粗沙1份混合配成,盆底施入腐熟的有機肥。如果在溫室地栽,則生長更快。
光照與溫度:生長期需要有充足的光照,每天應有至少4小時的太陽直射光,才能生長良好。春季至秋季生長季節,白天溫度應保持在24-29℃,夜晚溫度應保持18-21℃。冬季入溫室放在向陽處,白天溫度宜保持18℃,夜晚溫度宜保持13℃,但也可忍耐短期5-7℃低溫。
澆水與施肥:春季到秋季應充分澆水,並放室外栽培。每年春季,結合換盆施1次肥。冬季要減少澆水,保持盆土乾燥。龍神柱習性強健,栽培管理容易。

主要價值


龍神柱莖肉質,光滑,刺少而短,藍綠色,很適合家庭盆栽。龍神柱與很多種仙人掌植物親和力強,有“萬能砧木”之稱,在中國以外被廣泛用作砧木。漿果藍紫色,在墨西哥作為水果食用,干后似葡萄乾,也可食用。

保護現狀


保護措施

龍神柱生長在克雷塔羅的國家公園塞羅·德拉坎帕納斯和特瓦坎·庫卡特蘭生物圈保護區內。墨西哥伊斯達哥(Hidalgo)的米奇奎亞瓦拉(Mixquiahuala)市設有一個繁殖該物種的農村苗圃,同時還開展了有關保護該地區植物群的環境教育講習班。的避免少澆水,否則會引起凍害